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3264发布日期:2021-10-16 12: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维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网输电线路覆冰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现每年冬天,在山区及高寒山区,地形复杂,气覆冰现象对电网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候多变,在个别特殊地段形成的微地形、微气象点,因严重覆冰及大风而造成的输电线路倒杆、断线事故很多。
3.覆冰现象对电网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过负载事故;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引起的机械和电气方面的事故;绝缘子串覆冰过多或被冰凌桥接,绝缘子串电气性能降低;不均匀覆冰引起的导线舞动事故。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和自然除冰法三类。
4.目前,最直接、最经济的除冰方式是机械除冰法中的人力除冰,在遭遇冰灾时作为应急除冰的较优选择,人工除冰就是采用除冰铲作为辅助工具,人工通过长杆的一端连接除冰铲来敲击高处绝缘子或输电线路的表面覆冰,同时可以将合成绝缘子上覆冰推除;由于电网输电线路离地高度较高,需要技术人员长时间的举着除冰器站在输电线路下方进行敲击,长时间的除冰工作导致技术人员胳膊酸困,而且由于输电线路下方的地面并非是平坦的路面,导致除冰效率十分的低下,而且体力的耗费也是巨大的,通常需要多人交替进行工作才能够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该设备可以将除冰器穿戴在身上进行实施,解决了技术人员双手高举除冰杆时胳膊乏、累、酸等体力问题;同时,该辅助设备可以实现单人搭载两套、单套除冰器这样灵活的配套体系进行除冰器工作,利用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向的转化,将竖向方向的除冰敲击除冰动作转化为下压动作,不仅节省体力,而且效率有大幅度提升。
6.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包括穿戴设备,除冰器;其特征在于:
7.所述除冰器可拆卸的安装在穿戴设备的左右两侧或单侧;
8.所述穿戴设备包括上腰套、下腰套、连接杆、手柄杆、搭载头;
9.所述上腰套、下腰套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两端,使得上腰套、下腰套形成为一个一体式的桶状穿戴衣,其中连接杆采用硬质材质制成;
10.所述连接杆上铰接有手柄杆,使得手柄杆能够沿铰接轴实现上下转动;在所述手柄杆上固定有搭载头,在搭载头上设有除冰器;
11.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弧形的限位环,手柄杆与限位环连接;转动手柄杆,手柄杆与限位环连接件在限位环上滑动。
12.优选地,所述上腰套、下腰套为尼龙等柔性材料制成,且在其两端固定有收紧扣。
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连接杆与上腰套、下腰套通过铆钉或缝合等方式固定连接,穿戴时,下腰套位于身体的腰带位置处。
14.优选地,所述手柄杆前端为直线型结构,且在其前端固定设有手柄。
15.优选地,所述搭载头顶部设有与除冰器相适配的连接孔,两者可通过嵌入式、螺旋式、对扣式等任意能够将两者可拆卸的刚性固定连接。
16.进一步,所述除冰器为多段式拼接连接成为不同长度的杆。
17.优选地,所述搭载头上水平方向设有定位孔,相应的在限位环上设有定位孔,两者的定位孔可插入销轴,可选择使两者固定而无法产生相对运动,以方便技术人员在非工作状态下的行进。
18.优选地,所述限位环上设有半环形槽,在手柄杆上与限位环等半径长度处设有卡轴,卡轴伸入至限位环的半环形槽内,从而实现转动手柄杆,卡轴能够沿环形槽的轨迹滑动,手柄杆通过铰接点和卡轴两点的点位,进一步增强了其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20.传统的方式是直接高线路举除冰器(也为多段式拼接形成的长杆)来敲击输电线路上的结冰,而本技术通过设计一款可以穿戴的辅助设备,使得除冰器能够被穿戴在身上,这样在除冰时,就不同长时间的举着除冰器了,为技术人员节省了体力,减轻了工作负担。
21.本技术利用铰接杆巧妙的将除冰器的高举敲击运动方式转成下压敲击方式,在节省体力的同时,解决了胳膊酸、乏、累等问题。
22.本技术既可以搭载单套除冰器使用,也可以同时在左右搭载两套除冰器同时使用,双手下往复压手柄杆可以实现两套除冰器同时工作,这样在实际除冰过程中,便可以试验跳跃式移动(传统的需要不断式移动),大大增加了除冰效率。
23.本技术还设计有用于限制除冰器与穿戴设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连接结构,当技术人员进行下一段的除冰时,可以将两者先固定,在行进,确保行进过程中除冰器不发生晃动,尽量的避免对行进过程中的阻碍。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设备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杆下压后除冰器所处位置示意图。
28.图5为本搭载头与除冰器的固定连接形式之一。
29.图中,穿戴设备1,上腰套1

1、下腰套1

2、连接杆1

3、手柄杆1

4、搭载头1

5,限位环1

6,定位孔1

7,除冰器2,收紧扣3。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请参考图1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搭载电力线路除冰器的增强辅助设备,包括穿戴设备1,除冰器2;其中除冰器2可拆卸的安装在穿戴设备1的左右两侧或单侧,以方便在使用安装组合使用,不使用时拆卸收纳存放;
33.其中,穿戴设备1包括上腰套1

1、下腰套1

2、连接杆1

3、手柄杆1

4、搭载头1

5;所述上腰套1

1、下腰套1

2通过铆钉或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

3的两端,使得上腰套1

1、下腰套1

2形成为一个一体式的桶状穿戴衣,考虑到穿戴后,人在行进过程中,上腰套1

1极易往下滑落,因此连接杆1

3最优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如塑料、铁质、钢质、木质等材料制成,不仅能够使后续的受力固定得到保障,而且还能够避免上腰套1

1下滑的问题,穿戴时,下腰套位于身体的腰带处,因此其不会产生下滑的问题;上腰套1

1和下腰套采用尼龙、布料、皮料、革、pu料等柔性材料制成,确保穿戴上去的舒适性,同时上腰套1

1与下腰套1

2为开放式带状料(与腰带类似),在其两端固定有收紧扣3,方便不同身材的人穿戴。
34.其中,在连接杆1

3上铰接有手柄杆1

4,使得手柄杆1

4能够沿铰接轴实现上下转动,为方便使用,交接杆的前端可以为直线型、上弯曲型(本技术中采用的结构)、下弯曲型等结构,并且在手柄杆1

4前端设有手柄,手柄可以为柱形木质、外层包裹布、皮等材料;在所述手柄杆1

4上固定有搭载头1

5(搭载头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在搭载头1

5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除冰器2,使得除冰器2朝向上方,可拆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嵌入式(如内管、外观套入式,然后通过在外管的径向方向上设置螺纹孔,然后加装螺栓实现两者限位锁止,如图5所示)、螺旋式(如螺纹连接形式)、对扣式等方式;考虑到在不抓握手柄杆1

4时,手柄杆1

4会旋转至最低点而导致除冰器2落地,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手柄的可转动范围进行限定,限定其只能在在一定范围内(最优限定在不超过45
°
范围)转动,因此在连接杆1

3上固定有弧形的限位环1

6,在限位环1

6上设有(半)环形槽,在手柄杆1

4上与限位环1

6等半径长度处设有卡轴,卡轴伸入至限位环1

6的半环形槽内,手柄杆1

4与限位环1

6连接;从而实现转动手柄杆1

4,卡轴能够沿环形槽的轨迹滑动,手柄杆1

4通过铰接点和卡轴两点的点位,还能进一步增强了其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还在搭载头1

5上水平方向设有定位孔1

7,相应的在限位环1

6上设有定位孔1

7,两者的定位孔1

7可利用螺栓固定,当将两者的孔位对准后(两者对准后,除冰器2最好处于竖直方向的状态),插入螺栓穿过两孔,这样在行进时可选择使两者固定而无法产生相对运动,以方便技术人员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短暂行进。
3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穿戴设备1穿戴好,收紧扣3收紧紧贴在用户身上,穿戴时下腰套1

2位于腰带位置处,上腰套1

1一般位于腋下5

15cm的位置(身高较高的上腰套1

1离腋下距离稍微远,反之稍近);然后将除冰器2安装在搭载头1

5上(在搭载时,最好使除冰器2的除冰头位于人体的前方);然后手握手柄杆1

4的手柄,通过往复的下压

上提的手柄杆1

4驱动除冰器2实现向前敲击的动作,实现破冰作业,由于除冰器的杆一般较长,手柄杆只需动作较短行程,便能够实现除冰器顶部的大幅动作,在除冰时,用户不应站立在除冰点的正下方,要么站立在除冰点的侧面,要么站立在除冰点的后方,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
保护技术人员,不会被掉落下来的冰柱砸到而受伤,二来可以适应底面与线路之间的不同高底下使用,如某一处底面较高,那么可以站立的稍远一些,下压手柄杆的程度稍大一些,使除冰器的顶部能够与线路产生接触碰撞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整除冰器在搭载头内的伸入长度来调整除冰器的高度,从而克服地面高低起伏不平产生的不便。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