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277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poweradapter)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其广泛应用于电脑、摄像头、路由器、环境电器、厨房电器等家电设备中,例如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

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壳体为内壁光滑的容纳腔,在将pcb板、变压器、电感、电容安装到壳体内部时,各个零部件仅仅是简单地放置,没有被固定。各部件在壳体内部的位置是变化的,各部件之间存在干扰,导致设备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设备测试的跌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解决了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内部零部件位置不固定导致的设备稳定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包括底壳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壳上的筒状侧壁,所述底壳上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筒状侧壁两侧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筒状侧壁上还设有径向延伸的隔离罩卡槽。

本基础方案在电源适配器壳体的底壳上部设计第一卡槽、筒状侧壁两侧设计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卡槽,利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pcb板的稳固安装;在筒状侧壁上设计径向延伸的隔离罩卡槽,用于固定嵌入式的隔离罩,从而可配合隔离罩将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行精准划分,使得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源适配器零部件保持安全距离、互不干扰,最终可提高整个电源适配器的使用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卡条、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的中间形成嵌合卡槽;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的长度相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上均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向所述嵌合卡槽方向凸起。

本方案设置平行、等高且等长的第一卡条、第二卡条,为pcb组件提供稳定的嵌合卡槽,在第一卡条、第二卡条上设置向嵌合卡槽方向凸起固定凸起,可利用材料的弹性,增加对pcb组件的夹持力度,防止pcb组件径向移动,从而保证pcb组件稳定固定在预设安装位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卡槽包括在所述筒状侧壁上径向延伸两组限位卡条,两组所述限位卡条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两侧。

本方案在在所述筒状侧壁上径向延伸两组限位卡条作为第二卡槽,两组限位卡条对称的设置第一卡槽的两侧,可与第一卡槽配合分别限制住pcb组件前、左、右3个方向的自由度,使其仅能够沿安装入口移动,而不会因外力原因产生摆动或移位。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离罩卡槽包括相邻的高卡条和低卡条,所述高卡条和所述低卡条之间形成固定卡槽。

本方案设计高低错落的高卡条和低卡条,不仅可形成固定隔离罩的固定卡槽,还可降低隔离罩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源适配器的装配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筒状侧壁与所述底壳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壳上设有电源输出口,所述电源输出口为穿透所述底壳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pcb组件、变压器、电解电容和隔离罩,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壳体;所述隔离罩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隔离罩卡槽嵌合,形成3个容纳腔,所述pcb组件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嵌合;所述pcb组件、所述变压器、所述电解电容分别安装在3个所述容纳腔。

本基础方案设计相互配合的电源适配器壳体和隔离罩,通过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隔离罩卡槽固定住隔离罩,使得隔离罩可将壳体内部空间划分为稳定的多个容纳腔,从而匹配、固定pcb组件、变压器、电解电容等零部件,结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嵌合固定作用,可进一步地保护pcb组件不受外力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电源适配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的内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正面视图;

其中:底壳1,第一卡槽11,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112、固定凸起113;通孔12;筒状侧壁2,第二卡槽21,限位卡条211;隔离罩卡槽22,高卡条221、低卡条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许多改变。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以及固定在底壳1上的筒状侧壁,底壳1上部设有第一卡槽11,筒状侧壁两侧设有对应于第一卡槽11的第二卡槽21,第一卡槽11与第二卡槽21的槽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筒状侧壁上还设有径向延伸的隔离罩卡槽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的中间形成嵌合卡槽;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上均设有固定凸起113,固定凸起113向嵌合卡槽方向凸起。

本实施例设置平行、等高且等长的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为pcb组件提供稳定的嵌合卡槽,在第一卡条111、第二卡条上设置向嵌合卡槽方向凸起固定凸起113,可利用材料的弹性,增加对pcb组件的夹持力度,防止pcb组件径向移动,从而保证pcb组件稳定固定在预设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21包括在筒状侧壁上径向延伸两组限位卡条211,两组限位卡条211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卡槽11的两侧。

本实施例在在筒状侧壁上径向延伸两组限位卡条211作为第二卡槽21,两组限位卡条211对称的设置第一卡槽11的两侧,可与第一卡槽11配合分别限制住pcb组件前、左、右3个方向的自由度,使其仅能够沿安装入口移动,而不会因外力原因产生摆动或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罩卡槽22包括相邻的高卡条221和低卡条222,高卡条221和低卡条222之间形成固定卡槽。

本实施例设计高低错落的高卡条221和低卡条222,不仅可形成固定隔离罩的固定卡槽,还可降低隔离罩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源适配器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筒状侧壁与底壳1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中心部位上设有电源输出口,电源输出口为穿透底壳1的通孔12;通孔12用于接入数据线接口。第一卡槽11设置在底壳1上部中间位置,即电源输出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源适配器壳体的底壳1上部设计第一卡槽11、筒状侧壁两侧设计对应于第一卡槽11的第二卡槽21,利用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21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pcb板的稳固安装;在筒状侧壁上设计径向延伸的隔离罩卡槽22,用于固定嵌入式的隔离罩,从而可配合隔离罩将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行精准划分,使得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源适配器零部件保持安全距离、互不干扰,最终可提高整个电源适配器的使用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pcb组件、变压器、电解电容和隔离罩,以及实施例1中的电源适配器壳体;隔离罩与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隔离罩卡槽22嵌合,形成3个容纳腔,pcb组件与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21嵌合;pcb组件、变压器、电解电容分别安装在3个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相互配合的电源适配器壳体和隔离罩,通过电源适配器壳体上的隔离罩卡槽22固定住隔离罩,使得隔离罩可将壳体内部空间划分为稳定的多个容纳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隔离的形状和用户需求进行设置),从而匹配、固定pcb组件、变压器、电解电容等零部件,结合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21的嵌合固定作用,可进一步地保护pcb组件不受外力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电源适配器的使用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