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7036发布日期:2021-08-24 12:4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敷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敷设入廊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优化城市建设就显得愈发的重要,而电网的持续发展扩大,对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下线缆管网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线缆设置方式,线缆敷设入井能够节约地上空间,受建筑物等影响较小,分布方式更加合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根据规程规范,一次线缆、动力线缆、控制线缆、网线、光缆等均需要在线缆井内分层敷设。现有的线缆沟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多层支架,线缆需要人工敷设到支架上。敷设过程中,线缆直接在线缆沟内拉拽,线缆在线缆沟的底面上摩擦滑行。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经常会出现线缆触碰到支架,使线缆皮破损的情况,影响到线缆的安全使用,一旦线缆破损则需进行更换。现有的敷设方式严重影响了线缆的敷设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线缆的敷设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敷设入廊支架,其固定架搭接在井口,防护架伸入井中,并通过防护架下端的第一滚轮支撑线缆,避免线缆与井壁接触,进而提高了线缆的敷设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敷设入廊支架,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用以搭接在井口的固定架和向下伸入井中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下端设有用以支撑线缆的第一滚轮。

优选地,所述防护架的下部还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和所述固定架在所述防护架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在远离所述防护架方向上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架在远离所述防护架上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防护架还连有用以与井口外周固定的固定销。

优选地,所述防护架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井上支架,所述井上支架设有用以支撑线缆的第二滚轮。

优选地,所述井上支架还连有用以支撑所述第二滚轮远离地面的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井上支架通过转轴与所述防护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防护架和所述井上支架间还设有用以对所述井上支架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井上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井上支架设有用以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防护架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滚轮上方、用以支撑线缆的第三滚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包括主支架,主支架包括用以搭接在井口的固定架和向下伸入井中的防护架,防护架的下端设有用以支撑线缆的第一滚轮。

使用过程中,固定架搭接在井口,防护架伸入井下。敷设线缆时,线缆在拉力的作用下与第一滚轮的外表面贴合,第一滚轮能够支撑线缆,避免其与井壁接触。同时线缆移动时第一滚轮随之转动,进而减小线缆所承受的摩擦力,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线缆破损的可能性,最终达到提高敷设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

主支架1、第一滚轮2、支撑脚3、井上支架4、第二滚轮5、支撑杆6、固定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主支架1和第一滚轮2。其中,主支架1包括固定架和防护架,二者均为矩形框架,固定架垂直防护架。使用时固定架搭接在井口外侧,防护架插入井内。防护架下端具有第一横梁,第一滚轮2防安装在第一横梁的外周。第一横梁可采用圆钢管,第一滚轮2呈筒状,可绕第一横梁转动。另外,为减小第一横梁与第一滚轮2之间的摩擦,二者之间可通过轴承连接。

可选的,防护架的下部还设有支撑脚3,支撑脚3和固定架在防护架的同一侧,支撑脚3垂直防护架所在的平面。固定架搭接在井口外侧的同时,支撑脚3与井的内侧壁相抵。防护架在支撑脚3的支撑下与井的内侧壁间隔一定距离,避免拉动线缆的过程中线缆与井壁接触。

另外,支撑脚3可具体为三角形,其包括垂直防护架的直杆和将直杆远离防护架的一端与防护架相连的斜杆。三角形的支撑脚3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的支撑脚3,在此不做限定。支撑脚3横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架的长度,防护架由上向下与井壁的距离逐渐增加,线缆从远离固定架的一侧进入井内,并向固定架所在一侧拉动线缆,从而保证第一滚轮2能够对线缆进行有效支撑。

可选的,为避免使用过程中线缆敷设入廊支架从井壁脱落,防护架还连有固定销7。具体的,固定架设有平行防护架的定位杆,定位杆上设有定位螺母,固定销7下端具有外螺纹。定位螺母的螺纹孔垂直固定架,固定销7与定位螺母螺纹配合,固定销7的下端与井口外侧卡接,从而对主支架1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还包括井上支架4,井上支架4连接在防护架的上部。井上支架4位于防护架远离固定架的一侧,且垂直防护架。使用过程中,固定架和井上支架4分别搭接在井口相对的两侧。井上支架4远离防护架的一端设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外周设有第二滚轮5。第二滚轮5呈筒状,第二横梁也可采用圆管,第二滚轮5可绕第二横梁转动。敷设过程中,线缆卷放置在井口外,其一端沿地面延伸至井中。第二滚轮5支撑地面上的线缆,避免线缆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减小线缆拖动过程中摩擦。

可选的,井上支架4还连有支撑杆6,支撑杆6垂直井上支架4。支撑杆6与地面相抵,使井上支架4远离地面。同时第二滚轮5也在支撑杆6的支撑下离开地面,进而保证第二滚轮5能够顺利转动。

可选的,为方便收纳,井上支架4与防护架可转动地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井上支架4与防护架通过转轴相连,井上支架4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防护架,井上支架4绕转轴转动至于防护架重合的位置处,防护架可嵌入井上支架4内。另外,防护架和井上支架4间还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能够对井上支架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使井上支架4的极限转动位置为垂直防护架的位置。

另外,支撑杆6与井上支架4也可采用可转动地方式连接,使用后将支撑杆6转动至平行井上支架4的位置,进而减小线缆敷设入廊支架所占的空间。使用时转动支撑杆6,使其垂直井上支架4,起到支撑作用。另外,井上支架4设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能够对支撑杆6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使支撑杆6转动的极限位置为垂直井上支架4的位置。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限位卡等,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线缆由地面进入井内其在井口处发生弯曲,弯曲的位置往往会与井口接触并产生摩擦。为避免线缆与井口接触,防护架还设有第三滚轮。具体的,防护架设有位于井上支架4和防护架连接处的第三横梁,第三滚轮呈筒状且设置在第三横梁的外周。

敷设线缆过程中固定架搭接在井口的一侧,并通过固定销7进行锚定。井上支架4搭接在井口的另一侧,支撑杆6支撑井上支架4离开地面。防护架伸入井下,同时支撑脚3与井壁相抵,从而避免防护架与井壁接触。线缆在地面上受到第二滚轮5的支撑,进而远离地面;进入井内处第三滚轮支撑线缆,避免其与井口接触;井下第一滚轮2支撑线缆使其远离井壁。施工人员在井下拖动线缆,三个滚轮滚动传送线缆,减小了线缆所受的摩擦力,降低了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三个滚轮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因摩擦发生破损,进而降低了安全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敷设入廊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