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5632发布日期:2021-10-12 18:1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可动体振动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通过振动通知信息的器件,记载了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具备磁体的可动体;以及具备与磁体对置的线圈的支承体。在专利文献1中,支承体具备线圈保持架,线圈配置在贯通线圈保持架的板部的线圈配置孔中。在线圈保持架的端部保持有供电基板。从线圈引出的线圈线沿着形成于线圈保持架的板部的槽(引导槽)引出到供电基板,并与供电基板连接。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801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将线圈线从配置在线圈保持架的孔中的线圈引出到线圈保持架的端部,并与配置在线圈保持架的侧面的供电基板连接。线圈保持架、线圈、供电基板各自的材质不同,所以基于温度变化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如果供电基板及线圈用粘接剂固定为相对于线圈保持架不会移位,则当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尺寸变化时,线圈线被拉伸而有可能会断线。
8.为了防止线圈线的断线,提出了一种使线圈线具有挠曲的结构。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用于将线圈固定到线圈保持架的粘接剂流入配置有线圈线的槽中。如果粘接剂从槽流出到供电基板侧,则从线圈保持架向供电基板具有挠曲地穿绕的线圈线被粘接剂固定。即使线圈线具有挠曲,如果挠曲部分被固定,也不能缓和尺寸变化引起的应力,线圈线可能会断线。
9.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防止引出到线圈保持架的外部并与供电基板连接的线圈线的断线。
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及支承体;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磁驱动机构,所述磁驱动机构具备设置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中的一侧部件上的线圈、及在与所述可动体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线圈对置地设置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侧部件上的磁体;以及供电基板,所述供电基板向所述线圈供电,所述一侧部件具有线圈保持架,所述线圈保持架具备设置有线圈配置孔的板部及配置于所述板部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所述板部具备从所述线圈配置孔延伸到所述基板保持部的线圈线配置槽,从所述线圈引出的线圈线具备配置于所述线圈线配置槽中的第一部分、锡焊于设置在所述供电基板上的焊盘的第二部分以及连
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在所述线圈线配置槽中配置有保持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粘接剂,在所述供电基板上配置有保持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粘接剂,所述第二粘接剂与所述第一粘接剂不同。
12.在本发明中,从配置于设置在线圈保持架的板部的线圈配置孔中的线圈引出的线圈线具备:在设置在板部的线圈线配置槽中被第一粘接剂保持的第一部分;以及锡焊于供电基板上的焊盘的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被配置在供电基板上的第二粘接剂保持。这样,通过分开使用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和将线圈线固定到供电基板上的第二粘接剂,可以防止或者抑制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因此,能够减小由于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的第一粘接剂而无法缓和施加到线圈线上的应力的可能性。
13.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粘接剂比所述第一粘接剂柔软。这样一来,从线圈保持架向供电基板穿绕的线圈线的第三部分被柔软的第二粘接剂保持。因此,第三部分容易变形,所以能够缓和施加到线圈线的应力。
14.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部分以柔性形状穿绕。这样一来,第三部分容易变形。因此,能够缓和施加到线圈线的应力。
15.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线配置槽具备限制所述第一粘接剂向所述基板保持部侧流动的限制部。这样一来,可以防止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从线圈线配置槽溢出而附着到供电基板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粘接剂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
16.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是从所述线圈线配置槽的底部突出的壁部。这样一来,由于第一粘接剂停在壁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从线圈线配置槽溢出而附着到供电基板上。
17.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是空芯线圈,所述线圈线配置槽具备:第一槽,其配置有从所述空芯线圈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引出的线圈线;以及第二槽,其配置有从所述空芯线圈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引出的线圈线,所述限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中的每个槽中,所述第一槽的深度比所述第二槽的深度深。这样一来,能够使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深度成为与卷绕起始侧的线圈线和卷绕结束侧的线圈线的位置相匹配的深度。因此,容易将线圈线配置到线圈线配置槽的底部。
18.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粘接剂是热固性粘接剂,所述第二粘接剂是紫外固化粘接剂。这样一来,能够缩短第二粘接剂的固化时间。另外,能够提高线圈的固定强度。
19.发明效果
20.在本发明中,从配置于设置在线圈保持架的板部的线圈配置孔中的线圈引出的线圈线具备:在设置在板部上的线圈线配置槽中被第一粘接剂保持的第一部分;以及锡焊于供电基板上的焊盘的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被供电基板上的第二粘接剂保持。这样,通过分开使用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和将线圈线固定到供电基板上的第二粘接剂,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因此,能够减小由于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的第一粘接剂而无法缓和施加到线圈线的应力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yz剖视图。
23.图3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24.图4是拆下了壳体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25.图5是拆下了壳体的支承体的立体图。
26.图6是线圈保持架及第一板和线圈的分解立体图。
27.图7是表示将线圈配置在线圈保持架的线圈配置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28.图8是表示将供电基板插入到基板保持部的中途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29.图9是表示将线圈线连接到供电基板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30.图10是表示将供电基板插入到保持位置并在线圈线上形成了挠曲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31.图11是在线圈线的位置切断致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32.图12是变形例的线圈线配置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可动体6的振动方向即第二方向标注x,对与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一方向标注z,对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三方向标注y进行说明。此外,对第二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对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对第一方向z的一侧标注z1,对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标注z2,对第三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对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保持线圈的一侧部件是支承体2、保持磁体的另一侧部件是可动体6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34.(整体结构)
35.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致动器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yz剖视图,是在图1的a

a位置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拆下了壳体3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5是拆下了壳体3的支承体2的立体图。图6是线圈保持架4及第一板47和线圈5的分解立体图。
36.图1所示的致动器1是长边方向朝向第三方向y的长方体形状,通过第二方向x的振动向手持致动器1的使用者通知信息。因此,致动器1可以用作游戏机的操作部件等,能够通过振动等体验新的感觉。
37.致动器1具备:包括限定致动器1的外形的方形的壳体3等的支承体2;以及在壳体3的内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体2沿第二方向x移动的可动体6。另外,致动器1具备:使可动体6沿第二方向x振动的磁驱动机构1a(参照图2);以及连接可动体6和支承体2的连接体91、92。
38.支承体2具有壳体3、线圈保持架4、线圈5以及供电基板10,可动体6具有磁体7(第一磁体71及第二磁体72)及磁轭8(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磁驱动机构1a由线圈5及磁体7(第一磁体71及第二磁体72)构成。可动体6经由配置在可动体6和支承体2之间的连接体91、92被支承体2支承。连接体91、92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
39.(可动体)
40.如图2、图3、图4所示,可动体6具有:相对于线圈5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由磁性板构成的第一磁轭81;以及以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线圈5对置的方式保持在第一磁
轭81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表面的平板状的第一磁体71。另外,可动体6具有:相对于线圈5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由磁性板构成的第二磁轭82;以及以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线圈5对置的方式保持在第二磁轭82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表面的平板状的第二磁体72。在第一磁体71及第二磁体72中,第一方向的一侧x1和第一方向的另一侧x2分别被磁化为不同的极。
41.如图3所示,第一磁轭81具有:固定有第一磁体71的平板部811;以及从平板部811的第二方向x的两侧的端部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弯曲的一对连接部812。第二磁轭82具有固定有第二磁体72的平板部821,在平板部821的第三方向y的中间部分,具有向第二方向x的一侧x1及另一侧x2伸出的一对伸出部822。如图4所示,第一磁轭81的一对连接部812通过焊接等方法连接至一对伸出部822。
42.(支承体)
43.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支承体2中,壳体3具有:位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第一壳体部件31;以及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第一壳体部件31重叠的第二壳体部件32。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32的第二方向x的两侧的一对侧板部321盖在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1的第二方向x的两侧的一对侧板部311上,构成壳体3。此时,线圈保持架4、线圈5及可动体6被收容在第一壳体部件31和第二壳体部件3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的第三方向y的两端成为开口部。
44.如图3、图6所示,线圈5是具有卷绕成长圆状的环状的平面形状的空芯线圈,被保持于线圈保持架4。线圈5具备: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且沿第三方向y延伸的两个长边部51;以及将两个长边部51的第三方向y的两端相连的圆弧状的两个短边部52。相对于这样构成的线圈5,第一磁体71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长边部51对置,第二磁体72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长边部51对置。
45.如图3、图6所示,线圈保持架4具有板部41,其中,由长圆状的贯通孔构成的线圈配置孔410在第一方向z上开口,在线圈配置孔410的内侧配置有线圈5。在板部41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411,侧板部413从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边缘朝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突出,侧板部414、415从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及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边缘朝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及另一侧z2突出。在侧板部414、415的内表面形成有由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槽状的凹部构成的保持部414s、415s。保持部414s、415s相对于板部41分别形成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及另一侧z2。
46.在板部41的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412,侧板部417、418、419从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y2的边缘、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及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边缘朝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及另一侧z2突出。在侧板部418、419的内表面形成有由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槽状的凹部构成的保持部418s、419s。保持部418s、419s相对于板部41分别形成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及另一侧z2。
47.(第一板及第二板)
48.支承体2具有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线圈配置孔410及板部41重叠的第一板47。如图2所示,线圈5通过填充在线圈5的空芯部50中的第一粘接剂17固化形成的粘接剂层9固定于第一板47及板部41上。因此,线圈5隔着第一板47在第一方向z上与第一磁体71对置。
49.另外,支承体2具有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线圈配置孔410及板部41重叠的第
二板48。如图2所示,线圈5通过填充在线圈5的空芯部50中的第一粘接剂17固化形成的粘接剂层9固定于第二板48上。因此,线圈5隔着第二板48在第一方向z上与第二磁体72对置。
50.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由非磁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由金属板构成。更具体而言,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由非磁性的不锈钢板构成。因此,来自第一磁体71的磁通量及第二磁体72的磁通量与线圈5交链而不受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的影响。另外,能够使线圈5中产生的热经由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高效地逸散。
51.如图3所示,第一板47具有从第二方向x的两侧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倾斜突出的爪状的凸部472,凸部472与由形成在线圈保持架4的侧板部414、415、418、419上的槽状的凹部构成的保持部414s、415s、418s、419s的内部弹性抵接,并保持于线圈保持架4。同样地,第二板48具有从第二方向x的两侧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倾斜突出的爪状的凸部482,凸部482与线圈保持架4的保持部414s、415s、418s、419s的内部弹性抵接,被保持于线圈保持架4。
52.(连接体)
53.如图2、图3、图4所示,可动体6被设置在可动体6和支承体2之间的连接体91、92支承为能够在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91配置于第一磁轭81和第一板47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部分。连接体92配置于第二磁轭82和第二板48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部分。连接体91配置于在第三方向y上分开的两个部位。连接体92配置于在第三方向y上分开的两个部位。
54.连接体91、92是粘弹性部件。更具体而言,连接体91、92(粘弹性部件)是由硅凝胶等构成的凝胶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91、92由针入度为90度~110度的硅凝胶构成。利用粘接剂、粘合剂、或者硅凝胶的粘合性进行连接体91、92与第一磁轭81和第二磁轭82的固定、及连接体91、92与线圈保持架4的固定。
55.此外,连接体91、92也可以使用橡胶或弹簧等。在此,粘弹性是指将粘性和弹性两者组合的性质,是凝胶状部件、塑料、橡胶等高分子物质中显著的性质。因此,作为具备粘弹性的连接体91、92,也可以使用天然橡胶、二烯橡胶(例如,丁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等)、非二烯橡胶(例如,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种橡胶材料及它们的改性材料。
56.(供电基板)
57.如图1、图4、图5所示,在致动器1中,供电基板10被保持在线圈保持架4上,在供电基板10上,通过焊锡19连接有从线圈5引出的线圈线56、57。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基板10是刚性基板。
58.如图3所示,在线圈保持架4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设置有基板保持部45。基板保持部45具备狭缝414t、415t,该狭缝414t、415t隔着由侧板部414、415及板部41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411围成的开口部44在第二方向x上对置。如图4所示,供电基板10的第二方向x的两侧的端部分别嵌入狭缝414t、415t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供电基板10的端部嵌入狭缝414t、415t后,进一步通过粘接剂将线圈保持架4和供电基板10固定,形成抑制供电基板10的振动的结构。
59.供电基板10具备:在第二方向x上分开的位置形成有两个焊盘11a、11b的第一板部
11;以及从第一板部11的第二方向x的两端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两个第二板部12、13。线圈线56、57通过焊锡19与焊盘11a、11b连接。在第一板部11的第一方向z的端部形成有两个凹部14a、14b(参照图8、图9),该两个凹部14a、14b保持线圈线56、57,线圈线56、57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弯曲以便连接到供电基板10。
60.(线圈线配置槽)
61.线圈线56、57穿过形成在线圈保持架4的板部41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表面的两个线圈线配置槽46(参照图6)从线圈5引出到第三方向y的一侧y1之后,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朝向另一侧z2延伸,与供电基板10的焊盘11a、11b连接。如后所述,线圈线56、57在从线圈线配置槽46到供电基板10的焊盘11a、11b之间穿绕成被附加适度的挠曲的形状。
62.如图3、图6所示,在线圈保持架4的板部41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411的第二方向x的中央,形成有接收供电基板10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边缘的抵接部42。如图4、图5所示,供电基板10插入到第一板部11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边缘与抵接部42抵接的位置。
63.如图6所示,线圈线配置槽46具备:配置有两个线圈线56、57中的一方的线圈线56的第一槽46a;以及配置有另一方的线圈线57的第二槽46b。第一槽46a及第二槽46b均延伸到抵接部42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在第一槽46a及第二槽46b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从各槽的底部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的壁部43。
6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线圈线57从线圈5的厚度方向的一端(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端部)引出。另外,线圈线56从线圈5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端部)引出。即,从线圈5引出线圈线57的引出位置相对于从线圈5引出线圈线56的引出位置位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
65.(致动器1的制造方法)
66.图7是表示将线圈5配置在线圈保持架4的线圈配置孔410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供电基板10插入到基板保持部45的中途位置10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将线圈线57、56连接到供电基板10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是表示将供电基板10插入到保持位置10b并在线圈线56、57上形成挠曲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67.在制造致动器1时,首先,如图6所示,以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线圈保持架4的线圈配置孔410及板部41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板47。此时,将第一板47的凸部472(参照图3)插入卡合到侧板部414、415、418、419的保持部414s、415s、418s、419s。其结果是,第一板47以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封闭线圈配置孔410的状态保持于线圈保持架4。
68.接着,如图7所示,将线圈5配置于线圈配置孔410中。这时,将线圈线56、57配置于形成在线圈保持架4的板部41的线圈线配置槽46中。更详细而言,将线圈线56配置到第一槽46a中,将线圈线57配置到第二槽46b中。
69.接下来,如图8所示,将供电基板10安装到设置在线圈保持架4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45。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将供电基板10的第二方向x的两端部嵌入线圈保持架4的狭缝414t、415t中。这时,在直到供电基板10的第一板部11与线圈保持架4的抵接部42抵接的中途位置10a停止供电基板10的插入。在中途位置10a,供电基板10的第一板部11处于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远离抵接部42的位置。
70.接着,如图9所示,在停止了供电基板10的插入的状态下,将线圈线56、57的端部从线圈线配置槽46穿绕到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并通过焊锡19连接到供电基板10的焊盘
11a、11b。在将线圈线56、57连接到供电基板10后,将线圈线56、57的前端侧的剩余部分切断、去除。
71.之后,如图10所示,压入供电基板10直到供电基板10的第一板部11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抵接部42抵接。由此,供电基板10被定位在相对于中途位置10a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移动的保持位置10b。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接剂将供电基板10固定到线圈保持架4上,将供电基板10保持在保持位置10b。
72.当将供电基板10压入到保持位置10b时,如图10所示,在线圈线56、57中,在从线圈线配置槽46到供电基板10的焊盘11a、11b之间被施加适度的挠曲。在供电基板10上,在焊盘11a、11b和线圈线配置槽46之间的位置附加有第二粘接剂1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剂18是紫外固化粘接剂。当使第二粘接剂18固化时,线圈线56、57的挠曲部被第二粘接剂18保持。
73.图11是在线圈线57的位置切断致动器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1所示,线圈线56、57分别具备:配置于线圈线配置槽46中并朝向供电基板10延伸的第一部分501;锡焊在供电基板10的焊盘11a、11b上的第二部分50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的第三部分503。线圈线56、57的挠曲设置在第三部分503,在第三部分503处如上所述附加有第二粘接剂18。
74.如图10所示,将供电基板10安装到保持位置10b并涂布第二粘接剂18之后,将第一粘接剂17填充到线圈5的空芯部50。然后,如图5、图11所示,以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线圈保持架4的线圈配置孔410及板部41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板48。这时,如图11所示,多余的第一粘接剂17从线圈5和第一板47的间隙及线圈5和第二板48的间隙流入线圈5的外周侧。然后,从线圈配置孔410流入到形成在板部41的表面的凹部中。另外,从线圈配置孔410流入向第三方向y的一侧y1延伸的第一槽46a及第二槽46b(线圈线配置槽46)中。因此,配置于第一槽46a内的线圈线56的第一部分501及配置于第二槽46b内的线圈线57的第一部分501分别被第一粘接剂17保持。
7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线配置槽46的底部设置有限制第一粘接剂17向基板保持部45侧(即,第三方向y的一侧y1)流动的限制部。如图6、图11所示,限制部是从线圈线配置槽46的底部突出的壁部43。通过设置壁部43,抑制第一粘接剂17从线圈线配置槽46溢出而附着在供电基板10的第一板部11。另外,如上所述,因为在沿着第一板部11穿绕的第三部分503已经附着了第二粘接剂18,所以第一粘接剂17不会附着到线圈线56、57的第三部分503。
7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剂17是热固性粘接剂。当第一粘接剂17固化时,在第一板47和第二板48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剂17固化而成的粘接剂层9。线圈5通过粘接剂层9固定于第一板47、第二板48及线圈保持架4的板部41。另外,第一板47及第二板48分别通过粘接剂层9固定于线圈保持架4的板部41。另外,流入线圈线配置槽46内的第一粘接剂17固化以保持线圈线56、57。
77.接着,将固定有第一磁体71的第一磁轭81相对于第一板47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另一方面,将固定有第二磁体72的第二磁轭82相对于第二板48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将第一磁轭81的连接部81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连接到第二磁轭82的伸出部822。由此,如图4所示,组装成可动体6。
78.之后,将连接体91粘接到在第一磁轭81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表面中在第三方
向y上分开的两个部位,另一方面,将连接体92粘接到在第二磁轭82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表面中在第三方向y上分开的两个部位(参照图4)。然后,在以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覆盖线圈保持架4及可动体6的方式重叠第一壳体部件31之后,以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覆盖线圈保持架4及可动体6的方式重叠第二壳体部件32,使第一壳体部件31和第二壳体部件32结合,从而组装成壳体3。此时,将连接体91粘接到第一壳体部件31上,将连接体92粘接到第二壳体部件32上,连接可动体6和支承体2。由此,完成图1所示的致动器1。
79.(致动器的动作)
80.当致动器1经由供电基板10从外部(上位的设备)向线圈5供电时,可动体6通过具备线圈5、第一磁体71及第二磁体72的磁驱动机构1a,在第二方向x上往复移动。因此,手持致动器1的使用者能够根据来自致动器1的振动获得信息。此时,关于施加到线圈5的信号波形,根据要传递的信息改变频率。另外,关于施加到线圈5的信号波形,使极性反转,但此时,在驱动信号的极性为负的期间和极性为正的期间,针对电压的变化设置慢和快之差。其结果是,在可动体6向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移动时的加速度与可动体6向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移动时的加速度之间产生差异。因此,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致动器1向第二方向x的一侧x1或者另一侧x2移动的错觉。
81.在致动器1中,由于在可动体6和支承体2之间设置有由粘弹性部件构成的连接体91、92,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6共振。
82.另外,连接体91、92设置在支承体2和可动体6中在与第二方向x(振动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可动体6沿第二方向x振动时,沿其剪切方向变形以防止共振。因此,即使可动体6沿第二方向x振动,因为连接体91、92的弹性系数的变化较小,所以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可动体6的共振。
83.另外,连接体91、92处于在支承体2和可动体6之间在第一方向z上被压缩的状态。因此,连接体91、92可靠地追随可动体6的移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可动体6的共振。
84.(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8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具有:可动体6及支承体2;连接体91、92,该连接体91、92连接可动体6和支承体2;磁驱动机构1a,该磁驱动机构1a具备设置在可动体6和支承体2中的一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支承体2)上的线圈5、及在与可动体6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线圈5对置地设置在可动体6和支承体2中的另一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可动体6)上的磁体7;以及供电基板10,该供电基板10向线圈5供电。一侧部件(支承体2)具有线圈保持架4,该线圈保持架4具备设置有线圈配置孔410的板部41及配置于板部41的端部的基板保持部45,板部41具备从线圈配置孔410延伸到基板保持部45的线圈线配置槽46。从线圈5引出的线圈线56、57具备配置于线圈线配置槽46中的第一部分501、锡焊于设置在供电基板10上的焊盘11a、11b的第二部分50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的第三部分503。在线圈线配置槽46中配置有保持第一部分501的第一粘接剂17,在供电基板10上配置有保持第三部分503的第二粘接剂18,第二粘接剂18是与第一粘接剂17不同的粘接剂。
8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固定线圈5的第一粘接剂17和将线圈线56、57固定到供电基板10上的第二粘接剂18是不同的粘接剂,分开使用两种粘接剂。通过预先将第二粘接剂18涂布在供电基板10上以保持线圈线56、57,可以限制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17向焊锡19侧扩散。在锡焊线圈线56、57的部位,因铜腐蚀造成线圈线56、57变细,因此,若应力集
中在这个部位则容易断线。当第一粘接剂17扩散到线圈线56、57的第三部分503并将第三部分503固定时,应力容易集中在因铜腐蚀造成线圈线56、57变细的部位(焊锡19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具备保持第三部分503的第二粘接剂18,所以由于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的第一粘接剂17而无法缓和施加到线圈线56、57的应力的可能性小。
8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比第一粘接剂17柔软的粘接剂作为第二粘接剂18,因此从线圈保持架4向供电基板10穿绕的线圈线56、57的第三部分503由柔软的第二粘接剂18保持。另外,第三部分503以挠曲的形状穿绕。因此,由于第三部分503容易变形且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伸长和压缩,因此能够缓和施加到线圈线56、57的应力。例如,即使在发生温度变化时,由于线圈线56、57和周边部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发生线圈线56、57被拉伸等事态,线圈线56、57也不容易断线。因此,可以扩大致动器1的使用温度范围。另外,即使在施加掉落时的冲击的情况下,线圈线56、57也不容易断线。因此,能够提高抗冲击性。
88.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剂17是热固性粘接剂,第二粘接剂18是紫外固化粘接剂。这样一来,能够缩短第二粘接剂18的固化时间。另外,可以提高线圈5的固定强度。
89.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线配置槽46具备作为限制第一粘接剂17向基板保持部45侧流动的限制部起作用的壁部43。因此,由于线圈固定用第一粘接剂17停在壁部43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线圈5固定用第一粘接剂17从线圈线配置槽46溢出而附着在供电基板10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粘接剂17扩散到不希望的范围。
90.此外,限制部可以是壁部43以外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台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线配置槽46的基板保持部45侧的前端(第三方向的一侧y1的前端)形成壁部43,但限制部的位置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也可以在线圈线配置槽46的第三方向y的中途位置设置限制部。
91.(变形例)
9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线配置槽46中,配置有从线圈5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引出的线圈线56的第一槽46a的深度和配置有从线圈5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引出的线圈线57的第二槽46b的深度相同,但也可以采用第一槽46a的深度和第二槽46b的深度不同的方式。
93.图12是变形例的线圈线配置槽的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槽46a和第二槽46b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凹下。因此,如图12所示,优选的是,使配置有从线圈5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端部引出的线圈线57的第二槽46b的深度比配置有从线圈5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端部引出的线圈线56的第一槽46a的深度深。这样一来,各槽的深度变为与线圈线56、57的引出位置相匹配的深度。因此,容易将线圈线56、57配置于线圈线配置槽46的底部。
94.附图标记说明
[0095]1…
致动器;1a

磁驱动机构;2

支承体;3

壳体;4

线圈保持架;5

线圈;6

可动体;7

磁体;8

磁轭;9

粘接剂层;10

供电基板;10a

中途位置;10b

保持位置;11a、11b

焊盘;11

第一板部;12、13

第二板部;14a、14b

凹部;17

第一粘接剂;18

第二粘接剂;19

焊锡;31

第一壳体部件;32

第二壳体部件;41

板部;42

抵接部;43

壁部;44

开口部;45

基板保持部;46

线圈线配置槽;46a

第一槽;46b

第二槽;47

第一板;48

第二板;50

空芯部;51

长边部;52

短边部;56、57

线圈线;71

第一磁体;72

第二磁体;81

第一磁轭;82

第二磁轭;91、92

连接体;311、321

侧板部;410

线圈配置孔;411

端部;412

端部;413、414、415、417、418、419

侧板部;414t、
415t

狭缝;414s、415s、418s、419s

保持部;472、482

凸部;501

第一部分;502

第二部分;503

第三部分;811

平板部;812

连接部;821

平板部;822

伸出部;x

第二方向;y

第三方向;z

第一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