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及其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7263发布日期:2021-05-25 14:5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及其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双玻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双玻组件是将双面光伏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均用玻璃进行封装,使得组件可以同时接收到正面和背面的光,使得正面和背面同时发电增加发电效率,为了使得双玻组件便于安装,双玻组件经常需要加边框提高整个双玻组件的机械强度,其中边框中c面的添加可以显著的增加边框的承载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的双玻组件边框由于没有c面的设计导致边框承载能力不足,或每个边框均设有c面使得双玻组件背面光照面积被遮挡,导致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及其安装工艺,用以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双玻组件边框由于没有c面的设计导致边框承载能力不足,或每个边框均设有c面使得双玻组件背面光照面积被遮挡,导致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包括长边框、短边框和连接锁角,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分别对应安装在光伏双玻组件的长边和短边,且相邻的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通过所述连接锁角连接;

所述长边框包括长边卡接主体和c形面,所述长边卡接主体和所述c形面固定连接,所述短边框包括短边卡接主体。

优选的,所述短边卡接主体包括短边安装槽,所述短边安装槽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短边的安装,所述短边安装槽靠近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一导胶斜面,所述短边安装槽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一勾形槽,所述短边安装槽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短边卡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腔体,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用于所述连接锁角的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腔体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一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长边卡接主体包括长边安装槽,所述长边安装槽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长边的安装,所述长边安装槽靠近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二导胶斜面,所述长边安装槽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二勾形槽,所述长边安装槽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长边卡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腔体,所述第二连接腔体用于所述连接锁角的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二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c形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地线通孔和若干螺栓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锁角包括锁角主体,所述锁角主体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所述锁角主体为直角结构,且所述锁角主体两工作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锁角主体上下两平面均设有若干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所述长边框或所述短边框相互配合,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所述锁角主体两工作端内侧均设有若干倒钩,使用时所述锁角主体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腔体和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c形面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包括反光驱动装置和若干反光执行装置;

所述反光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壁,所述驱动转轴上键连接有驱动凸轮,所述驱动转轴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内套设有导杆,所述导杆靠近所述驱动凸轮的一端设有接触球,所述接触球与所述驱动凸轮接触连接,所述导杆远离所述驱动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的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性件和两对称布置的垫片,所述驱动齿条上设有若干驱动楔块,若干所述驱动楔块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楔块底部开设有圆弧齿槽,所述底部设有u型齿轮安装架,所述u型齿轮安装架上键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驱动楔块顶部为斜面;

所述反光执行装置包括反光板收纳槽,所述反光板收纳槽开设在所述安装腔顶面,所述反光板收纳槽中心处开设有执行导向孔,所述反光板收纳槽内通过铰链轴铰链连接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铰链耳,所述铰链耳上铰链连接有执行导杆,所述执行导杆贯穿所述执行导向孔,所述执行导杆工作端为圆弧面;

若干所述反光执行装置与若干所述驱动楔块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安装件,所述防水安装件包括两相互垂直的卡接主体,两所述卡接主体固定连接,且分别卡接在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上,两所述卡接主体上均设有排水流道,所述卡接主体两端部凸台,所述凸台内为中空,且设有流道清理机构;

所述流道清理机构包括清理驱动导杆,所述清理驱动导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凸台内壁,所述清理驱动导杆上套设有第一清理滑套和第二清理滑套,所述第一清理滑套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套一侧均设有清理连接耳,所述清理连接耳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凸台两侧壁设有驱动凹槽,两所述驱动凹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清理滑块和第二清理滑块,所述第一清理滑块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清理连接耳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清理滑套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套另一侧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力环和第二电磁力环,所述凸台内壁底部设有凸型导轨,所述凸型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磁力导台,所述磁力导台可与所述第一电磁力环和所述第二电磁力环产生相互吸引力,所述磁力导台上开设有丝杠安装槽,所述丝杠安装槽内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上套设有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螺母上连接有清理伸缩杆,所述凸台靠近所述排水流道处设有导槽,所述丝杠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

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上,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包括:

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正面,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正面的光照辐度;

第二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的光照辐度;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上的温度;

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短路电流:

其中,iβ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短路电流,i为预设标准坏境温度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短路电流,wβ为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的检测值,wγ为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的检测值,w为预设标准坏境温度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光照辐度,γ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电流温度变化系数,a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正面的表面积,as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预设被所述c形面遮挡的表面积,tβ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输出电流:

其中,iα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输出电流,iβ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短路电流,imax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最大功率电流,umax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最大功率电压,uo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开路电压,e为自然对数取值为2.71,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输出电流和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预设输出电流范围,若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实际输出电流超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预设输出电流范围,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的安装工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中所述长边卡接主体包括长边安装槽,所述长边安装槽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长边的安装,所述长边安装槽靠近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二导胶斜面,所述长边安装槽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二勾形槽,所述长边安装槽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长边卡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腔体,所述第二连接腔体用于所述连接锁角的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短边卡接主体包括短边安装槽,所述短边安装槽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短边的安装,所述短边安装槽靠近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一导胶斜面,所述短边安装槽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一勾形槽,所述短边安装槽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短边卡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腔体,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用于所述连接锁角的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腔体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一导向槽;

所述连接锁角包括锁角主体,所述锁角主体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所述锁角主体为直角结构,且所述锁角主体两工作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锁角主体上下两平面均设有若干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相互配合,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所述锁角主体两工作端内侧均设有若干倒钩;

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长边框的所述长边安装槽内挤入硅胶,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长边套设在所述长边安装槽内,其中所述c形面位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一侧,所述硅胶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挤压下多余的硅胶会顺着所述第二导胶斜面流入所述长边安装槽底部或流入所述第二勾形槽内,使得硅胶对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固定更加紧固;

s2:之后取所述连接锁角将所述连接锁角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腔体内,使得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互配合;

s3:将所述短边框的所述短边安装槽内挤入硅胶,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与刚安装好的所述长边框和所述连接锁角相邻的短边套设在所述短边安装槽内,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的一端位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一侧,同时将所述连接锁角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腔体内,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导轨相互配合;

s4: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安装相邻的长边框或短边框,使所述双玻组件边框形成闭环结构,安装完毕。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长边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短边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锁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长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短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反光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反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局部放大图a。

图10为本发明图8局部放大图b。

图11为本发明防水安装件安装位置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截面c-c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凸台内部防水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磁力导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双玻组件;2、长边框;200、长边卡接主体;201、c形面;2010、地线通孔;2011、螺栓安装孔;202、长边安装槽;2020、第二导胶斜面;203、第二勾形槽;204、安装腔;205、反光装置;206、反光驱动装置;2060、驱动转轴;2061、驱动凸轮;2062、第一支撑座;2063、第二支撑座;2064、导杆;2065、驱动齿条;2066、弹性件;2067、垫片;2068、驱动楔块;2069、连接杆;207、反光执行装置;2070、u型齿轮安装架;2071、驱动齿轮;2072、反光板收纳槽;2073、执行导向孔;2074、铰链轴;2075、反光板;2076、铰链耳;2077、执行导杆;2078、接触球;2079、圆弧齿槽;208、第二连接腔体;2080、第二导向槽;3、短边框;300、短边卡接主体;301、短边安装槽;3010、第一导胶斜面;302、第一勾形槽;303、第一连接腔体;3030、第一导向槽;4、连接锁角;400、锁角主体;401、导轨;402、倒钩;5、防水安装件;500、卡接主体;5000、第一电磁力环;5001、第二电磁力环;5002、凸型导轨;5003、磁力导台;5004、丝杠安装槽;5005、丝杠;5006、传动螺母;5007、清理伸缩杆;5008、导槽;501、排水流道;502、流道清理机构;5020、清理驱动导杆;5021、第一清理滑套;5022、第二清理滑套;5023、清理连接耳;5024、第一连杆;5025、第二连杆;5026、驱动凹槽;5027、第一清理滑块;5028、第二清理滑块;5029、连接件;50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双玻组件边框结构及其安装工艺,如图1-14所示,包括长边框2、短边框3和连接锁角4,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分别对应安装在光伏双玻组件1的长边和短边,且相邻的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通过所述连接锁角4连接;

所述长边框2包括长边卡接主体200和c形面201,所述长边卡接主体200和所述c形面201固定连接,所述短边框3包括短边卡接主体300。

优选的,所述短边卡接主体300包括短边安装槽301,所述短边安装槽301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短边的安装,所述短边安装槽301靠近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一导胶斜面3010,所述短边安装槽301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一勾形槽302,所述短边安装槽301远离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短边卡接主体30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腔体303,所述第一连接腔体303用于所述连接锁角4的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腔体303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一导向槽3030;

所述长边卡接主体200包括长边安装槽202,所述长边安装槽202用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长边的安装,所述长边安装槽202靠近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底部上下两侧壁上设有第二导胶斜面2020,所述长边安装槽202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底部的一侧上侧面开设有第二勾形槽203,所述长边安装槽202远离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底部的一侧下侧面为平面;

所述长边卡接主体20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腔体208,所述第二连接腔体208用于所述连接锁角4的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腔体208内上下两侧面设有第二导向槽2080;

所述c形面2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地线通孔2010和若干螺栓安装孔2011;

所述连接锁角4包括锁角主体400,所述锁角主体400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所述锁角主体400为直角结构,且所述锁角主体400两工作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锁角主体400上下两平面均设有若干导轨401,所述导轨401用于与所述长边框2或所述短边框3相互配合,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所述锁角主体400两工作端内侧均设有若干倒钩402,使用时所述锁角主体400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腔体303和所述第二连接腔体208内。

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长边框2的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内挤入硅胶,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长边套设在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内,其中所述c形面201位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一侧,所述硅胶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挤压下多余的硅胶会顺着所述第二导胶斜面2020流入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底部或流入所述第二勾形槽203内,使得硅胶对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固定更加紧固;

s2:之后取所述连接锁角4将所述连接锁角4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连接腔体208内,使得所述导轨40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2080相互配合;

s3:将所述短边框3的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内挤入硅胶,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与刚安装好的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连接锁角4相邻的短边套设在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内,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腔体303的一端位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一侧,同时将所述连接锁角4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腔体303内,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槽3030与所述导轨401相互配合;

s4: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安装相邻的长边框2或短边框3,使所述双玻组件边框形成闭环结构,安装完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第二勾形槽203、所述第一勾形槽302、所述第一导胶斜面3010和所述第二导胶斜面2020的设计使得多余的硅胶可以顺着所述第一勾形槽302或所述第一导胶斜面3010与所述短边安装槽301底部或所述长边安装槽202底部粘连,或流入所述第二勾形槽203和所述第一勾形槽302内,增加了所述硅胶与所述短边安装槽301或所述长边安装槽202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与所述长边框2或所述短边框3粘连更加紧固,所述第一导向槽3030和所述第二导向槽2080的设计使得所述连接锁角4的安装更加便捷,同时限制了所述连接锁角4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3030和所述第二导向槽2080方向上的运动,使得所述连接锁角4的安装位置更加精确,所述锁角主体400两工作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设计方便了所述锁角主体400的安装,所述c形面201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双玻组件边框的承载能力。

所述长边框2包括长边卡接主体200和c形面201,所述长边卡接主体200和所述c形面201固定连接,所述短边框3包括短边卡接主体300,所述长边框2的所述c形面201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双玻组件边框结构的边框承载力,较没有c面的设计的边框结构承载力更大,在满足边框承载力的同时所述短边框3未设计c形面,减少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背面被c形面遮挡的面积,较每个边框均设有c面的边框发电效率更高,本发明可同时兼顾承载力和发电效率,解决了目前绝大多是的双玻组件边框由于没有c面的设计导致边框承载能力不足,或每个边框均设有c面使得双玻组件背面光照面积被遮挡,导致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c形面201内设有安装腔204,所述安装腔204内设有反光装置205,所述反光装置205包括反光驱动装置206和若干反光执行装置207;

所述反光驱动装置206包括驱动转轴2060,所述驱动转轴2060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腔204内壁,所述驱动转轴2060上键连接有驱动凸轮2061,所述驱动转轴206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转轴2060转动,所述安装腔204内设有第一支撑座2062和第二支撑座2063,所述第一支撑座2062和所述第二支撑座2063上均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内套设有导杆2064,所述导杆2064靠近所述驱动凸轮2061的一端设有接触球2078,所述接触球2078与所述驱动凸轮2061接触连接,所述导杆2064远离所述驱动凸轮20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206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062和所述第二支撑座2063之间的所述导杆2064上套设有弹性件2066和两对称布置的垫片2067,所述驱动齿条2065上设有若干驱动楔块2068,若干所述驱动楔块2068之间通过连接杆2069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楔块2068底部开设有圆弧齿槽2079,所述底部设有u型齿轮安装架2070,所述u型齿轮安装架2070上键连接有驱动齿轮2071,所述驱动齿轮2071与所述驱动齿条2065相互啮合,所述驱动楔块2068顶部为斜面;

所述反光执行装置207包括反光板收纳槽2072,所述反光板收纳槽2072开设在所述安装腔204顶面,所述反光板收纳槽2072中心处开设有执行导向孔2073,所述反光板收纳槽2072内通过铰链轴2074铰链连接有反光板2075,所述反光板2075底部固定连接有铰链耳2076,所述铰链耳2076上铰链连接有执行导杆2077,所述执行导杆2077贯穿所述执行导向孔2073,所述执行导杆2077工作端为圆弧面;

若干所述反光执行装置207与若干所述驱动楔块2068一一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起初所述反光板2075平行安置在所述反光板收纳槽2072内,使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转轴2060转动,所述驱动转轴2060带动所述驱动凸轮2061转动,所述驱动凸轮2061转动过程中推动所述接触球2078向右运动,所述接触球2078带动所述驱动齿条2065向右运动,所述驱动齿条2065向右运动使得所述驱动齿轮2071向左运动,所述驱动齿轮2071向左运动带动所述驱动楔块2068向左运动,所述驱动楔块2068向左运动,在所述斜面的作用下所述执行导杆2077沿所述执行导向孔2073向上运动,所述执行导杆2077向上运动带动所述反光板2075绕所述铰链轴2074转动,使所述反光板2075倾斜一定角度,当有垂直向下的太阳光透过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照射到所述反光板2075上时,太阳光经所述反光板2075反射到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当有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下部的太阳光照射到所述反光板2075上时,太阳光经所述反光板2075反射到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反射到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的光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作用下转化为电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反光装置205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发电效率,所述弹性件2066的设计方便了所述反光装置205部件的复位,同时减小了部件之间的相互冲击,延长了所述反光装置205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接触球2078球面设计起到了缓冲吸振的作用,所述驱动齿条2065和所述驱动齿轮2071的设计,采用齿传动使得所述反光板2075的角度调节更加精确。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连接处套设有防水安装件5,所述防水安装件5包括两相互垂直的卡接主体500,两所述卡接主体500固定连接,且分别卡接在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上,两所述卡接主体500上均设有排水流道501,所述卡接主体500两端部凸台503,所述凸台503内为中空,且设有流道清理机构502;

所述流道清理机构502包括清理驱动导杆5020,所述清理驱动导杆5020固定连接在所述凸台503内壁,所述清理驱动导杆5020上套设有第一清理滑套5021和第二清理滑套5022,所述第一清理滑套5021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套5022一侧均设有清理连接耳5023,所述清理连接耳5023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5024和第二连杆5025,所述凸台503两侧壁设有驱动凹槽5026,两所述驱动凹槽5026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第二清理滑块5028,所述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5028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5024和所述第二连杆5025远离所述清理连接耳502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清理滑套5021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套5022另一侧通过连接件5029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力环5000和第二电磁力环5001,所述凸台503内壁底部设有凸型导轨5002,所述凸型导轨5002上滑动连接有磁力导台5003,所述磁力导台5003可与所述第一电磁力环5000和所述第二电磁力环5001产生相互吸引力,所述磁力导台5003上开设有丝杠安装槽5004,所述丝杠安装槽5004内设有丝杠5005,所述丝杠5005上套设有传动螺母5006,所述传动螺母5006与所述丝杠5005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螺母5006上连接有清理伸缩杆5007,所述凸台503靠近所述排水流道501处设有导槽5008,所述丝杠5005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5005转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5028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5028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下雨天时,雨水经所述排水流道501被导流到地面,使用时所述流道清理机构502可同时对所述排水流道501进行清洁,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5028沿所述驱动凹槽5026移动,且非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块5027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块5028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杆5024和所述第二连杆5025运动,所述第一连杆5024和所述第二连杆5025运动带动所述第一清理滑套5021和所述第二清理滑套5022沿所述清理驱动导杆5020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电磁力环5000和所述第二电磁力环5001左右运动,所述第一电磁力环5000和所述第二电磁力环5001左右运动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给所述磁力导台5003沿所述凸型导轨5002左右运动,同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丝杠5005转动,所述丝杠5005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螺母5006上下运动调节所述清理伸缩杆5007的高低,在所述磁力导台5003的带动下所述清理伸缩杆5007沿所述导槽5008左右运动,使得所述清理伸缩杆5007可以对所述排水流道501进行清理。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排水流道501的设计避免了因雨水积累使得雨水渗入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内使得所述长边框2和所述短边框3与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粘连松动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所述双玻组件边框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第一电磁力环5000和所述第二电磁力环5001的设计采用磁力驱动所述磁力导台5003运动,相较于直接接触驱动减少了所述磁力导台5003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冲击作用和运动过程中的噪音,所述凸型导轨5002的设计使得所述磁力导台5003的运动线路更加精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

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上,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包括:

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正面,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正面的(没有所述c形面201的一侧)光照辐度;

第二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存在所述c形面201的一侧)的光照辐度;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上,用于检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上的温度;

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短路电流:

其中,iβ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短路电流,i为预设标准坏境温度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短路电流,wβ为所述第一辐照度传感器的检测值,wγ为所述第二辐照度传感器的检测值,w为预设标准坏境温度下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光照辐度,γ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电流温度变化系数(取值范围为3.8-4.0),a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正面的表面积,as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背面预设被所述c形面201遮挡的表面积,tβ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

其中,iα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iβ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短路电流,imax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最大功率电流,umax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最大功率电压,uo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开路电压,e为自然对数取值为2.71,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和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预设输出电流范围,若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超出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预设输出电流范围,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通过对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的检测,判断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是否故障,保证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及时维修,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短路电流引入(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面积利用率)使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在计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引入imax(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最大功率电流)和umax(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最大功率电压)使得所述光伏双玻组件1的实际输出电流有参照对象,减小了随机事件(天气变化较大时)发生时,随机变量对计算结果的极大影响,造成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判断失误,提高了所述光伏双玻组件故障报警系统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