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7369发布日期:2021-11-03 14:2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驱动方式是有汽车电机进行驱动,动力源是车用蓄电池进行供电,相比于燃油引擎,汽车电机驱动能力更强,无排放,污染更小。
3.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轮胎和减震器进行滤震后仍会有震动通常车身传递至汽车电机上,汽车电机的发热量相比于燃油引擎较低,因此大多的新能源汽车都直接使用风冷进行散热,可能会导致汽车电机在高转速或者高负载运行下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功率减低甚至起火自燃,散热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包括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固定套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周侧外壁安装有多个空心格栅,所述冷却箱内安装有冷却液循环组件,所述冷却箱和所述空心格栅内均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机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输出轴通过动力传递组件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连接。
6.借由上述机构,电机进行传动时,输出轴转动使得散热风扇转动进行风冷,同时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带动冷却液循环组件启动,冷却液循环组件启动带动冷却液可以在多个空心格栅和冷却箱之间进行流动来进行液冷,从而二次降温,能降低电机在高转速和高负载运行下温度急剧升高而造成率减低甚至起火自燃的风险,散热效果好。
7.优选地,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包括转动筒和多个循环斜板,所述转动筒转动套接在所述冷却箱的周侧内壁上,多个所述循环斜板均安装在所述转动筒的周侧外壁上,多个所述循环斜板均与所述冷却箱相适配,所述转动筒和所述动力传递组件相连接。
8.进一步地,通过冷却液循环组件的设置,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转动带动多个循环斜板转动,在循环斜板的作用下,既能将冷却箱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也能将空心格栅内的冷却液加入循环中,从而整体的对冷却液进行散热,提升循环效果,从而增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9.优选地,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齿轮、齿圈、转动轴、l形托板、两个皮带轮和传动皮带,所述l形托板安装在所述冷却箱的一侧上,所述齿圈固定套接在转动筒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相啮合,所述转动轴安装在所述齿轮的一侧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活动贯
穿所述l形托板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的一侧相连接,另一个所述皮带轮固定套接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所述传动皮带活动套接在两个所述皮带轮上。
10.进一步地,通过动力传递组件的设置,其中一个输出轴通过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带动转动筒转动,从而使得水冷速度与电机转速进行同步,能够在电机高转速转动时,加速冷却液的循环来提升冷却效率。
11.优选地,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安装有轴套,两个所述轴套上均活动套接有中心筒,两个所述中心筒的周侧外壁均通过至少三个均匀圆周设置的防震机构安装有减震环,两个所述减震环的两侧均通过横梁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所述防震机构包括阻尼杆、阻尼筒、圆板和阻尼弹簧,所述中心筒活动套接在所述减震环内,所述中心筒活动套接在所述轴套上,所述圆板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减震环和所述中心筒的一侧上,所述阻尼筒和所述阻尼杆分别安装在所述圆板的一侧上,所述阻尼杆分别延伸至所述阻尼筒内,所述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每两个圆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阻尼筒内均安装有阻尼机构。
12.进一步地,通过防震机构的设置,车身框架震动,车身框架将震动传递至横梁,横梁将震动传递至减震环,减震环震动通过圆板带动阻尼筒移动,阻尼筒移动使得阻尼杆在阻尼筒内发生相对滑动,并在阻尼弹簧的作用下进行滤震,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防震。
13.优选地,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活塞、多个阻尼孔和阻尼油液,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阻尼杆的一端上,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筒相适配,多个所述阻尼孔均开设在所述活塞的一侧上,所述阻尼油液填充在所述阻尼筒内。
14.进一步地,通过阻尼机构的设置,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尼杆在阻尼筒内发生相对滑动时,阻尼杆移动带动活塞沿阻尼筒进行滑动,在阻尼孔的作用下,活塞移动使得活塞一侧的阻尼油液通过阻尼孔流动至活塞的另一侧,由于阻尼孔的流通量有限,因此会对活塞产生阻尼效应,从而能够使得阻尼杆在阻尼筒内产生慢速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机发生较大位移的晃动,提升防震效果。
15.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轴套的两侧均安装有c形架,两个所述c形架的一端安装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相连接。
16.进一步地,通过c形架的设置,可以将减速器通过c形架安装在轴套上,通过减速器的设置,可以降低输出轴与散热风扇的传动比,从而对散热风扇进行减速,放置电机转速与散热风扇转速不匹配而造成散热风扇损坏。
17.优选地,所述轴套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套接在所述中心筒内的缓冲胶圈,所述缓冲胶圈与所述轴套相适配。
18.进一步地,通过缓冲胶圈的设置,可以使得轴套与中心筒进行软连接,既能对轴套和中心筒之间的冲击提供移动的缓冲作用,又能避免轴套与中心筒之间发生相对磨损或产生异响,影响驾驶安全。
19.优选地,所述电机和两个所述减震环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用于进行稳定的稳定弹簧。
20.进一步地,通过稳定弹簧的设置,可以避免电机在转弯或者倾斜行驶时,电机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发生横向滑动,并对横向冲击进行防震,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电机的防震
效果。
21.优选地,另一个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轴。
22.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3.1、本发明中,通过风力和冷却液进行混合散热,冷却液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更均匀,风力散热增加空气流动,增加冷却液的冷却速度,提升冷却液散热的散热效果,能降低电机在高转速和高负载运行下温度急剧升高情况的发生,散热效果好。
24.2、本发明中,通过冷却液循环组件的设置,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转动带动多个循环斜板转动,在循环斜板的作用下,既能将冷却箱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也能将空心格栅内的冷却液加入循环中,从而整体的对冷却液进行散热,提升循环效果,从而增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25.3、本发明中,其中一个输出轴通过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带动转动筒转动,从而使得水冷速度与电机转速进行同步,能够在电机高转速转动时,加速冷却液的循环来提升冷却效率。
26.4、本发明中,当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框架震动,车身框架将震动传递至横梁,横梁将震动传递至减震环,减震环震动通过圆板带动阻尼筒移动,阻尼筒移动使得阻尼杆在阻尼筒内发生相对滑动,并在阻尼弹簧的作用下进行滤震,从而能够对电机进行全方位的防震,避免电机长期受到震动影响可能会使得电机上的元件松动甚至脱落或影响到电机的输出性能。
27.5、本发明中,通过阻尼机构的设置,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尼杆在阻尼筒内发生相对滑动时,阻尼杆移动带动活塞沿阻尼筒进行滑动,在阻尼孔的作用下,活塞移动使得活塞一侧的阻尼油液通过阻尼孔流动至活塞的另一侧,由于阻尼孔的流通量有限,因此会对活塞产生阻尼效应,从而能够使得阻尼杆在阻尼筒内产生慢速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机发生较大位移的晃动,提升防震效果。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3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7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车身框架;2、横梁;3、减震环;4、中心筒;5、轴套;6、电机;7、圆板;8、阻尼筒;9、活塞;10、阻尼杆;11、阻尼弹簧;12、阻尼孔;13、稳定弹簧;14、冷却箱;15、空心格栅;
16、转动筒;17、循环斜板;18、齿圈;19、齿轮;20、转动轴;21、输出轴;22、c形架;23、减速器;24、散热风扇;25、皮带轮;26、传动皮带;27、缓冲胶圈;28、万向轴;29、l形托板;30、阻尼油液。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实施例:参考图1

8所示的一种电机散热防震装置,包括车身框架1,车身框架1内安装有电机6,电机6上固定套接有冷却箱14,冷却箱14的周侧外壁安装有多个空心格栅15,冷却箱14内安装有冷却液循环组件,冷却箱14和空心格栅15内均填充有冷却液;电机6的输出轴21上安装有散热风扇24,散热风扇24与电机6的位置相对应,输出轴21通过动力传递组件与冷却液循环组件连接。
40.借由上述机构,电机6进行传动时,输出轴21转动使得散热风扇24转动进行风冷,同时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带动冷却液循环组件启动,冷却液循环组件启动带动冷却液可以在多个空心格栅15和冷却箱14之间进行流动来进行液冷,从而二次降温,能降低电机6在高转速和高负载运行下温度急剧升高情况的发生,散热效果好。
41.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冷却液循环组件包括转动筒16和多个循环斜板17,转动筒16转动套接在冷却箱14的周侧内壁上,多个循环斜板17均安装在转动筒16的周侧外壁上,多个循环斜板17均与冷却箱14相适配,转动筒16和动力传递组件相连接。
42.通过冷却液循环组件的设置,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带动转动筒16转动,转动筒16转动带动多个循环斜板17转动,在循环斜板17的作用下,既能将冷却箱14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也能将空心格栅15内的冷却液加入循环中,从而整体的对冷却液进行散热,提升循环效果,从而增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43.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动力传递组件包括齿轮19、齿圈18、转动轴20、l形托板29、两个皮带轮25和传动皮带26,l形托板29安装在冷却箱14的一侧上,齿圈18固定套接在转动筒16上,齿轮19与齿圈18相啮合,转动轴20安装在齿轮19的一侧上,转动轴20的一端贯穿活动贯穿l形托板29并与其中一个皮带轮25的一侧相连接,另一个皮带轮25固定套接在其中一个输出轴21上,传动皮带26活动套接在两个皮带轮25上。
44.通过动力传递组件的设置,其中一个输出轴21通过传动皮带26和皮带轮25带动转动轴20转动,转动轴20转动带动齿轮19转动,齿轮19转动带动齿圈18转动,齿圈18转动带动转动筒16转动,从而使得水冷速度与电机6转速进行同步,能够在电机6高转速转动时,加速冷却液的循环来提升冷却效率。
4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8所示,电机6的两侧均安装有轴套5,两个轴套5上均活动套接有中心筒4,两个中心筒4的周侧外壁均通过至少三个均匀圆周设置的防震机构安装有减震环3,两个减震环3的两侧均通过横梁2与车身框架1连接;防震机构包括阻尼杆10、阻尼筒8、圆板7和阻尼弹簧11,中心筒4活动套接在减震环3内,中心筒4活动套接在轴套5上,圆板7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减震环3和中心筒4的一侧上,阻尼筒
8和阻尼杆10分别安装在圆板7的一侧上,阻尼杆10分别延伸至阻尼筒8内,阻尼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每两个圆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阻尼筒8内均安装有阻尼机构。
46.通过防震机构的设置,车身框架1震动,车身框架1将震动传递至横梁2,横梁2将震动传递至减震环3,减震环3震动通过圆板7带动阻尼筒8移动,阻尼筒8移动使得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发生相对滑动,并在阻尼弹簧11的作用下进行滤震,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防震。
47.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阻尼机构包括活塞9、多个阻尼孔12和阻尼油液30,活塞9安装在阻尼杆10的一端上,活塞9与阻尼筒8相适配,多个阻尼孔12均开设在活塞9的一侧上,阻尼油液30填充在阻尼筒8内。
48.通过阻尼机构的设置,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发生相对滑动时,阻尼杆10移动带动活塞9沿阻尼筒8进行滑动,在阻尼孔12的作用下,活塞9移动使得活塞9一侧的阻尼油液30通过阻尼孔12流动至活塞9的另一侧,由于阻尼孔12的流通量有限,因此会对活塞9产生阻尼效应,从而能够使得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产生慢速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机6发生较大位移的晃动,提升防震效果。
49.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一个轴套5的两侧均安装有c形架22,两个c形架22的一端安装有减速器23,减速器23的输入端与其中一个输出轴21的一端固定连接,减速器23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24的一侧相连接。
50.通过c形架22的设置,可以将减速器23通过c形架22安装在轴套5上,通过减速器23的设置,可以降低输出轴21与散热风扇24的传动比,从而对散热风扇24进行减速,放置电机6转速与散热风扇24转速不匹配而造成散热风扇24损坏。
5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轴套5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套接在中心筒4内的缓冲胶圈27,缓冲胶圈27与轴套5相适配。
52.通过缓冲胶圈27的设置,可以使得轴套5与中心筒4进行软连接,既能对轴套5和中心筒4之间的冲击提供移动的缓冲作用,又能避免轴套5与中心筒4之间发生相对磨损或产生异响,影响驾驶安全。
5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电机6和两个减震环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用于进行稳定的稳定弹簧13。
54.通过稳定弹簧13的设置,可以避免电机6在转弯或者倾斜行驶时,电机6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发生横向滑动,并对横向冲击进行防震,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电机6的防震效果。
5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另一个输出轴21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轴28,万向轴28的输出端可以与新能源汽车的传动系统连接。
56.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机6会产生轻微晃动,通过万向轴28的设置,能够有有效避免电机6发生晃动的过程中对传动系统产生相对的应力,从而对电机6和传动系统的连接部件应力疲劳或者损伤而造成车辆故障,提高使用稳定性。
57.本发明工作原理:
58.当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框架1震动,车身框架1将震动传递至横梁2,横梁2将震动传递至减震环3,减震环3震动通过圆板7带动阻尼筒8移动,阻尼筒8移动使得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发生相对滑动,并在阻尼弹簧11的作用下进行滤震,从而能够对电机6进行全方位的防震,避免电机6长期受到震动影响可能会使得电机6上的元件松动甚至脱落
或影响到电机6的输出性能,当电机6转动并带动两个输出轴21转动时,其中一个输出轴21通过传动皮带26和皮带轮25带动转动轴20转动,转动轴20转动带动齿轮19转动,齿轮19转动带动齿圈18转动,齿圈18转动带动转动筒16转动,转动筒16转动带动循环斜板17转动,循环斜板17转动带动冷却箱14和空心格栅15内的冷却液进行充分循环,从而能够将冷却液吸收的电机6的热量更好的通过空心格栅15散发出去,提高冷却效果,其中一个输出轴21转动通过减速器23进行减速后带动散热风扇24转动,散热风扇24转动加速电机6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利用风力进行散热,通过风力和冷却液混合散热,能避免电机6在高转速和高负载运行下温度急剧升高而造成率减低甚至起火自燃,散热效果好。
59.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发生相对滑动时,阻尼杆10移动带动活塞9沿阻尼筒8进行滑动,在阻尼孔12的作用下,活塞9移动使得活塞9一侧的阻尼油液30通过阻尼孔12流动至活塞9的另一侧,由于阻尼孔12的流通量有限,因此会对活塞9产生阻尼效应,从而能够使得阻尼杆10在阻尼筒8内产生慢速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机6发生较大位移的晃动,提升防震效果。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