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

文档序号:27549766发布日期:2021-11-24 22: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

直流变换器,具体涉及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开关电源技术中,boost外衣电路很好的实现了高电压增益,但在高增益dc/dc变换器中,为了降低变换器成本和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就需要提高变换器的开关管工作频率。然而,目前实现变换器的高频工作仍然有困难。主要原因是随着变换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其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也会相应的增加,进而导致变换器的工作效率降低,发热量增加。另外,散热器体积和重量也随之增加。开关频率的升高主要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3.(1)开关损耗问题:在功率开关管开关过程中,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和电流均不为零,出现交叠面积,该面积就为功率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之间成线性关系,开关频率的提高之后,开关损耗会有明显的增加。
4.(2)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效应:当变换器工作在高频率时,电压和电流变化较快,波形会出现明显的过冲,开关管会不得不产生较高的du/dt和di/dt,对电源自身和周边的电子设备会有影响,并且会有开关噪音,在开关频率的进一步提高之后,emi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
5.针对现今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存在的问题,采用软开关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开关损耗降至零,同时能减少emi问题对电子器件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通过辅助电路使得功率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开通,降低了电路中功率开关管上的开关损耗。
7.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包括:主电路、辅助电路;
9.所述主电路包括boost变换器、至少一个外衣单元;
10.所述boost变换器包含主电感l1、功率开关管s1、二极管d1、电容c1;
11.主电感l1一端连接输入电源正极,主电感l1另一端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1漏极、二极管d1阳极,功率开关管s1源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容c1一端,电容c1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
12.所述外衣单元包含电容cn1、电容cn2、电感ln1、二极管dn1,n为自然数,且n≥1,外衣单元包含五端口:端口

、端口

、端口

、端口

、端口


13.电容cn1一端连接端口

,电容cn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n1一端、二极管dn1阳极,电感ln1另一端为端口

,二极管dn1阴极连接电容cn2一端,电容cn2另一端连接端口

;二极管dn1阳极为端口

,二极管dn1阴极为端口


14.端口

连接到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阳极,端口

连接到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的阴极,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15.所述辅助电路包括零电流电感lr、辅助电感ls、零电压电容cs、二极管d2、d3、d4;
16.零电流电感lr一端分别连接n=1时的外衣单元中的电容c11的一端、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阳极、主电感l1另一端;
17.零电流电感lr另一端连接boost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管s1漏极;
18.二极管d2阴极分别连接输入电源阳极、电感l1一端;
19.二极管d2阳极分别连接零电压电容cs一端、二极管d3阴极;
20.二极管d3阳极连接辅助电感ls一端;
21.辅助电感ls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入电源负极,功率开关管s1源极;
22.零电压电容cs另一端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1源极、电感lr另一端、二极管d4阳极。
23.二极管d4阴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阴极、电容c1一端。
24.n个外衣单元中,
25.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一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26.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一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27.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28.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二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29.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二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30.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31.......以此类推;
32.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n

1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33.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n

1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34.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35.电容cn2两端分别连接负载rl两端。
36.所述功率开关管s1栅极连接pwm控制器。
37.本发明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技术效果如下:
38.1)、在功率开关管s1导通时,由于零电流电感lr的作用,使得功率开关管s1在零电流条件下导通,消除了功率开关管s1的开通损耗。
39.2)、在功率开关管s1关断时,由于零电压电容cs的作用,使得功率开关管s1在零电压条件下关断,消除了功率开关管s1的关断损耗。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发明变换器的原理总图。
41.图2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的原理图。
42.图3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一的原理图;
43.图4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二的原理图;
44.图5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三的原理图;
45.图6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四的原理图;
46.图7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五的原理图;
47.图8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六的原理图;
48.图9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七的原理图;
49.图10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八的原理图;
50.图11是本发明含有两个外衣单元的变换器电路模态九的原理图;
51.图12是本发明的外衣单元的结构图;
52.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外衣单元的原理图。
53.图14为功率开关管s1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电源uin、输出电压uo的仿真波形图。图15(1)为功率开关管s1的驱动、开关管上的电流is、开关管上的电压us仿真波形图(零电流导通);
54.图15(2)为功率开关管s1的驱动、开关管上的电流is、开关管上的电压us仿真波形图(零电压关断)。
具体实施方式
55.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包括:主电路、辅助电路;
56.所述主电路包括boost变换器、至少一个外衣单元;
57.所述boost变换器包含主电感l1、功率开关管s1、二极管d1、电容c1;
58.主电感l1一端连接输入电源正极,主电感l1另一端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1漏极、二极管d1阳极,功率开关管s1源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容c1一端,电容c1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
59.所述外衣单元包含电容cn1、电容cn2、电感ln1、二极管dn1,n为自然数,且n≥1,外衣单元包含五端口:端口

、端口

、端口

、端口

、端口


60.电容cn1一端连接端口

,电容cn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n1一端、二极管dn1阳极,电感ln1另一端为端口

,二极管dn1阴极连接电容cn2一端,电容cn2另一端连接端口

;二极管dn1阳极为端口

,二极管dn1阴极为端口


61.端口

连接到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阳极,端口

连接到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的阴极,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62.所述辅助电路包括零电流电感lr、辅助电感ls、零电压电容cs、二极管d2、d3、d4;
63.零电流电感lr一端分别连接n=1时的外衣单元中的电容c11的一端、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阳极、主电感l1另一端;
64.零电流电感lr另一端连接boost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管s1漏极;
65.二极管d2阴极分别连接输入电源阳极、电感l1一端;
66.二极管d2阳极分别连接零电压电容cs一端、二极管d3阴极;
67.二极管d3阳极连接辅助电感ls一端;
68.辅助电感ls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入电源负极,功率开关管s1源极;
69.零电压电容cs另一端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1源极、电感lr另一端、二极管d4阳极。
70.二极管d4阴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阴极、电容c1一端。
71.n个外衣单元中,
72.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一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73.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一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74.第二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75.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二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76.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二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77.第三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78.......以此类推;
79.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n

1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80.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n

1外衣单元中的端口


81.第n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
82.电容cn2两端分别连接负载rl两端。
83.所述功率开关管s1栅极连接pwm控制器。
84.实施例:
85.如图2所示,以包含两个外衣单元为例:
86.一种高增益软开关boost变换器,包含一个传统的boost变换器、两个外衣单元和一个辅助电路。其中,传统的boost变换器包含一个主电感l1、一个功率开关管s1、一个二极管d1和一个电容c1。第一个外衣单元包含一个电感l11、两个电容c11、c12和一个二极管d11。第二个外衣单元包含一个电感l21、两个电容c21、c22和一个二极管d21。。辅助电路部分包含一个零电流辅助电感lr、一个辅助电感ls、一个零电压辅助电容cr、以及三个二极管d2、d3、d4。其电路连接关系为:
87.传统的boost变换器部分的电感l1一端连接输入电源的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r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11左端;电感lr另一端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电容cs右端、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s左端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感ls上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输入电源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外衣电路中电感l11下端、电容c1上端;电容c1下端分别与开关s1的源极、电感ls下端和输入电源负极。
88.外衣单元如图10所示,是一个由两个电容c11和c12、一个电感l11、一个二极管d11组成的五端口的单元。电容c11的左端连接到端口

,右端与电感l11的上端以及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电感l11的下端连接到端口

。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第二个电容c12的上端连接。电容c12的下端连接到端口

。二极管d11的阳极为端口

,阴极为端口

。第一个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boost变换器中二极管d1的阳极,端口

连接到二极管d1的阴极,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的负极。第二个外衣单元的端口

连接到第一个外衣单元中二极管的阳极,端口

连接到第一个外衣单元中二极管的阴极,端口

连接到输入电源负极。第三个外衣单元的连接与第二个外衣单元的连接一致。
89.根据功率开关管s1以及二极管导通情况的不同,可以将电路的工作过程分为9个工作模态,具体情况如下:
90.模态一:
91.该模式开始时,由于零电流电感lr、电感l1上的电流大小与方向不能够突变,在zcs条件下主开关s1导通。在这种模式下,二极管d1、d3、d11、d21导通,电感l1、l11、l21放电,辅助电感ls充电,电容c11、c21、cr放电,电容c1、c12、c22充电。二极管d3导通,辅助电感ls和零电压电容cs之间开始谐振。因此,cs电压呈正弦曲线下降,ls电流呈正弦曲线上升。在该工作过程中主电感l1线性减小,零电流电感lr线性增加,辅助电感ls电流呈正弦增张,当二极管d1、d11、d21电流降低到零时,该模态结束。
92.模态二:
93.在该模态下,二极管d1、d11、d21截止,主电路中电感l1开始充电,电流线性增加。电容c1、c12、c22开始放电并,和电容c2、c11、c12充电。电感l11、lr、l21电流线性增大。辅助电感ls和零电压电容cs之间继续谐振,当辅助电路中零电压电容cs两端的电压达到负的输入电压

vin时,二极管d2开始在zvs条件下导通,cr电压被钳位在这个水平,该模态结束。
94.模态三:
95.在该模态下,由于电感ls在与零电压电容cs谐振过程中,电感ls上流过电流会有能量储存。当电容cs上电压达到负的输入电压

vin时,电感ls会通过二极管d2续流将能量反馈到输入电源。主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上一模态相同。当电感ls电流降为零,二极管d2截止时,该模态结束。
96.模态四:
97.在该模态下,辅助电路停止动作。主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上一模态相同,负载由c22继续供电。在功率开关管s1关断时,该模态结束。
98.模态五:
99.在模态五时,由于零电压cs的存在,功率开关管s1在zvs下被关断。在这种模式下,主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上一模态相同,负载由c22继续供电。电感l1电流线性放电cs,当vcs达到零时,电感l1电流线性充电cs。当vcs达到vc1

vin时,二极管d4开始在zvs条件下导通,cr电压被钳位在这个水平,该模态结束。
100.模态六:
101.当二极管d4导通时,模态六开始,二极管d4开始在zvs条件下导通,电感l1的电流通过lr、d4、c1、d4和uin。l11的电感电流流过c11、lr、d4。l21的电感电流分成两路,首先流过c21、c11、lr、d4和c1,然后流过d21、输出级(c22//rl)和c12。c1、c12、c22充电,c11、c21充电,所有感应器电流均下降。当电容c21电流降低到零时,该模态结束。
102.模态七:
103.当电容c21电流降低到零时,模态七开始,在该模态下,电容c21电流反向增大,l11的电感电流分成两路,首先流过c11、lr和d4。再流过c21、d21和输出级(c22//rl)。其余电感电流状态与上一模态相同,c1、c21和c22充电,c11、c12放电,所有感应器电流均下降。当电容c11电流降低到零时,该模态结束。
104.模态八:
105.当电容c11电流降低到零时,模态八开始,在该模态下,电容c11电流反向增大,l1的电感电流分成两路,首先流过lr、d4和c1。再流过c11、c21和输出级(c22//rl)。l11的电感电流流过c21、d21、输出级(c22//rl)和c1。其余电感电流状态与上一模态相同,c1、c11、c21和c22充电,c12放电,所有感应器电流均下降。当当电感lr电流降低到零时,该模态结束。
106.模态九:
107.当电感lr电流降低到零时,模态九开始,在该模态下,电容c1、c12、c22开始充电,电容c11、c21开始放电。电感l1上的电流开始线性减小。当功率开关管s1导通的时候,该模态结束。
108.仿真参数:
109.开关频率f为50k,输入电源u
in
为20v,输出电压u
o
为200v,功率开关管s1的占空比
为0.75,额定功率po为200w。
110.图14为功率开关管s1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电源uin、输出电压uo的仿真波形图。可以看到,上述电路实现了设计所需要的高增益要求。
111.图15(1)、图15(2)为功率开关管s1的驱动、开关管上的电流is、功率开关管s1上的电压us仿真波形图。从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辅助电路实现了功率开关管零电流导通和零电压关断的功能。
112.本发明实现了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导通,消除了功率开关管s1上的开关损耗,从而可以提高功率开关管s1的开关频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