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驳接口及其密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64701发布日期:2021-12-24 21:5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驳接口及其密封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缆驳接口的接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驳接口及其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2.驳接电缆常常在电网改造时使用,例如架空线路较残旧,影响供电质量,或者架空线路要配合市政建设,此时政府将要求将周边架空线路改造、下地。顾名思义,就是将改造电缆在某处驳接起来,直埋电缆沟,提高供电可靠性。
3.相关技术通常是通过连接筒来驳接电缆,连接筒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连接筒上螺纹配合有多个螺栓。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两根电缆的端部进行剥皮,使两根电缆的端部的导线暴露出来,然后将两根电缆上的导线分别从连接筒的两端插入连接筒内,使两根电缆的导线相互接触,然后通过旋转螺栓,从而将两根电缆上的导线固定于连接筒内,从而将两根电缆连接在一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工作人员将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内的过程中,需要旋转多个螺栓,工作人员通过多个螺栓将两根电缆端部的导线固定于连接筒内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将两根电缆端部的导向固定于连接筒内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驳接口及其密封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驳接口及其密封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驳接口,包括连接筒、多个夹持件和旋转块;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用于供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夹持件包括滑移杆和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固定于所述滑移杆的两端;所述端盖上还开设有多个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数量与所述夹持件的数量相同,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端盖直径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移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端盖上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杆与两个所述端盖上的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连接筒的内侧壁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块转动设置于所述旋转槽内,所述旋转块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块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滑移杆穿过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数量与所述滑移杆的数量相同;所述旋转块用于驱动三个所述滑移杆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连接电缆时,将两根电缆的导线分别穿过两个端盖上的第一通孔,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块,旋转块带动多个滑移杆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每根滑移杆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滑移杆每一端的夹持部均对电缆有夹持作用,从而将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内,进而将两根电缆固定在一起,相比于背景技术中通过多个螺栓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连接两根电缆的效率。
8.可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导向块、弹簧和夹持块;所述滑移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夹持块滑移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多个夹持部夹持住电缆时,每个夹持块在导向槽内朝向靠近导向块的方向滑动,夹持块挤压弹簧,使弹簧产生弹力,弹簧的弹力驱动夹持部朝向靠近电缆的方向滑动,从而对夹持块有缓冲作用,进而对电缆有保护作用。
10.可选的,所述夹持块远离所述导向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电缆相适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槽增大了夹持块与电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夹持块对电缆的作用力。
12.可选的,所述连接筒上开设有避位槽,所述旋转块上固定设置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穿过所述避位槽,所述握持杆与所述避位槽滑移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握持杆,以使握持杆在避位槽内转动,握持杆带动旋转块旋转,旋转块同时带动多个驱动槽旋转,从而使多个滑移杆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滑移杆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将两个电缆固定于连接筒内。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端盖上的第一通孔;所述旋转块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限位筒的固定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对限位桶有定位作用,第二通孔增加了工作人员将限位筒安装于旋转块上的便捷性;第一通孔增加了工作人员将限位筒的两端安装于端盖上的便捷性;同时两个端盖和旋转块对限位筒有定位作用,增加了限位筒安装于连接筒上的牢固性。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旋转块上,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块螺纹配合,所述固定螺栓的端部抵接于所述限位筒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固定螺栓,以使固定螺栓的端部抵接于限位筒上,多个固定螺栓对限位筒有夹持作用,从而将限位筒固定于连接筒内,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限位筒的便捷性。
18.可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与限位筒外侧壁相适配的第二弧形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弧形槽增大了固定块与限位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固定块对限位筒的作用力,进一步增加了限位筒安装的牢固性。
20.可选的,所述滑移杆上固定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驱动槽滑移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部的形状为圆柱体,从而减小了滑移杆与驱动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滑移杆与驱动槽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使滑移杆更加易于在驱动槽内滑动,具有省力作用。
22.可选的,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块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杆和旋钮,所述螺杆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筒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旋转块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对旋转块有固定作用,从而将旋转块固定于连接筒上,可以限制旋转块与连接筒发生相对旋转,增加了连接筒连接两根电缆的牢固性;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来旋转螺杆,具有省力作用。
24.可选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缆驳接口的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工作人员将两根电缆的端部进行剥皮,使两根电缆端部的导线暴露出来;步骤二:工作人员使两根电缆上的导向分别穿过两个端盖上的第一通孔,使两根电缆上的导线相互接触;步骤三;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块,旋转块同时带动多个驱动槽旋转,多个驱动槽分别带动多个滑移杆在滑移槽内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每个滑移杆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将两根电缆连接在一起。
[0025][0026]
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工作人员需要连接电缆时,将两根电缆的导线分别穿过两个端盖上的第一通孔,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块,旋转块带动多个滑移杆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每根滑移杆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滑移杆每一端的夹持部均对电缆有夹持作用,从而将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内,进而将两根电缆固定在一起,相比于背景技术中通过多个螺栓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连接两根电缆的效率;当多个夹持部夹持住电缆时,每个夹持块在导向槽内朝向靠近导向块的方向滑动,夹持块挤压弹簧,使弹簧产生弹力,弹簧的弹力驱动夹持部朝向靠近电缆的方向滑动,从而对夹持块有缓冲作用,进而对电缆有保护作用;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握持杆,以使握持杆在避位槽内转动,握持杆带动旋转块旋转,旋转块同时带动多个驱动槽旋转,从而使多个滑移杆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滑移杆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将两个电缆固定于连接筒内。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驳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筒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件、旋转块、端盖、限位筒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筒;11、第一半筒;111、第一固定部;112、避位槽;113、定位块;12、第二半筒;121、第二固定部;122、定位槽;2、夹持件;21、滑移杆;211、滑动部;22、夹持部;221、导向块;2211、导向槽;222、夹持块;2221、第一弧形槽;223、弹簧;3、旋转块;31、驱动槽;32、握持杆;33、第二通孔;4、旋转槽;41、第一半环槽;42、第二半环槽;5、端盖;51、第一通孔;52、滑移槽;6、紧固件;61、螺杆;62、旋钮;7、限位筒;8、固定组件;81、固定块;811、第二弧形槽;8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驳接口。参照图1和图2,电缆驳接口包括连接筒1、多个夹持件2和旋转块3。连接筒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盖5,端盖5呈圆饼状,两个端盖5的中心均开设有用于供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51,第一通孔51为圆孔。连接筒1的内侧壁开设有旋转槽4,旋转槽4为环形槽,旋转块3转动设置于旋转槽4内,旋转块3的中心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通孔33。夹持件2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端盖5上均开设有三个滑移槽52,三个滑移槽52的长度方向与端盖5直径的长度方向相同,三个滑移槽52在端盖5上呈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夹持件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端盖5上的滑移槽52,旋转块3用于驱动多个夹持件2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
[0034]
参照图2,连接筒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相互对称。第一半筒11上一体成型有四个定位块113,第二半筒12上开设有四个定位槽122,四个定位块113分别与四个定位槽122插接配合。第一半筒11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固定部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半筒1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半筒1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半筒12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一固定部111分别抵接于两个第二固定部121,每个第一固定部111上均穿设有多个螺栓,多个螺栓沿第一固定部11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每个螺栓均与第二固定部121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半筒11和第二半筒12固定在一起,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旋转块3的便捷性。
[0035]
继续参照图2,同时旋转槽4包括第一半环槽41和第二半环槽42,第一半环槽41位于第一半筒11的内侧壁,第二半环槽42位于第二半筒12的内侧壁,第一半环槽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半环槽42的两端相连通。
[0036]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增加工作人员转动旋转块3的便捷性,旋转块3上一体成型有握持杆32,第一半筒11上开设有供握持杆32穿过的避位槽112,避位槽112与第一半环槽41相连通。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握持杆32来带动旋转块3旋转,具有省力作用。
[0037]
参照图2,连接筒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旋转块3的紧固件6,紧固件6包括螺杆61和旋钮62。旋钮62可以为蝶形螺母,旋钮62焊接于螺杆61的一端,螺杆61远离旋钮62的一端与第一半筒11螺纹配合,螺杆61的端部抵接于旋转块3弧形的侧壁,从而实现对旋转块3的固定。
[0038]
参照图1,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端盖5的便捷性,每个端盖5上均穿设有三个螺栓,三个螺栓沿端盖5的周向等间距分布。三个螺栓均与连接筒1螺纹配合,从而将两个端盖5分布固定于连接筒1的两端。
[0039]
参照图3和图4,每个夹持件2均包括滑移杆21和两个夹持部22,两个夹持部22分别固定于滑移杆21的两端。具体的,每个夹持部22均包括导向块221、弹簧223和夹持块222,导向块221和夹持块22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导向块221靠近电缆的一端开设有导向槽2211,导向块221滑移设置于导向槽2211内。弹簧223位于导向槽2211内,弹簧223靠近夹持块222的一端与夹持块222固定连接,弹簧223远离夹持块222的一端与导向块221固定连接。每个导向块221上均穿设有螺栓,螺栓与滑移杆21螺纹配合,从而将两个夹持部22分别固定于滑移杆21的两端。每个夹持块222远离导向块221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弧形槽2221,第一弧形槽2221与电缆相适配。第一弧形槽2221增大了夹持块222与电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三个
夹持块222夹持电缆的牢固性。
[0040]
参照图2和图3,旋转块3上开设有三个驱动槽31,三个驱动槽31沿周向均匀分布。三个滑移杆21分别穿过旋转块3上的三个驱动槽31,三个滑移杆21分别与三个驱动槽31滑移配合。每个滑移杆2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盖5上的滑移槽52,每个滑移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5上的滑移槽52滑移配合。滑移杆21的形状为长方体,滑移杆21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滑移槽52的两个侧壁,增加了滑移杆21在滑移槽52内滑移的稳定性。且两个导向块221的侧壁分别抵接于两个端盖5的外侧壁,两个导向块221分别对连接筒1和两个端盖5有定位作用,以使夹持件2无法沿连接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
[0041]
参照图3,滑移杆21上一体成型有滑动部211,滑动部211的形状为圆柱体。滑动部211减小了滑移杆21与驱动槽3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滑移杆21与驱动槽31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使滑移杆21更加易于在驱动槽31内滑动,具有省力作用。
[0042]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增加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1内的牢固性,连接筒1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筒7。限位筒7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限位筒7穿过旋转块3上的第二通孔33,限位筒7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盖5上的第一通孔51,限位筒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5的侧壁齐平。值得注意的是,限位筒7内侧壁的直径与电缆的直径相适配,进一步增加了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1内的牢固性。
[0043]
参照图3,旋转块3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限位筒7的固定组件8,三个固定组件8沿旋转块3呈周向均匀分布,三个固定组件8与三个驱动槽31之间呈交错分布。
[0044]
继续参照图3,每个固定组件8均包括固定块81和固定螺栓82,固定块81焊接于旋转块3的侧壁,固定螺栓82与固定块81螺纹配合,固定螺栓82的端部抵接于限位筒7的外侧壁。三个固定螺栓82对限位筒7有夹持作用,从而将限位筒7固定于连接筒1内。每个固定块81朝向限位筒7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弧形槽811,第二弧形槽811与限位筒7的外侧壁相适配,第二弧形槽811增大了固定块81与限位筒7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限位筒7安装的牢固性。
[0045]
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缆驳接口及的密封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步骤一:工作人员将两根电缆的端部进行剥皮,使两根电缆端部的导线暴露出来;步骤二:工作人员两根电缆的导线分别从限位筒7的两端插入,将两根电缆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使两根电缆上的导线相互接触;步骤三: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握持杆32来转动旋转块3,旋转块3同时带动三个滑移杆21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每个滑移杆21同时带动两端的夹持部2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连接筒1每一端的三个夹持部22均对电缆有夹持作用,从而将两根电缆固定于限位筒7内;步骤四: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62来旋转螺杆61,以使螺杆61的端部抵接于旋转盘弧形的侧壁,防止旋转盘转动,从而增加了两根电缆固定于连接筒1内的牢固性。
[0046]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