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38632发布日期:2021-11-17 23:1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的电能系统,其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3.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1、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每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规模小,彼此独立分散,无法进行统一调度,导致并网时电网接入点过多,不规律和间歇性的电力冲击对电网带来安全隐患;2、光能转换效率偏低,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能力下降,影响经济效益;3、光伏电池组件设置于户外,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现有的光伏电池组件环境适应性差;4、现场拼装光伏电池组件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结构安装问题,安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式的光伏子阵构成的光伏方阵,每个所述光伏子阵包含多个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经直流汇流箱集中送入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后送入箱式变电站,多个所述光伏子阵产生的交流电经箱式变电站升压后进入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将交流电集中并入电网,同时接受当地电力部门的控制。
5.优选的,所述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包括电力汇集系统、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和hmi,所述电力汇集系统汇集所述箱式变电站升压后的交流电,并统一并入电网;所述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分别连接传感器组件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于光伏子阵内的光照角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向风速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逆变器中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箱式变电站;所述hmi分别连接所述电力汇集系统、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和当地电力部门。
6.优选的,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光伏支架和接线箱,所述光伏电池、所述接线箱以及光照角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上,所述光照角度传感器获取太阳光照角度数据,所述plc控制器接收所述光照角度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并向所述光伏支架输出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光伏支架的倾斜角度,使太阳光垂直照所述光伏电池。
7.优选的,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光伏电池安装框、前支撑立柱和后支撑立柱,所述光伏电池安装框包括两条纵梁、两条固定设于所述纵梁两端的横梁以及平行设于两条横梁之间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前支撑立柱铰接所述第一横杆,所述后支撑立柱铰接所述第二横杆;所述前支撑立柱和所述后支撑立柱的高度可调节。
8.优选的,所述前支撑立柱包括第一上支撑柱和第一下支撑柱,所述第一下支撑柱内设有顶端开口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设有导向槽,锁紧装置固定设于所述第一下支撑柱的上端面;
9.所述第一上支撑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铰接耳,侧壁竖直设有第一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滑动腔内密封滑动,其侧壁设有导向凸起,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活塞的上端面水平设有连通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上支撑柱的下端面以及所述第一下支撑柱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
10.优选的,所述后支撑立柱包括两条伸缩柱以及设于两条所述伸缩柱之间的水平转轴;所述伸缩柱包括直筒型的第二上支撑柱和“凸”字型的第二下支撑柱,所述第二上支撑柱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下支撑柱的凸起处外侧,其上端面设有第二铰接耳,内部水平设有螺母座,所述第二下支撑柱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底部设有丝杠连接座;一个所述空腔内设有与所述螺母座相连的第一丝杠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另一个所述空腔内设有与所述螺母座相连的第二丝杠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上的第一锥形齿轮,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两侧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二锥形齿轮,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连接伺服电机,另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连接所述水平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丝杠上的第三锥形齿轮和设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一侧与其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连接所述水平转轴的另一端。
11.优选的,所述纵梁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铰接的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和第三短节,所述第一短节和所述第三短节可翻转叠放至所述第二短节的上下两端,第一铰接锁紧机构和第二铰接锁紧机构可以锁定所述纵梁的伸展状态和叠放状态。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锁紧机构包括弯折机构、滑动轨道机构和第一锁紧机构;所述弯折机构嵌设于所述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相对端的上侧,所述滑动轨道机构包括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的内侧壁设置的第一直线轨道、第二直线轨道以及与所述第二直线轨道一端连通的第一弧形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位于所述弯折机构的下方,且连续设于所述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上,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二直线轨道设于所述第二短节上,其一端设有第三销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叠放状态下,所述第一弧形轨道以所述第二销孔为圆心,连续设于所述第二短节和所述第一短节上,所述第一短节上的第一弧形轨道内设有第四销孔,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杆端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二直线轨道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均固定设有第一伸缩销。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锁紧机构包括铰接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铰接机构包括等直径且设有中心孔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二短节和所述第三短节相对两端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圆盘相应的半圆形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圆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短节的弧形曲面内,所述第一圆盘上设有第五销孔,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短节的弧形曲面内,所述第二圆盘上面向所述第二横杆一侧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弧形轨道,所述第二弧形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六销孔和第七销孔;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横杆两端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盘直径相等的第三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位于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第三圆盘之间,,且三者的径向厚度之和等于所
述纵梁的宽度;所述第三圆盘上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铰接轴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座内的第三安装孔,第二伸缩销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00、规划好光伏方阵、直流汇流箱、逆变器、箱式变电站以及区域电力控制中心的综合、合理布置;
16.s200、安装光伏方阵,光伏方阵由多个光伏子阵构成,每个光伏子阵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17.s210、采用混凝土基础,使用膨胀螺栓或预埋的螺栓将光伏支架底座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将光伏支架固定在光伏支架底座上,多个规整排列的光伏支架形成一个光伏子阵的支撑结构,前后光伏支架间隔设置,确保前后排之间无遮挡;
18.s220、将接线箱、光照角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上;
19.s230、将光伏电池固定于光伏支架上,光伏电池面向正南方向,通过光伏支架调整倾角,保证太阳光向光伏电池垂直入射,光伏电池固定完成后进行组串连接并敷设导线;
20.s240、在每个光伏子阵场区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风向风速传感器;
21.s300、在规划区域内安装与光伏子阵相应的直流汇流箱,将各个光伏组件中的组串导线统一在直流汇流箱内进行接线汇流;
22.s400、安装逆变器,将相应的直流汇流箱中汇集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23.s500、建立箱式变电站,将相应的逆变器转换后的交流电升压;
24.s600、设置由当地电力部门控制的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将多组经过箱式变电站升压后的交流电统一并入电网,区域电力控制中心综合监管和控制传感器组件和电气控制系统;
25.s700、施工完毕后通电、试电,进行空载试运转,合格后竣工验收。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27.1、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小规模的光伏子阵,通过区域电力控制中心进行集中调度控制,从一个并网点并入电网,减少了小规模的光伏子阵间歇和不稳定的电力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
28.2、区域电力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系统控制,能确保发电系统各环节正常运转,同时,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检测,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对各个光伏子阵做出防护操作,避免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光伏电池组件受到破坏;
29.3、光伏电池组件可以自动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太阳光始终垂直照射光伏电池组件,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30.4、采用前支撑立柱和后支撑立柱的高度均可调节的光伏支架,既可以调整光伏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保证太阳光垂直照射光伏电池组件,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其整体高度,提高环境适应性;
31.5、采用具有缓冲能力的前支撑立柱,在进行高度调整时,可以使光伏电池组件缓慢下落,提高了高度调整时的安全性;
32.6、后支撑立柱通过一个伺服电机控制两个伸缩柱同步升降,保证光伏电池组件角度调整的平稳性,其结构紧凑,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零部件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
33.7、采用可以叠放收纳的光伏支架,其伸展状态和叠放状态下均可进行锁定,极大
的降低了存储和运输时的空间占用率,同时能够实现光伏支架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结构安装的准确性;
34.8、第一横杆滑动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光伏支架进行叠放或伸展时灵活调整位置,满足叠放时的结构紧凑需求以及伸展时对光伏电池的支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轨道内滑动进入所需锁定状态,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35.9、通过旋转第三短节即可实现伸展或叠放状态的锁定,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3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安全性高,供电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结构稳固,高度和角度调节灵活,环境适应性好,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37.图1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流程图;
38.图2为本发明中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图2中光伏支架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图3中前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前支撑立柱的a

a剖面图;
42.图6为图3中后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图6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44.图8为第一铰接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叠放状态下弯折机构和滑动轨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伸展状态下弯折机构和滑动轨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1为图8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2为第二铰接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3为图12中铰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4为图12中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5为叠放状态下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52.附图标记说明:
53.10、光伏电池,20、光伏支架,30、接线箱,40、光照角度传感器,50、 plc控制器,100、光伏电池安装框,200、前支撑立柱,300、后支撑立柱,400、第一铰接锁紧机构,500、第二铰接锁紧机构,110、纵梁,111、第一短节,112、第二短节,113、第三短节,120、横梁,130、第一横杆,140、第二横杆,210、第一上支撑柱,211、第一铰接耳,212、第一凹槽,220、第一下支撑柱,221、滑动腔,222、导向槽,230、活塞,231、导向凸起,232、通孔,233、第二凹槽,240、锁紧装置,241、中空腔,242、锁紧螺钉,250、气道,310、伸缩柱, 311、第二上支撑柱,312、第二下支撑柱,313、第二铰接耳,314、螺母座,315、空腔,316、丝杠连接座,320、水平转轴,321、保护壳,330、第一丝杠, 340、第一驱动机构,341、第一锥形齿轮,342、第二锥形齿轮,350、第二丝杠,360、第二驱动机构,361、第三锥形齿轮,362、第四锥形齿轮,370、伺服电机,410、弯折机构,411、第三铰接耳,412、第四铰接耳,413、连杆, 414、枢轴,420、滑动轨道机构,421、第一直线轨道,422、第二直线轨道, 423、第一弧形轨道,424、第一销孔,425、第二销孔,426、第三销孔,427、第四销孔,430、第一锁紧机构,431、第一安装座,432、第一安装孔,433、第二安装孔,434、第一窗口,435、第二窗口,436、第一伸缩销,4361、销柱, 4362、弹
簧,437、第一手柄,510、铰接机构,511、第一圆盘,512、第二圆盘,513、第五销孔,514、第二弧形轨道,515、第六销孔,516、第七销孔, 520、第二锁紧机构,521、第二安装座,522、第三圆盘,523、铰接轴,524、第三安装孔,525、第三窗口,526、第二伸缩销,527、第二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5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56.实施例1
57.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由多个分布式的光伏子阵构成的光伏方阵,每个所述光伏子阵包含多个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经直流汇流箱集中送入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后送入箱式变电站,多个所述光伏子阵产生的交流电经箱式变电站升压后进入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将交流电集中并入电网,同时接受当地电力部门的控制。
58.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小规模的光伏子阵,通过区域电力控制中心进行集中调度控制,从一个并网点并入电网,减少了小规模的光伏子阵间歇和不稳定的电力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
59.优选的,所述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包括电力汇集系统、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和hmi,所述电力汇集系统汇集所述箱式变电站升压后的交流电,并统一并入电网;所述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分别连接传感器组件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于光伏子阵内的光照角度传感器40、温度传感器和风向风速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逆变器中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箱式变电站;所述hmi分别连接所述电力汇集系统、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和当地电力部门。
60.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力汇集系统、数据分析及控制系统和hmi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设置,不再详述。区域电力控制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系统控制,通过传感器组件获得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发出相应控制指令,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逆变器及箱式变电站的工作状态,能确保发电系统各环节正常运转。同时,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检测,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对各个光伏子阵做出防护操作,避免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光伏电池组件受到破坏。
61.优选的,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光伏电池10、光伏支架20和接线箱30,所述光伏电池10、所述接线箱30以及光照角度传感器40和plc控制器50均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20上,所述光照角度传感器40获取太阳光照角度数据,所述plc控制器50接收所述光照角度传感器40的数据信息并向所述光伏支架20 输出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光伏支架20的倾斜角度,使太
阳光垂直照所述光伏电池10。
62.上述技术方案中,光伏电池组件可以自动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太阳光始终垂直照射光伏电池组件,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63.实施例2
6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20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支架 20包括光伏电池安装框100、前支撑立柱200和后支撑立柱300,所述光伏电池安装框100包括两条纵梁110、两条固定设于所述纵梁110两端的横梁120以及平行设于两条横梁120之间的第一横杆130和第二横杆140;所述前支撑立柱 200铰接所述第一横杆130,所述后支撑立柱300铰接所述第二横杆140;所述前支撑立柱200和所述后支撑立柱300的高度可调节。
65.上述技术方案中,前支撑立柱200和后支撑立柱300的高度均可调节,既可以调整光伏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保证太阳光垂直照射光伏电池组件,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其整体高度,提高环境适应性。例如在大风天降低整体高度,提高抗风能力,在大雪天调高其整体高度,避免被雪掩埋。现有技术中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立柱结构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66.实施例3
67.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支撑立柱200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支撑立柱200包括第一上支撑柱210和第一下支撑柱220,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20内设有顶端开口的滑动腔221,所述滑动腔221内设有导向槽222,锁紧装置240固定设于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20的上端面;
68.所述第一上支撑柱210的上端面设有第一铰接耳211,侧壁竖直设有第一凹槽212,底部固定连接活塞230,所述活塞230在所述滑动腔221内密封滑动,其侧壁设有导向凸起231,中心处设有通孔232,所述活塞230的上端面水平设有连通所述通孔232以及所述第一凹槽212的第二凹槽233;所述第一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33与所述第一上支撑柱210的下端面以及所述第一下支撑柱220 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气道250,所述气道250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孔232的横截面积。
69.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动腔221被活塞230密封,当活塞230向下滑动时,滑动腔221内的空气由通孔232进入气道250,由于通孔232和气道250的气体过流面积递减,因此气体向外界的扩散受阻,形成缓冲力,使光伏电池组件缓慢下落,提高了高度调整时的安全性。
70.实施例4
71.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支撑立柱300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立柱300包括两条伸缩柱310以及设于两条所述伸缩柱310之间的水平转轴320;所述伸缩柱310包括直筒型的第二上支撑柱311和“凸”字型的第二下支撑柱312,所述第二上支撑柱311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下支撑柱312的凸起处外侧,其上端面设有第二铰接耳313,其内部水平设有螺母座314,所述第二下支撑柱31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腔315,所述空腔315底部设有丝杠连接座 316;一个所述空腔315内设有与所述螺母座314相连的第一丝杠330以及第一驱动机构340,另一个所述空腔315内设有与所述螺母座314相连的第二丝杠 35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6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40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丝杠330上的第一锥形齿轮34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41两侧与其啮合的两个第二锥形齿轮342,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42连接伺服电机370,另一个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42连接所述水平转轴320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60 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丝杠350上的第三锥形齿轮361和设于所述
第三锥形齿轮361 一侧与其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362,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62连接所述水平转轴 320的另一端。优选的,水平转轴320的外部设置一个保护壳321,用于保护水平转轴320免受环境侵蚀。
72.上述技术方案中,伺服电机370由plc控制器50控制,通过一个伺服电机 370可以同时驱动第一丝杠330和第二丝杠350旋转,进而控制两个第二上支撑柱311同步升降,保证光伏电池组件角度调整的平稳性。后支撑立柱300的第一驱动机构340和第二驱动机构360均设于伸缩柱310的内部,结构紧凑,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零部件的侵蚀,延长后支撑立柱300的使用寿命。
73.实施例5
74.如图3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光伏支架20的技术方案,所述纵梁1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铰接的第一短节111、第二短节 112和第三短节113,所述第一短节111和所述第三短节113可翻转叠放至所述第二短节112的上下两端,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和第二铰接锁紧机构500可以锁定所述纵梁110的伸展状态和叠放状态。
75.上述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5,光伏支架20处于叠放状态,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和第二铰接锁紧机构500分别将第一短节111、第二短节112和第三短节 113锁定在该叠放状态,极大的降低了光伏支架20的空间占用率,有利于光伏支架20的存储和运输。使用时,参考图3,将光伏支架20展开,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和第二铰接锁紧机构500分别将第一短节111、第二短节112和第三短节113锁定在该伸展状态,结构稳固,能够实现光伏支架20的快速安装,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结构安装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锁定功能的结构都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和第二铰接锁紧机构 500。
76.实施例6
77.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锁紧机构400包括弯折机构410、滑动轨道机构420和第一锁紧机构430;所述弯折机构410嵌设于所述第一短节111和第二短节112相对端的上侧,所述滑动轨道机构420包括沿所述纵梁110长度方向的内侧壁设置的第一直线轨道421、第二直线轨道422以及与所述第二直线轨道422一端连通的第一弧形轨道423;所述第一直线轨道421位于所述弯折机构410的下方,且连续设于所述第一短节111和第二短节112上,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销孔424和第二销孔425,所述第二直线轨道422设于所述第二短节112上,其一端设有第三销孔426,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轨道423,叠放状态下,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弧形轨道423以所述第二销孔425为圆心,连续设于所述第二短节112 和所述第一短节111上,所述第一短节111上的第一弧形轨道423内设有第四销孔427,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3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杆130端部的第一安装座 431,所述第一安装座4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421对应的第一安装孔432 以及与所述第二直线轨道42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33,所述第一安装孔43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433内均固定设有第一伸缩销436。
7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横杆130可以在滑动轨道机构420内滑动,一方面可以在光伏支架20进行叠放或伸展时灵活调整位置,满足叠放时的结构紧凑需求以及伸展时对光伏电池10的支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轨道内滑动进入所需锁定状态,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79.弯折机构4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具有弯折功能的结构,只要能满足将第一
短节111叠放至第二短节112的上端面即可。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弯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或者弹性金属等分别嵌入式连接在第一短节111和第二短节112 的上端面,该结构安装方便,只需在第一短节111和第二短节112的上端面开设一个嵌入式安装槽即可;也可以采用如图9所述的枢轴结构,该枢轴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短节111一端的第三铰接耳411、设于第二短节112一端的第四铰接耳412,通过枢轴414将连杆413分别与第三铰接耳411和第四铰接耳412铰接,该连接结构更加牢固耐用。
80.在纵梁110伸展状态下,第一安装孔432和第二安装孔433内的第一伸缩销436分别插入第一销孔424和第三销孔426内;纵梁叠放状态下,第一安装孔432和第二安装孔433内的第一伸缩销436分别插入第二销孔425和第四销孔427内。
81.第一伸缩销43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结构,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定位销4361和弹簧4362首尾相连接的结构,该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第一伸缩销436在自然伸长状态下可以插入第一销孔424、第二销孔425、第三销孔426和第四销孔427内,在需要将第一伸缩销436从上述销孔中释放时,可以采用适宜的条状物从销孔中推动第一伸缩销436,使其压缩离开销孔。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用于更加方便的从销孔中释放第一伸缩销436,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伸缩销436上设有第一手柄437,所述第一安装座43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432的第一窗口434和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433的第二窗口435,所述第一手柄437穿过并凸出于所述第一窗口 434或所述第二窗口435。通过设置第一手柄437和第一窗口434以及第二窗口 435,可以通过推动第一手柄437,方便快捷的对第一伸缩销436的长度进行调整。
82.需要将伸展状态转为叠放状态并进行锁定时,先通过第一手柄437调整两个第一伸缩销436离开第一销孔424和第三销孔426,向第二横杆140的方向推动第一横杆130,两个第一伸缩销436沿着第一滑动轨道421和第二滑动轨道 422分别进入第二销孔425和第一弧形轨道423内,此时,以插入第二销孔425 的一个第一伸缩销436为轴,旋转第一横杆130,直至另一个第一伸缩销436通过第一弧形轨道423进入第四销孔427内,完成叠放状态的锁定。若要从叠放状态转为伸展状态,反向操作即可。
83.实施例7
84.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铰接锁紧机构500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铰接锁紧机构500包括铰接机构510和第二锁紧机构520;所述铰接机构510包括等直径且设有中心孔的第一圆盘511和第二圆盘512,所述第二短节112和所述第三短节113相对两端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圆盘511相应的半圆形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圆盘51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短节112的弧形曲面内,所述第一圆盘511上设有第五销孔513,所述第二圆盘5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短节113的弧形曲面内,所述第二圆盘512上面向所述第二横杆140一侧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弧形轨道514,所述第二弧形轨道51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六销孔515和第七销孔516;所述第二锁紧机构520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横杆140 两端的第二安装座521,所述第二安装座521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盘511直径相等的第三圆盘522,所述第一圆盘511位于所述第二圆盘512和所述第三圆盘522之间,且三者的径向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纵梁110的宽度;所述第三圆盘 522上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圆盘511和第二圆盘512的铰接轴523,所述第三圆盘 522上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座521内的第三安装孔524,第二伸缩销526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524内。
8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伸缩销526的结构与第一伸缩销436的结构相同。其从销孔中释放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方式,也可以采用和实施例6中同样的优选结构,在所述第二安装座521的侧壁上开设连通所述第三安装孔524的第三窗口525,所述第二伸缩销526的侧壁设有第二手柄527,所述第二手柄527 穿过并凸出于所述第三窗口525。通过第二手柄527控制第二伸缩销526伸出第三安装孔524的长度,旋转第三短节113即可实现伸展或叠放状态的锁定,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86.当所述纵梁110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销526依次插入所述第六销孔515和所述第五销孔513,当所述纵梁110处于叠放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销526依次插入所述第七销孔516和所述第五销孔513;当所述第三短节113旋转时,所述第二伸缩销526抵接所述第二弧形轨道514旋转。
87.实施例8
8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9.s100、规划好光伏方阵、直流汇流箱、逆变器、箱式变电站以及区域电力控制中心的综合、合理布置;
90.s200、安装光伏方阵,光伏方阵由多个光伏子阵构成,每个光伏子阵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91.s210、采用混凝土基础,使用膨胀螺栓或预埋的螺栓将光伏支架底座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将光伏支架20固定在光伏支架底座上,多个规整排列的光伏支架20形成一个光伏子阵的支撑结构,前后光伏支架20间隔设置,确保前后排之间无遮挡;
92.s220、将接线箱30、光照角度传感器40和plc控制器50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20上;
93.s230、将光伏电池10固定于光伏支架20上,光伏电池10面向正南方向,通过光伏支架20调整倾角,保证太阳光向光伏电池10垂直入射,光伏电池10 固定完成后进行组串连接并敷设导线;
94.s240、在每个光伏子阵场区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风向风速传感器;
95.s300、在规划区域内安装与光伏子阵相应的直流汇流箱,将各个光伏组件中的组串导线统一在直流汇流箱内进行接线汇流;
96.s400、安装逆变器,将相应的直流汇流箱中汇集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97.s500、建立箱式变电站,将相应的逆变器转换后的交流电升压;
98.s600、设置由当地电力部门控制的区域电力控制中心,将多组经过箱式变电站升压后的交流电统一并入电网,区域电力控制中心综合监管和控制传感器组件和电气控制系统;
99.s700、施工完毕后通电、试电,进行空载试运转,合格后竣工验收。
100.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