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28703441发布日期:2022-01-29 13:2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精尖等敏感工业的迅速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已成为该领域日益关切的问题,而各种电力电子补偿装置已成为维持敏感负荷正常运行,保证重要工业园区电能质量需求的可靠保障。然而,电力电子装置本身也是一种谐波源,当某敏感负荷所在馈线支路同时带有多种电力电子装置时,很可能由于装置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控制导致不必要的交互干扰,特别是安装新的电力电子装置后,由于控制各个电力电子装置协同运行的控制方法,控制参数和配置方案等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更容易出现交互干扰。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新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时不能及时更新控制方法造成的易出现不同的电力电子装置之间的交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5.可选地,谐振等效模型由等效阻抗模型和等效电流源模型组成,基于联合运行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包括: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输出的谐振电压的第一表达式,其中,第一表达式用于体现谐振电压与等效阻抗模型输出的阻抗以及等效电流源模型输出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基于第一表达式,确定与谐振电压的频率对应的第二表达式,以及与谐振电压的幅值对应的第三表达式;基于第二表达式和第三表达式,确定目标控制参数。
6.可选地,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基于输出阻抗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
7.可选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包括: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联合运行拓扑模型,其中,联合运行拓扑模型用于展示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输出阻抗等效阻抗模型,其中,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输出阻抗等效阻抗模型由以下至少之一组成:等效电压源,等效电流源,等效阻抗;基于第一电
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等效阻抗模型,以及联合运行拓扑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
8.可选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输出阻抗等效阻抗模型,包括: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等效模型,其中,等效模型由以下至少之一组成:等效电压源,等效电流源,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依据联合运行拓扑模型和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的联合运行等效模型;确定目标电网中电源的等效模型,以及目标电网中负荷的等效模型;依据第一电力设备的等效模型,和电源的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的等效阻抗模型;以及,依据第二电力设备的等效模型,和负荷的等效模型,确定第二电力设备的等效阻抗模型。
9.可选地,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包括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其中,当目标电网中包括多个并联后接入目标电网的apf设备时,多个并联后接入电网的apf设备与目标apf设备等效,其中,目标apf设备的功率等于多个并联后接入电网的apf设备各自的功率之和。
10.可选地,当联合运行的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为联合运行的dvr设备和apf设备时,目标控制参数为增加dvr设备的有源阻尼的控制参数。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控制模块,用于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电力设备控制方法。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电力设备控制方法。
1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的方式,通过基于电力设备自身的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并联运行时的最佳控制参数,达到了减少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电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不同的电力电子装置之间并联运行时的相互干扰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新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时不能及时更新控制方法造成的易出现不同的电力电子装置之间的交互干扰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力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联合运行的拓扑模型的电路图;
18.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联合运行等效模型的电路图;
19.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模型的电路图;
20.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等效模型的电路图;
21.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力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实施例1
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控制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26.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设备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运行在目标电网的控制设备中,其中,该控制设备用于控制目标电网中的多个电力电子装置之间协同运行,包括如下步骤:
27.步骤s102,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中可以集成有通讯芯片,该通讯芯片可以将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工作参数以及接入电网的方式等发送至目标电网中的控制设备,其中,上述工作参数至少包括对应的电力设备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输出阻抗等。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设备中会存储有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力设备对应的等效模型,所述等效模型即为将不同的电力设备在电路图中用多个基础电力元件来进
行等效替代后得到的模型,其中,基础电力元件至少包括阻抗元件,电流源,电压源等。
30.步骤s104,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的具体流程如下: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与第一电力设备对应的第一输出阻抗模型,以及与第二电力设备对应的第二输出阻抗模型;依据第一输出阻抗模型和第二输出阻抗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基于输出阻抗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联合运行拓扑模型,其中,联合运行拓扑模型用于展示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输出阻抗等效阻抗模型,其中,输出阻抗模型由以下至少之一组成:等效电压源,等效电流源,等效阻抗;基于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等效阻抗模型,以及联合运行拓扑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等效模型。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联合运行拓扑模型时,可以将多个电力设备实际接入电网中的方式对应的拓扑模型作为联合运行时的拓扑模型。
34.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还可以基于多个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来确定不同的电力设备接入电网中的方式,并确定每种接入方式对应的拓扑模型,然后确定不同的拓扑模型对应的谐振频率和幅值,从而在多个拓扑模型中确定能够实现谐振频率和幅值最小的拓扑模型。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输出阻抗等效阻抗模型,需要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各自的等效模型,其中,等效模型由以下至少之一组成:等效电压源,等效电流源,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确定目标电网中电源的等效模型,以及目标电网中负荷的等效模型;依据第一电力设备的等效模型,和电源的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的等效阻抗模型;以及,依据第二电力设备的等效模型,和负荷的等效模型,确定第二电力设备的等效阻抗模型。
36.步骤s106,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之前,还可以基于谐振模型来确定不同的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适宜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控制方法为使得多个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38.具体地,当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时,多个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对应的输出阻抗模型输出的阻抗值并不相同。控制设备可以基于预先存储的不同的控制方法确定与每个控制方法对应的输出阻抗模型,然后选择任意一个输出阻抗模型分析输出阻抗与谐振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可以实现谐振最小的控制方法。
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通过上述步骤确定的使得谐振最小的控制方法依然
不能满足多个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的频率和幅值均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设备会向运维人员发出提示信息,提示运维人员更换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第二电力设备或第一电力设备。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谐振等效模型由等效阻抗模型和等效电流源模型组成,基于联合运行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的方法包括: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输出的谐振电压的第一表达式,其中,第一表达式用于体现谐振电压与等效阻抗模型输出的阻抗以及等效电源模型输出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基于第一表达式,确定与谐振电压的频率对应的第二表达式,以及与谐振电压的幅值对应的第三表达式;基于第二表达式和第三表达式,确定目标控制参数。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控制参数除了控制多个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控制参数外,还包括对每个电力设备进行单独调控时的控制参数。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了影响多个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输出的谐振频率和幅值的影响因素后,还可以基于该影响因素来对电力设备本身进行硬件层面上的优化,例如,改变电力设备本身的阻抗值等。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包括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其中,当目标电网中包括多个并联后接入目标电网的apf设备时,多个并联后接入电网的apf设备与目标apf设备等效,其中,目标apf设备的功率等于多个并联后接入电网的apf设备各自的功率之和。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联合运行的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为联合运行的dvr设备和apf设备时,目标控制参数可以为增加dvr设备的有源阻尼的控制参数。
45.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确定目标控制参数的过程,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46.假设当有新的电力设备介入目标电网后,现在目标电网为dvr设备和apf设备联合运行的电网,则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发送的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后,可生成如图2所示的dvr设备与apf设备联合运行时的拓扑模型,其中,其中is、i
l
分别表示电网侧、负荷侧电流。vs、v
l
分别表示电网侧、负荷侧电压。l1、r1、c1分别表示dvr的滤波电感、等效电感电阻及滤波电容,l2、r2分别表示apf的连接电抗器及电阻,i1、i2分别表示dvr、apf的滤波电感电流。而敏感负荷端为线性与非线性的混合负载。
47.当电网中出现电压波动,如vs出现跌落时,dvr将从旁路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注入相应的补偿电压vc,从而使得负荷端敏感负荷电压vl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apf始终处于补偿状态,此时控制设备可以将dvr与apf的变流器等效为理想电压源e1、e2,从而在图2的基础上,得到如图3所示的联合运行等效模型。
48.在得到了图3所示的联合运行等效模型后,控制设备可以基于dvr设备和apf设备当前的工作状况,确定与两个设备各自对应的输出阻抗模型,然后再图3的基础上,结合两个设备各自对应的输出阻抗模型,得到如图4所示的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模型。其中,当控制设备采用开环控制策略来控制dvr设备时,图4中的负荷电压v
l
=u
1-z1is,等效电压源dvr设备的等效输出阻抗apf设备的输出阻抗z
apf
=l2s+r2+k
p2
+k
i2
/s,电流源i
apf
输出的电流则由控制设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开可以基于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来确定电力设备本身会对谐振造成的影响。如对于apf设备而言,apf虽然是一种改善电流电能质量的补偿装置,但由于其本身就是电力电子装置,其固有的死区效应,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均会引起一定的谐波电流;同时由于apf采用数字控制,其采样、检测运算以及补偿等控制环节均存在着一定的延时,也导致了补偿后的电网电流存有一定的谐波残余。
50.对于apf设备的死区效应而言,单台apf死区时间占开关周期比例较小,但是多台装置并联时则不能忽略死区因素引起的低次谐波积累,已有文献将死区效应及器件非理想特性引起输出电压波形损失以平均误差电压近似,即相当于一个幅值不变、方向由变流器交流电流决定的谐波电压扰动量。
51.对于apf的滞后效应而言,其对apf设备的补偿性能的影响在于,跟负荷侧谐波电流相比,采用数字控制的apf补偿的谐波电流会出现一定的相位滞后,这种滞后是由于数字控制及硬件固有的缺陷造成,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52.1)在负载侧电流检测环节,电流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检测的负荷电流相对实际负荷电流存在一定的相位滞后。
53.2)apf在提取谐波电流阶段,由于其数字式控制器(例如dsp)至少需要一个采样周期的运算时间,pwm变流器自身建立电压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可能导致算法中d/q变换与q/d变换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检测电流滞后。
54.3)apf在电流补偿阶段,由于开关管的死区效应及导通、关断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补偿电流存在一定的滞后。
55.以三相整流桥非线性负载为例,设其交流侧方波的幅值为id,通过傅里叶分解,可得a相非线性负载电流i
la
可表示为:
56.i
la
=i
1 sinωt-i
5 sin 5ωt-i
7 sin 7ωt+i
11 sin 11ωt
57.+i
13 sin 13ωt-i
17 sin 17ωt-i
19 sin 19ωt+

58.其中基波、n次谐波幅值表达式分别为:
[0059][0060]
若apf输出的电流相位滞后δt,并且不考虑其本身死区效应引起的电流谐波,则apf输出的n次谐波电流i
can
可表示为:
[0061]ican
=i
n sin nω(t-δt)
[0062]
则补偿后电网侧n次残余谐波i
san
可表示为:
[0063][0064]
令n次残余谐波占负荷基波电流幅值的比例为m
isan

[0065][0066]
从n次残余谐波占负荷基波电流幅值的比例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残余谐波电流与延迟时间有较大关联。假设延迟时间在300μs内,则随着延时时间δt的增加,低次谐波残
余电流的幅值将增加,而高次谐波电流幅值随延迟时间的增加呈波动变化。
[006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对apf设备的分析,可以确定当dvr设备和apf设备联合运行时,apf在补偿非线性负荷时会使得电网侧电流存在一定的谐波残余,尤其是当apf并联的数量较多时,其注入的谐波电流累积效应将会对dvr的补偿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若将混合负载中的非线性部分等效为电流源il2,则可得到如图4所示的联合运行时的输出阻抗模型,其中混合敏感负荷中的线性负荷z
l1
=rz+l
zs
,z
l2
表示非线性负荷,等效为电流源i
l2

[0068]
进一步地,在图2-图4的基础上,控制设备可以得到如图5所示的谐振等效模型,其中,图5中的等效谐波电流源i2s为i
2s
=i
apf
+i
l2
,导纳y1、y2分别与阻抗z1、z2对应,其表达式分别为:
[0069][0070]
图5中阻抗y1与y2构成一个新的并联系统,若设并联后的总阻抗为zh,则由电流源i
2s
引起的谐振电压可表示为
[0071]
由上述谐振电压的表达式可知,若y1与y2在某频率处幅值接近相等,相位接近相反时,总并联等效导纳最小,电路在谐波源i
2s
的激励下引起准谐振,严重时甚至导致负荷电压畸变,系统失稳。
[0072]
在经过上述分析后,控制设备可以确定在dvr设备和apf设备联合运行的情况下,目标电网中的谐振频率、峰值主要取决于dvr输出阻抗的谐振频率、峰值。因此可以从谐波源、dvr输出阻抗两方面降低谐振对负荷电压的影响。
[0073]
谐波源方面:apf检测、补偿等造成的延迟效应、开关器件的死区效应及非理想特性都会使得电网侧出现谐波电流,因此改进apf的检测算法,采用各种补偿非线性因素的控制算法均可有效降低等效谐波电流源的影响。
[0074]
输出阻抗方面:dvr采用开环控制时,其输出阻抗的谐振峰值较大,因此可采用措施增加dvr输出滤波器的的阻尼,包括硬件本身的无源阻尼和各种改进控制算法所对应的有源阻尼,从而有效的降低系统谐振的谐振峰值。
[0075]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减少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电压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不同的电力电子装置之间并联运行时的相互干扰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新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时不能及时更新控制方法造成的易出现不同的电力电子装置之间的交互干扰技术问题。
[0076]
实施例2
[007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控制装置的装置实施例,该电力设备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可运行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控制设备中,包括:采集模块60,用于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处理模块62,用于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控制模块64,用于基于谐振等效模型,
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0078]
由于实施例2中所述的装置可用于执行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因此实施例1中的相关解释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1,故在此不再赘述。
[0079]
实施例3
[008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下电力设备控制方法: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008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下电力设备控制方法:获取目标电网中的第一电力设备以及第二电力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工作参数,其中,第二电力设备为新接入目标电网中的电力设备;基于设备类型和工作参数,确定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的谐振等效模型;基于谐振等效模型,确定目标控制参数,并依据目标控制参数控制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其中,目标控制参数为使得第一电力设备和第二电力设备联合运行时谐振电压的频率与峰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控制参数。
[0082]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83]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084]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85]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086]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
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