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旁路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3650发布日期:2021-10-27 18:00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ATS旁路电路的制作方法
ats旁路电路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ats旁路电路。


背景技术:

2.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
3.消防用电负荷、重要的一级负荷供电设计中采用末端双电源互切,通常采用ats开关(双电源切换开关)实现上述目的,通过ats开关选通其中一电源进行供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ats开关出现故障,不能导通电路时,配电柜容易出现不能供电的情况,不能满足消防设备用电及其它重要一级负荷实时供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更易满足消防设备用电及其它重要一级负荷实时供电的需求,本技术提供ats旁路电路。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ts旁路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ats旁路电路,包括:
8.电源接入端,与电源设备信号连接,用于接入电源信号;
9.ats开关,与所述电源接入端信号连接,用于导通电路;
10.开关电路,包括开关件,配置为常开开关,与所述ats开关并接,且与所述ats开关闭合状态相反;
11.出线端,与所述ats开关信号连接,用于输出信号,给用电设备供电;
12.检测电路,配置为电流检测单元与比较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输入端与所述ats开关的一端、输出端所述比较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件信号连接,当所述ats开关所在的回路不导通时,所述比较单元触发所述开关件闭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流经ats开关所在回路的电流情况,当检测到ats开关所在的回路中没有电流信号时,比较单元输出信号,触发开关电路导通,使得电源接入端接入的电源信号直接流向出线端,从而确保配电柜对用电设备的实时供电。
14.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
15.电流互感器ct,至少配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ats开关的两端;
16.分压子单元,并接于所述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信号;
17.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18.比较器u1,与所述分压子单元信号连接,输出比较结果信号;
19.第一反相器n1,与所述比较器u1信号连接,并输出信号至所述开关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电流互感器ct分别对ats开关的两端进行电流检测,并通过比较器u1进行比较,当ats开关靠近出线端未检测到电流信号时,触发开关电路导
通,实现电源接入端直接供电至出线端。
21.优选的,所述分压子单元配置为分压可调电阻器r1,所述分压可调电阻器r1与所述电流互感器ct并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压可调电阻器r1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调节输出端的电压,使得分压子单元的输出信号能够触发比较器u1。
23.优选的,所述分压可调电阻器r1与所述比较器u1之间串接有电压放大电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通过电压放大电路,使得比较器u1能够被触发。
25.优选的,所述电压放大电路包括串接的反相放大单元和第二反相器n2,所述反相放大单元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可调电阻器r1信号连接,所述反相放大单元的反馈网络配置为可调电阻器r2。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相放大单元成比例放大分压可调电阻器r1的输出信号,并由第二反相器n2再次反相为正相信号。
27.优选的,所述开关件配置为继电器jc,所述继电器jc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接于所述ats开关的两端。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ats开关靠近出线端未导通时,触发继电器jc动作,将ats开关短路,从而使得电源接入端直接供电给用电设备。
29.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开关驱动电路,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入端、所述继电器jc信号连接。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npn三极管q1,便于驱动继电器jc导通,而后电源信号直接供电至用电设备。
31.优选的,所述开关件配置为第二npn三极管q2,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入端、所述出线端信号连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件可以直接配置为第二npn三极管q2,第二npn三极管q2接收比较单元的输出信号,而后触发,则电源信号直接供电至用电设备。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流经ats开关所在回路的电流情况,当检测到ats开关所在的回路中没有电流信号时,比较单元输出信号,触发开关电路导通,使得电源接入端接入的电源信号直接流向出线端,从而确保配电柜对用电设备的实时供电。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关件配置为继电器jc的电路原理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开关件配置为第二npn三极管q2的电路原理图。
37.附图标记:1、电源接入端;2、开关电路;21、开关驱动电路;3、出线端;4、检测电路;41、电流检测单元;411、分压子单元;42、比较单元;43、电压放大电路;431、反相放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双电源配电柜通常配置有1#电源和2#电源,两电源之间设置由ats开关,由ats开关选通,而后与用电设备信号连接,实现供电的目的。当其中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切换为另
一电源供电。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ats旁路电路。参照图1和图2,主要包括用于接入电源信号的电源接入端1、用于选通供电电源的ats开关,用于短路ats开关的开关电路2、用于信号连接用电设备的出线端3以及用于检测ats开关是否导通的检测电路4。
41.参照图1,电源接入端1与电源设备信号连接,旨在接入电源设备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信号。
42.ats开关与电源接入端1信号连接,主要用于切换两电源,并导通电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1#电源的旁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43.开关电路2包括开关件,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置为常开开关,并与ats开关并接设置,由于用电设备需要接通供电电源,则开关件与ats开关闭合状态相反。即在ats开关靠近出线端3的一端流通电流时,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
4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两种开关电路2的具体结构。
45.第一种,开关件配置为继电器jc,继电器jc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接于ats开关的两端。同时,配备开关驱动电路21,用于驱动继电器jc。
46.详述的,开关驱动电路21设置为第一npn三极管q1,为了实现及时输出电源信号至出线端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源接入端1信号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jc信号连接,发射极接正相电源信号。
47.当第一npn三极管q1导通时,集电极的电流流向发射极,而后触发继电器jc的输入端,并使得继电器jc的输出端闭合,从而电源接入端1的电源信号流向出线端3。
48.参照图2,第二种,开关件直接配置为第二npn三极管q2,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源接入端1信号连接,发射极与出线端3信号连接,集电极接正相电源信号。
49.当第二npn三极管q2导通时,使得基极的电流流向发射极,而后电源接入端1的电源信号流向出线端3。
50.参照图1,当ats开关靠近出线端3的一端没有信号,需要触发开关电路2导通,因此需要对ats开关靠近出线端3的一端进行检测。
5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配置了上述检测电路4,详述的,检测电路4配置为电流检测单元41与比较单元42,其中电流检测单元41输入端与ats开关的一端、输出端比较单元42信号连接,而比较单元42的输出端与开关件信号连接,输出比较结果至开关电路2。即当ats开关所在的回路不导通时,比较单元42触发开关件闭合。
52.进一步的,电流检测单元41包括:电流互感器ct和分压子单元411。
53.电流互感器ct至少配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在ats开关的两端,用于检测ats开关两端的电流情况,无电流时输出低电平,有电流时输出高电平。
54.分压子单元411配置为分压可调电阻器r1,分压可调电阻器r1并接于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使得分压子单元411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电压信号。
55.比较单元42包括串接的第一反相器n1和比较器u1。第一反相器n1的输入端与分压可调电阻器r1信号连接,并输出信号至比较器u1。
56.比较器u1的两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反相器n1、基准信号vref信号连接,并输出比较结果信号。其中,基准信号vref为预设的电压信号,用于判断电流互感器ct检测出到的电流是否能够满足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57.当两比较器u1输出的信号相反时,第一反相器n1被触发,而后开关电路2导通,电源接入端1直接供电至用电设备。
58.第一反相器n1与比较器u1之间还串接有电压放大电路43。电压放大电路43包括串接的反相放大单元431和第二反相器n2,反相放大单元431的反相输入端与分压可调电阻器r1信号连接,更优的设置,反相放大单元431的反馈网络配置为可调电阻器r2。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ats旁路电路的实施原理为:电流互感器ct检测流经ats开关所在回路的电流情况,当检测到ats开关所在的回路中没有电流信号时,电流互感器ct的输出信号依次经由分压可调电阻器r1,第一反相器n1、电压放大电路43、第二反相器n2以及比较器u1,而后比较器u1输出信号,触发开关电路2导通,使得电源接入端1接入的电源信号直接流向出线端3,从而确保配电柜对用电设备的实时供电。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