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040发布日期:2022-03-16 14: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维修设备领域,特指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电能作为目前主要的能源供应,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对于偏远以及用电量较大的地区,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成为当地电力的主要来源,在输电线路经过高海拔地区时,由当地降雪后的电线表面积雪和温度降低后的电线表面结冰而造成的高压电线非自然损坏屡见不鲜;因此对于高压电线的清理成为维护人员的高危工作之一,同时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3.目前为解决电力线路覆冰问题,主要从两个方向采取措施,其一是采用铁磁线、电磁波、热吸收器等防冰,但其防冰效果不明显、价格高、耗电量大而使得难以推广;其二是采用热力法除冰,如阻性线、短路电流、过电流的方式使其发热以达到除冰的目的,因其耗电量大、效果不明显也难以推广;还有就是采用机械除冰,但其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人工而言,危险性较大,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其解决了高压线路的覆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包括:
6.多个壳体,多个所述壳体均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并合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工作端,所述工作端用于铲除高压电线表面的碎冰;
7.破冰机构,所述破冰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破冰机构包括破冰件和牵引件,所述破冰件设置在所述工作端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并通过所述牵引件挤压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
8.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相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件;所述行走件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可滚动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用于整个装置移动;
9.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震动机构包括震动件,所述震动件沿高压电线径向伸缩,且可穿过所述壳体与高压电线相接;
10.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震动机构电连接。
11.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均设有安装支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u型扣,所述u型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支架相接。
12.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破冰机构还包括压杆,所述破冰件设为破冰轮,所述牵引件设为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均设有u型架,
所述压杆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u型架上;所述破冰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压杆远离所述u型架的一端上,且与高压电线相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压杆和所述壳体之间,并处于拉伸状态。
13.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均设有第一挂钩,所述压杆上设有第二挂钩;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之间,并处于拉伸状态。
14.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plc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蓄电池,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所述plc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plc电路板的一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外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上,并与所述plc电路板电连接。
15.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一电机,所述行走件设为滚轮,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分别与所述plc电路板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滚轮槽,所述第一电机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滚轮的侧面穿过所述滚轮槽可滚动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
16.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震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二电机和升降组件,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三安装板上,并分别与所述plc电路板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上,另一端可升降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
17.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凸轮、偏心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震动件设为活塞,所述凸轮上设有偏心轮孔和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偏心轮孔中,所述第二电机设有第二输出轴;所述偏心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中心孔中,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接,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孔中,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接。
18.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活塞头,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孔中,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矩形槽,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活塞孔;所述活塞头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孔中,并可穿过所述矩形槽与高压电线相接。
19.据上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还包括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储电箱,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储电箱的一端可穿过所述充电口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控制机构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再经由plc电路板实现自动化控制,简化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以压杆搭配弹簧和破冰轮破开高压电线上的薄冰,并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雪铲设计的工作端,以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薄冰的清理,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23.3、控制机构的蓄电池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电力,储能机构的储电箱可以为蓄电池补充电力,提高了装置的运行周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频率,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安全系
数。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震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00、壳体;110、工作端;120、第一壳体;121、安装支架;122、u型架;123、第一挂钩;124、滚轮槽;130、第二壳体;131、限位槽;132、充电口;140、u型扣;200、破冰机构;210、破冰件;211、破冰轮;220、牵引件;221、弹簧;230、压杆;231、第二挂钩;300、行走机构;310、行走件;311、滚轮;320、第二安装板;330、第一电机;400、震动机构;410、震动件;411、活塞;4111、活塞杆;4112、活塞头;420、第三安装板;421、固定块;422、活塞孔;430、第二电机;440、升降组件;441、凸轮;4411、偏心轮孔;4412、第一轴承孔;442、偏心轮;443、第一轴承;444、第二轴承;
30.500、控制机构;510、第一安装板;520、plc电路板;521、安装孔;530、温度传感器;540、蓄电池;
31.600、储能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如图1-5所示,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包括:
34.多个壳体100,多个壳体100均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并合围形成容纳腔;壳体100的两端均设有工作端110,工作端110用于铲除高压电线表面的碎冰;壳体100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壳体100上的工作端110可以铲除高压电线表面的碎冰,并且工作端110呈贴合式铲雪设计,便于装置在前进过程中进行清理工作,。
35.破冰机构200,破冰机构200设置在壳体100外侧,破冰机构200包括破冰件210和牵引件220,破冰件210设置在工作端11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并通过牵引件220挤压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工作状态下破冰件210在牵引件220的拉力作用下挤压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能够破开电线表面的薄冰,再由壳体100的工作端110将高压电线上的碎冰铲除。
36.行走机构300,行走机构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壳体100相接,行走机构300包括行走件310,行走件310穿过容纳腔的内壁可滚动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用于整个装置移动;行走件310穿过容纳腔的内壁可滚动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可以实现装置在高压电线上的往返运动。
37.震动机构400,震动机构400设置在容纳腔内,震动机构400包括震动件410,震动件410沿高压电线径向伸缩,且可穿过壳体100与高压电线相接;采用共振的原理除冰,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同时能更快速高效的清除高压电线上的覆冰。
38.控制机构500,控制机构5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分别与行走机构300和震动机构
400电连接,控制机构500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运行。
39.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外壁上均设有安装支架121,且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之间设有u型扣140,u型扣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安装支架121相接;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以u型扣140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并且可以为装置的核心构件的安装和工作提供基础。
40.破冰机构200还包括压杆230,破冰件210设为破冰轮211,牵引件220设为弹簧221,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外壁上均设有u型架122,压杆230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u型架122上;破冰轮211可转动设置在压杆230远离u型架122的一端上,且与高压电线相接;弹簧221设置在压杆230和壳体100之间,并处于拉伸状态;破冰轮211在弹簧221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被压紧在高压电线表面,能够破开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再由壳体100上的工作端110将碎冰铲除。
41.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外壁上均设有第一挂钩123,压杆230上设有第二挂钩231;弹簧221设置在第一挂钩123和第二挂钩231之间,并处于拉伸状态;挂钩的设置简化了弹簧221的安装过程,并且弹簧221处于拉伸状态,可以保证破冰轮211被压紧在高压电线表面,破开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
42.控制机构500包括第一安装板510、plc电路板520、温度传感器530和蓄电池540,第一安装板510设置在第二壳体130的内壁上,plc电路板52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0上,plc电路板520的一侧上设有安装孔521,第二壳体130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31,温度传感器530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孔521中,另一端穿设在限位槽131中;蓄电池54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0远离安装孔521的一侧上,并与plc电路板520电连接;第一安装板510安装在第二壳体130的内壁上,其上安装的plc电路板520同壳体100内部的各个电器元件及温度传感器530相接,以温度传感器530的数据为基础,实现自动化控制,简化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蓄电池540则为整个装置提供电力。
43.行走机构30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20和第一电机330,行走件310设为滚轮311,第二安装板320设置在第一壳体120的内壁上;第一电机330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20上,并分别与plc电路板520和蓄电池540电连接,第一壳体120设有滚轮槽124,第一电机330设有第一输出轴;滚轮311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滚轮311的侧面穿过滚轮槽124可滚动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滚轮311可以在高压电线表面滚动,带动行走机构300运动,而行走机构300的第二安装板320设置在第一壳体120的内壁上,实现整个装置在高压电线上运动,其中,plc电路板520能够发出指令,控制第一电机330转动,以带动滚轮311转动;蓄电池540则可为其提供电力。
44.震动机构400还包括第三安装板420、第二电机430和升降组件440,第三安装板420设置在第二壳体130的内壁上;第二电机430设置在第三安装板420上,并分别与plc电路板520和蓄电池540电连接;升降组件440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第二电机430上,另一端可升降设置在第三安装板420上,震动机构400的第二电机430转动,可以带动升降组件440的一端转动,另一端做往返运动。
45.升降组件440包括凸轮441、偏心轮442、第一轴承443和第二轴承444,震动件410设为活塞411,凸轮441上设有偏心轮孔4411和第一轴承孔4412,第一轴承443设置在偏心轮孔4411中,第二电机430设有第二输出轴;偏心轮442可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承443的中心孔中,
并与第二输出轴相接,第二轴承44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轴承孔4412中,另一端与活塞411相接;以第三安装板420为基础,将第二电机430、偏心轮442、凸轮441、活塞411、第一轴承443和第二轴承444安装在壳体100的内部,偏心轮442连接第二电机430的输出轴,随电机转动一起转动,并带动凸轮441运动,实现系统活塞411的往返运动;采用共振的原理除冰,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同时能更快速高效的清除高压电线上的覆冰。
46.活塞411包括活塞杆4111和活塞头4112,活塞杆4111上设有第二轴承孔,第二轴承444远离凸轮441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轴承孔中,第三安装板420上设有固定块421,所述第二壳体130设有矩形槽,所述固定块421上设有活塞孔422;所述活塞头411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孔422中,并可穿过所述矩形槽与高压电线相接;第三安装板420的固定块421上活塞孔422的设置可以为活塞411的运动提供导向,保证活塞411运动的准确性。
47.还包括储能机构600,储能机构600包括储电箱,第二壳体130上设有充电口132,储电箱的一端可穿过充电口132与蓄电池540电连接;储能机构600安装在高压输电线铁塔上,储能机构600的储电箱可以为控制机构500的蓄电池540补充电力,提高了装置的运行周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频率,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安全系数。
4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线震荡除冰装置,破冰轮在弹簧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被压紧在高压电线表面,能够破开高压电线表面的薄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设置在高压电线表面,并合围形成容纳腔,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而壳体上的工作端可以铲除高压电线表面的碎冰;滚轮可以在高压电线表面滚动,带动行走机构运动,实现整个装置在高压电线上运动;震动机构采用共振的原理,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同时能更快速高效的清除高压电线上的覆冰;控制机构以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为基础,来控制装置的运转,而蓄电池则为装置提供电力;储能机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提高了装置的运行周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频率,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安全系数。
49.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5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