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致动马达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7211发布日期:2021-12-08 15:3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防抖致动马达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防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抖致动马达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实现光学防抖功能的同时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轻薄化已成为业界的研发重心所在,为此,采用sma线作为光学防抖致动机构的镜头模组渐渐在业界里普及。然而,此类设计大多是将镜头设置于运动板上,同时在运动板上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布设多根sma线,分别对某根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镜头往x轴或y轴方向移动,亦或者同时对多根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镜头往x轴和y轴方向之间夹角的方向运动;由于此类设计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运动存在耦合,当多根sma线同时通电收缩拉动镜头往x轴和y轴方向之间夹角的方向运动时,存在运动不够精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镜头的防抖精度,进而导致成像质量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抖致动马达。本技术的防抖致动马达,不同方向上的运动不存在耦合,运动精确,防抖效果较好且结构轻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镜头模组。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抖致动马达,包括:
5.固定板;
6.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呈框型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表面;
7.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连接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弹臂能够发生变形以允许第一运动组件相对所述固定板沿第一方向运动;
8.第一sma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相对所述固定板沿第一方向移动;
9.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的框型内部;
10.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连接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和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二弹臂能够发生变形以允许第二运动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成一定角度;
11.第二sma线,连接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抖致动马达,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当第二运动组件需要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对第二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二运动组件使其相对第一运动组件运动,此时第二弹臂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二sma线断电松弛时,第二弹臂复原并带动第二运动组件复位;
14.当第二运动组件需要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一运动
组件运动,由于第二弹臂仅允许在第二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运动组件往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运动组件带动第二运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sma线断电松弛时,第一弹臂复原并带动第一运动组件复位;
15.当第二运动组件需要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运动时,对第一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一运动组件带动第二运动组件相对固定板往第一方向运动,同时,对第二sma线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二运动组件相对第一运动组件往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运动组件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运动。
16.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运动组件在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独立作动且不会互相干扰,实现对第二运动组件运动的解耦,有利于提高防抖致动马达运动的准确性,提高光学防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装设于防抖致动马达上的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此外,第二运动组件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的框型内部,使得防抖致动马达的厚度较小,有利于结构的轻薄化。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sma线和所述第二sma线均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一sma线和所述第二sma线均弯折呈v型;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与所述第一sma线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与所述第二sma线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sma线和/或所述第二sma线的v型顶点勾设于所述连接件。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之间、和/或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之间。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弹臂之间,所述第一弹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件。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均大于宽度,并且,所述第一弹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之间间隔一定间隙,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之间间隔一定间隙。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均为直臂。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臂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弹臂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包括互相绝缘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公共板;其中一条所述第二sma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公共板,另一条所述第二sma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公共板。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由导电材料制成,包括若干个互相绝缘设置的导电板;所述第一sma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所述导电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公共板均通过所述第一弹臂与不同的所述导电板电连接。
2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镜头模组,包括上述的防抖致动马达。
2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抖致动马达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抖致动马达的俯视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抖致动马达的爆炸图。
31.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5为图4中连接件的另一种实施例。
33.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示意图。
36.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臂的立体图。
37.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的俯视图。
38.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板的俯视图。
39.附图标号:
40.固定板100;
41.第一导电板110;第五连接片111;第七连接片112;
42.第二导电板120;第三导电板130;
43.第四导电板140;第八连接片141;
44.第五导电板150;第六连接片151;
45.第一运动组件200;
46.第一连接板210;第一连接片211;
47.第二连接板220;第三连接片221;
48.公共板230;第二连接片231;第四连接片232;
49.第二运动组件300;
50.第一sma线410;第二sma线420;
51.第一弹臂510;第二弹臂520;
52.连接件600;
53.支撑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7.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8.下面根据图1至图11描述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抖致动马达。
59.参考图1,本技术的防抖致动马达,包括:
60.固定板100;
61.第一运动组件200,第一运动组件200呈框型且设置于固定板100表面;
62.第一弹臂510,第一弹臂510连接第一运动组件200和固定板100,第一弹臂510能够发生变形以允许第一运动组件200相对固定板100沿第一方向运动;
63.第一sma线410,连接固定板100和第一运动组件200,用于驱动第一运动组件200相对固定板100沿第一方向移动;
64.第二运动组件300,第二运动组件300设置于固定板100表面且位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框型内部;
65.第二弹臂520,第二弹臂520连接第二运动组件300和第一运动组件200,第二弹臂520能够发生变形以允许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对第一运动组件200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一定角度;
66.第二sma线420,连接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用于驱动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对第一运动组件200沿第二方向移动。
67.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y轴方向。
68.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运动组件300需要沿y轴方向运动时,对第二sma线420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二运动组件300使其相对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此时第二弹臂520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二sma线断电松弛时,第二弹臂520复原并带动第二运动组件复位;
69.当第二运动组件300需要沿x轴方向运动时,第一sma线410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由于第二弹臂520仅允许在y轴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运动组件200往x轴方向运动时,第一运动组件200带动第二运动组件300沿x轴方向运动;当第一sma线断电松弛时,第一弹臂510复原并带动第一运动组件200复位;
70.当第二运动组件300需要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运动时,对第一sma线410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一运动组件200带动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对固定板100往x轴方向运动,同时,对第二sma线420通电使其收缩拉动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对第一运动组件200往y轴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运动组件300往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运动。
71.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运动组件300在往x轴方向或y轴方向运动时,第一sma线410和第二sma线420独立作动且不会互相干扰,实现对第二运动组件300运动的解耦,有利于提高防抖致动马达运动的准确性,提高光学防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装设于防抖致动马达上的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此外,第二运动组件300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框型内部,使得防抖致动马达的厚度较小,有利于结构的轻薄化。
72.参考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ma线410和第二sma线420均设置有两条;第一sma线410和第二sma线420均弯折呈v型;在第一运动组件200与第一sma线410
连接处、以及第二运动组件300与第二sma线420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件600,第一sma线410和/或第二sma线420的v型顶点勾设于连接件600。
7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sma线410和第二sma线420均呈v型弯曲,以第一sma线410为例。当第一sma线410通电收缩拉动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时,第一sma线410上的v型夹角变大,第一sma线410通电前后的v型顶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运动组件200相对固定板100的平移距离,第一sma线410通电前后的v型夹角顶点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第一sma线410的收缩长度。并且,当第一sma线410上的v型夹角越大时,第一sma线410收缩相同的量,v型顶点移动的距离越大,从而起到放大行程的作用。因此,可在运动行程一定的情况下可减小第一sma线410的长度,从而减小防抖致动马达的体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7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sma线410和/或第二sma线420的v型顶点勾设于连接件600,并且,连接件600分别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的对称轴线上,使得第一运动组件200相对第一sma线410可自由滑动、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对第二sma线420可自由滑动。同样以第一运动组件200为例,当第一sma线410通电收缩张紧拉动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时,第一sma线410可在张紧状态下自动校正,以防止第一sma线410相对第一运动组件200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使第一运动组件200的运动更加稳定。
75.可以理解的是,关于连接件600。连接件600可与第一运动组件200或第二运动组件300一体成型,也可以独立设置并装设于第一运动组件200或第二运动组件300上。当连接件60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或第二运动组件300一体成型时,例如图5所示,连接件600由第一运动组件200或第二运动组件300弯折成型,在弯折处形成有弧形槽,第一sma线410和/或第二sma线420的v型顶点勾设于弧形槽中。当连接件600独立设置时,连接件600可采用绝缘材质的连接块,例如图4所述,sma线勾设于连接块,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块与sma线相抵接的一面为弧面,以减小sma线的磨损;此外,连接块也可以采用在与sma线的抵接面上开设弧形槽的设计形式,使sma线穿设于弧形槽中,如此设置可防止sma线与连接件600脱离,使sma线与连接件600的连接更加稳定。
7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sma线410和第二sma线420均设置有两条。具体地,两条第一sma线410上的v型顶点分别连接第一运动组件200的对称两侧,使得第一sma线410得以在x轴的相反方向上拉动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两条第二sma线420上的v型顶点分别连接第二运动组件300的对称两侧,使得第二sma线420得以在y轴的相反方向上拉动第二运动组件300运动。
7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设置于固定板10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和/或固定板100与第二运动组件300之间。
78.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滑动件可以减小第一运动组件200和固定板100之间、以及第二运动组件3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滑动件可以为耐磨塑胶块,也可以为平面轴承等零部件,并不以此为限。滑动件在固定板10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以及固定板100与第二运动组件300之间各分别至少设置三个,以达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79.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弹臂510在z轴上弯折变形使其一端与固定板100抵接,以使第一运动组件200压紧于滑动件以减小第一运动组件2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旷量,第二弹臂520将第二运动组件300压紧于滑动件以减小第二运动组件3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旷量,从而使防抖运动更加准确。
80.参考图3至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支撑件700,支撑件70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00与第一弹臂510之间,第一弹臂510一端连接第一运动组件200、另一端连接支撑件700。
8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取消设置滑动件,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一弹臂510与固定板100的连接处设置支撑件700。具体地,支撑件700设置于固定板100与第一弹臂510之间,第一弹臂510一端贴合于支撑件700上表面、另一端连接第一运动组件200,从而第一弹臂510将第一运动组件200悬吊支撑,使得第一运动组件200与固定板100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的高度即为支撑件700的高度;第二弹臂520将第二运动组件300悬吊支撑,使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位于同一高度平面上,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运动组件200或第二运动组件300与固定板100之间并不直接接触,有利于减小滑动摩擦,提高防抖运动的流畅性,同时,也可消除装设滑动件时因滑动摩擦而产生的粉尘问题。
82.参考图6至图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的长度均大于宽度,并且,第一弹臂5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弹臂5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弹臂51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间隔一定间隙,第二弹臂52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之间间隔一定间隙。
83.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均呈矩形,并且,第一运动组件200呈框型,第二运动组件300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框型内部。第一弹臂510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靠近第一sma线410的一侧与固定板100之间,并且,第一弹臂510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框型外侧;第二弹臂520设置于第二运动组件300靠近第二sma线420的一侧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并且,第二弹臂520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与第二运动组件300之间的间隙中。
84.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弹臂51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间隔一定间隙,使得第一运动组件200移动时不会与第一弹臂510发生运动干涉,以增加第一运动组件200的移动范围;第二弹臂520与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之间间隔一定间隙,也同样可增加第二运动组件300的移动范围。
8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的长度均大于宽度,使得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形变能力远大于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形变能力。具体地,第一弹臂5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使得第一弹臂510能在x轴方向上发生较大的形变;第二弹臂5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使得第二弹臂520能在y轴方向上发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在x轴方向上,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相当于一个整体,在第一运动组件200相对固定板100复位的过程中,第二运动组件300跟随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
8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的形状可为波浪形或者直臂状,仅需满足第一弹臂510以及第二弹臂52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形变能力远大于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形变能力即可,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87.通过如此设置,第一弹臂510仅能在x轴方向上提供弹力、第二弹臂520仅能在y轴方向上提供弹力;此外,通过合理安排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的位置,使的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所占用的空间及面积达到最小,从而有利于防抖致动马达的小型化。
88.参考图2、图3、图9和图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
均为直臂。
8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均为直臂,使得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在其长度方向上不具备弹力。当第一运动组件200带动第二运动组件300往x轴方向运动时,第二弹臂520在x轴方向上不具备弹力,从而有利于加强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的整体性,使得第二运动组件300能平稳地跟随第一运动组件200运动,从而有利于增加防抖运动的精度。
90.参考图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臂510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弹臂520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
91.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支撑件700的情况下,为使第一弹臂510或第二弹臂520在z轴方向上的刚度远大于x轴或y轴方向上的刚度,对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做以下设置:第一弹臂510和第二弹臂520的厚度均小于宽度,具体地,以第一弹臂510a为例,第一弹臂510a的宽度可以为厚度的两倍或者更多,并且,第一弹臂510a宽度所在的平面垂直于y轴方向。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弹臂510在x轴方向上的刚度小于z轴方向上的刚度、使得第二弹臂520在y轴方向上的刚度小于z轴方向上的刚度,从而更好地将第一运动组件200和第二运动组件300悬吊支撑,进一步使得运动更加精准,有利于提高防抖运动精度。
92.参考图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组件200由导电材料制成,包括互相绝缘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其中一条第二sma线420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210、另一端连接公共板230,另一条第二sma线420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220、另一端连接公共板230。
9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均呈l型,公共板230呈u型,两个第二弹臂520的中部均与公共板230固定连接;并且,公共板230在其长边设置有第一弹臂510,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在其l型的同一侧也各设置有第一弹臂510。
94.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sma线420的两端连接于第一运动组件200,为此,在第一运动组件20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片,分别为第一连接片211、第二连接片231、第三连接片221和第四连接片232,其中,第一连接片211和第三连接片221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同一侧,第二连接片231和第四连接片232设置于第一运动组件200的另一侧,一条第二sma线420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片211、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片231,另一条第二sma线420一端连接第三连接片221、另一端连接第四连接片232。
95.关于第一运动组件200上四个连接片的供电设置,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6.第一运动组件200为金属板,将第一运动组件200设置为金属板可以使第一运动组件200具备较好的刚度,可防止第一运动组件200发生变形等情况;在第一运动组件200上铺设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供电端以分别对四个连接片进行独立供电,同时,四个连接片均与第一运动组件200绝缘设置,具体地,可以在连接片与第一运动组件200之间粘贴有绝缘胶或其他绝缘方式,以防止连接片之间出现短路等问题。
97.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运动组件200还可以有以下设置形式:第一运动组件200包括互相绝缘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在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相对固定板100的一面均连接有绝缘板240,第一连接片211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10且与第一连接板210一体成型,第三连接片221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20且与第二连接
板22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片231和第四连接片232均设置于公共板230且与公共板230一体成型,当需对其中一条第二sma线420通电时,对第一连接板210和公共板230通电,当需对另一条第二sma线420通电时,对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通电,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运动组件200上的电路设置更加简洁,也方便电路的控制。
98.参考图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00由导电材料制成,包括若干个互相绝缘设置的导电板;第一sma线4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导电板;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公共板230均通过第一弹臂510与不同的导电板电连接。
99.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100包括五个互相绝缘设置的导电板,分别为第一导电板110、第二导电板120、第三导电板130、第四导电板140和第五导电板150,五个导电板在一个方向上并向排列。
100.具体地,在第一导电板110上设置有第五连接片111和第七连接片112,第五连接片111和第七连接片112位于固定板100的同一侧;在第四导电板140上设置有第八连接片141,在第五导电板150上设置有第六连接片151,第六连接片151和第八连接片141位于固定板100的另一侧。其中一条第一sma线4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五连接片111和第六连接片151,另一条第一sma线4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七连接片112和第八连接片141。当需对其中一条第一sma线410通电时,对第一导电板110和第五导电板150通电,当需对另一条sma线通电时,则对第一导电板110和第四导电板140通电。
101.进一步地,为方便第二运动组件300的供电,加设第二导电板120和第三导电板130,使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导电板120通过第一弹臂510a电连接,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三导电板130通过第一弹臂510b电连接,公共板230和第一导电板110通过第一弹臂510c电连接。具体地,关于第一弹臂510:公共板230上的第一弹臂510c长度与公共板230上长边的长度相适配,且其第一弹臂510c的中部与第一导电板1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在其l型同一侧也设置有第一弹臂510a和第一弹臂510b,第一弹臂510a和第一弹臂510b长度相等且互相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板210上的第一弹臂510a与第二导电板1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20上的第一弹臂510b与第三导电板130固定连接。需要理解的是,当在固定板100上只设置有支撑件700时,支撑件700采用金属导电材料或者导电胶等导电材料,以实现各第一弹臂510与各导电板之间的电连接。
102.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极大简化防抖致动马达的电路结构,省去在固定板100和第一运动组件200的表面布设柔性电路板的加工工序,方便生产制造。
10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镜头模组,包括上述的防抖致动马达。
10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如此设置,镜头模组的防抖性能更加准确,有利于提高防抖性能,进而提高镜头质量。
10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