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1856发布日期:2022-01-12 05: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是将传统屋面与光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建筑屋面。主要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的能源技术。
3.传统的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由于在其排水结构上使用螺钉穿孔固定方式,且穿孔数量较多,漏水风险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其排水结构失效。
4.公开号为cn10780919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其包括主水槽、光伏组件、压块和垫块,主水槽包括主支撑部、副支撑部和排水槽,主支撑部的两侧壁向外凸形成倒扣,主支撑部的两侧壁内与倒扣对应处形成滑槽,倒扣上扣接光伏组件固定件,光伏组件固定件上配合设置垫块,垫块底部与主支撑部贴合,垫块的两侧搁置光伏组件,压块压在光伏组件之间,并通过螺栓与光伏组件固定件固定将光伏组件压紧,压块上设有防水盖,滑槽中设置滑块,滑块中设置滑块螺栓,滑块螺栓连接夹块将主水槽与c形檩条固定。该发电系统虽然能够解决渗水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光伏组件为带边框组件,边框表面高于光伏组件,导致产生积灰效应;二是缺少电气设计,电气部分未有效隔离,会有消防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的技术方案。
6.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纵向排布的光伏组件,两组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两组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设置的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设置组件背框,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包括沿纵向铺设的主水槽、支撑设置于主水槽上的支撑件、配合连接于主水槽上的集线卡扣、固定压条和固定卡扣,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组件背框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集线卡扣具有用以铺设光伏线缆的集线槽,所述固定卡扣用以与主水槽卡接配合,所述固定压条与固定卡扣配合连接,固定压条的两侧与两组相邻光伏组件的上表面相抵,使固定压条对两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纵向间隙进行覆盖。
7.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背框的上表面位置低于或等于光伏组件上表面位置。
8.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槽与支撑件之间配合设置抗震垫。
9.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还包括配合连接于主水槽上的集线卡扣、固定压条和固定卡扣,所述集线卡扣具有
用以铺设光伏线缆的集线槽,所述固定卡扣用以与主水槽卡接配合,所述固定压条与固定卡扣配合连接,固定压条的两侧与两组相邻光伏组件的上表面相抵,使固定压条对两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纵向间隙进行覆盖。
10.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条的两侧分别配合连接防水胶条,所述防水胶条用以与光伏组件紧贴。
1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条的中部下端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以与固定卡扣的顶部和/或集线卡扣的槽口相扣合。
1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背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边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横向边框,四个边框首尾相连,所述纵向边框包括配合连接的纵向边框封装部和纵向边框支撑部,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用以与光伏组件的侧部和边沿底部紧贴并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支撑,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用以与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
13.所述的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框整体为l形结构;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配合安装光伏接线盒,所述光伏接线盒位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下端。
14.所述的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上设置用以与支撑件配合连接的第一滑槽。
15.所述的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包括与光伏组件底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和与光伏组件侧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上设置朝上凸起的第一定位加强部。
16.所述的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第一溢胶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光伏组件采用组件背框,既解决了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问题,又能满足光伏组件封边要求;
19.2)增加了电气布线设计,把光伏接线盒、光伏线缆均收纳在主水槽上,主水槽为金属材质,即使发生消防事件,也不会连累到建筑内部。
20.3)设置了集线卡扣,借助集线卡扣能够把光伏线缆收纳于主水槽上部,使电气部分和水分开,不违背电气设计要求;
21.4)光伏组件的固定采用固定压条配合防水胶条额结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固定可靠性,而且通提高了系统的防水性能;
22.5)固定压条和固定卡扣采用卡接结构,起到定位功能,在为固定压条安装紧固件时能有效防止紧固件打到光伏线缆;
23.6)纵向边框设置了第一定位加强部,第一定位加强部可以在光伏组件安装组件背框时,控制结构密封胶厚度,保证了组件背框和光伏组件粘接质量并且能够提高组件背框的刚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示出主水槽、固定压条与固定卡扣的连接结
构;
25.图2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示出主水槽与集线卡扣的连接结构;
26.图3为实施例1中纵向边框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实施例1中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实施例1中固定压条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实施例1中主水槽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实施例1中集线卡扣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实施例1中固定卡扣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主水槽、固定压条与固定卡扣的连接结构;
33.图10为实施例2中纵向边框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图中:光伏组件1、纵向边框200、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20001、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第一溢胶槽2003、滑槽2004、主水槽3、支撑件4、光伏接线盒5、抗震垫6、集线卡扣7、集线槽700、光伏线缆8、固定压条9、固定卡扣10、防水胶条11、副水槽12、钢结构檩条18。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7.实施例1
38.如图1-8所示,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包括两组纵向排布的光伏组件,两组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两组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设置的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底部设置组件背框,所述组件背框的上表面位置低于或等于光伏组件1上表面位置,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包括沿纵向铺设的主水槽3和支撑设置于主水槽3上的支撑件4,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所述组件背框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撑件4上。其中,所述主水槽3为w形结构,其中部凸起部分具有用于卡接的梯型结构300,且主水槽3的底部支撑于钢结构檩条18上。
39.作为优化:所述组件背框为与光伏组件1形状对应的环形结构,其上部用以与光伏组件1的侧面和底面通过结构密封胶配合连接,其下部用以与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
40.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1的底部配合安装光伏接线盒5,所述光伏接线盒5位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的下端,由于所述支撑件4可间隔排布,而且支撑件4为两侧扁平,中部凸起的结构,因此,光伏接线盒5能够与支撑件4避开。光伏接线盒5位于光伏组件1和纵向边框200的遮蔽下,能够对光伏接线盒5进行有效隔离,避免消防事故。
41.作为优化:所述主水槽3与支撑件4之间配合设置抗震垫6,所述抗震垫6底部形状与所述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相对应,刚好扣合于该梯型结构300上,抗震垫6的两侧分别用于支持一组支撑件4。
42.作为优化: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还包括配合连接于主水槽3上的集线卡扣7,所述集线卡扣7具有用以铺设光伏线缆8的集线槽700。具体地,所述集线卡扣7的下部为用以与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卡接配合的第一梯型槽701,上部为集线槽700,集线槽700的上部具有一供光伏线缆8进出的槽口。
43.作为优化: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压条9和固定卡扣10,所述固定卡扣10用以与主水槽3卡接配合,所述固定压条9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固定压条9的两侧与两组相邻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相抵,使固定压条9对两组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纵向间隙进行覆盖。
4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两侧分别卡接防水胶条11,所述防水胶条11用以与光伏组件1紧贴。所述固定压条9的中部下端设置限位槽903,所述限位槽903用以与固定卡扣10的顶部和集线卡扣7的槽口相扣合。
4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扣10整体为a字形结构,其下部同样为用以与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卡接配合的第二梯型槽1000,其上部用以与固定压条9通过紧固件配合安装。
46.需要说明的,所述抗震垫6、固定卡扣10和集线卡扣7均与主水槽3的梯形结构300连接,三者沿主水槽3间隔分布,互不干扰。所述抗震垫6同时也起到支撑光伏线缆8的作用。
47.对上述固定压条的进一步说明:
48.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用以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固定压条9两侧设置朝下开口的嵌槽900,所述嵌槽900卡嵌防水胶条11,所述防水胶条11用以与光伏组件1上表面边沿紧密贴合。其中,两侧的嵌槽900在结构上可以有所不同,两侧的防水胶条11同样在结构上可以有所不同。所述防水胶条11包括用以与对应嵌槽900卡嵌的防水胶条卡接部1100、用以与光伏组件1上表面紧密贴合的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和与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连接的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所述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的底部设置防滑部1103,防滑部1103优选为锯齿形纹路,所述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用以与光伏组件1侧面的纵向边框200紧密贴合,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能够加强防水效果,所述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与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构成l形结构。所述嵌槽900的开口处两侧具有挡接部901,所述防水胶条卡接部1100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用以与挡接部901挡接的卡接凸起1102。
4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下端用以遮盖集线卡扣7的槽口。具体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下端设置两根限位条902,所述两根限位条902用以挡在集线卡扣7的槽口两侧,两组限位条902与固定压条9的主体底部形成限位槽903,该限位槽903罩于2集线卡扣7的槽口上,能够防止光伏线缆8脱出。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通过设置的紧固件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所述紧固件优选为钻尾自攻钉。上述限位条902所形成的限位槽903还能与固定卡扣10的顶部相扣合,有效防止自攻钉打到光伏线缆8。
50.对组件背框的进一步地说明:
51.所述组件背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边框20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横向边框,四个边框首尾相连,所述纵向边框200包括配合连接的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和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用以与光伏组件1的侧部和边沿底部紧贴并对光伏组件1进行固定支撑,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用以与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包括与光伏组件1底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和与光伏组件1侧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20001,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上设置朝
上凸起的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所述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为由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弯曲形成的凸起结构。
52.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边框200整体为l形结构;所述光伏组件1的底部配合安装光伏接线盒5,所述光伏接线盒5位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下端。
53.进一步地,纵向边框200为单层板状结构。
54.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
55.1)光伏组件采用组件背框,既解决了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问题,又能满足光伏组件封边要求;
56.2)增加了电气布线设计,把光伏接线盒、光伏线缆均收纳在主水槽上,主水槽为金属材质,即使发生消防事件,也不会连累到建筑内部。
57.3)设置了集线卡扣,借助集线卡扣能够把光伏线缆收纳于主水槽上部,使电气部分和水分开,不违背电气设计要求;
58.4)光伏组件的固定采用固定压条配合防水胶条额结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固定可靠性,而且通提高了系统的防水性能;
59.5)固定压条和固定卡扣采用卡接结构,起到定位功能,在为固定压条安装紧固件时能有效防止紧固件打到光伏线缆;
60.6)纵向边框设置了第一定位加强部,第一定位加强部可以在光伏组件安装组件背框时,控制结构密封胶厚度,保证了组件背框和光伏组件粘接质量并且能够提高组件背框的刚性。
61.实施例2
62.如图9、10所示,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包括两组纵向排布的光伏组件,两组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两组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设置的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底部设置组件背框,所述组件背框的上表面位置低于或等于光伏组件1上表面位置,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包括沿纵向铺设的主水槽3和支撑设置于主水槽3上的支撑件4,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所述组件背框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撑件4上。其中,所述主水槽3为w形结构,其中部凸起部分具有用于卡接的梯型结构300,且主水槽3的底部支撑于钢结构檩条18上。
63.作为优化:所述组件背框为与光伏组件1形状对应的环形结构,其上部用以与光伏组件1的侧面和底面通过结构密封胶配合连接,其下部用以与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
64.更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边框200的贴近于光伏组件5底部的部分配合安装光伏接线盒5,使得光伏接线盒5位于光伏组件1底部,由于所述支撑件4可间隔排布,而且支撑件4为两侧扁平,中部凸起的结构,因此,光伏接线盒5能够与支撑件4避开。光伏接线盒5位于光伏组件1和纵向边框200的遮蔽下,能够对光伏接线盒5进行有效隔离,避免消防事故。
65.作为优化:所述主水槽3与支撑件4之间配合设置抗震垫6,所述抗震垫6底部形状与所述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相对应,刚好扣合于该梯型结构300上,抗震垫6的两侧分别用于支持一组支撑件4。
66.作为优化: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还包括配合连接于主水槽3上的集线卡扣7,所述集线卡扣7具有用以铺设光伏线缆8的集线槽700。具体地,所述集线卡扣7的下部为用以与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卡接配合的第一梯型槽701,上部为集线槽700,集线槽700的上部
具有一供光伏线缆8进出的槽口。
67.作为优化:所述纵向支撑安装组件还包括固定压条9和固定卡扣10,所述固定卡扣10用以与主水槽3卡接配合,所述固定压条9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固定压条9的两侧与两组相邻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相抵,使固定压条9对两组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纵向间隙进行覆盖。
6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两侧分别卡接防水胶条11,所述防水胶条11用以与光伏组件1紧贴。固定压条9的中部下侧还设置两根限位条902,所述限位条902用以挡在所述集线卡扣7的槽口两侧,防止光伏线缆8脱出。
6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扣10整体为a字形结构,其下部同样为用以与主水槽3的梯型结构300卡接配合的第二梯型槽1000,其上部用以与固定压条9通过紧固件配合安装。
70.需要说明的,所述抗震垫6、固定卡扣10和集线卡扣7均与主水槽3的梯形结构300连接,三者沿主水槽3间隔分布,互不干扰。所述抗震垫6同时也起到支撑光伏线缆8的作用。
71.对上述固定压条的进一步说明:
72.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用以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固定压条9两侧设置朝下开口的嵌槽900,所述嵌槽900卡嵌防水胶条11,所述防水胶条11用以与光伏组件1上表面边沿紧密贴合。其中,两侧的嵌槽900在结构上可以有所不同,两侧的防水胶条11同样在结构上可以有所不同。所述防水胶条11包括用以与对应嵌槽900卡嵌的防水胶条卡接部1100、用以与光伏组件1上表面紧密贴合的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和与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连接的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所述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的底部设置防滑部1103,防滑部1103优选为锯齿形纹路,所述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用以与光伏组件1侧面的纵向边框200紧密贴合,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能够加强防水效果,所述防水胶条防水部1101与防水胶条侧挡部1104构成l形结构。所述嵌槽900的开口处两侧具有挡接部901,所述防水胶条卡接部1100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用以与挡接部901挡接的卡接凸起1102。
7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下端用以遮盖集线卡扣7的槽口。具体地,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下端设置两组限位条902,所述两组限位条902用以挡在集线卡扣7的槽口两侧,两组限位条902与固定压条9的主体底部形成一u形槽,该u形槽罩于2集线卡扣7的槽口上,能够防止光伏线缆8脱出。所述固定压条9的主体通过设置的紧固件与固定卡扣10配合连接,所述紧固件优选为钻尾自攻钉。上述限位条902所形成的u形槽还能与固定卡扣10的顶部相扣合,有效防止自攻钉打到光伏线缆8。
74.对组件背框的进一步地说明:
75.所述组件背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边框20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横向边框,四个边框首尾相连,所述纵向边框200包括配合连接的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和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用以与光伏组件1的侧部和边沿底部紧贴并对光伏组件1进行固定支撑,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用以与纵向支撑安装组件配合连接。
76.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边框200整体为l形结构,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为具有第一角码腔2005的管状结构;所述光伏组件1的底部配合安装光伏接线盒5,所述光伏接线盒5位于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下端。
77.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边框支撑部2001上设置用以与支撑件4配合连接的第一滑槽2004,所述支撑件4侧面具有与第一滑槽2004对应的凸条。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2000包括与
光伏组件1底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和与光伏组件1侧部对应的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20001,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上设置朝上凸起的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所述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为纵向边框封装部水平段20000上的凸筋结构。所述纵向边框封装部竖直段20001朝向光伏组件1的一侧设置第一溢胶槽2003。
78.上述的第一滑槽2004能够便于支撑件4的安装;上述的第一定位加强部2002可以在光伏组件1安装组件背框时,控制结构密封胶厚度,保证了组件背框和光伏组件粘接质量并且能够提高组件背框的刚性;上述第一溢胶槽2003的设计,在光伏组件1安装组件背框时,使得结构密封胶不会溢出到光伏组件1表面,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外观整洁性,也减少了装框的刮胶工作量。
79.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
80.1)光伏组件采用组件背框,既解决了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问题,又能满足光伏组件封边要求;
81.2)增加了电气布线设计,把光伏接线盒、光伏线缆均收纳在主水槽上,主水槽为金属材质,即使发生消防事件,也不会连累到建筑内部。
82.3)设置了集线卡扣,借助集线卡扣能够把光伏线缆收纳于主水槽上部,使电气部分和水分开,不违背电气设计要求;
83.4)光伏组件的固定采用固定压条配合防水胶条额结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固定可靠性,而且通提高了系统的防水性能;
84.5)固定压条和固定卡扣采用卡接结构,起到定位功能,在为固定压条安装紧固件时能有效防止紧固件打到光伏线缆;
85.6)纵向边框设置了第一定位加强部,第一定位加强部可以在光伏组件安装组件背框时,控制结构密封胶厚度,保证了组件背框和光伏组件粘接质量并且能够提高组件背框的刚性;
86.7)纵向边框上设置了第一溢胶槽,在光伏组件安装组件背框时,使得结构密封胶不会溢出到光伏组件表面,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外观整洁性,也减少了装框的刮胶工作量;
87.8)纵向边框上设置了滑槽,能够便于支撑件的安装。
8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