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及该移动电源的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0648发布日期:2022-01-26 20:0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及该移动电源的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该移动电源的充电座。


背景技术:

2.移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充电宝),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其一般由锂电芯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且携带方便,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较为普及。可实际生活中,人们外出时,不一定会随时携带移动电源,这是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产生的契机。
3.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设置有多个与移动电源相匹配的充电座,该充电座能为移动电源提供存放的空间,并便于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为移动电源充电以及识别判断移动电源的存取情况。但现有充电座以及移动电源结构的设计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移动电源只通过pogo pin(精密连接器)方式连接充电以及数据传输,但移动电源在充电座内放置不当时,则系统无法识别判断移动电源已经归还,导致后台订单无法结束,持续扣费,造成客户投诉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及该移动电源的充电座。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电芯、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红外发射模块;
7.所述外壳沿长度方向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并卡紧的卡接槽,所述红外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面上且靠近一侧所述卡接槽,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数据线的集线槽。
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电源,通过将红外发射模块设在外壳的顶面上且靠近一侧卡接槽,结合外壳上设置的用于定位并卡紧的卡接槽,能提高移动电源在充电座内连接充电的准确性以及红外发射模块补充数据传输确保移动电源在充电座内放置不当时,系统依然能识别移动电源已经被归还,后台结束订单,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
9.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为箭头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电源以及用于存取所述移动电源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移动电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槽相接并固紧所述移动电源的固定件;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模块数据传输的红外接收模块。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座,通过盖体上设有接收红外发射模块数据传输的红外接收模块,结合壳体的容置腔中设置的固紧件,使移动电源放置在充电座时,固紧件与卡接槽
相接定位并卡紧移动电源,提高放置后的移动电源连接充电并被系统识别确认用户已归还结束订单的性能。
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底部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座;
13.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设有倾斜挡块,所述固紧件贯穿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固紧件与所述倾斜挡块的侧面滑动连接,且所述固紧件与滑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14.所述滑动座朝靠近容置腔底部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固紧件受倾斜挡块抵接并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往滑动座内部穿出,并对移动电源进行定位和固定。
15.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座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滑动座朝远离容置腔底部的方向滑动。
16.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用于对滑动座进行限位导向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滑动座的底部,且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上还设有卡位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与所述卡位件卡扣连接锁紧滑动座。
18.进一步地,所述卡位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锁扣件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锁扣件与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面的相对面。
1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锁扣件滑动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靠近所述容置腔的出口。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机该移动电源的充电座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电源,通过将红外发射模块设在外壳的顶面上且靠近一侧卡接槽,结合外壳上设置的用于定位并卡紧的卡接槽,能提高移动电源在充电座内连接充电的准确性以及红外发射模块补充数据传输确保移动电源在充电座内放置不当时,系统依然能识别移动电源已经被归还,后台结束订单,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座,通过盖体上设有接收红外发射模块数据传输的通红外接收模块,结合壳体的容置腔中设置的固紧件,使移动电源放置在充电座时,固紧件与卡接槽相接定位并卡紧移动电源,提高放置后的移动电源连接充电并被系统识别确认用户已归还结束订单的性能;移动电源插入充电座,与滑动座接触后并推动其往容置腔底部移动,使固紧件受到倾斜挡块的挤压而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从滑动座内部穿出,对移动电源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夹紧,保证了移动电源的金属触点与充电座上的顶针接触良好,防止移动充电座过程中接触连接断开,顺利获取信息以及充电,结束订单,且能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限制移动电源的位置,进一步确保移动电源的金属触点与充电座的顶针能良好接触。
2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展出。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位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移动电源;11、外壳;111、卡接槽;112、集线槽;12电芯;13、印刷电路板;14、红外发射模块;15、数据线;16、充电接头;2、壳体;21、容置腔;211、第一滑动槽;22、倾斜挡块;23、第二滑动槽;24、第二限位件;25、第三限位件;3、滑动座;31、第一限位件;32、卡位件;4、固紧件;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7、卡位机构;71、驱动装置;72、锁扣件;73、第三弹性件;8、盖体;9、红外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1,包括外11、设置于外壳11内的电芯12、与电芯12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3以及与印刷电路板13电连接的红外发射模块14;外壳11沿长度方向侧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并卡紧的卡接槽111,红外发射模块14设置于外壳11的顶面上且靠近一侧卡接槽111,所述外壳11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数据线15的集线槽112。
37.其中,集线槽112内可同时容纳一根或多根数据线15。
3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电源1,通过将红外发射模块14设在外壳11的顶面上且靠近一侧卡接槽111,结合外壳11上设置的用于定位并卡紧的卡接槽111,能提高移动电源1在充电座内连接充电的准确性以及红外传输发射模块14补充数据传输确保移动电源1在充电座内放置不当时,系统依然能识别移动电源1已经被归还,后台结束订单,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当充电接头16和红外发射模块14传出的信息没有被系统设备相匹配时,系统会提示移动电源1放置出错,以便能调整正确移动电源1的放置位置。
39.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模块14为箭头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可作为移动电源插入充电座的方向提示或具有美观性装饰。除此之外,红外发射模块14还可以为其他具有类似作用的形状结构。
40.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电源1以及用于存取移动电源1的壳体2,壳体2中设置有用于容置移动电源1的容置腔21,容置腔21中设置有用于与卡接槽111相接并固紧移动电源1的固定件4;还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盖体8,盖体8上设有用于与红外发射模块14数据传输的红外接收模块9。通过盖体8上设有接收红外发射模块14数据传输的红外接收模块9,结合壳体2的容置腔21中设置的固紧件4,使移动电源1放置在充电座时,固紧件4与卡接槽111相接定位并卡紧移动电源1,提高放置后的移动电源1连接充电并被系统识别确认用户已归还结束订单的性能。
4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21底部设有第一滑动槽211,第一滑动槽211内滑动设置有滑动座3;第一滑动槽311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设有倾斜挡块22,固紧件4贯穿设置于滑动座3上,固紧件4与倾斜挡块22的侧面滑动连接,且固紧件4与滑动座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5;滑动座3朝靠近容置腔21底部的方向滑动时,固紧件4受倾斜挡块22抵接并克服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力往滑动座3内部穿出,并对移动电源1进行定位和固定。第一弹性件5可采用弹簧或与弹簧具有相同作用的零件。移动电源1插入充电座,与滑动座3接触后推动其往容置腔21底部移动,使固紧件4受到倾斜挡块22的挤压而克服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力往滑动座3内部穿出,对移动电源1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夹紧,保证了移动电源1的充电接头16与充电座上的顶针接触良好,防止移动充电座的过程中接触连接断开,顺利获取信息以及充电,结束订单,且能延长移动电源1的使用寿命。
4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3与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滑动座3在第二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下,滑动座3朝远离容置腔21底部的方向滑动。第二弹性件6可采用弹簧或与弹簧具有相同作用的零件。容置腔21内未插入移动电源1时,滑动座3在第二弹性件6作用下处于容置腔21较外端位置,第二弹性件6处于较小变形量的拉伸或压缩状态;移动电源1插入容置腔21时带动滑动座3由外向内移动,第二弹性件6处于较大变形量的拉伸或压缩状态。
43.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3上设有用于对滑动座3进行限位导向第一限位件31,第一限位件31设于滑动座3的底部,且与壳体2滑动连接。滑动座3上还设有卡位件32,壳体2上设有卡位机构7,卡位机构7包括驱动装置71、锁扣件72以及第三弹性件73,第三弹性件73设置于壳体2与锁扣件72之间,驱动装置71设置于锁扣件72与第三弹性件73连接的相对面,锁扣件72与卡位件32卡扣连接。第三弹性件73可采用弹簧或与弹簧具有相同作用的零件。壳体2上还设有第二滑动槽23,第二滑动槽23与锁扣件72滑动连接。壳体2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4,第二限位件24与锁扣件72滑动连接。卡位件32设置于滑动座3的底部,卡位机构7设置于壳体2的底部。驱动装置71为电磁推杆。将卡位件32设置在滑动座3的底部,与设置在壳体2底部的卡位机构7卡扣连接,便于缩小充电座的体积。移动电源1未插入充电座时,驱动装置71的顶杆贴近锁扣件72一侧;移动电源1插入充电座时,滑动座3的卡位件32推开并越过锁扣件72的卡勾后,形成卡扣连接;移动电源1退出充电座时,驱动装置71开始工作,驱动装置71的顶杆使锁扣件72从初始位置在第二滑动槽23内滑动一定距离,锁扣件72一端的卡勾释放对滑动座3上卡位件32的锁定。卡勾释放后,滑动座3在第二弹性元件6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动槽211由内向外移动。一定时间后,驱动装置71结束工作,锁扣件72在第三弹性件73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锁扣件72将推动驱动装置7的顶杆,使其回复初始状态。
44.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上还设有第三限位件25,第三限位件25设置于容置腔21内靠近出口。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25限制移动电源1的位置,进一步确保移动电源1的充电接头16与充电座的顶针能良好接触。
45.在用户租借移动电源1前,移动电源1处于充电座中的容置腔21内,移动电源1和滑动座3均处于容置腔21内部较深的位置,由滑动座3两侧的固紧件4锁住移动电源1上的卡接槽111,滑动座3上的卡位件32由锁扣件72一端的卡勾锁住。滑动座3受第一限位件31的限制,紧靠第一滑动槽211的槽底,移动电源1与滑动座3接触,且受到滑动座3两侧的固紧件4的作用力,能将移动电源1牢牢固定,使移动电源1的充电接头16与充电座的顶针接触良好且不容易连接断开。此时固紧件4处于容置腔21的第一滑动槽211上较深处位置,受倾斜挡块22的挤压作用力,相对于滑动座3内壁处于伸出状态,滑动座3与倾斜挡块2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6处于较大变形量的拉伸或压缩状态,与锁扣件72连接的第三弹性件73处于较小变形量状态,使锁扣件72始终处于初始位置。
46.当用户需要租借移动电源1,壳体2上的驱动装置7工作,推动锁扣件72在第二滑动槽23内滑动,使锁扣件72一端的卡勾脱离滑动座3的卡位件32。滑动座3在第二弹性件6的拉力或推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滑动槽211由内向外移动,并带动移动电源1由内向外移动,同时跟随滑动座3移动的固紧件4在第一弹性件5的弹力下渐渐松开被夹紧的移动电源1。滑动座3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后,被第一滑动槽211卡住后停止移动。此时,移动电源1已经部分被推出容置腔21,且会在滑动座3推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外移动一定距离,这部分伸出容置腔21的移动电源1具有可抓握的长度,方便用户抓取且不会从充电座掉下。
47.归还移动电源1时,将移动电源1插入充电座中,固紧件4锁住移动电源1上的卡接槽111,使移动电源1在充电座内被定位卡紧,便于充电接头16连接充电并识别,且红外发射模块14发射的数据能顺利被充电座上的红外接收模块9接收。若系统只识别并接收到移动电源1上红外发射模块14的数据,则说明移动电源1的放置位置不当,没有被系统识别,用户的订单依然可以结束,但是会给出该移动电源1故障提示;只有同时接收到红外发射模块14和充电接头16传来的数据,系统才会识别移动电源1被正确归还。
48.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