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6947发布日期:2022-01-12 06: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电量升压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


背景技术:

2.通常使用集成ic做有源升压处理;纯硬件ic或者可编程ic;而选用专用ic进行升压处理,一旦选定ic,无可变更性质;停产或者单方面加价被牵制,局限性大,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所述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单元、电压输出单元、复位单元、短路单元、第一输入单元及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短路单元的输入端、复位单元的输入端、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端及第二输入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短路单元的输出端、复位单元的输出端、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及第二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输出单元的输入端。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短路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11、电阻r10、电容c4级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及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包括电容r3及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5级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及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分别接地。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压输出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及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及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及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及倍压输出。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压输入单元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正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池组的负输出接地。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基本元器件组成,可选性及可调性俱佳,相对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件元件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电路中无能量损耗元件,可提高电路的效。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所述dc电源无源倍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单元、电压输出单元、复位单元、短路单元、第一输入单元及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短路单元的输入端、复位单元的输入端、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端及第二输入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短路单元的输出端、复位单元的输出端、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及第二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输出单元的输入端。
15.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阻r7、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
16.所述短路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11、电阻r10、电容c4级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及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及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17.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包括电容r3及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
18.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5级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及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分别接地。
19.所述电压输出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及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及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及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及倍压输出。
20.所述电压输入单元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正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池组的负输出接地。
21.dc电源输入,电路运行,c1会被直接充电使得倍压输出点的电压为5v,同时最先打开三极管q1,使得va=0v,并使c3电容充满电压,使得c3两端电压为5v(vb-va=5v).
22.r5+c4形成r5*c4时间差,使得q3晚于q1打开;q3打开同时关闭q1和打开q5,使得图1中a点电压va由ov变为5v,由于vb-va=5v,那么此时vb电压便被举高为5v+5v=10v。
23.b点电压高于倍压输出点电压,便有电流通过d2流向c1,倍压输出点电压升高;a点电压变为5v同时对r6+c5进行充电,一个r6*c5的时间后,q2被打开,同时关断q3,使得整个电路回到初始运行状态。重复上述动作,维持倍压输出点电压约10v。
24.该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基本元器件组成,可选性及可调性俱佳,相对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件元件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电路中无能量损耗元件,可提高电路的效。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