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后盖及其铸造模具、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4191发布日期:2022-01-26 20:4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后盖及其铸造模具、马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后盖及其铸造模具、马达。


背景技术:

2.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各自独立生产并配置到液压无级驱动系统中,两者之间采用具有不同功能的多根油管连接,随着系统功率等级的不断攀升,这种分体式大功率联体泵马达存在可靠性差、压力等级低与功率密度小等诸多问题。通过将液压泵与液压马达联体化设计,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外接油管做成联体泵马达的多功能集成后盖以解决可靠性差、压力等级低与功率密度小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的马达后盖结构复杂,虽然能满足多种功能和强度的要求,但是铸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马达后盖及其铸造模具,该马达后盖在保证多种功能和强度的要求下,结构简单,使用其铸造模具容易铸造。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马达,该马达使用上述的马达后盖,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马达后盖,其包括:
8.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包括连接面与非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非连接面之间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油道,所述连接面用于与马达壳体固定连接;
9.补油孔,所述补油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补油孔设置于所述后盖本体,且与两个所述油道一一对应连通;
10.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与所述补油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溢流阀孔和所述平衡阀孔,其中一侧面的所述溢流阀孔和所述平衡阀孔均与其中一个所述油道连通,另一侧面的所述溢流阀孔和所述平衡阀孔均与另一个所述油道连通。
11.作为马达后盖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油道对称设置,用于与配流盘上的油腔相配合。
12.作为马达后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马达壳体固定连接。
13.一种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用于铸造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后盖,包括内模和外模,所述内模包括两个油道型体、两个补油孔型体、两个平衡阀孔型体和两个溢流阀孔型体,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配合,通过浇注形成所述马达后盖。
14.作为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油道型体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油道型体通过浇注形成两个所述油道。
15.作为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平衡阀孔型体相对设置,两
个所述平衡阀孔型体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成一体,所述第一连接柱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体,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油道型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所述平衡阀孔与所述油道连通。
16.作为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体,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补油孔型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所述补油孔与所述油道连通。
17.作为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溢流阀孔型体均通过一个第三连接体与所述油道型体连接,以使所述溢流阀孔与所述油道连通。
18.一种马达,包括上述的马达后盖。
19.作为马达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马达还包括溢流阀和平衡阀,所述溢流阀与所述溢流阀孔螺纹连接,所述平衡阀与所述平衡阀孔螺纹连接。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后盖,通过在后盖本体的连接面和非连接面之间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油道,两个补油孔均设置于后盖本体上,与补油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其中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其中一个油道连通,另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另一个油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后盖,通过设置高低压油路、补油孔、平衡阀孔和溢流阀孔实现了补油、调节流量和安全保护等多种功能,通过合理布局使得马达后盖结构简单,强度高,且易铸造。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上设置有两个油道型体、两个补油孔型体、两个平衡阀孔型体和两个溢流孔型体,内模与外模配合,通过浇注形成马达后盖。该铸造模具的结构简单,易于铸造。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应用上述的马达后盖,使得该马达不仅能满足多种功能和强度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马达后盖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马达后盖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马达后盖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马达后盖的铸造内模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马达后盖的铸造内模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00、马达后盖;
31.110、连接面;120、非连接面;
32.131、左油道;132、右油道;141、左补油孔;142、右补油孔;151、左溢流阀孔;152、右溢流阀孔;161、左平衡阀孔;162、右平衡阀孔;
33.200、内模;
34.211、左油道型体;212、右油道型体;221、左补油孔型体;222、右补油孔型体;231、左平衡阀孔型体;232、右平衡阀孔型体;241、左溢流阀孔型体;242、右溢流阀孔型体;250、第一连接柱;260、第一连接体;270、第二连接体;280、第三连接体;290、第二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后盖,包括后盖本体、补油孔、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后盖本体包括连接面110与非连接面120,连接面110设置为方形,非连接面120设置为圆环形,方形连接面的四周的侧面与圆环形的非连接面连接。连接面110与非连接面120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油道。连接面110用于与马达壳体固定连接,以将马达后盖100与马达连接。
41.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油道中一个命名为左油道131,另一个命名为右油道132。马达工作时,转子旋转,油液通过配流盘进入左油道131和右油道132。
42.补油孔设置有两个,两个补油孔设置于后盖本体上,位于方形连接面四周的其中一个侧面上,两个补油孔与两个油道一一对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补油孔一个命名为左补油孔141,另一个命名为右补油孔142。左补油孔141与左油道131连通,右补油孔142与右油道132连通。通过左补油孔141为左油道131补油,通过右补油孔142为右油道132补油。
43.与补油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其中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其中一个油道连通,另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另一个油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溢流阀孔中一个命名为左溢流阀孔151,另一个命名为右溢流阀孔152。将两个平衡阀孔中一个命名为左平衡阀孔161,另一个命名为右平衡阀孔162,左溢流阀孔151和左平衡阀孔161设置于同一侧面上,且均与左油道131连通。右溢流阀孔152和右平衡阀孔162设置于同一侧面上,且均与右油道132连通。左溢流阀孔151和右溢流阀孔152相对设置,左平衡阀孔161和右平衡阀孔162相对设置。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后盖,通过在后盖本体的连接面110和非连接面120之间
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油道,两个补油孔均设置于后盖本体上,与补油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其中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其中一个油道连通,另一侧面的溢流阀孔和平衡阀孔均与另一个油道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马达后盖,通过设置高低压油路、补油孔、平衡阀孔和溢流阀孔实现了补油、调节流量和安全保护等多种功能,通过合理布局使得马达后盖100结构简单,强度高,且易铸造。
45.可选地,两个油道中,其中一个为高压油道,另一个为低压油道。在本实施例中,马达正反旋转,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不同。当马达正转时,左油道131为高压油道,右油道132为低压油道;改变压力油的进入方向,马达反转时,左油道131为低压油道,右油道132为高压油道。
46.可选地,两个油道对称设置,用于与配流盘上的油腔相配合。在配流盘的对称两侧均设置有配流孔,配流孔包括左配流孔和右配流孔,配流孔均为腰形孔。腰形孔形成了配流油腔。在本实施例中,左油道131和右油道132也均为腰形孔。左配流孔和左油道131对应设置,右配流孔和右油道132对应设置。
47.可选地,连接面110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孔与马达壳体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紧固螺栓将马达后盖100与马达壳体固定连接。
4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包括上述的马达后盖100。使得该马达不仅能满足多种功能和强度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49.可选地,马达还包括溢流阀,溢流阀与溢流阀孔螺纹连接。溢流阀配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溢流阀为左溢流阀,左溢流阀与左溢流阀孔151螺纹连接,另一个溢流阀为右溢流阀,右溢流阀与右溢流阀孔152螺纹连接。左溢流阀和右溢流阀为非对称设置,以避免左溢流阀和右溢流阀安装在后盖本体上后,在后盖本体内部产生干涉。
50.可选地,马达还包括平衡阀,平衡阀与平衡阀孔螺纹连接。平衡阀配置为两个,其中一个平衡阀为左平衡阀,左平衡阀与左平衡阀孔161螺纹连接,另一个平衡阀为右平衡阀,右平衡阀与右平衡阀孔162螺纹连接。
51.实施例二
52.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用于铸造实施例一提供的马达后盖100,该马达后盖的铸造模具包括内模200和外模,内模200包括两个油道型体、两个补油孔型体、两个平衡阀孔型体和两个溢流阀孔型体,内模200与外模配合,通过浇注形成马达后盖100。在本实施例中,内模200和外模均为砂型,将砂型内模放置于外模内,通过浇注形成马达后盖100内部的油道和侧面的补油孔、平衡阀孔和溢流阀孔。该铸造模具的结构简单,易于铸造。
53.可选地,两个油道型体对称设置,两个油道型体通过浇注形成两个油道。在本实施例中,油道型体为与腰形孔油道对应的腰形柱体。两个油道型体中一个命名为左油道型体211,另一个命名为右油道型体212。左油道型体211通过浇注形成左油道131,右油道型体212通过浇注形成右油道132。
54.可选地,两个平衡阀孔型体相对设置,两个平衡阀孔型体通过第一连接柱250连成一体,第一连接柱25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体260,两个第一连接体260的一端均套设于第一连接柱250,两个第一连接体260的另一端与两个油道型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平衡阀孔与油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平衡阀孔型体通过第一连接柱250连为一体,使得后
盖本体上的两个平衡阀孔在内部是连通的,当安装上平衡阀后,通过平衡阀将两个油道隔开。两个平衡阀孔型体中一个命名为左平衡阀孔型体231,另一个命名为右平衡阀孔型体232,左平衡阀孔型体231通过浇注形成左平衡阀孔161,以安装左平衡阀。右平衡阀孔型体232通过浇注形成右平衡阀孔162,以安装右平衡阀。
55.可选地,第一连接柱250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体270,两个第二连接体270的一端均套设于第一连接柱250,两个第二连接体270的另一端与两个补油孔型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补油孔与油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补油孔型体中一个命名为左补油孔型体221,另一个命名为右补油孔型体222,左补油孔型体221通过浇注形成左补油孔141,右补油孔型体222通过浇注形成右补油孔142。第一连接柱250的设置,用于将左补油孔141和左平衡阀与左油道131连通,将右补油孔142和右平衡阀与右油道132连通。
56.可选地,每个溢流阀孔型体均通过一个第三连接体280与油道型体连接,两个第三连接体28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柱290连接,以使溢流阀孔与油道连通。两个溢流阀孔型体中一个命名为左溢流阀孔型体241,另一个命名为右溢流阀孔型体242。左溢流阀孔型体241通过浇注形成左溢流阀孔151,右溢流阀孔型体242通过浇注形成右溢流阀孔152。左溢流阀孔型体241与右溢流阀孔型体242非对称设置。
5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