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3938发布日期:2021-12-04 11:5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便捷式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2.手机用充电设备是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为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手机充电器一般包括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线,通过将电源适配器插接在电插座上,并通过电连接线将手机相连接,以对手机进行充电工作。目前,无论是居家还是旅行,均需要用到手机充电设备。但是,因电连接线的长度较长,为了便于使用前后对其进行收纳,通常会将充电器做成能够对电连接线进行收卷的结构,该种结构可防止其占用空间,并且便于使用。
3.现有技术中,电连接线的收卷工作通常通过设置在盒体中的卷簧实现,卷簧能够在电连接线受拉力引出后,将电连接线回复原位。但是,卷簧的工作行程有限,对于较长的电连接线,规格较小的卷簧无法适应电连接线的行程,而手机充电器本身的体积较小,导致适应性较差。而且,因为人手每次拉扯电连接线端部的力及行程不同,卷簧承受较大的外力(外力大于卷簧本身的屈服强度)塑性变形后,扭簧便不能回复至初始状态,造成卷簧失效,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捷式充电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手机充电设备因电连接线收卷方式而导致的适应性差且实用性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捷式充电设备,包括:
6.本体,具有用于与电插座插接的电连接的变换模块;所述本体还具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且所述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中且靠近所述开口处转动设置辅助轴;
7.电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中;具有第一线端及与所述第一线端相对的第二线端,所述第一线端与所述变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端穿过所述开口并伸出至所述本体外部,以用于与移动设备电性连接;
8.受力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中,且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受力轴与所述辅助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受力轴与所述辅助轴之间形成供所述电连接线穿过且将所述电连接先夹紧的走线通道;
9.卷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电连接线抽出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受力轴随着所述电连接线的移动而正向转动,以压缩所述卷簧;所述卷簧回弹,驱动所述受力轴反向转动,以将所述电连接线收回所述第一容置腔;以及
10.减速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且分别与所述受力轴和所述卷簧相动力连接,用于降低所述卷簧的压缩行程。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
12.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且与所述受力轴同轴连接;
13.第一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14.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卷簧相连接;以及
15.第二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径向尺寸。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卷簧具有中心端及外缘端,所述中心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相卡接,所述外缘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相抵接;
17.其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卷簧放置的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供所述中心端穿过的过孔。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减速齿轮组还包括:
19.第三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
20.第三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径向尺寸;
21.第四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转轴还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以及
22.安全齿轮,固设在所述第四转轴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在所述电连接线被拉出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过程中,且所述卷簧被压缩至极限后,第四转轴带动所述安全齿轮移动,以脱离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啮合;
23.其中,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四转轴移动的弧形滑孔。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滑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共线设置。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为长方体外形结构;
26.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容置腔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侧。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轴的外壁面设有磨砂层;所述受力轴的外壁面设有磨砂层。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换模块包括:
29.适配器,固设在所述本体中,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线端电性连接;
30.插销,转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插接在电插座上;
31.其中,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插销转动安装的安装槽。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多个usb插口,各所述usb插口均与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便捷式充电设备还包括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包括限位部以及手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手操部滑动设置在所
述本体上,且一端穿过所述本体的侧壁并与所述限位部一体连接;所述手操部带动所述限位部滑动,以与所述受力轴相卡接,以在所述电连接线被抽出使用过程中,对所述电连接线的位置进行固定;
34.其中,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长条口。
35.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本体能够通过变换模块与电插座电性连接,并且本体上具有的第一容置腔可对电连接线进行收纳,进而保证生活空间的整洁。受力轴与辅助轴可对电连接线进行夹紧,能够在电连接线抽出第一容置腔过程中,带动受力轴正向转动,并压缩卷簧;还能够在卷簧回弹并带动受力轴反向转动过程中,牵动电连接线收回至第一容置腔,实现电连接线的自动收取。减速齿轮组的设置,可降低卷簧的压缩行程,进而能够有效的对卷簧进行保护。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减速齿轮组,能够有效的减小卷簧的压缩量,保证在本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较小规格的卷簧带动较长的电连接线,适应性强;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卷簧被过度压缩而失效,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隐藏本体顶部的外壁);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减速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限位滑块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的卷簧连接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0、本体;11、第一容置腔;12、第二容置腔;13、开口;14、辅助轴;15、变换模块;151、插销;16、固定套筒;17、弧形滑孔;18、长条口;20、电连接线;30、受力轴;40、卷簧;50、减速齿轮组;51、第一转轴;52、第一齿轮;53、第二转轴;54、第二齿轮;55、第三转轴;56、第三齿轮;57、第四转轴;58、安全齿轮;60、限位滑块;61、限位部;62、手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进行说明。所述便捷式充电设备,包括本体10、电连接线20、受力轴30、卷簧40以及减速齿轮组50。其中,本体10具有用于与电插座插接的电连接的变换模块15。本体10还具有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且本体10设有与第一容置腔11连通的开口13。第一容置腔11中且靠近开口13处转动设置辅助轴14。电连接线20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中;具有第一线端及与第一线端相对的第二线端,第一线端与变换模块15电性连接,第二线端穿过开口13并伸出至本体10外部,以用于与移动设备电性连接。受力轴30转动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中,且位于开口13处,受力轴30
与辅助轴14平行且间隔设置;受力轴30与辅助轴14之间形成供电连接线20穿过且将电连接先夹紧的走线通道。卷簧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电连接线20抽出第一容置腔11,受力轴30随着电连接线20的移动而正向转动,以压缩卷簧40;卷簧40回弹,驱动受力轴30反向转动,以将电连接线20收回第一容置腔11。减速齿轮组50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2中,且分别与受力轴30和卷簧40相动力连接,用于降低卷簧40的压缩行程。
47.电连接线20为自由堆积在第一容置腔11中。电连接线20的第二线端可为常见的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适配接头,例如type

c等。而且因为接头尺寸较大,能够被阻隔在走线通道外侧。
48.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捷式充电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体10能够通过变换模块15与电插座电性连接,并且本体10上具有的第一容置腔11可对电连接线20进行收纳,进而保证生活空间的整洁。受力轴30与辅助轴14可对电连接线20进行夹紧,能够在电连接线20抽出第一容置腔11过程中,带动受力轴30正向转动,并压缩卷簧40;还能够在卷簧40回弹并带动受力轴30反向转动过程中,牵动电连接线20收回至第一容置腔11,实现电连接线20的自动收取。减速齿轮组50的设置,可降低卷簧40的压缩行程,进而能够有效的对卷簧40进行保护。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减速齿轮组50,能够有效的减小卷簧40的压缩量,保证在本体10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较小规格的卷簧40带动较长的电连接线20,适应性强;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卷簧40被过度压缩而失效,实用性强。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减速齿轮组50包括第一转轴51、第一齿轮52、第二转轴53以及第二齿轮54。其中,第一转轴51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且与受力轴30同轴连接。第一齿轮52固设在第一转轴51上。第二转轴53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且与第一转轴5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转轴53与卷簧40相连接。第二齿轮54固设在第二转轴53上,且与第一齿轮52相啮合。第二齿轮54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齿轮52的径向尺寸,即为第二齿轮54与第一齿轮52的传动比大于一。该种结构可保证卷簧40的压缩量很小的情况下,第二线端能够移动较长的距离后,能够有效的适应电连接线20的形成。
50.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卷簧40被过度压缩,进而对卷簧40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力大于其自身的屈服极限而发生失效。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卷簧40具有中心端及外缘端,中心端与第二转轴53的一端相卡接,外缘端与第二容置腔12的内壁相抵接。其中,第二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供卷簧40放置的固定套筒16,固定套筒16与第二转轴53同轴设置,第二转轴53的一端设有供中心端穿过的过孔。固定套筒16套设在卷簧40的外周,在套筒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能够实现在卷簧40压缩的过程中对外缘端进行卡接,保证卷簧40的有效压缩。
52.卷簧40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减速齿轮组50还包括第三转轴55、第三齿轮56、第四转轴57以及安全齿轮58。其中,第三转轴55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且位于第一转轴51与第二转轴53之间,第三转轴55与第一转轴5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三齿轮56固设在第三转轴55上,且与第一齿轮52啮合,第三齿轮56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齿轮52的径向尺寸。第四转轴57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且位于第三转轴55和第二转轴53之间,第四转轴57与第三转轴55平行且间隔设置;第四转轴57还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2中。安全齿轮58固设在第四转轴57上,且分别与第二齿轮54和第三齿轮56相啮合;在电连接线20被拉
出第一容置腔11的过程中,且卷簧40被压缩至极限后,第四转轴57带动安全齿轮58移动,以脱离与第二齿轮54的啮合。第二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供第四转轴57移动的弧形滑孔17。
54.第三齿轮56和第四齿轮的设置,可增加第一转轴51与第二转轴53的轴间距,保证第二转轴53固定的情况下,第一转轴51能够与受力轴30同轴连接。第四转轴57能够在弧形滑孔17中移动,在此过程中,安全齿轮58保持与第三齿轮56相啮合,并且在卷簧40被压缩到极限后,脱离与第二齿轮54的啮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安全齿轮58与第二齿轮54解除啮合,但是安全齿轮58的轮齿与第二齿轮54的轮齿相互卡接,以防止第二齿轮54在卷簧40回弹的作用下反转,进而有效的对卷簧40进行保护。另外,第三齿轮56的设置可改变安全齿轮58的转动方向,使其能够在卷簧40被压缩的过程中,稳定的将力矩传递给第二齿轮54。
55.安全齿轮58和第二齿轮54接触啮合并发生相对转动,电连接线20的移动量会相应增加。为了防止该种情况发生,当电连接线20被抽出时听到咔咔的声响后,就已经表明卷簧40的压缩量达到最大。所以长时间使用后,电连接线20自动回收后,一部分第二线端将无法收回。此时通过开口13将插入至走线通道中,以使辅助轴14与受力轴30发生轻微形变,走线通道打开,再将电连接线20推回第一容置腔11。楔形块对辅助轴14与受力轴30的挤压力不会大于其屈服极限。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弧形滑孔17的轴线与第三转轴55的轴线共线设置。该种结构可保证安装齿轮能够保持一直与第三齿轮56啮合,进而保证动力的传递。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体10为长方体外形结构。第一转轴51水平设置,第一容置腔11沿着第一转轴51的轴线方向位于第二容置腔12的一侧。长方体外形结构可保证美观性,并且便于制造。第一容置腔11与第二容置腔12的设置可保证第一转轴51与受力轴30的同轴连接。
5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辅助轴14的外壁面设有磨砂层;受力轴30的外壁面设有磨砂层,磨砂层的设置可增加与电连接线20的摩擦力,进而防止三者之间出现打滑,保证电连接线20与受力轴30间动力的稳定且有效的传动。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变换模块15包括适配器及插销151。其中,适配器固设在本体10中,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出端与第一线端电性连接。插销151转动设置在本体10上,且与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插接在电插座上。本体10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插销151转动安装的安装槽。适配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插销151的转动设置可便于对其隐藏,以保证本体10的携带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6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体10上还设有多个usb插口,各usb插口均与输出端电性连接,usb接口可保证对其它类型的数据线的同时连接,实用性增强。
6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便捷式充电设备还包括限位滑块60,限位滑块60包括限位部61以及手操部62;限位部61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中;手操部62滑动设置在本体10上,且一端穿过本体10的侧壁并与限位部61一体连接;手操部62带动限位部61滑动,以与受力轴30相卡接,以在电连接线20被抽出使用过程中,对电连接线20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本体1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容置腔11连通的长条口18。
62.本实施例中,限位滑块60位于开口13的上方,且沿着竖直方向滑动。限位部61的底端可设有两个卡口,电连接线20在两个卡口之间穿过,每个卡口均沿着受力轴30的轴线方
向设置。受力轴30的两端为与卡口适配的八棱柱型结构,限位部61下滑,可使卡口与受力轴30的两端卡接,防止受力轴30转动。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