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主控单元和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6743发布日期:2022-04-07 07:4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变频器主控单元和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和变频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变频器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也在逐渐完善,特别是二极管大功率变频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重工业、供水建设系统、空调设备、电梯运行等。与其广泛应用相对应的,国内变频器的研制和发展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且变频器结构设计也尚不成熟。
3.市场常见的大功率变频器由于主控结构设计不合理,内部电气元件安装布局较差,造成装配后整体体积大、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维护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和变频器,能够优化变频器主控结构布局,减小整体体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维护难度。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旋转门、弱电部分、强电部分和电源组件,旋转门安装在安装框架的第一侧,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框架转动,强电部分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均与电源组件连接,
6.电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框架远离旋转门的第二侧时,弱电部分设置在旋转门上;
7.电源组件设置在旋转门上时,弱电部分设置在安装框架远离旋转门的第二侧。
8.优选地,旋转门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旋转门能够被限位在第一转动位置或第二转动位置,旋转门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旋转门收拢在安装框架的第一侧,旋转门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旋转门与安装框架之间成预设打开角度。
9.优选地,弱电部分包括主控板,主控板设置在旋转门的上部。
10.优选地,弱电部分包括断路器开关器件,断路器开关器件设置在旋转门的中部。
11.优选地,弱电部分包括端子排,端子排设置在旋转门的中部。
12.优选地,安装框架内设置有间隔板和散热器,强电部分包括功率模块和电容,散热器和功率模块设置在间隔板的第一侧,电容设置在间隔板的第二侧。
13.优选地,散热器为液冷散热器,功率模块安装在液冷散热器上,电容设置在液冷散热器的背侧。
14.优选地,安装框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电容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
15.优选地,电容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与安装框架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腔,液冷散热器的冷媒管设置在容纳腔内。
16.优选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角板,角板上设置有管夹,冷媒管通过管夹固定。
17.优选地,强电部分还包括二极管,二极管与功率模块设置在间隔板的同一侧,二极管位于功率模块的下侧,电容与功率模块和二极管之间通过母排导电连接。
18.优选地,功率模块靠近弱电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出线铜片,二极管靠近弱电部分的
一侧设置有进线铜片,进线铜片和出线铜片通过绝缘子进行支撑。
19.优选地,进线铜片和出线铜片外套设有对电流进行采样的电流传感器。
20.优选地,安装框架远离旋转门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支撑架,电源组件安装在电源支撑架上。
21.优选地,电源组件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采样板和放电电阻板,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形成电源部分发热源,安装框架外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被配置为对电源部分发热源进行散热。
22.优选地,第一电源为能量回馈电源,第二电源为轴承供电电源,第三电源为主控供电电源。
23.优选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蒸发器,散热风扇用于将蒸发器换热后的冷风吹向电源部分发热源。
24.优选地,安装框架还包括支撑结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和第三固定部,支撑结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用于对安装框架进行结构加固。
25.优选地,支撑结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能够进行独立安装和拆卸。
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包括变频器主控单元,该变频器主控单元为上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
27.本技术提供的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旋转门、弱电部分、强电部分和电源组件,旋转门安装在安装框架的第一侧,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框架转动,强电部分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均与电源组件连接,电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框架远离旋转门的第二侧时,弱电部分设置在旋转门上;电源组件设置在旋转门上时,弱电部分设置在安装框架远离旋转门的第二侧。该变频器主控单元通过设置旋转门,能够利用旋转门增加变频器的元器件设置空间,使得元器件能够按照强弱电进行分离,布局更加合理,安全性更高,旋转门可以扩大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安装面积,能够将更多的元器件安装在前面,方便进行问题排查及更换,旋转门结构还可以提高变频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元器件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变频器的功率器件密度,因此可以优化变频器主控结构布局,减小变频器主控单元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结构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右视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左视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立体图;
3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立体图;
33.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分解结构图;
34.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分解结构图;
35.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安装结构图;
36.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变频器主控单元的电源组件的冷却结构图。
37.附图标记表示为:
38.1、主控板;2、断路器开关器件;3、端子排;4、线槽;5、功率模块;6、母排;7、二极管;8、铜片;9、门铰链;10、第一电源;11、第二电源;12、第三电源;13、采样板;14、放电电阻板;15、冷媒管;16、液冷散热器;17、电流传感器;18、管夹;19、电源盖板;20、电源支撑板;21、第一竖梁;22、电容安装板;23、第一横向底座;24、第一横向支撑板;25、侧板;26、第二竖梁;27、旋转门;28、挡盖;29、隔板;30、第二横向支撑板;31、第二横向底座;32、第三竖梁;33、第一支撑架;34、第二支撑架;35、第三支撑架;36、支撑框;37、角板;38、电容;39、电源部分发热源;40、散热风扇;41、蒸发器;100、安装框架;101、支撑结构;102、第一固定部;103、第二固定部;104、第三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变频器主控单元包括安装框架100、旋转门27、弱电部分、强电部分和电源组件,旋转门27安装在安装框架100的第一侧,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框架100转动,强电部分安装在安装框架100上,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均与电源组件连接,电源组件设置在安装框架100远离旋转门27的第二侧时,弱电部分设置在旋转门27上;电源组件设置在旋转门27上时,弱电部分设置在安装框架100远离旋转门27的第二侧。
40.该变频器主控单元通过设置旋转门27,能够利用旋转门27增加变频器的元器件设置空间,使得元器件能够按照强弱电进行分离,布局更加合理,安全性更高,旋转门27可以扩大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前侧安装面积,能够将更多的元器件安装在前面,方便进行问题排查及更换,旋转门27结构还可以提高变频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元器件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变频器的功率器件密度,因此可以优化变频器主控结构布局,减小变频器主控单元的整体体积。
41.弱电部分和电源组件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互换,因此能够方便进行类别或者布局的调整,提高变频器主控单元的通用性。
42.由于变频器主控结构的器件大体相同,在变频器结构设计时,可采用此方案进行主控结构设计,并根据方案体提供的布局位置进行结构摆放,可快速设计大功率变频器的主控结构,可大大缩短结构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研发进度。
43.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弱电部分设置在旋转门27上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弱电部分和电源组件的设置位置形成限定。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门27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旋转门27能够被限位在第一转动位置或第二转动位置,旋转门27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旋转门27收拢在安装框架100的第一侧,旋转门27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旋转门27与安装框架100之间成预设打开角度。
45.优选地,预设打开角度为90度,能够使得旋转门27与安装框架100之间张开足够角度,从而使得旋转门27上的弱电部分与安装框架100上的强电部分均能够充分地设置在前侧,有足够的空间供操作人员进行维修或者零部件的更换,更加有效地降低维修难度。
46.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处均可以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在旋转门27旋转到预设位置时,对旋转门27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旋转门27继续发生转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限位结构可以为限位销钉或者螺栓等,在旋转门27上以及安装框
架100上可以相应设置固定孔,方便与限位销钉或者螺栓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对旋转门27的转动位置的固定。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弱电部分包括主控板1,主控板1设置在旋转门27的上部。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弱电部分包括断路器开关器件2,断路器开关器件2设置在旋转门27的中部。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弱电部分包括端子排3,端子排3设置在旋转门27的中部。
50.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板1、断路器开关器件2和端子排3形成主控控制部分,主控控制部分集中在旋转门27上,并且与安装框架100之间通过门铰链9进行固定,主控控制部分的主控板1、断路器开关器件2和端子排3沿着旋转门27的上下方向依次排布。
51.主控板的主要功能为对igbt的逆变部分进行驱动,对电流、电压采样,以及对各个部分进行温度采样等。主控板1放置在旋转门27的上部,主要是因为主控板1需要与igbt等功率模块5进行排插通讯新连接,放置在与igbt水平的位置为最佳,排插通讯线越短越好。此外,主控板1连接线较多,放置在上层可以更方便接线,也方便走线。
52.断路器开关器件2主要负责对变压器、电源等进行短路保护,及变频器充电回路控制,断路器开关器件2放置在中间,主要是因为变频器一般安装在机组上,机组的高度要高一些,放置在中间部分最方便进行操作。
53.端子排3为变频器与外部接线的连接处,以及变频器内部信号测试处。端子排3需要与外部进行连接,因此放置在下层,方便外部连接线接线。
54.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门27的底部设置有线槽4,能够方便对走线进行规整,使得走线不会散乱,显得整齐有序。
55.旋转门27形成有凹槽,主控控制部分设置在凹槽内,在旋转门27的凹槽开口处设置有挡盖28,挡盖28能够对主控控制部分进行保护。旋转门27通过门铰链9与主体固定部分进行安装,既可以增强空间利用率,也保证了旋转门27的灵活性,方便了安装和拆卸。
56.主控控制部分通过门铰链进行旋转,相对于传统抽拉结构,此方案既方便了器件的拆装,也增强了空间利用率,同时,旋转门结构也方便旋转门27后侧器件维护检查。
57.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内设置有间隔板29和散热器,强电部分包括功率模块5和电容38,散热器和功率模块5设置在间隔板29的第一侧,电容38设置在间隔板29的第二侧。功率模块5与散热器设置在同一侧,能够通过散热器对功率模块5进行集中散热,更加方便对发热量大的igbt等功率模块5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功率模块5的温度过高。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器为液冷散热器16,功率模块5安装在液冷散热器16上,电容38设置在液冷散热器16的背侧。液冷散热器16能够利用冷却液或者冷媒等进行冷却,冷却效率更高,能够对功率模块5起到更加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电容38设置在液冷散热器16的背部,也可以利用液冷散热器16进行散热,提高电容38的散热效率。
59.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34,电容38安装在第二支撑架34上。第二支撑架34例如为角钢,直接固定在安装框架100上,从而方便进行电容38的安装。
60.电容3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框36,支撑框36与安装框架100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腔,液冷散热器16的冷媒管15设置在容纳腔内,从而方便液冷散热器16的走管,使得液冷散热器16可以内部走管,不会占用外部空间,进一步提高变频器主控单元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减
小整体体积。
61.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的底部设置有角板37,角板37上设置有管夹18,冷媒管15通过管夹18固定。通过管夹18可以对冷媒管15进行夹紧定位,从而对冷媒管15进行加固,防止冷媒管15在振动过程中出现铜管开裂现象,提高液冷散热器16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强电部分还包括二极管7,二极管7与功率模块5设置在间隔板29的同一侧,二极管7位于功率模块5的下侧,电容38与功率模块5和二极管7之间通过母排6导电连接。二极管7也可以通过液冷散热器16进行有效散热。功率模块5和二极管7由上而下依次设置,能够方便与主控控制部分进行连接,结构设置更加优化。
63.在本实施例中,igbt、二极管7放置在安装框架100的前侧,这是由于igbt和二极管7为易损耗功率器件,放置在前面为最佳,既方便拆卸、维护,也方便在故障状态下进行问题排查。电容部分放置在后面,首先是因为布局限制,igbt、二极管7需要与电容38进行连接,且电容38非易损器件,放置在后排也能够节省空间,缩小体积。
64.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模块5和二极管7均通过铜片8与主控控制部分进行连接,具体而言,功率模块5靠近弱电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出线铜片,二极管7靠近弱电部分的一侧设置有进线铜片,进线铜片和出线铜片通过绝缘子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电容38靠近旋转门27的一侧设置有侧板25,绝缘子安装在侧板25上,从而对铜片8进行支撑加固,防止铜片8振动过程中振幅过大对模块引脚造成损伤。
65.在一个实施例中,进线铜片和出线铜片外套设有对电流进行采样的电流传感器17。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远离旋转门27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支撑架,电源组件安装在电源支撑架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支撑架为电源支撑板20,电源组件安装在电源支撑板20上。电源支撑板20间隔设置在电容38与电源组件之间,并将电容38与电源组件间隔开。
67.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包括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1、第三电源12、采样板13和放电电阻板14,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1、第三电源12形成电源部分发热源39,安装框架100外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被配置为对电源部分发热源39进行散热。
68.电源组件全部集中在安装框架100的远离旋转门27的一侧,便于对电源组件进行综合管理。电源组件中的第一电源10为540v转24v具有能量回馈的电源,第二电源11为540v转315v轴承供电电源,第三电源12为220v转24v主控供电大功率电源。
69.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1、第三电源12、采样板13和放电电阻板14均放置在电源支撑板20上,且放置在母排6前,从而方便电源连线。
70.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40和蒸发器41,散热风扇40用于将蒸发器41换热后的冷风吹向电源部分发热源39。独立电源通过散热风扇40将蒸发器41换热之后的冷风吹向电源部分发热源39,能够对电源部分发热源39进行有效散热,从而为电源部分提供最佳的运行环境。
7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包括第一竖梁21、第二竖梁26和第三竖梁32三条竖向主梁以及第一横向底座23和第二横向底座31上下两个横向底座,这些竖梁和横向底座之间焊接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保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
72.上述的主体结构通过第一横向支撑板24和第二横向支撑板30进行加固,其中第一横向支撑板24焊接固定在主体结构的顶部,第二横向支撑板30焊接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底部,能够对主体结构的抗振能力进行加强。
73.电容38安装在电容安装板22上,安装框架100的中间部分采用支撑框36将电容安装板22支撑起来,以便于液冷散热器16的冷媒进出口通过。电容安装板22通过第一支撑架33、第二支撑架34、第三支撑架35与安装框架100之间进行固定,能够保证电容安装板22的结构可靠性,对电容38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撑。电源支撑板20用于对电源进行安装,电源盖板19盖设在电源支撑板20上,能够对电源组件进行防护,防止误触导致触电现象。
74.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0还包括支撑结构101、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3分和第三固定部104,支撑结构101、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3和第三固定部104用于对安装框架100的主体结构进行结构加固。
7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1为前后两块钣金,第二固定部103和第三固定部104采用四个螺栓进行定,第一固定部102对旋转门27进行固定,采用三颗螺钉进行定,并结合门铰链9的固定,保证旋转门27在运输振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异常现象。
7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支撑结构101、第一固定部102、第二固定部103和第三固定部104能够进行独立安装和拆卸,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7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主控单元,该变频器主控单元为上述的变频器主控单元
7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7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