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4119发布日期:2022-04-27 13:3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终端,比如预付费电表应用市场的扩大,ciu需求越来越多,电池等电源升压供电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为减少后端纹波,设计者通常会在升压电路后端增加电解电容,而对于如何通过芯片控制电池在特定时机给升压电路供电,成为每位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事情。
3.现有方案大部分采用2个三极管转换电路给升压电路供电,因电源升压供电初期需给电解电容充电,这就导致三极管开通初期电流过大,电池等电源电压被拉太低,影响电池等电源给mcu供电,使得mcu复位频发,造成电路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电路稳定性的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所述电路包括负载模块、控制模块、纹波消除模块、电源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其特征在于:
6.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设置在电源模块输出端并与负载模块和纹波消除模块分别相连以形成升压供电支路和吸收支路,第一开关模块还与控制模块相连形成第一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于升压供电初期即动作以使升压供电支路和吸收支路同步导通;
7.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模块分别相连形成第二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在第一开关支路动作t时间后动作以配合第一开关支路共同控制电源模块的升压供电,所述t不小于吸收支路的充电时间。
8.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除干扰模块,所述除干扰模块一端连接在电源模块和第一开关模块之间而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开关支路的控制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关支路的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模块之间以防第一开关模块在升压供电时动作而将电源模块拉低到使控制模块复位的程度的防复位模块;
10.所述除干扰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在防复位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均为三极管,其中,第一开关模块为pnp型三极管,第二开关模块为npn型三极管。
12.进一步的,所述纹波消除模块包括一端连接在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负载模块之间而另一端接地的电解电容。
13.进一步的,所述t取值150ms。
14.进一步的,所述除干扰模块包括第一电阻。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为100kω。
16.进一步的,所述防复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4.7kω。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通过在电路中增设第一开关支路,升压供电初期仅使第一开关支路动作以使电源模块为负载模块供电和为纹波消除模块充电,而在间隔t时刻后再打开第二开关支路,使其配合第一开关支路为升压供电提供正常的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电路在提供升压供电时流过纹波消除模块的充电电流过大,使电源被迅速拉低,导致控制模块复位,液晶闪烁,电路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路整体稳定性,且该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可移植性强,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结构框图。
21.图2为本技术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图1-2示出了本技术适用于电源升压供电的缓起电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电路包括负载模块1、控制模块2、纹波消除模块3、电源模块4、第一开关模块5和第二开关模块6,电源模块4与控制模块2相连。
24.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的由两个三极管构成的转换电路在电路升压供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很容易导致电源被迅速拉低,造成控制模块供电不足而复位,影响电路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25.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将第一开关模块5设置在电源模块4的输出端,并与负载模块1、纹波消除模块3分别相连以形成升压供电支路s和吸收支路q,该第一开关模块5还与控制模块2相连形成第一开关支路l1,第一开关支路l1在升压供电初期即动作以使升压供电支路s和吸收支路q同步导通。同时,第二开关模块6与控制模块2和第一开关模5块分别相连形成第二开关支路l2,第二开关支路l2在第一开关支路l1动作t时间后动作以配合第一开关支路l1共同控制电源模块4的升压供电,所述t不小于吸收支路q的充电时间。
26.如此,通过将第一开关模块设置在电源模块输出端,使其与控制模块形成第一开关支路在供电初期即动作,而由第二开关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和控制模块形成的第二开关支路间隔t时间后再导通,充分利用吸收支路的充电时间,将其作为两开关支路动作的间隔时间,由此有效确保升压供电初期仅一个开关部件动作,充电电流不会过大,确保电源电压不会被拉的太低而使得控制模块复位,提高了电路稳定性,而后期两支路的配合又有效保障了电路提供正常电流和供电目的实现,提高了电路整体性能。
27.为了避免干扰情况导致第一开关模块误导通,本技术的电路还包括除干扰模块7,
该除干扰模块7一端连接在电源模块4与第一开关模块5之间而另一端连接在形成第一开关支路l1的控制模块2和第一开关模块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除干扰模块7为第一电阻r100,用以滤除小信号干扰,同时,本实施例中,该r100的阻值优选取值100kω。
28.为了防止第一开关模块动作时使得电源电压被拉得过低而造成控制模块复位,本技术的电路还包括设置在形成第一开关支路l1的控制模块2和第一开关模块5之间以防第一开关模块5在升压供电时动作而将电源模块4拉低到使控制模块2复位的程度的防复位模块8,除干扰模块7的另一端连接在防复位模块8与第一开关模块5之间。
29.在本技术中,第一开关模块5和第二开关模块6均为三极管,其中,第一开关模块5为pnp型三极管v102,第二开关模块6为npn型三极管v101,这样,电路升压供电初期,第一开关模块5动作即是v102导通,而v102导通意味着流过其基级的电流很小,而如图2所示,v102的基级又与控制模块相连,为了防止因v102上的基级电流过小而将电源拉的太低导致控制模块复位,防复位模块8优选为第二电阻r102构成,这样既保证了防复位作用的实现,又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
30.此电路中,第二电阻r102的阻值优选取值4.7kω。同时,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也可采用mos管构成,或者其中一个选择采用三极管,一个选择采用mos管,具体组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但不论选择哪种开关器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1.本技术中的纹波消除模块3包括一端连接在pnp型三极管v102的集电极和负载模块1之间而另一端接地的电解电容ce100。根据其充放电特性,本技术优先选择t为150ms,即在第一开关支路导通供电时长150ms后,第二开关支路导通,以与第一开关支路配合共同保证升压供电的实现。
32.下文对图2的工作过程作简单描述:
33.vbat为电源模块1,此处优选为电池,vbat_3v为后端升压电路输入电压,gnd为控制模块2的地,io1与io2为控制模块2的普通io口。
34.正常工作时,io1置为输出低,io2置为输出高或者输入不使能,此时v101与v102全部关断。
35.当需要给后端负载模块1升压供电时,优先把io1置为输出低,v102导通,此时电池给后端电容ce100通过v102充电,因基极电流可控且只过一个三极管导通,充电电流不会太大,待t=150ms后,继续将io1置高,此时v101与v102全部导通,因后端ce100已充满电,此时v102的电流可控,不会因电流过大导致vbat电压被拉太低。
36.由此,通过在电路中配置第一开关支路,升压供电初期仅使第一开关支路动作以使电源模块为负载模块供电和为纹波消除模块充电,而在间隔t时刻后再打开第二开关支路,使其配合第一开关支路为升压供电提供正常的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电路在提供升压供电时导致流过纹波消除模块的充电电流过大,使电源被迅速拉低,导致控制模块复位,液晶闪烁,电路不稳定的问题,很好的起到了升压供电电流缓慢升起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电路整体稳定性,且该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可移植性强,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广。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