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6227发布日期:2022-05-11 14:1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智能关断装置,属于光伏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对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具有关断功能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可在火灾和自然灾害等异常环境中关断光伏组件,从而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关断功能的光伏组件接线盒没有明确的设计标准,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光伏组件接线盒与网关后台等控制设备之间的通讯技术手段不同。
3.中国专利文献cn112422078a(申请号:202011303031.6)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用高温自动关断功能的接线盒和连接器,通过实时测量光伏组件光伏接线盒内温度和相连连接器温度,通过和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通过控制开关,自动关断或自动接通光伏接线盒或光伏连接器电学连接;装置内设定关断温度和复位温度两个温度阈值;实时测得的温度达到关断温度阈值时,控制开关自动关断电学连接;实时测得的温度值达到复位温度阈值时,控制开关自动恢复电学连接;接线盒中装置和连接器中装置是两套独立工作的装置;控制开关自动关断电学连接后,消灭光伏组件内直流电弧,或金属件间接触电阻变大带来的持续发热源,或电路中通过超过额定电流产生的高温,主动防止了由于高温,过载电流导致接线盒或连接器烧毁。该光伏接线盒通过测温对比自动实现控制关断,但是每个接线盒均设置测温与关断成本较高。
4.中国专利文献cn110417348a(申请号:201810402227.7)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组件接线盒、太阳能系统及太阳能组件控制方法,太阳能组件接线盒包括:状态检测模块、控制器及电源模块;状态检测模块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源模块;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太阳能组件的状态,并将状态检测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获取状态检测数据,并在状态检测数据异常时生成关断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接收到关断控制信号后,调整输出电压处于预设的低电压范围。该产品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安全关断,保证人员的安全。
5.光伏关断装置主要结构是盒体和电路板,由于工作环境较差,对密封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针对使用场景设计盒体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密封性好,自动关断,可以及时避免故障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智能关断装置,包括壳体、底板、控制电路板和线缆,所述壳体为开设有腔体的盖板,所述底板的形状与腔体的开口处形状相匹配且卡接固定在腔体的开口处,所述壳体主体为矩形。
8.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正极输出端口和负极输出端口。
9.所述正极输入端口与正极输出端口相对于壳体对称设置且朝向相反,所述负极输
入端口与负极输出端口相对于壳体对称设置且朝向相反。
10.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靠近正极输入端口的正极输入连接处、靠近负极输入端口的负极输入连接处、靠近正极输出端口的正极输出连接处和靠近负极输出端口的负极输出连接处,所述正极输入连接处连接一根线缆穿过正极输入端口伸出壳体,所述负极输入连接处连接一根线缆穿过负极输入端口伸出壳体,所述正极输出连接处连接一根线缆穿过正极输出端口伸出壳体,所述负极输出连接处连接一根线缆穿过负极输出端口伸出壳体。
11.为了增加散热以及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密封性与稳定性,所述腔体密闭且充填满硅胶。
12.为了散热更加充分,所述壳体与底板相背的端面上开设有横贯壳体端面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设有两排横贯壳体端面且垂直于壳体端面设置的散热片。
13.所述凹槽的方向与线缆的方向相垂直,所述壳体端面设置散热片处的高度大于壳体边缘处的高度。
14.所述线缆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正极输入连接处、负极输入连接处、正极输出连接处、负极输出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15.所述正极输入端口、负极输入端口、正极输出端口和负极输出端口的上半部分均为半圆弧形,下半部分均为梯形。
16.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还包括线卡;所述正极输入端口、负极输入端口、正极输出端口和负极输出端口的下半部分均开设有与线卡相匹配的线卡槽,所述线卡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线卡槽内从而限位所述线缆。
17.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勾,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卡勾卡接配合的卡勾槽,所述底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凸台。
18.所述正极输入端口与负极输入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口与负极输出端口之间的间距。
19.为了安装方便,所述正极输入端口与负极输入端口之间设有延伸板,延伸板与壳体一体成型,延伸板上设有安装孔。
20.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壳体一侧设有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另一侧设有正极输出端口和负极输出端口,充分利用空间,通过设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实现多条电缆线路实时监控并针对超温超压的紧急情况及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接线盒的安全性,避免应温度过高或电压异常导致系统损坏。
22.(2)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壳体是带有腔体的盖板,且在安装后的腔体内充填满硅胶,同时壳体与底板相背的端面上设有,提高了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散热性能,保证了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密封性与稳定性,延长了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使用寿命。
23.(3)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延伸板上设有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无需通过传统的粘接固定,避免光伏智能关断装置因长时间的氧化而脱落。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控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28.上述附图标记如下:
29.壳体1,正极输入端口12,负极输入端口13,正极输出端口14,负极输出端口15,凹槽16,散热片17,线卡槽18,延伸板19,安装孔191,底板2,卡勾21,卡槽22,控制电路板4,正极输入连接处41,负极输入连接处42,正极输出连接处43,负极输出连接处44,线缆5,线卡6。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
31.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包括壳体1、底板2、控制电路板4和线缆5,壳体1为开设有腔体的盖板,底板2的形状与腔体的开口处形状相匹配且卡接固定在腔体的开口处,壳体1的一侧设有正极输入端口12和负极输入端口13,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正极输出端口14和负极输出端口15。
32.控制电路板4位于腔体内且固定在底板2上,控制电路板4位于壳体1腔体内,为了增加散热以及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密封性与稳定性,将腔体内充填满硅胶。
33.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靠近正极输入端口12的正极输入连接处41,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靠近负极输入端口13的负极输入连接处42,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靠近正极输出端口14的正极输出连接处43,控制电路板4上还设有靠近负极输出端口15的负极输出连接处44。
34.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上设有温度监控芯片、电压检测芯片,当温度或电压过高达到温度监控芯片或电压检测芯片预设的峰值时,温度监控芯片或电压检测芯片就会自动产生电信号发出关断指令从而保护电路。
35.正极输入连接处41连接一根线缆5穿过正极输入端口12伸出壳体与连接器连接,并通过连接器与光伏智能接线盒组件进行串联,负极输入连接处42连接一根线缆5穿过负极输入端口13伸出壳体1与连接器连接,并通过连接器与光伏智能接线盒组件进行串联,正极输出连接处43连接一根线缆5穿过正极输出端口14伸出壳体1与连接器连接,并通过连接器与光伏智能接线盒组件进行串联,负极输出连接处44连接一根线缆5穿过负极输出端口15伸出壳体1与连接器连接,并通过连接器与光伏智能接线盒组件进行串联。
36.为了设计更加合理方便,壳体1主体设计成矩形,正极输入端口12与正极输出端口14相对于壳体1对称设置且朝向相反,负极输入端口13与负极输出端口15相对于壳体1对称设置且朝向相反。正极输入端口12与负极输入端口13之间的间距大于正极输出端口14与负极输出端口15之间的间距。
37.为了安装方便,正极输入端口12与负极输入端口13之间设有延伸板19,延伸板19与壳体1一体成型,延伸板19上设有安装孔19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191将光伏智能关断装置固定在光伏板机架上。
38.为了散热更加充分,保证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安全性,延长光伏智能关断装置的使用寿命,壳体1与底板2相背的端面上开设有横贯壳体1端面的凹槽16,凹槽16两侧设有两排横贯壳体1端面且垂直于壳体1端面设置的散热片17。
39.凹槽16的方向与线缆5的方向相垂直,壳体1端面设置散热片17处的高度大于壳体1边缘处的高度。
40.为了方便拆装,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更换线缆5,线缆5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正极输入连接处41、负极输入连接处42、正极输出连接处43、负极输出连接处4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1.正极输入端口12、负极输入端口13、正极输出端口14和负极输出端口15的上半部分均为半圆弧形,下半部分均为梯形。
42.本实施例的光伏智能关断装置还包括线卡6。正极输入端口12、负极输入端口13、正极输出端口14和负极输出端口15的下半部分均开设有与线卡6相匹配的线卡槽18,线卡6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线卡槽18内从而限位线缆5。
43.底板2的一侧设有多个卡勾21,壳体1的底部设有与卡勾21卡接配合的卡勾槽,底板2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卡槽22,壳体1的底部设有与卡槽22卡接配合的凸台。
44.控制电路板4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110417348a公开的电路布局结构。
45.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