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1330发布日期:2022-06-29 12:2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力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远距离、大容量的超高压输电线每相导线采用二根、四根及以上的分裂导线。目前220kv及330kv的输电线采用二分裂导线,500kv输电线采用三分裂及四分裂导线,电压高于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采用六分裂及更多分裂的导线。为了保证分裂导线线束间距保持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降低表面电位梯度,及在短路情况下,导线线束间不致产生电磁力,造成相互吸引碰撞,或虽引起瞬间的吸引碰撞,但事故消除后即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而在档距中相隔一定距离安装了间隔棒。安装间隔棒对次档距的振荡和微风振动也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间隔棒根据分裂导线的数量不同分为二分裂间隔棒、三分裂间隔棒、四分裂间隔棒、六分裂间隔棒或根据导线数量来设置间隔棒。
4.山区输电线路所采用的间隔棒一般为四分裂导线间隔棒或四分裂导线间隔棒以上的间隔棒,导线之间的距离较大,人员可以在输电线路上进行行走,但是在山区输电线路的间隔棒安装过程中一般处于空中,而山路崎岖也无法在地面对工作人员提供协助,工作人员需沿输电线路携带一定数量的间隔棒进行分段安装,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脚踩输电线路的同时将间隔棒进行安装,间隔棒目前一般悬吊在输电线路上,工作人员需先提起再将间隔棒上的固定孔逐渐对准各个输电线路,在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空中借力不便,转向困难,且需要逐一的将输电线路固定到间隔棒上,进一步增加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5.申请号为cn201811639746.1的专利提出一种导线间隔棒,该专利提出包括支撑块、连接杆、卡接头以及卡套;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于支撑块的外侧面上,且均与支撑块铰接;卡接头设于连接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卡套套设于支撑块的外侧面上,与各连接杆相对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导线间隔棒,工作人员可将各连接杆和卡接头朝向支撑块的外侧面转动,并贴于支撑块的外侧面上,并使用卡套将各连接杆和卡接头固定于支撑块上,使用时,移动卡套脱离各连接杆和卡接头,然后将各连接杆转动至垂直于支撑块的位置,便于卡接头与导线连接,达到隔开各导线的目的,这种结构减小了整个导线间隔棒的体积,便于工作人员携带该导线间隔棒攀登至高空导线上。但是该申请在安装过程中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并不能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6.申请号为cn202110566419.3的专利提出一种间隔棒安装器,该专利提出包括:杆套、杆身、卡具、卡具转动调节器、螺杆与螺套;杆身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杆套内;螺杆设置于杆身与杆套内;螺套螺纹连接于螺杆;螺套用于通过在螺杆转动时,沿螺杆的轴向移动带动杆身移动;卡具可转动设置于杆身上;卡具转动调节器用于根据螺套运动带动卡具转动。通过设置螺套配合螺杆,在安装器穿过间隔棒的施工孔后,螺套往靠近杆身移动,卡具受卡具转动调节器影响由纵向转动为横向从而卡住间隔棒的施工孔,使得卡具可带动间隔棒移
动,进而使得间隔棒被推动至夹紧于卡具与杆套之间,实现安装间隔棒的目的。但是该申请同样不能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来解决输电线路上间隔棒安装危险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包括间隔棒、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依次设置,间隔棒套接在转向携带装置上,转向携带装置一端垂直设置在支撑装置中心,辅助固定装置设置在转向携带装置另一端。
10.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盘和行走触手,固定盘竖直设置,行走触手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行走触手均匀设置在固定盘圆周上,行走触手垂直于固定盘圆周设置。
11.进一步的,转向携带装置包括矩形柱和转向柱,矩形柱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盘上,转向柱形状与矩形柱形状相同,转向柱转动连接在矩形柱远离固定盘的一端,矩形柱棱边数与行走触手数量相同,矩形柱棱边与行走触手交错设置,间隔棒中心设置有与矩形柱相适配的通孔,间隔棒套接在矩形柱上。
12.进一步的,辅助固定装置包括伸缩卷盘和牵引绳,牵引绳设置在伸缩卷盘内,牵引绳的一端位于伸缩卷盘外且设有牵引轮,牵引绳的数量至少为两根。
13.进一步的,行走触手远离固定盘的一端均竖直设置有滑轮,固定盘圆周垂直于滑轮的侧面。
14.进一步的,行走触手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固定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盘外周上,移动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杆内。
15.进一步的,转向柱包括固定轴、轴承和转动圈,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矩形柱端面,轴承内圈套接在固定柱外周面,转动圈外周面与矩形柱圆周相同,轴承外圈与转动圈内壁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伸缩卷盘的直径小于转动柱的直径,伸缩卷盘远离转动柱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一端垂直于伸缩卷盘,支撑柱远离伸缩卷盘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17.进一步的,伸缩卷盘固定连接在固定轴远离矩形柱的一端。
18.进一步的,支撑柱外周面设置有柔性垫层。
19.本发明所取得的显著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包括间隔棒、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通过将间隔棒套接在转向携带状上来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支撑装置用于对转向携带装置进行支撑使转向支撑装置在输电线路上方便移动和安装,辅助固定装置用于对支撑装置提供辅助作用,防止整体发生倾斜;相比现有需先提起再逐一对准安装,造成输电线路上间隔棒安装危险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来对间隔棒进行携带和安装,有效解决了输电线路上间隔棒安装危险的问题。
21.2.支撑装置中的固定盘用于提供中心固定点来方便在输电线路上定位,行走触手与输电线路的数量相同,行走触手用于与输电线路进行连接使支撑装置整体位于输电线路上且可以对输电线路提供支撑防止输电线路随意摆动,且通过支撑装置的移动可以使输电
线路之间处于一定的间隔,方便间隔棒的安装。、
22.3.转向携带装置用于方便间隔棒进行安装,转向携带装置中的矩形柱用于对一定数量的间隔棒进行携带,间隔棒逐一套接在矩形柱上并通过矩形柱位于输电线路之间,矩形柱的棱边与行走触手交错设置可以使间隔棒的固定点与输电线路之间错开方便支撑装置的移动,转向柱与矩形柱转动连接的设置可以将间隔棒移动到转向柱上并通过转向柱使间隔棒上的固定点与输电线路重叠来进行固定。
23.4.辅助固定装置中的伸缩卷盘用于对牵引绳进行放出或收缩,牵引绳上牵引轮用于连接在输电线路上,通过伸缩卷盘对牵引绳进行收缩,可以与支撑装置相配合对转向携带装置进行支撑,使转向携带装置水平位于输电线路之间,方便间隔棒的安装。
24.5.为了方便支撑装置移动,在行走触手远离固定盘的一端竖直设有滑轮,滑轮竖直设置且固定盘圆周垂直于滑轮侧面的设置,可以使滑轮竖直在输电线路上转动,方便滑轮带动支撑装置进行移动。
25.6.为了方便对之间不同距离的输电线路进行支撑,行走触手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通过转动固定杆来使移动杆逐渐移离固定杆,进而改变行走触手的整体长度,方便对之间不同距离的输电线路进行支撑。
26.7.转动柱包括为中心的固定轴、为转动连接件的轴承和支撑间隔棒的转动圈,固定轴的设置用于与伸缩卷盘连接,轴承的设置可以方便进行转动。
27.8.伸缩卷盘直径小于转动柱的直径可以使间隔棒离开转向柱进而使支撑装置进行移动,支撑柱的设置用于对辅助固定装置进行临时替代,通过把手对支撑柱进行推动使伸缩卷盘随支撑装置通过间隔棒后再通过伸缩卷盘继续进行辅助支撑,使整体继续进行移动至下一安装点。
28.9.为了方便转向柱的转动和防止伸缩卷盘随意移动,伸缩卷盘固定连接在固定轴远离矩形柱的一端。
29.10.为了防止间隔棒与支撑柱产生刚性接触对间隔棒造成损伤,在支撑柱外周面设置有柔性垫层对间隔棒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30.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使用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安装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33.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安装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34.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中支撑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35.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中行走触手剖视结构示意图;
36.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中转向柱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7.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安装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38.在附图中,1-间隔棒、2-固定盘、3-行走触手、4-矩形柱、5-转向柱、6-伸缩卷盘、7-牵引绳、8-牵引轮、9-滑轮、10-固定杆、11-移动杆、12-固定轴、13-轴承、14-转动圈、15-支撑柱、16-把手、17-输电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5.实施例1
46.如图1-图4所示,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包括包括间隔棒1、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依次设置,间隔棒1套接在转向携带装置上,转向携带装置一端垂直设置在支撑装置中心,辅助固定装置设置在转向携带装置另一端。
4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盘2和行走触手3,固定盘2竖直设置,行走触手3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行走触手3均匀设置在固定盘2圆周上,行走触手3垂直于固定盘2圆周设置。
4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转向携带装置包括矩形柱4和转向柱5,矩形柱4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盘2上,转向柱5形状与矩形柱4形状相同,转向柱5转动连接在矩形柱4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矩形柱4棱边数与行走触手3数量相同,矩形柱4棱边与行走触手3交错设置,间隔棒1中心设置有与矩形柱4相适配的通孔,间隔棒1套接在矩形柱4上。
4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辅助固定装置包括伸缩卷盘6和牵引绳7,牵引绳7设置在伸缩卷盘6内,牵引绳7的一端位于伸缩卷盘6外且设有牵引轮8,牵引绳7的数量至少为两根。
5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棒1为四分裂导线间隔棒,间隔棒1中间设有与矩形柱4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通孔,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盘2和行走触手3,固定盘2为圆盘状,行走触手3为杆状且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盘2圆周,行走触手3的数量与输电线路17的数量相同,行走触手3与输电线路17对应设置,行走触手3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设置有搭接凹槽来方便与输电线路17连接,转向携带装置包括矩形柱4和转向柱5,矩形柱4为长方体棱柱,矩形柱4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盘2一端,矩形柱4的棱边与行走触手3交错设置,间隔棒1套接在矩形柱4上,矩形柱4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形状相同的转向柱5,通过转动转向柱5可以与矩形柱4重叠或错开,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伸缩卷盘6和牵引绳7,伸缩卷盘6固定连接在转向柱5远离矩形柱4的一端,伸缩卷盘6为伸缩数据线中的伸缩机构,由于伸缩数据线为现有技术,所以本技术不再阐述,牵引绳7安装在伸缩卷盘6内,牵引绳7相当于替代伸缩数据线中的数据线缠绕在伸缩卷盘6上,牵引绳7远离伸缩卷盘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轮8,牵引绳7的数量至少为两根。
51.工作方法,工作人员在开始安装间隔棒1前将间隔棒1套接在矩形柱4上,通过将行走触手3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搭接在对应的输电线路17上可以使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位于四根输电线路17内,工作人员拽动牵引绳7使牵引轮8搭接在位于上方的两根输电线路17上形成于行走触手3相配合的支撑点,使转向携带装置连同间隔棒1水平位于四根输电线路17之间;在间隔棒1移动到安装地点时,工作人员转动转向柱5与矩形柱4重叠,将间隔棒1从矩形柱4移动到转向柱5上并转动转向柱5,通过转动转向柱5使间隔棒1上的固定点靠近对应的输电线路17,进而方便连接,在间隔棒1安装完成后通过将牵引轮8取下并经过安装好的间隔棒1的通孔后重新搭接在输电线路17上,方便对间隔棒1进行移动进行下一次安装。
52.综上,本发明一种间隔棒安全安装装置,包括间隔棒1、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通过将间隔棒1套接在转向携带状上来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支撑装置用于对转向携带装置进行支撑使转向支撑装置在输电线路17上方便移动和安装,辅助固定装置用于对支撑装置提供辅助作用,防止整体发生倾斜;相比现有需先提起再逐一对准安装,造成输电线路17上间隔棒1安装危险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支撑装置、转向携带装置和辅助固定装置来对间隔棒1进行携带和安装,有效解决了输电线路17上间隔棒1安装危险的问题。
53.实施例2
54.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
础上进一步优化:行走触手3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均竖直设置有滑轮9,固定盘2圆周垂直于滑轮9的侧面。
5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行走触手3包括固定杆10和移动杆11,固定杆10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盘2外周上,移动杆11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0内。
56.具体的,为了方便进行移动,行走触手3远离固定盘2的一端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滑轮9,固定盘2的圆周垂直于滑轮9的侧面,滑轮9的外周面朝向移动方向,通过滑轮9位置和朝向的设置使行走触手3与输电线路17之间的阻力变小,方便对间隔棒1的移动;同时为了方便行走触手3对之间为不同距离的输电线路17进行连接,行走触手3包括固定杆10和移动杆11,固定杆10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盘2圆周上,移动杆11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0内,通过转动固定杆10使移动杆11进行转动,使行走触手3增加或减少长度。
57.实施例3
58.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转向柱5包括固定轴12、轴承13和转动圈14,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矩形柱4端面,轴承13内圈套接在固定柱外周面,转动圈14外周面与矩形柱4圆周相同,轴承13外圈与转动圈14内壁固定连接。
5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伸缩卷盘6的直径小于转动柱的直径,伸缩卷盘6远离转动柱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一端垂直于伸缩卷盘6,支撑柱15远离伸缩卷盘6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6。
6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伸缩卷盘6固定连接在固定轴12远离矩形柱4的一端。
6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支撑柱15外周面设置有柔性垫层。
62.具体的,转向柱5包括固定轴12、轴承13和转动圈14,固定轴12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柱4远离固定盘2的端面,固定轴12远离矩形柱4的一端与伸缩卷盘6固定连接,轴承13内圈与固定轴12外周面固定连接,转动圈14内壁与轴承13外圈固定连接,伸缩卷盘6并不跟随转动圈14进行转动以方便对牵引绳7的拉动,伸缩卷盘6直径小于转动柱直径可以方便间隔棒1通过伸缩卷盘6,伸缩卷盘6远离转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一端垂直于伸缩卷盘6,支撑柱15是用于对安装好的间隔柱进行临时支撑,方便牵引轮8重新搭接在输电线路17上进行辅助支撑,支撑柱15远离伸缩卷盘6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把手16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支撑柱15进行操作,如推动,同时为了防止支撑柱15与间隔棒1内壁产生刚性接触,在支撑柱15外周面设有柔性垫层,通过柔性垫层的设置来防止刚性接触,柔性垫层可以为布类、橡胶或海绵。
63.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