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1342发布日期:2022-10-01 08:2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形成有由泵汲取的油的流路的驱动装置。例如,流路分支为润滑回路和冷却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将由机械式油泵汲取的油提供至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冷却回路将由电动油泵汲取的油提供至电动马达。(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29608号公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29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然而,上述驱动装置搭载有机械式油泵和电动油泵两者。因此,有可能使驱动装置大型化。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驱动装置更加小型化。
[0006]
本发明的示例性驱动装置包括马达部、齿轮部、壳体、泵、冷却器和流体流路。所述马达部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具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定子配置在比所述转子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齿轮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一侧。所述壳体收纳所述马达部和所述齿轮部。所述泵泵送所述壳体内的流体。所述冷却器冷却所述流体。所述流体在所述流体流路中流动。所述第一轴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具有轴贯穿孔。所述轴贯穿孔沿径向贯通。所述齿轮部具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一端部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壳体筒部、分隔壁和齿轮侧盖部。所述壳体筒部沿轴向延伸而收纳所述马达部。所述分隔壁封闭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一端部。所述齿轮侧盖部与所述分隔壁一起构成齿轮收纳部。所述齿轮收纳部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轴向一端部,收纳所述齿轮部。所述流体流路具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第四流路、第五流路和第六流路。第一流路连接所述齿轮收纳部和所述泵的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二流路经由所述冷却器将所述泵的第一流出口与所述第三流路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三流路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内部,沿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流路连接所述第三流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五流路的一端部。所述第五流路配置在所述齿轮侧盖部的内部。所述第五流路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一端部连接。所述第六流路的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三流路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六流路的另一端部配置在所述壳体筒部内。
[0007]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驱动装置,能够使驱动装置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概略图。图2是从z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驱动装置的下表面的概略图。图4是从y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从y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示出搭载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概略图。图7是示出中间轴的配置例的概念图。图8是第二流路的放大图。图9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图10是示出罐的配置的概念图。图11是示出罐的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a是示出罐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b是示出罐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示出第三流出口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符号说明)100、100a驱动装置;200电池;300车辆;1马达轴;2马达部;21转子;210第一轴;2101第一轴筒部;2102第一中空部;2103轴贯穿孔;211转子铁芯;2111转子贯穿孔;212磁体;22定子;221定子铁芯;222线圈部;2221线圈端部;223突出部;3齿轮部;31减速装置;310第二轴;3101第二轴筒部;3102第二中空部;311主驱动齿轮;312中间从动齿轮;313最终驱动齿轮;314中间轴;32差动装置;321齿圈;4壳体;401马达收纳部;402齿轮收纳部;41壳体筒部;411凹部;42分隔壁;4201分隔壁贯穿孔;4202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3开口部;421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1第一马达轴承;422第一齿轮轴承保持部;4221第一齿轮轴承;423第一中间轴承保持部;4231第一中间轴承;424第一输出轴承保持部;4241第一输出轴承;43齿轮侧盖部;4301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1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1第二齿轮轴承;432第二中间轴承保持部;4321第二中间轴承;433第二输出轴承保持部;4331第二输出轴承;434托盘部;4341孔部;44马达侧盖部;44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1第二马达轴承;5泵;50固定部;51第一流入口;52第一流出口;6冷却器;61第二流入口;62第二流出口;7、7a流体流路;71第一流路;72第二流路;721第一流体路径;722第二流体路径;7221密封塞;723第三流体路径;724第四流体路径;725第五流体路径;73第三流路;74第四流路;741第三流入口;742第三流出口;75第五流路;751提供限制部件;76第六流路;761内部流路;762流体提供部件;763提供孔;77第七流路;771提供限制部件;8罐;81第一罐部件;82第二罐部件;83密封部件;84底面;85倾斜面;f流体;p流体积存部;ds输出轴;j1旋转轴线;j2中间轴线;j3差动轴线;cp1、cp2连接部分;lv1第一假想线;lv2第二假想线;l1第一线段;l2第二线段;l3第三线段;l4第四线段;l5第五线段;l6第六线段;cv假想圆;pv假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0010]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驱动装置100搭载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300上时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示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铅垂上方),-z方向是下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的铅垂下方)。另外,以下说明中
的“z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例。
“‑
z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方”的一个例子,“+z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个例子。
[0011]
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示出搭载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300的前方,-x方向是车辆300的后方。但是,+x方向也可以是车辆300的后方,-x方向也可以是车辆300的前方。另外,以下说明中的“x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例。
“‑
x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的一例,“+x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例。
[0012]
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示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是车辆300的左方,-y方向是车辆300的右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y方向为车辆300的右方,-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方。即,与x轴方向无关,仅+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成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另外,根据驱动装置100向车辆300的搭载方法,也有x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前后方向的情况。在下述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例如与马达部2的旋转轴线j1等平行。另外,以下说明中的“y轴方向”是本发明的“轴向”的一个例子。另外,“+y方向”是本发明的“轴向一方”的一个例子,
“‑
y方向”是本发明的“轴向另一方”的一个例子。
[0013]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有时将与马达部2的旋转轴线j1等规定的轴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与规定的轴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轴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轴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并且,将外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侧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0014]
另外,将以规定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dr”。从-y方向观察+y方向,将逆时针方向称为“周向一方dr1”,将顺时针方向称为“周向另一方dr2”。
[0015]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规定的轴为中心的周向dr的整个区域上无断缝地连续连接的形状之外,还包括在以规定的轴为中心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上具有1个以上断缝的形状。另外,也包括以规定的轴为中心,在与规定的轴交叉的曲面上描绘闭合曲线的形状。
[0016]
另外,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任意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长到何种程度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及“正交”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及实质上正交的状态。即,“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含两者的位置关系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0017]
另外,这些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意味着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及名称等。
[0018]
<1.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概略图。图2是从z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概略图。图3是驱动装置100的下表面的概略图。图4是从y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图5是从y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示出搭载
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图3从-z方向朝向+z方向观察驱动装置100。图4及图5示出以包含图3的点划线b-b且与y轴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切断驱动装置100时的剖面结构。图4是从-y方向朝向+y方向观察剖面构造的图。图5是从-y方向朝向+y方向倾斜地观察图4中的驱动装置100的剖面构造的图。另外,图1至图5只是概念图,各部的配置及尺寸不限于与实际的驱动装置100相同。另外,图6概念性地图示了车辆300。
[0019]
<1-1.驱动装置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至少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300。车辆300例如是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驱动装置100作为上述车辆300的动力源使用。车辆300具有驱动装置100和电池200。电池200蓄积用于向驱动装置100提供的电力。如果是车辆300的例子,则驱动装置100驱动左右的前轮。另外,驱动装置100只要驱动至少任意一个车轮即可。
[0020]
如图1至图5所示,驱动装置100具备马达轴1、马达部2、齿轮部3、壳体4、泵5、冷却器6、流体流路7。
[0021]
马达轴1沿着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旋转轴线j1在y轴方向上延伸,能够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马达轴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的中央部被分割,具有后述的第一轴210及第二轴31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马达轴1也可以不在y轴方向的中央部分割,例如也可以仅具有第一轴210。在该情况下,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经由后述的第二齿轮轴承4311被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支撑为能够旋转。
[0022]
<1-2.马达部2>接着,参照图1至图5说明马达部2。马达部2是驱动装置100的驱动源,由来自逆变器单元(省略图示)的电力驱动。如图1所示,马达部2具有转子21和定子22。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有马达部2。转子21具有第一轴210。第一轴210能够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定子22配置在比转子21更靠径向外侧处。即,马达部2是内转子型马达。转子21通过从驱动装置100的电源部(省略图示)向定子22提供电力而旋转。
[0023]
第一轴210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第一轴210具有第一轴筒部2101和第一中空部2102。第一轴筒部2101沿着旋转轴线j1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一中空部2102是由第一轴筒部2101包围的空间,配置在第一轴筒部2101的内部。
[0024]
另外,第一轴210还具有沿径向贯通的轴贯穿孔2103。轴贯穿孔2103配置在第一轴筒部2101上,沿径向贯通第一轴筒部2101。流体f在第一轴210的内侧流动。流体f作为润滑齿轮部3的润滑液使用。另外,流体f也作为冷却马达部2及齿轮部3的制冷剂使用。为了具有润滑和制冷剂的功能,优选流体f使用例如与粘度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在马达轴1旋转时,第一轴210内的流体f通过离心力而通过轴贯穿孔2103从第一中空部2102向第一轴210的外部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轴贯穿孔2103配置在比转子21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且比转子21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的位置,并与后述的转子贯穿孔2111相连。
[0025]
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轴贯穿孔2103也可以配置在比转子21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转子21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的位置。即,至少一部分轴贯穿孔2103也可以配置在它们中的至少任一个位置。另外,轴贯穿孔2103可以是单个,也可以在周向dr或y轴方向上配置多个。
[0026]
另外,转子21还具有转子铁芯211和磁体212。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11是层叠有多个板状的电磁钢板的层叠体。转子铁芯211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圆柱体,固定于第一轴210的径向外侧面。多个磁体212固定在转子铁芯211上。多个磁体212的磁极交替地沿周向dr排列。
[0027]
另外,转子铁芯211具有转子贯穿孔2111。转子贯穿孔2111沿y轴方向贯通转子铁芯211,并且与轴贯穿孔2103相连。转子贯穿孔2111作为也作为制冷剂发挥功能的流体f的流通路径而被利用。当转子21旋转时,在第一轴210的第一中空部2102中流通的流体f经由轴贯穿孔2103流入转子贯穿孔2111。另外,流入转子贯穿孔2111的流体f从转子贯穿孔2111的y轴方向两侧的端部向外部流出。流出的流体f的一部分向定子22飞溅,例如冷却线圈部222(特别是线圈端部2221)等。另外,流出的流体f的一部分向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轴210的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二马达轴承4411等飞散,对它们进行润滑并冷却。
[0028]
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221和线圈部222。定子22由后述的壳体筒部41保持。定子铁芯221具有从圆环状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磁极齿(未图示)。线圈部222通过隔着绝缘体(省略图示)将导线卷绕在磁极齿上而形成。线圈部222具有从定子铁芯221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2221。
[0029]
定子22还具有突出部223(例如参照图4)。突出部223在定子22的径向外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沿y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23是用于相对于壳体4固定定子22的部分。突出部223配置在定子铁芯221的径向外端部。定子22的突出部223为多个,沿周向排列。在突出部223上形成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贯穿孔(省略符号)。在该贯穿孔中插通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栓。通过该螺栓与壳体4的例如后述的分隔壁42螺合,定子22被固定在壳体4上。另外,在壳体筒部41的内侧面配置有凹部411(例如参照图4)。凹部411向径向外侧凹陷,沿y轴方向延伸。在凹部411中收纳有突出部223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定子22相对于壳体筒部41沿周向旋转。
[0030]
<1-3.齿轮部3>接着,参照图1及图2,对齿轮部3进行详细说明。齿轮部3安装在马达轴1的+y轴方向侧。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有齿轮部3。详细而言,齿轮部3安装于第一轴210的+y轴方向侧,将马达部2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ds。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31和差动装置32。
[0031]
<1-3-1.减速装置31>减速装置31与马达轴1连接,详细地说,与第一轴210的+y轴方向侧连接。减速装置31具有减小马达轴1的旋转速度,使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与减速比相应地增大的功能。减速装置31将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传递给差动装置32。
[0032]
减速装置31具有第二轴310。第二轴310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与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如上所述,齿轮部3具有第二轴310。第二轴310能够与第一轴210一起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310插通于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并通过花键嵌合来连接。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两者例如既可以通过使用了阳螺纹及阴螺纹的螺纹联轴器连接,也可以通过压入、焊接等固定方法接合。在采用压入、焊接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组合沿y轴方向延伸的凹部和凸部的锯齿。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传递旋转。
[0033]
第二轴310具有第二轴筒部3101和第二中空部3102。第二轴筒部3101沿着旋转轴
线j1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二轴筒部3101的-y方向侧的端部插入连接于第一轴筒部2101的+y方向侧的端部。第二中空部3102是由第二轴筒部3101包围的空间,配置在第二轴筒部3101的内部,与第一中空部2102相连。
[0034]
另外,减速装置31还具有主驱动齿轮311、中间从动齿轮312和最终驱动齿轮313。主驱动齿轮311能够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与马达轴1一起旋转。中间从动齿轮312与主驱动齿轮311啮合。最终驱动齿轮313与差动装置32的后述的齿圈321啮合。另外,减速装置31还具有中间轴314。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经由第二轴310、主驱动齿轮311、中间从动齿轮312、中间轴314及最终驱动齿轮313传递至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
[0035]
主驱动齿轮311配置在马达轴1的外周面,详细而言,配置在第二轴筒部3101的径向外侧面。主驱动齿轮311可以是与第二轴筒部3101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部件。在后者的情况下,主驱动齿轮311通过热压配合等牢固地固定于第二轴筒部3101。
[0036]
中间从动齿轮312及最终驱动齿轮313能够与中间轴314一起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
[0037]
优选中间轴线j2配置在比旋转轴线j1靠-x方向侧且比差动轴线j3靠+x方向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旋转轴线j1及差动轴线j3靠-z方向侧的位置。图7是示出中间轴线j2的配置例的概念图。另外,图7从+y方向朝向-y方向观察中间轴线j2的配置。从y轴方向观察,第五线段l5与第六线段l6所成的最小的第四角度θd为钝角。另外,第五线段l5是连接中间轴线j2和旋转轴线j1的假想线段。第六线段l6是连接中间轴线j2和差动轴线j3的假想线段。通过将中间轴线j2配置在x轴方向上的旋转轴线j1与差动轴线j3之间且比差动轴线j3靠-z方向侧的位置,并且使第四角度θd为钝角,能够在z轴方向上使中间轴线j2更靠近旋转轴线j1及差动轴线j3。因此,能够使z轴方向上的旋转轴线j1及差动轴线j3与中间轴线j2的间隔更窄。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齿轮部3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在z轴方向上进一步小型化。但是,图7的示例并不排除中间轴线j2配置在比旋转轴线j1更靠+x方向侧的结构、中间轴线j2配置在比差动轴线j3更靠-x方向侧的结构、中间轴线j2未配置在比差动轴线j3更靠-z方向侧的结构。
[0038]
中间轴314沿着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中间轴线j2延伸,能够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中间轴线j2平行于旋转轴线j1。中间从动齿轮312及最终驱动齿轮313配置在中间轴314的外周面。中间从动齿轮312和最终驱动齿轮31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与中间轴314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与中间轴314不同的部件。在后一种情况下,中间从动齿轮312和最终驱动齿轮313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热压配合等牢固地固定到中间轴314。
[0039]
第一轴210的转矩经由第二轴310传递到主驱动齿轮311,进而从主驱动齿轮311传递到中间从动齿轮312。并且,传递到中间从动齿轮312的转矩经由中间轴314传递到最终驱动齿轮313。此外,转矩从最终驱动齿轮313传递到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
[0040]
<1-3-2.差动装置32>差动装置32安装在输出轴ds上。如上所述,齿轮部3具有差动装置32。差动装置32具有齿圈321。齿圈321能够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差动轴线j3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轴线j3配置在比旋转轴线j1靠-x方向侧且靠-z方向侧的位置。另外,x轴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z轴方向与y轴方向和x轴方向垂直。齿圈321将从马达部2经由减速装置31传递至差动装置32的转矩传递至输出轴ds。输出轴ds分别安装在差动装置32的+y方向侧及-y方向
侧。在各个输出轴ds上安装有车辆300的驱动轮。差动装置32例如在车辆300转弯时,吸收+y方向侧及-y方向侧的输出轴ds的转速差,并向各个输出轴ds传递转矩。
[0041]
<1-4.壳体4>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壳体4进行详细说明。壳体4收纳马达轴1。另外,壳体4还收纳马达部2及齿轮部3。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备壳体4。详细地说,壳体4具有收纳马达部2的马达收纳部401和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收纳部402。马达收纳部401是由壳体筒部41、分隔壁42及马达侧盖部44围成的空间,收纳转子21及定子22等。齿轮收纳部402是由后述的分隔壁42及齿轮侧盖部43围成的空间,收纳减速装置31及差动装置32等。
[0042]
在齿轮收纳部402内的下部配置有积存流体f的流体积存部p。差动装置32的一部分浸入流体积存部p中。积存在流体积存部p中的流体f通过差动装置32的动作而被搅起,并被提供到齿轮收纳部402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321的-z方向侧的部分配置在齿轮收纳部402的-z方向侧的流体积存部p的内部(参照图1)。当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旋转时,流体f被齿圈321的齿面搅动。被搅起的流体f被提供到齿轮收纳部402内的减速装置31及差动装置32的各齿轮及各轴承,用于提供目标处的润滑及冷却。
[0043]
壳体4具有筒状的壳体筒部41、分隔壁42、马达侧盖部44、齿轮侧盖部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使用铁、铝、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为了抑制接触部分中的异种金属接触腐蚀,优选它们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它们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它们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
[0044]
<1-4-1.壳体筒部41>壳体筒部41沿y轴方向延伸,收纳马达部2。如上所述,壳体4具有壳体筒部41。在壳体筒部41的内侧配置有马达部2、后述的流体提供部件762等。另外,在壳体筒部41的内侧面固定有定子铁芯221。
[0045]
<1-4-2.分隔壁42>分隔壁42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如上所述,壳体4具有分隔壁42。分隔壁42封闭壳体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42在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另外,壳体筒部41及分隔壁42是同一部件的各不相同的一部分。通过将两者一体形成,能够提高它们的刚性。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壳体筒部41及分隔壁42也可以是分体的。
[0046]
分隔壁42具有供马达轴1插通的分隔壁贯穿孔4201、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和开口部4203。分隔壁贯穿孔4201、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及开口部4203分别沿y轴方向贯通分隔壁42。分隔壁贯穿孔4201的中央与旋转轴线j1一致。马达轴1插通于分隔壁贯穿孔4201。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的中央与差动轴线j3一致。在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中插通有-y方向侧的输出轴ds。在该输出轴ds与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之间的间隙配置有对两者之间进行密封的油封(未图示)。另外,所谓密封是指不同的部件彼此以例如部件内部的流体f不向外部泄漏的程度、以及外部的水、尘埃、灰尘等异物不侵入的程度紧贴。关于密封,以下相同。开口部4203配置在分隔壁42的-z方向侧,连接马达收纳部401和齿轮收纳部402。流落到马达收纳部401的-z方向侧的流体f从开口部4203流入齿轮收纳部402,对齿轮部3的一部分进行润滑、冷却后,积存在流体积存部p。
[0047]
分隔壁42还包括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第一齿轮轴承保持部422、第一中间轴
承保持部423和第一输出轴承保持部424。
[0048]
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配置在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面上。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沿着分隔壁贯穿孔420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缘部配置。壳体4具有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经由第一马达轴承4211可旋转地保持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另外,第一马达轴承保持部421是本发明的“轴承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第一马达轴承4211是本发明的“轴承”的一个例子。
[0049]
第一齿轮轴承保持部422、第一中间轴承保持部423及第一输出轴承保持部424配置在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面。第一齿轮轴承保持部422沿着分隔壁贯穿孔420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缘部配置,经由第一齿轮轴承4221可旋转地保持第二轴310的-y方向侧的端部。第一中间轴承保持部423经由第一中间轴承4231可旋转地保持中间轴314的-y方向侧的端部。第一输出轴承保持部424沿着第一输出轴贯穿孔4202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缘部配置,经由第一输出轴承4241将-y方向侧的输出轴ds保持为能够旋转。
[0050]
此外,分隔壁42具有流体流路7的后述的第三流路73。第三流路73将在后面说明。
[0051]
<1-4-3.齿轮侧盖部43>齿轮侧盖部43是有盖筒状的部件。齿轮侧盖部43的盖部分(省略符号)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齿轮侧盖部43的筒部分(省略符号)沿y轴方向延伸。如上所述,壳体4具有齿轮侧盖部43。齿轮侧盖部43配置在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分隔壁42一起构成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收纳部402。
[0052]
齿轮侧盖部43可装卸地安装在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部。齿轮侧盖部43相对于分隔壁42的安装例如能够举出利用螺钉的固定,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够将齿轮侧盖部43牢固地固定在分隔壁42上的方法。由此,齿轮侧盖部43能够与分隔壁42紧贴。另外,紧贴是指具有部件内部的流体f不向外部泄漏的程度、以及外部的水、尘埃、灰尘等异物不侵入的程度的密闭性。关于紧贴,以下相同。
[0053]
齿轮侧盖部43具有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01。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01的中央与差动轴线j3一致。在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01中插通有+y方向侧的输出轴ds。在该输出轴ds与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01之间的间隙配置有对两者之间进行密封的油封(未图示)。
[0054]
另外,齿轮侧盖部43还具有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部432、第二输出轴承保持部433。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部432及第二输出轴承保持部433配置在齿轮侧盖部43的-y方向侧。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经由第二齿轮轴承4311将第二轴310的+y方向侧的端部保持为能够旋转。第二中间轴承保持部432经由第二中间轴承4321将中间轴314的+y方向侧的端部保持为能够旋转。第二输出轴承保持部433沿着第二输出轴贯穿孔430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缘部配置,经由第二输出轴承4331将+y方向侧的输出轴ds保持为能够旋转。
[0055]
另外,齿轮侧盖部43具有托盘部434(例如参照图1)。托盘部434配置在齿轮侧盖部43的-y方向侧,具有向-z方向(铅垂下方)凹陷的凹部(省略符号)和单个或多个孔部4341。孔部4341贯通托盘部434。由齿圈321搅起的流体f在积存于托盘部434后,通过孔部4341流出,提供到齿轮收纳部402内的各个齿轮、轴承等,对它们进行润滑或冷却。
[0056]
此外,齿轮侧盖部43具有流体流路7的后述的第五流路75。第五流路75将在后面说明。
[0057]
<1-4-4.马达侧盖部44>马达侧盖部4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将壳体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封闭而堵塞。马达侧盖部44相对于壳体筒部41的固定例如可举出利用螺钉的固定,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牢固的固定手段。由此,马达侧盖部44能够与壳体筒部41紧贴。
[0058]
马达侧盖部44具有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配置在马达侧盖部44的+y方向侧。壳体4具有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经由第二马达轴承4411可旋转地保持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另外,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是本发明的“轴承保持部”的另一例,第二马达轴承4411是本发明的“轴承”的另一例。
[0059]
<1-5.泵5、冷却器6和流体流路7>接着,参照图1至图5,说明泵5、冷却器6及流体流路7。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备泵5、冷却器6和流体流路7。泵5泵送壳体4中的流体f。冷却器6冷却流体f。流体f在流体流路7中流动。
[0060]
泵5是由逆变器单元(省略图示)驱动的电动泵。泵5可以采用直流泵、离心泵等。泵5固定在壳体筒部41上。例如如图4所示,泵5具有固定在壳体筒部41上的多个固定部50。固定部50沿着泵5的从y轴方向观察的外缘部配置。在固定部50上形成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贯穿孔(省略符号)。在该贯穿孔中插通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栓。通过该螺栓与壳体4的例如壳体筒部41螺合,泵5被固定在壳体4上。在此,第三线段l3是将从y轴方向看配置在最接近泵5的位置上的两个突出部223彼此连接的假想线段。第四线段l4是将从y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最接近定子22的位置的两个固定部50彼此连接的假想线段。此时,优选从y轴方向观察,第三线段l3与第四线段l4平行。这样,从y轴方向观察,在第三线段l3与第四线段l4之间未配置定子22的突出部223及泵5的固定部50,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径向上的定子22及泵5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
[0061]
另外,如图4所示,泵5配置在比旋转轴线j1靠-x方向侧且比差动轴线j3靠+x方向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5配置在比差动轴线j3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通过在x轴方向上将泵5配置在马达轴1的旋转轴线j1与齿圈321(或输出轴ds)的差动轴线j3之间,容易在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收纳部40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配置泵5的过滤器的流入口(即,后述的第一流路71的一端部)。因此,例如,即使驱动装置100绕y轴方向倾斜,泵5的过滤器的流入口(第一流路71的一端部)也难以从齿轮收纳部402的-z方向侧的流体积存部p的液面离开。因此,即使驱动装置100倾斜,泵5也能够继续从流体积存部p吸引流体f。
[0062]
流体流路7将积存在齿轮收纳部402的流体积存部p中的流体f的一部分提供到马达轴1内,将另一部分提供到马达部2的外部。泵5及冷却器6配置在流体流路7的中途。即,由泵5吸引的流体f通过冷却器6后,被提供到马达轴1内及马达部2的外部。
[0063]
流体流路7具有第一流路71、第二流路72、第三流路73、第四流路74、第五流路75和第六流路76。第一流路71连接齿轮收纳部402和泵5的第一流入口51。第二流路72经由冷却器6连接泵5的第一流出口52和第三流路73的一端部。第三流路73配置在分隔壁42的内部,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四流路74连接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和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第五流路75配置在齿轮侧盖部43的内部。第五流路75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轴310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六流路76的一端部与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连接。第六流路76的
另一端部配置在壳体筒部41内。
[0064]
这样,从泵5送出并在第三流路73中流动的流体f能够通过第四流路74、第五流路75、第二轴310的内部及第一轴210的内部提供到马达部2的内部,并且能够通过第六流路76提供到马达部2的外部(例如定子22)。即,能够使用同一泵5,例如通过第四流路74及第五流路75和第六流路76这样不同的流路向马达部2的内外提供流体f。因此,由于不需要搭载多个泵5,所以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进而,由于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及制造工序数,因此能够提高驱动装置100的生产率。另外,向马达部2的内外提供流体f的第四流路74及第六流路76在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分支,因此能够简化流体流路7。进而,通过将经由冷却器6的第二流路72与分隔壁42内部的第三流路73的一端部连接,能够将冷却后的流体f以更短的路径向马达部2的内外提供。
[0065]
在第一流路71的一端部插入泵5的第一流入口51。在第一流路71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配置在比差动轴线j3靠-z方向的位置,且配置在比流体积存部p的液面靠-z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齿轮收纳部402的流体积存部p中。详细而言,过滤器的流入口(省略图示)配置在比流体积存部p的液面靠-z方向(即铅垂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空气流入第一流路71。另外,通过将过滤器配置得比差动轴线j3更靠近-z方向,能够使第一流路71更短,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在第一流路71内流动的流体f的流路阻力。流体f通过泵5的驱动从过滤器的流入口被吸入,通过第一流路71提供到泵5的第一流入口51,被泵5吸引。过滤器上安装有滤纸等过滤结构(省略图示)。通过安装过滤结构,能够抑制异物混入泵5及马达部2等。
[0066]
第二流路72配置在马达收纳部401的径向外侧,连接泵5及冷却器6。
[0067]
图8是第二流路72的放大图。另外,图8放大示出由图4的虚线包围的部分d。第二流路72的一端部与泵5的第一流出口52连接。泵5将从第一流入口51吸入的流体f从第一流出口52送出,并经由第二流路72送出到冷却器6。
[0068]
第二流路72通过冷却器6的内部而与第三流路73连接。通过与第二流路72不同的路径,向冷却器6提供从外部提供的水等制冷剂re。冷却器6在流体f与制冷剂re之间进行热交换,降低在第二流路72中流动的流体f的温度。
[0069]
在此,泵5及冷却器6分别配置于壳体筒部41的径向外侧面,并沿周向dr排列。冷却器6配置在比泵5靠周向一方dr1的位置。这样,能够进一步缩短泵5和冷却器6之间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y轴方向观察,泵5配置在比通过旋转轴线j1和突出部223的径向外端部的第一假想线lv1靠周向另一方dr2侧的位置。从y轴方向观察,冷却器6配置在比第一假想线lv1更靠周向一方dr1侧的位置。这样,由于在y方向上泵5及冷却器6未配置在第一假想线lv1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泵5及冷却器6与旋转轴线j1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隔。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但是,泵5和冷却器6在周向上的配置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冷却器6也可以是配置在比泵5更靠周向另一方dr2的结构。
[0070]
更优选的是,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假想线lv1与从旋转轴线j1朝向后述的连接部分cp1的第二假想线lv2交叉。另外,连接部分cp1如后所述,是第一流体路径721与第二流体路径722连接的部分。这样,能够使连接部分cp1在径向上更靠近旋转轴线j1,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筒部41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
[0071]
另外,优选如图3所示,泵5的第一流入口51配置在泵5的+y方向侧。泵5的第一流出
口52配置在泵5的-y方向侧。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与泵5的第一流出口52相连。冷却器6的第二流出口62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与第三流路73相连。
[0072]
通过在泵5的+y方向侧配置第一流入口51并且在-y方向侧配置第一流出口52,能够进一步减小泵5的周向dr上的宽度。另外,通过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配置第二流入口61并且在+y方向侧配置第二流出口62,能够进一步减小冷却器6的周向dr上的宽度。因此,能够更紧凑地配置泵5及冷却器6。另外,通过在-y方向侧连接第一流出口52和第二流入口61,能够使第二流路72中的连接第一流出口52和第二流入口61的部分更短。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连接泵5的第一流出口52和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的流路。
[0073]
但是,泵5的第一流入口51及第一流出口52和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及第二流出口62的配置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即,上述示例并不排除第一流入口51未配置在泵5的+y方向侧的结构、第一流出口52未配置在泵5的-y方向侧的结构、第二流入口61未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的结构、以及第二流出口62未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的结构。
[0074]
另外,优选如图3所示,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且周向另一方dr2侧。冷却器6的第二流出口62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且周向一方dr1侧。这样,在冷却器6中,能够将第二流入口61及第二流出口62例如在从径向观察的俯视图中配置在对角线上。因此,由于能够使第二流入口61和第二流出口62之间的间隔更长,所以能够使第二流路72中的配置在冷却器6内的部分更长。因此,能够用冷却器6充分地冷却流体f。但是,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及第二流出口62的配置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即,上述的示例不排除第二流入口61不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且周向另一方dr2侧的结构、以及第二流出口62不配置在冷却器6的+y方向侧且周向一方dr1侧的结构。
[0075]
接着,如上所述,第三流路73形成在分隔壁42的内部。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配置成比第三流路73的一端部靠+z方向。优选的是,从轴向观察,第三流路73从其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直线地延伸。这样,能够进一步缩短第三流路73的流路长度。
[0076]
如上所述,第四流路74将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与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连接。第四流路74具有第三流入口741。第三流入口741配置在分隔壁42上。换言之,分隔壁42具有第三流入口741。第三流入口741是从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面向-y方向延伸的孔,将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流路74的一端部连接。
[0077]
另外,第四流路74具有第三流出口742。第四流路74的第三流出口742配置于齿轮侧盖部43。换言之,齿轮侧盖部43具有第三流出口742。第三流出口742连接第四流路74的另一端部和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
[0078]
另外,第四流路74具有罐8。罐8将在后面说明。
[0079]
接着,如上所述,第五流路75形成在齿轮侧盖部43的内部。第五流路75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相连。通过第五流路75流入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的流体f的一部分,进行第二齿轮轴承4311的润滑及冷却。另外,通过第五流路75流入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的流体f的另一部分从第二轴310的+y方向侧的端部流入马达轴1的内部,并提供到马达部2侧。
[0080]
在此,在第二齿轮轴承保持部431上配置有提供限制部件751。换句话说,壳体4包括提供限制部件751。提供限制部件751限制从第五流路75向第二齿轮轴承4311提供的流体
f的量。通过该限制,能够确保从第五流路75通过第二轴310的第二中空部3102向马达部2侧提供的流体f。提供限制部件751具有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齿轮轴承4311相对的环状部(省略符号)、和从环状部的径向内端部向-y方向延伸并插通第二轴310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筒部(省略符号)。环状部具有在y轴方向上贯通环状部的贯穿孔(省略符号)。流体f通过该贯穿孔提供到第二齿轮轴承4311,并且通过筒部提供到第二轴310的内部。
[0081]
接着,第六流路76具有内部流路761。内部流路761是在分隔壁42的内部形成的流体f的流路。内部流路761的一端部与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连接。内部流路761的另一端部在分隔壁42的-y方向侧的端面开口。本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761是第六流路76的一端部侧的部分。
[0082]
另外,第六流路76还包括流体提供部件762。流体提供部件762配置在定子22的径向外侧,向定子22提供流体f。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提供部件762是第六流路76的另一端部侧的部分。流体提供部件762收纳在马达收纳部401中。流体提供部件76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内部流路761的另一端部连接。流体提供部件762的-y方向侧的端部固定在马达侧盖部44上。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提供部件762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但是,并不限于该示例,流体提供部件762也可以是具有向-z方向(铅垂下方)凹陷的凹部且向+z方向(铅垂上方)开口的托盘形状。从第三流路73提供到第六流路76的流体f在流体提供部件762的内部流动。
[0084]
流体提供部件762具有至少一个提供孔763。提供孔763向定子22、第一马达轴承4211和第二马达轴承4411中的至少一个开口。提供孔763是贯通流体提供部件762的孔。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提供孔763沿y轴方向并列配置。配置在最靠+y方向侧的提供孔763朝向第一马达轴承4211开口。配置在最靠-y方向侧的提供孔763朝向第二马达轴承4411开口。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提供孔763朝向定子22的径向外侧面、定子22的y轴方向的端部(例如线圈端部2221)开口。这样,提供孔763能够将从提供孔763流出的流体f提供到定子22、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二马达轴承4411中的至少任一个。因此,能够进行这些部件的冷却、润滑。
[0085]
在此,流体流路7在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分支为第四流路74和第六流路76。优选第四流路74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比第六流路76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窄。另外,第三流路73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比第六流路76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宽。例如,第四流路74的第三流入口741的口径小于第六流路76中的内部流路761的内径、以及流体提供部件762的内径中的小的一方。另外,第三流路73的内径比第六流路76中的内部流路761的内径及流体提供部件762的内径中的小的一方大。通过使第四流路74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比第六流路76窄,能够降低在第三流路73中流动的流体f的流体压力降低。因此,例如,即使流体提供部件762与第四流路74的第三流入口741相比位于+z方向(铅垂上方)或流体f的粘度高,也能够通过第六流路76向流体提供部件762充分地提供流体f。但是,该示例不排除第四流路74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不比第六流路76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窄的结构、第三流路73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不比第六流路76中的最小流路截面积宽的结构。
[0086]
除此之外,流体流路7还可以包括将在第六流路76中流动的流体f提供到马达轴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流路。图9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另
外,图9从-x方向向+x方向观察变形例的驱动装置100a的结构。另外,图1只是概念图,各部的配置及尺寸不限于与实际的驱动装置100a相同。
[0087]
在图9中,流体流路7a还包括第七流路77。第七流路77的一端部与第六流路76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七流路77的另一端部与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详细地说,第七流路77配置在马达侧盖部44内,与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相连。换言之,马达侧盖部44具有第七流路77。从第六流路76流入第七流路77的流体f的一部分被提供到第二马达轴承4411,对第二马达轴承4411进行润滑及冷却。另外,第七流路77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与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从第六流路76流到第七流路77的流体f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提供到马达部2的内部。这样,也能够向第一轴210的-y方向提供经由第六流路76及第七流路77的流体f。因此,能够向马达部2的内部充分地提供更多的流体f。
[0088]
另外,在图9中,在第二马达轴承保持部441配置有提供限制部件771。换句话说,壳体4包括提供限制部件771。提供限制部件771限制从第七流路77向第二马达轴承4411提供的流体f的量。通过该限制,能够确保从第七流路77通过第一轴210的第一中空部2102向马达部2的内部提供的流体f。提供限制部件771具有:环状部(省略符号),其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马达轴承4411对置;以及筒部(省略符号),其从环状部的径向内端部向-y方向延伸并插通于第一轴210的-y方向侧的端部。环状部具有在y轴方向上贯通环状部的贯穿孔(省略符号)。流体f通过该贯穿孔被提供到第二马达轴承4411,并且通过筒部被提供到第一轴210的内部。
[0089]
<1-6.第二流路72>接着,参照图4至图5及图8,说明第二流路72的更详细的结构。
[0090]
第二流路72包括第一流体路径721和第二流体路径722。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分别呈直线状延伸。第一流体路径721的一端部连接到泵5。第一流体路径72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流体路径722相连,并且经由第二流体路径722与冷却器6相连。详细而言,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配置于壳体筒部41的内部。第一流体路径72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流体路径722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相连。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另一端部向壳体筒部41的径向外侧面开口。为了防止流体f的泄漏,第二流体路径722的一端部被密封塞7221堵塞。
[0091]
另外,第二流路72包括第三流体路径723、第四流体路径724和第五流体路径725。第三流体路径723配置在壳体筒部41的内部,连接第二流体路径722的一端部和冷却器6的第二流入口61。第四流体路径724配置在冷却器6的内部,连接第三流体路径723和第五流体路径7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流体路径724的一端部是第二流入口61,第四流体路径724的另一端部是第二流出口62。在第四流体路径724中流动的流体f通过与其他配管的制冷剂re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第五流体路径725配置在壳体筒部41的内部,连接冷却器6的第二流出口62和第三流路73的一端部。
[0092]
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与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交叉。在此,如图8所示,第一线段l1是连接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的连接部分cp1和第一流体路径721的一端部的假想线段。第二线段l2是连接连接部分cp1和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冷却器6侧的端部的假想线段。此时,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线段l1与第二线段l2
所成的最小的第一角度θa朝向旋转轴线j1。
[0093]
由于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与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交叉,因此第一线段l1与第二线段l2所成的最小的第一角度θa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进而,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角度θa朝向旋转轴线j1。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所占的空间的径向内端部及径向外端部间的宽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筒部41的径向尺寸。另外,能够将沿周向排列的泵5及冷却器6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
[0094]
优选的是,从y轴方向观察,第一角度θa为钝角(参照图8)。通过使第一角度θa为钝角,能够使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在径向上更靠近马达收纳部401。另外,在壳体筒部41内形成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时,若第一角度θa为锐角,则在径向上需要使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的连接部分cp1更远离马达收纳部401。因此,能够减小壳体筒部41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0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在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有用于防止流体f的泄漏的密封塞7221。通过使第一角度θa为钝角,在周向上容易使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离开冷却器6。因此,能够防止密封塞7221与冷却器6干涉而妨碍冷却器6的配置。另外,由于能够将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壳体筒部41的径向尺寸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00的大型化。但是,上述示例并不排除从y轴方向观察时第一角度θa为直角或锐角的结构。
[0095]
另外,优选的是,从y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与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所成的最小的第二角度θb小于切线方向dt与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所成的最小的第三角度θc(参照图8)。在此,切线方向dt是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冷却器6侧的端部处的切线lt延伸的方向。该切线lt从y轴方向看与假想圆cv相切。假想圆cv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并且通过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冷却器6侧的端部。换言之,假想圆cv通过第二流体路径722与第三流体路径723的连接部分cp2。切线lt在第二流体路径722与第三流体路径723的连接部分cp2与假想圆cv相接。通过设为θb<θc,能够使配置于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密封塞7221相对于冷却器6更容易分离,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不成为冷却器6的配置的障碍。另外,由于能够将第二流体路径7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壳体筒部41的径向尺寸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00的大型化。但是,该示例不排除θb≥θc的结构。
[0096]
另外,优选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中的至少一方沿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及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与和y轴方向正交的假想的平面pv平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及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与假想的平面pv平行。通过使第一流体路径721及第二流体路径722中的至少一方在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能够更容易地在壳体筒部41内形成该至少一方。但是,该示例并不排除第一流体路径721延伸的方向及第二流体路径722延伸的方向双方与假想的平面pv交叉的结构。
[0097]
<1-7.罐8>接着,参照图1、图3及图10至图13等,说明罐8。图10是示出罐8的配置的概念图。图11是示出罐8的结构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a是示出罐8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2b
是示出罐8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示出第三流出口742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10概略地示出用包含图3的双点划线c-c并且与y轴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平面切断的驱动装置100的剖面构造。在图10中,为了便于观察,省略了齿轮部3等的图示。图11放大示出图1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a。图12a至图13分别对应于图1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a。
[0098]
如上所述,第四流路74具有罐8。罐8通过第三流入口741与第三流路73的另一端部连接,通过第三流出口742与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连接。罐8的流路截面积比第三流入口741的流路截面积宽。在罐8内,流体f沿+y方向流动。“流路截面积”是在罐8内用与流体f流动的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剖切罐8时的罐8的内部空间的截面积。这样,由于能够确保罐8的内部空间的体积较大,因此能够在罐8中积存从第三流路73流入第四流路74的流体f。因此,通过配置罐8,能够从第四流路74向第五流路75不中断地顺畅地提供流体f。
[0099]
罐8具有筒状的第一罐部件81和筒状的第二罐部件82。第一罐部件81从分隔壁42的+y方向侧向+y方向延伸。第二罐部件82从齿轮侧盖部43的-y方向侧向-y方向延伸,与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换言之,分隔壁42具有第一罐部件81,齿轮侧盖部43具有第二罐部件82。这样,能够由分隔壁42侧的第一罐部件81和齿轮侧盖部43侧的第二罐部件82构成罐8。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罐8还具有密封部件83。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隔着密封部件83与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相接。密封部件83例如可以采用配置在两者之间的环状的垫圈。例如,如图11所示,通过在隔着密封部件83使两者对接的状态下将齿轮侧盖部43固定在分隔壁42上,能够形成罐8。这样,能够利用密封部件83密封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连接部分。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流体f在两者之间的接合部分处泄漏。
[0101]
另外,罐8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如图12a及图12b所示,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及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中的一方也可以与另一方嵌合。
[0102]
例如,在图12a中,从y轴方向观察的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径、和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径,以能够形成两者的嵌合构造的程度相同。在图12a中,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嵌合。
[0103]
另外,在图12b中,从y轴方向观察的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径、和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径,以能够形成两者的嵌合构造的程度相同。在图12b中,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嵌入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
[0104]
这样,通过第一罐部件81的+y方向侧的端部和第二罐部件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嵌合构造,能够构成罐8。与如图11那样将两者对接连接的结构相比,不易受到两者的尺寸公差的影响。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罐8。另外,例如即使不使用密封部件83,也能够防止两者间的接合部分处的流体f的泄漏。
[0105]
另外,罐8具有第三流出口742和底面84。x轴方向是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三流出口742从y轴方向观察配置在罐8的-z方向侧(铅垂下方侧)且-x方向侧,与第五流路75相连。优选底面84随着朝向-x方向而沿-z方向(铅垂下方)延伸。另外,底面84的倾斜根据搭载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向左方或右方弯曲时等产生的驱动装置100的倾斜来设定。这样,例如,即使在搭载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右转或左转时等驱动装置100倾斜,也能够将流体f集中到配置有第三流出口742的罐8的-x方向侧。因此,能够将罐8
内的流体f不中断地向第五流路75提供。因此,即使驱动装置100倾斜,也能够稳定地向第二轴310内提供流体f。但是,该示例不排除底面84随着朝向-x方向而不向-z方向(铅垂下方)扩展的结构。例如,底面84既可以从轴向观察与x轴方向平行,也可以随着朝向-x方向而向+z方向(铅垂上方)延伸。在后一种情况下,流体f适度地积存在罐8内。
[0106]
第三流出口742是第四流路74的另一端部。优选如图11等所示,第三流出口742配置在罐8的+y方向侧的端部。这样,能够使流体f顺畅地流过第五流路75。
[0107]
但是,第三流出口74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1的示例。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三流出口742也可以从罐8的+y方向侧的端部向-y方向离开配置。这样,能够在罐8内适度地积存流体f的同时向第五流路75提供流体f。
[0108]
另外,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罐8还具有倾斜面85。倾斜面85与第三流入口741相对配置,随着朝向-z方向(铅垂下方)而沿+y方向延伸(例如参照图10)。这样,容易将从第三流入口741流入罐8并与倾斜面85接触的流体f向-z方向(铅垂下方)引导。
[0109]
此时,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的内表面与倾斜面85连接。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延伸的方向与倾斜面85平行。这样,能够使沿着倾斜面85流动的流体f向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顺畅地流动。
[0110]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示例并不排除罐8不具有倾斜面85的结构。或者,即使在罐8具有倾斜面85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不排除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的内表面不与倾斜面85直接连接的结构、第五流路75的一端部延伸的方向不与倾斜面85平行的结构。
[0111]
<2.其他>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任意组合。
[0112]
本发明可用于将壳体中的流体提供给马达部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