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及其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5289发布日期:2022-08-17 08:3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及其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及其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电气装备,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配电箱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3.目前的配电箱在户外等环境使用的过程中,若处于较为炎热的天气,受户外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配电箱内出现较高的温度,且由于缺少吸热装置,对装置内腔进行较好的散热,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较高,继而导致配电箱内腔的装置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缺少专用的监测装置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配电箱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配电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及其配电箱,具备便于维护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配电箱在户外等环境使用的过程中,若处于较为炎热的天气,受户外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配电箱内出现较高的温度,且由于缺少吸热装置,对装置内腔进行较好的散热,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较高,继而导致配电箱内腔的装置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缺少专用的监测装置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配电箱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配电箱使用寿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的配电箱,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杆,所述钢杆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钢杆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杆的内腔,且与第二连接杆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钢杆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第一连接杆和活动板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板,上端所述第一吸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框,所述第一吸热框的底部贯穿第一吸热板并与第一吸热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热框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安装框架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框架,所述储水框架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所述散热框架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板,上端所述第二吸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框,所述第二吸热框的底部贯穿至下端所述第二吸热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和右侧均开设有通风槽。
6.优选的,所述第二吸热框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吸热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杆,所述吸热杆的底部贯穿第二吸热板并与散热框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热框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底部贯穿至储水框架的内腔,且与储水框架的内腔连通,所述储水框架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储水框架的一端贯穿至安装框架的内腔,且与下端所述第一吸热框的底部连通。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挡板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
8.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贯穿滑槽并延伸至第一挡板的外部,所述第一挡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螺纹棒,所述螺纹棒的一端贯穿活动块并与活动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后端贯穿活动槽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9.优选的,所述散热框架的左侧和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散热框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散热框架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框架。
10.优选的,所述动力框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本体,所述第一软管远离第一吸热框的一端贯穿至动力框架的内腔,且与水泵本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软管远离第二吸热框的一端贯穿至动力框架的内腔,且与水泵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动力框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板,所述安装框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所述储水框架的内腔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11.优选的,还包括plc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报警单元、远程连接模块和显示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流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钢杆正面的上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所述钢杆正面下下端与湿度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热板的一侧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架内腔的右侧与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钢杆的正面与电流电压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动力框架的正面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plc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报警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远程连接模块与plc处理器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显示端与远程连接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警报灯,所述远程连接模块包括连接电缆和光纤线,所述显示端包括显示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jasun-pdii-535,所述电流电压传感器的型号为csnp661,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型号为rs458,所述液位传感器的型号为hm21,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sht20。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框架、钢杆、第一连接杆、连接板、第二连接杆、活动板、卡块、第一吸热板、第一吸热框、第一软管、散热框架、储水框架、第一风扇、第二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框,第一连接杆可以配合卡块带动连接板、第一吸热板、第一吸热框和活动板在第二连接杆的内腔位移,用以配合待连接电气装置的大小进行调节,增加装置的可调节性,第一吸热板对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活动板进行基本的吸热功能,第一吸热框和第一软管配合降温用水对第一吸热板进行基本的吸热作业,同时配合水泵输送至第二软管的内腔,并通过第二吸热框使第二吸热板对第二吸热框及其内腔的液体进行吸热作业,此时配合第一风扇对第二吸热板进行吹风散热作业。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plc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报警单元、远程连接模块和显示端,第一温度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钢杆的表面进行温度监测,第二温度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第二吸热板表面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大于plc处理器的预设值时,配合报警单元进行警报作业,并配合远程连接模块将信息传输至显示端,以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装置进行维护作业,湿度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安装框架内腔底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电流电压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装置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当电力电压超过plc处理器预设值时,及时提醒维护人员,粉尘浓度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散热框架内腔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所述液位传感器配合plc处理器对储水框架内腔的液体水量进行监测,解决了目前的配电箱在户外等环境使用的过程中,若处于较为炎热的天气,受户外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配电箱内出现较高的温度,且由于缺少吸热装置,对装置内腔进行较好的散热,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较高,继而导致配电箱内腔的装置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缺少专用的监测装置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配电箱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配电箱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第一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第一吸热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散热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动力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系统原理示意图。
26.图中:1、安装框架;2、钢杆;3、第一连接杆;4、连接板;5、第二连接杆;6、活动板;7、卡块;8、第一吸热板;9、第一吸热框;10、第一软管;11、散热框架;12、储水框架;13、第一风扇;14、第二吸热板;15、第二吸热框;16、第二软管;17、吸热杆;18、第一导管;19、第二导管;20、活动槽;21、活动杆;22、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24、活动块;25、滑槽;26、支撑板;27、螺纹棒;28、第一滤网;29、第二滤网;30、动力框架;31、水泵本体;32、导水板;33、第二风扇;34、plc处理器;35、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湿度传感器;38、电流电压传
感器;39、粉尘浓度传感器;40、液位传感器;41、报警单元;42、远程连接模块;43、显示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本发明的安装框架1、钢杆2、第一连接杆3、连接板4、第二连接杆5、活动板6、卡块7、第一吸热板8、第一吸热框9、第一软管10、散热框架11、储水框架12、第一风扇13、第二吸热板14、第二吸热框15、第二软管16、吸热杆17、第一导管18、第二导管19、活动槽20、活动杆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活动块24、滑槽25、支撑板26、螺纹棒27、第一滤网28、第二滤网29、动力框架30、水泵本体31、导水板32、第二风扇33、plc处理器34、第一温度传感器35、第二温度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7、电流电压传感器38、粉尘浓度传感器39、液位传感器40、报警单元41、远程连接模块42和显示端4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9.请参阅图1-8,一种配电箱监控防护系统的配电箱,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杆2,钢杆2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钢杆2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且第二连接杆5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正下方,第一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活动板6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杆5的内腔,且与第二连接杆5的内壁活动连接,钢杆2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卡块7,卡块7的一侧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杆3螺纹连接,连接板4、第一连接杆3和活动板6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板8,上端第一吸热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框9,第一吸热框9的底部贯穿第一吸热板8并与第一吸热板8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吸热框9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软管10,安装框架1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架11,散热框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框架12,储水框架1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13,散热框架1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板14,上端第二吸热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框15,第二吸热框15的底部贯穿至下端第二吸热板14的底部,安装框架1的底部和右侧均开设有通风槽,通过设置安装框架1、钢杆2、第一连接杆3、连接板4、第二连接杆5、活动板6、卡块7、第一吸热板8、第一吸热框9、第一软管10、散热框架11、储水框架12、第一风扇13、第二吸热板14和第二吸热框15,第一连接杆3可以配合卡块7带动连接板4、第一吸热板8、第一吸热框9和活动板6在第二连接杆5的内腔位移,用以配合待连接电气装置的大小进行调节,增加装置的可调节性,第一吸热板8对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和活动板6进行基本的吸热功能,第一吸热框9和第一软管10配合降温用水对第一吸热板8进行基本的吸热作业,同时配合水泵输送至第二软管16的内腔,并通过第二吸热框15使第二吸热板14对第二吸热框15及其内腔的液体进行吸热作业,此时配合第一风扇13对第二吸热板14进行吹风散热作业。
30.具体的,第二吸热框15的顶部连通有第二软管16,第二吸热板1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杆17,吸热杆17的底部贯穿第二吸热板14并与散热框架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吸热框15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导管18,第一导管18的底部贯穿至储水框架12的内腔,
且与储水框架12的内腔连通,储水框架12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管19,第二导管19远离储水框架12的一端贯穿至安装框架1的内腔,且与下端第一吸热框9的底部连通,通过设置第二软管16、吸热杆17、第一导管18和第二导管19,第二软管16配合水泵本体31和第一软管10将第一吸热框9内腔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吸热框15的内腔,吸热杆17进一步对第二吸热板14的表面进行吸热作业,增加第二吸热板14的散热能力,第一导管18将第二吸热框15内腔的液体输送至储水框架12的内腔,第二导管19配合水泵本体31将储水框架12内腔的液体输送至下端第一吸热框9的内腔。
31.具体的,连接板4的表面开设有活动槽20,活动槽20的内腔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活动杆21,两个活动杆21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23,第二挡板2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挡板22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4,通过设置活动槽20、活动杆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和活动块24,增加对位于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5表面固定的外部电气装置连接线处进行遮挡的功能,避免维护人员在对装置维护的过程中误触电气装置连接线处,导致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具体的,第一挡板22的正面开设有滑槽25,活动块24的一侧贯穿滑槽25并延伸至第一挡板22的外部,第一挡板22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6,两个支撑板26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螺纹棒27,螺纹棒27的一端贯穿活动块24并与活动块24的内腔螺纹连接,活动杆21的后端贯穿活动槽20并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设置滑槽25、支撑板26和螺纹棒27,增加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23的长度调节功能,使装置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电气装置。
33.具体的,散热框架11的左侧和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连通槽,散热框架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28,散热框架11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29,安装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框架30,通过设置第一滤网28、第二滤网29和动力框架30,第一滤网28和第二滤网29对散热框架11的连通槽进行遮挡拦截,避免外界环境的会场进入散热框架11的内腔,粘附在第二吸热板14的表面,降低第二吸热板14的散热能力。
34.具体的,动力框架30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本体31,第一软管10远离第一吸热框9的一端贯穿至动力框架30的内腔,且与水泵本体31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软管16远离第二吸热框15的一端贯穿至动力框架30的内腔,且与水泵本体31的出水口连通,动力框架30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水板32,安装框架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33,储水框架12的内腔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0,通过设置水泵本体31、导水板32和第二风扇33,水泵本体31为降温用液的流通提供动力,导水板32避免雨水在安装框架1的顶部堆积,第二风扇33增加安装框架1内腔的通风能力。
35.具体的,还包括plc处理器34、第一温度传感器35、第二温度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7、电流电压传感器38、粉尘浓度传感器39、液位传感器40、报警单元41、远程连接模块42和显示端43,第一温度传感器35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36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37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流电压传感器38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粉尘浓度传感器39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plc处理器34、第一温度传感器35、第二温度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7、电流电压传感器38、粉尘浓度传感器39、液位传感器40、报警单元41、远程连接模块42和显示端43,第一温度传感器35配合plc处理器34对钢杆2的表面进行温度监测,第二温度传感器36配合plc处理器34对第二吸热板14表面的温度
进行监测,当温度大于plc处理器34的预设值时,配合报警单元41进行警报作业,并配合远程连接模块42将信息传输至显示端43,以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装置进行维护作业,湿度传感器37配合plc处理器34对安装框架1内腔底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电流电压传感器38配合plc处理器34对装置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当电力电压超过plc处理器34预设值时,及时提醒维护人员,粉尘浓度传感器39配合plc处理器34对散热框架11内腔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液位传感器40配合plc处理器34对储水框架12内腔的液体水量进行监测,解决了目前的配电箱在户外等环境使用的过程中,若处于较为炎热的天气,受户外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配电箱内出现较高的温度,且由于缺少吸热装置,对装置内腔进行较好的散热,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较高,继而导致配电箱内腔的装置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缺少专用的监测装置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配电箱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配电箱使用寿命的问题。
36.具体的,液位传感器40的输出端与plc处理器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处理器34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处理器34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7.具体的,钢杆2正面的上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35固定,钢杆2正面下下端与湿度传感器37固定连接,第二吸热板14的一侧与第二温度传感器36固定连接,散热框架11内腔的右侧与粉尘浓度传感器39固定连接,钢杆2的正面与电流电压传感器38固定连接,报警单元41与动力框架30的正面固定连接。
38.具体的,plc处理器34的输出端与报警单元4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远程连接模块42与plc处理器34双向电性连接,显示端43与远程连接模块42双向电性连接,报警单元41包括警报灯,远程连接模块42包括连接电缆和光纤线,显示端43包括显示器,第一温度传感器3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6的型号为jasun-pdii-535,电流电压传感器38的型号为csnp661,粉尘浓度传感器39的型号为rs458,液位传感器40的型号为hm21,湿度传感器37的型号为sht20。
39.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水泵本体31,水泵本体31配合第一软管10、第一吸热框9、第二导管19、储水框架12、第二软管16和第一导管18将储水框架12内腔的液体抽取,液体经过第一吸热框9的内腔时,对第一吸热板8进行吸热作业,同时输送至第二吸热框15的内腔时,第二吸热板14对第二吸热框15和液体进行吸热作业,同时吸热杆17对第二吸热板14进行吸热,此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第一风扇13和第二风扇33,第一风扇13对第二吸热板14和吸热杆17进行吹风扇热散热,同时第一温度传感器3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6分别对安装框架1和散热框架11的内腔温度进行监测,第二风扇33增加安装框架1内腔的通风,降低安装框架1内腔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大于plc处理器34的预设值时,配合报警单元41进行警报作业,并配合远程连接模块42将信息传输至显示端43,以此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装置进行维护作业,湿度传感器37配合plc处理器34对安装框架1内腔底部的湿度进行监测,电流电压传感器38配合plc处理器34对装置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当电力电压超过plc处理器34预设值时,配合报警单元41及时提醒维护人员,粉尘浓度传感器39配合plc处理器34对散热框架11内腔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液位传感器40配合plc处理器34对储水框架12内腔的液体水量进行监测,避免储水框架12内腔的水位线过低,解决了目前的配电箱在户外等环境使用的过程中,若处于较为炎热的天气,受户外温度的影响,容易导致配电箱内出现较高的温度,且由于缺少吸热装置,对装置内腔进行较好的散热,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较高,继而
导致配电箱内腔的装置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缺少专用的监测装置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导致维护人员不能及时的对配电箱进行维护作业,降低了配电箱使用寿命的问题。
40.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