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7596发布日期:2022-08-17 10:2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


背景技术:

2.电力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传统的电力柜仅通过将热量与外界进行空气循环达到散热效果,但长时间散热导致户外温度升高,此时会直接影响到电力柜的散热性能;
5.2、现有的电力柜缺乏灭火功能,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灭火,进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可能造成火势蔓延,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包括电力柜,所述电力柜的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电力柜的底部设置有灭火机构。
9.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降温外壳,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表面设置有水泵,所述水管的底部延伸至降温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布水器,所述降温外壳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蒸发湿帘。
10.所述灭火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储气罐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储气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排气管的表面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外壳。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垫,所述倾斜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外壳。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弹性密封垫的设置防止压缩软囊发生泄漏。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外壳的内腔填充有压缩软囊,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堵块,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外壳。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压缩软囊可在一定程度内发生形变。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刮水
板,所述防水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刮水板,所述限位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吸湿布,所述防水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防水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拨片。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吸湿布可将固定柱表面水渍进行吸湿操作。
1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弹性拨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擦拭布,所述擦拭布、吸湿布、二号刮水板、一号刮水板的表面与固定柱的表面搭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空心块可对弹性拨片起到一定程度的限位效果。
1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外壳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弹性片,所述连接弹性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卡块的表面搭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管道。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卡块可位移进入到外接管道内部开设的卡槽内。
2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接管道的表面与进气管的内壁搭接,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外壳,所述弹性外壳的内腔填充有复位软囊,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弯曲弹性拨片,所述弯曲弹性拨片、弹性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密封垫的设置防止气体泄漏,而弯曲弹性拨片、弹性外壳复位软囊的回弹力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2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力柜设置在降温外壳的底部,所述电力柜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电力柜的内部。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排气管排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而对电力柜进行灭火操作。
2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6.1、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采用了水箱、水泵、水管、蒸发湿帘、布水器的配合,启动水泵,通过水管将水箱内的水供给布水器,布水器对蒸发湿帘布水,穿过蒸发湿帘的热气蒸发达到散热效果,解决了传统的电力柜仅通过将热量与外界进行空气循环达到散热效果,但长时间散热导致户外温度升高,此时会直接影响到电力柜的散热性能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27.2、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采用了过滤板、活动堵块、固定柱、固定外壳、压缩软囊、倾斜块的配合,过滤板对雨水进行过滤,水施加的压力大于压缩软囊弹力,使得倾斜块通过固定外壳带动固定柱进行位移,进而令活动堵块进行位移,令水流至水箱内,解决了传统的水箱需要工作人员定期灌水,而无法对雨水进行利用,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的问题,达到了降低工作强度的效果。
28.3、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采用了进气管、排气管、电磁阀、储气罐的配合,通过进气管向储气罐输送二氧化碳气体,控制排气管表面电磁阀,使得排气管处于流通状态,通过向电力柜内释放二氧化碳气体,进而达到灭火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电力柜缺乏灭火功能,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灭火,进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可能造成火势蔓延,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达到了快速灭火的效果。
29.4、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采用了连接弹性片、卡块、外接管道、密封垫、复位软囊、弹性外壳、弯曲弹性拨片的配合,通过连接弹性片的回弹力令卡块位移进入到卡槽内完成固定,并通过密封垫起到密封效果,在复位软囊、弹性外壳、弯曲弹性拨片回弹力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解决了通过外接管道向储气罐内进行注入气体,而传统的连接方式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操作,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降温机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防水外壳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的灭火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外壳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的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电力柜;2、降温机构;21、水箱;22、进水管;221、过滤板;222、活动堵块;223、固定柱;224、固定外壳;225、压缩软囊;226、弹性密封垫;227、倾斜块;228、防水外壳;2281、一号刮水板;2282、二号刮水板;2283、限位管;2284、吸湿布;2285、伸缩杆;2286、弹性拨片;2287、空心块;2288、擦拭布;23、降温外壳;24、水泵;25、水管;26、蒸发湿帘;27、布水器;3、灭火机构;31、底座;32、连接外壳;321、拉杆;322、连接弹性片;323、卡块;324、弹性垫;325、外接管道;326、密封垫;327、固定筒;328、复位软囊;329、弹性外壳;330、弯曲弹性拨片;33、进气管;34、排气管;35、电磁阀;36、储气罐;37、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实施例1
40.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包括电力柜1,电力柜1的顶部设置有降温机构2,电力柜1的底部设置有灭火机构3,降温机构2包括进水管22,进水管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21,水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降温外壳23,水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25,水管25的表面设置有水泵24,水管25的底部延伸至降温外壳23的内部设置有布水器27,降温外壳23的内壁底部设置有蒸发湿帘26。
41.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启动水泵24,通过水管25令水箱21内的水供给布水器27,通过布水器27对蒸发湿帘26表面均匀布水,当有空气穿过蒸发湿帘26时,热空气会令蒸发湿帘26表面水珠蒸发,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而降温外壳23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其中一个通气孔与电力柜1顶部开设的散热空位置相匹配,进行空气流通时,可降低流出空气的热量,同时也可降低进入到电力柜1内部的空气热量。
42.实施例2
43.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灭火机构3包括底座31,底座3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气罐36,储气罐36的一侧设置有压力表37,储
气罐3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4,储气罐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33,进气管33、排气管34的表面均设置有电磁阀35,进气管33的顶部延伸至底座3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外壳32。
44.在本实施例中,储气罐36内部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而压力表37的设置,方便得知储气罐36内部存储余量,控制排气管34表面电磁阀35,令排气管34内部处于流通状态,通过排气管34将储气罐36内部存储的二氧化碳排放至电力柜1内,当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整个电力柜1时,可达到灭火效果。
45.实施例3
46.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进水管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221,进水管22的内部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倾斜块227,倾斜块2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垫226,倾斜块22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外壳224,固定外壳224的内腔填充有压缩软囊225,固定外壳2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23,固定柱2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堵块222。
47.在本实施例中,雨水会穿过过滤板221进入到进水管22内,进水管22对落叶、灰尘等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随着雨水堆积,当雨水施加的压力大于压缩软囊225弹力时,令倾斜块227沿着升降槽内壁进行位移,同时带动固定外壳224进行位移,通过固定柱223带动活动堵块222进行位移,令雨水流至水箱21内,而当雨水施加的压力小于压缩软囊225弹力时,会令活动堵块222恢复到起始位置,此时可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可对雨水自主收集,便于对后续的降温操作。
48.实施例4
49.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固定柱223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外壳228,防水外壳2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刮水板2281,防水外壳22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283,限位管228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刮水板2282,限位管228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吸湿布2284,防水外壳22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285,防水外壳22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拨片2286,伸缩杆2285、弹性拨片228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块2287,空心块228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擦拭布2288,擦拭布2288、吸湿布2284、二号刮水板2282、一号刮水板2281的表面与固定柱223的表面搭接。
5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柱223位移过程中,会由二号刮水板2282、一号刮水板2281对固定柱223表面水珠进行刮除,其中二号刮水板2282刮除的水珠会沿着防水外壳228侧面开设的开孔流出,通过吸湿布2284对固定柱223表面无法刮除的湿气进行吸附,在弹性拨片2286的回弹力作用下,令擦拭布2288与固定柱223表面接触,对固定柱223表面擦拭水分,进而防止水汽等进入到升降槽内,避免对其内部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51.实施例5
52.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连接外壳32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弹性片322,连接弹性片3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323,卡块3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321,卡块323的表面搭接有弹性垫324,弹性垫3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管道325,外接管道325的表面与进气管33的内壁搭接,进气管3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327,固定筒3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外壳329,弹性外壳329的内腔填充有复位软囊328,固定筒3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弯曲弹性拨片330,弯曲弹
性拨片330、弹性外壳32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垫326,电力柜1设置在降温外壳23的底部,电力柜1设置在底座31的顶部,排气管34的另一端延伸至电力柜1的内部。
53.在本实施例中,将外接管道325插入到连接外壳32内腔,并与进气管33的表面接触,此时会在连接弹性片322的回弹力作用下,令卡块323位移进入到外接管道325内部开设的卡槽内,从而完成对外接管道325的固定,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通过拉杆321带动卡块323脱离卡槽,此时即可将外接管道325抽出,同时密封垫326的作用下可起到密封效果,防止注入气体过程中发生气体泄漏,并在弯曲弹性拨片330、弹性外壳329复位软囊328回弹力作用下提高密封效果。
54.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可自主降温灭火的电力柜的工作原理。
55.如图1-7所示,工作人员启动水泵24,通过水管25令水箱21内的水供给布水器27,通过布水器27对蒸发湿帘26表面均匀布水,当有空气穿过蒸发湿帘26时,热空气会令蒸发湿帘26表面水珠蒸发,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雨水天气下,雨水会穿过过滤板221进入到进水管22内,随着雨水堆积,当雨水施加的压力大于压缩软囊225弹力时,令倾斜块227沿着升降槽内壁进行位移,同时带动固定外壳224进行位移,通过固定柱223带动活动堵块222进行位移,令雨水流至水箱21内,固定柱223位移过程中,会由二号刮水板2282、一号刮水板2281对固定柱223表面水珠进行刮除,通过吸湿布2284对固定柱223表面无法刮除的湿气进行吸附,在弹性拨片2286的回弹力作用下,令擦拭布2288与固定柱223表面接触,对固定柱223表面擦拭水分,注入气体过程中,将外接管道325插入到连接外壳32内腔,并与进气管33的表面接触,此时会在连接弹性片322的回弹力作用下,令卡块323位移进入到外接管道325内部开设的卡槽内,从而完成对外接管道325的固定,同时密封垫326的作用下可起到密封效果,防止注入气体过程中发生气体泄漏,并在弯曲弹性拨片330、弹性外壳329复位软囊328回弹力作用下提高密封效果,储气罐36内部存储有二氧化碳气体,控制排气管34表面电磁阀35,令排气管34内部处于流通状态,通过排气管34将储气罐36内部存储的二氧化碳排放至电力柜1内,当二氧化碳气体充满整个电力柜1时,可达到灭火效果。
56.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