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68141发布日期:2022-10-12 05: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修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是远距离输电的首要任务。但是,输电线路大多分布于湖泊、高山、甚至沿海暴雨、台风频发区等条件恶劣地区,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室外,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输电线路在多种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导致材质变脆,并且雷击、外力破坏等还会引起导线表面损伤;尤其是在沿海及工业作业区的输电线更容易受到腐蚀或破坏,造成输电线路产生裂纹、导线断股,轻则使导线的载流能力下降,重则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严重威胁到远距离输电的稳定运行,因此,一旦发现导线损伤、断股,必须进行修补,消除安全隐患。
3.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巡检人员发现输电线路存在线路破损、断股及铝线散开后,电力系统高压作业班采取的措施是人工进行修补,作业人员借助特殊辅助作业工具到达断股位置,开展导线断股修补任务,对人工操作性要求较高,而且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修补装置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包括装载平台、行走机构、护线条固定机构和护线条缠绕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的顶部,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装载平台在输电线路上移动;所述护线条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底座和固定盘;所述固定底座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的顶面;所述固定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所述固定盘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安装护线条的安装孔;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包括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包括缠绕底座、转动驱动组件和缠绕线盘;所述缠绕底座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的顶面;所述缠绕线盘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缠绕底座的顶部;所述缠绕线盘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护线条的缠绕通孔;所述转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缠绕线盘沿输电线路的绕线方向转动。
7.优选地,所述缠绕线盘的出线口端面设有若干个隔板部,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部之间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缠绕通孔连通,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缠绕线盘的中心倾斜设置。
8.优选地,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还包括调节驱动组件所述调节驱动组件包括调节驱动件和第二传动丝杆;所述第二传动丝杆纵向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所述第二传动丝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驱动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丝杆可进行正反转动;缠绕组件还包括滑动安装板和导轨底板;所述导轨底板纵向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的顶面;所述
导轨底板的顶部设有导轨部;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底部卡装于所述导轨部;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底部设有移动螺母部;所述缠绕底座和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滑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移动螺母部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丝杆,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丝杆的正反转动,可带动所述滑动安装板在纵向上往复移动。
9.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分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横向对称地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所述固定盘包括两个夹紧盘,两个所述夹紧盘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的顶部;所述护线条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传动连接,且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分座可在所述装载平台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靠近拼接时,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可拼接组成所述固定底座,且带动两个所述夹紧盘拼接组成所述固定盘;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远离分开时,所述固定底座可分离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且使得所述固定盘分离为两个所述夹紧盘。
10.优选地,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包括固定盘闭合驱动件、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第一传动丝杆;所述主动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传动丝杆横向设置,且所述从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丝杆的一端;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使得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可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进行正反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的外部设有两个第一外螺纹部,且两个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旋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部;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丝杆。
11.优选地,所述缠绕底座包括两个缠绕分座;两个所述缠绕分座横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的底部设有第三内螺纹部;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的顶部分别设有所述转动驱动组件;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第二齿轮、第一半圆齿轮和第一半圆导轨;所述转动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半圆导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缠绕分座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转动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半圆齿轮设有若干个滑块部;所述第一半圆齿轮通过若干个所述滑块部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导轨;所述第一半圆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缠绕线盘包括两个半圆线盘,两个所述半圆线盘分别卡装于所述第一半圆齿轮;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还包括缠绕闭合驱动组件;所述缠绕闭合驱动组件包括缠绕闭合驱动件和第三传动丝杆;所述第三传动丝杆的横向设置,且所述第三传动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的驱动端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传动丝杆可进行正反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的外部设有两个第三外螺纹部,两个所述第三外螺纹部的旋向相反;通过所述第三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部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安装于所述第三传动丝杆,且两个所述第三传动丝杆的正反转动,可带动两个所述缠绕分座在横向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相互靠近拼接时,两个所述缠绕分座拼接组成所述缠绕底座,且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和两个所述半圆线盘分别拼接组成第一齿轮和所述缠绕线盘;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相互远离分离时,所述缠绕底座分离为两个所述缠绕分座,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缠绕线盘分别分离为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和两个所述半圆线盘。
12.优选地,所述缠绕分座的顶部还设有齿轮保护壳,所述齿轮保护壳在靠近两个所
述缠绕分座相互拼接的一侧设有开口部。
13.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固定板、安装支撑柱、行走滑轮、行走驱动件和行走保护壳;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的顶面;所述安装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安装支撑柱设有滑槽;所述行走驱动件和所述行走保护壳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行走滑轮套设于所述行走驱动件的驱动端,且所述行走滑轮的顶部被所述行走保护壳的内腔所包裹;所述行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行走滑轮在所述行走保护壳的内腔内正反转动。
14.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压紧轮机构;所述压紧轮机构位于所述行走滑轮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压紧轮机构包括压紧轮和滑动座;所述压紧滑轮安装于所述滑动座内,且所述压紧轮可在所述滑动座内转动;所述滑动座的侧面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卡装于所述滑槽,使得所述滑动座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撑,且所述滑动座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所述行走滑轮在输电线上移动时,所述压紧轮的顶部抵于所述行走滑轮的底部,且所述行走滑轮的转动可带动所述压紧轮的转动。
15.一种如上所述的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a: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正转,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远离;
17.与此同时启动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正转,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相互远离;
18.步骤b:将护线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护线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缠绕通孔向前延伸;
19.步骤c:将所述行走滑轮卡装于输电线路上,往上滑动所述滑动座,使得所述压紧轮抵于所述行走滑轮的底部;
20.步骤d: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反转,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靠近拼接成所述固定底座;
21.与此同时,启动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反转,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相互靠近合拼成所述缠绕底座;
22.步骤e:驱动所述行走滑轮在输电线路上行走,同时所述转动驱动件驱动所述缠绕线盘转动,使得护线条被扭动缠绕于输电线路上;
23.步骤f:若输电线路存在妨碍物时,且妨碍物存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缠绕底座时,暂停所述行走滑轮的移动,并通过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丝杆正转,使得所述缠绕底座向前移动;
24.当所述缠绕底座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停止所述调节驱动件和所述转动驱动件,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远离,驱动所述行走滑轮向前移动,使得两个所述固定分座位于妨碍物的前方,再次启动所述固定盘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相互靠近合拼成所述固定底座;
25.若输电线路不存在妨碍物时,则不进行此步骤;
26.步骤g:护线条全部缠绕于输电线路上,停止所述行走滑轮的移动和所述缠绕线盘的转动,同时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和缠绕闭合驱动件分别让两个所述固定分座相互远离和两个所述缠绕分座相互远离;
27.步骤h:往下滑动所述滑动座,将修补装置从输电线路上取下。
28.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通过固定盘对护线条进行固定安装,然后通过缠绕线盘转动,将护线条扭转缠绕于输电线路上,从而实现输电线路的自动修复,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输电线路的修复时间,提高修复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修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护线条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护线条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图3中虚线圈a的局部放大图;
34.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节驱动组件与缠绕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5.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座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与缠绕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7.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缠绕底座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捋线套筒与缠绕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39.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捋线套筒分离状态示意图;
40.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捋线套筒的剖面图;
41.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行走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4.本技术中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包括装载平台4、行走机构3、护线条固定机构1和护线条缠绕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3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部,且所述行走机构3用于带动所述装载平台4在输电线路上移动;所述护线条固定机构1包括固定底座11和固定盘12;所述固定底座11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所述固定盘12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座11的顶部;所述固定盘12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安装护线条的安装孔120;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2包括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包括缠绕底座201、转动驱动组件202和缠绕线盘203;所述缠绕底座201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所述缠绕线盘20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缠绕底座201的顶部;
45.所述缠绕线盘203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护线条的缠绕通孔2031;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用于驱动所述缠绕线盘203沿输电线路的绕线方向转动。
46.如图1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纵向为前后方向,横向为左右方向。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设有两个所述行走机构3,通过两个所述行走机构3,使得所述装载平台4可以稳固地
在所述输电线路上移动,进而进行修复工作。具体地,所述固定底座1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而在所述固定底座11的顶部设有固定盘12,所述固定盘12内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20,且若干个所述安装孔120沿着所述固定盘12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通过将待缠绕的护线条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0上,使得所述护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盘12。在所述固定底座11的前方设有缠绕底座201,所述缠绕底座201上设有用于卡装所述护线条的缠绕通孔2031,且若干个所述缠绕通孔2031沿着所述缠绕线盘203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排列设置。因此,所述护线条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是先将护线条穿过所述缠绕通孔2031,然后才把所述护线条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盘12的安装孔120上。让所述护线条穿设于所述缠绕通孔2031上,目的是所述缠绕线盘203可以在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的驱动,沿着所述输电线路的绕线方向转动,从而将穿设于所述缠绕通孔2031进行扭转,使得所述护线条缠绕于所述输电线路上,实现输电线路的修复。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缠绕通孔2031的数量等于所述安装孔120的数量,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确保穿设于所述缠绕通孔2031上的护线条都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盘12上,避免在缠绕时,护线条没有固定点脱落,从而确保缠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本技术通过所述固定盘12对所述护线条进行固定安装,然后通过所述缠绕线盘203转动,将护线条扭转缠绕于所述输电线路上,从而实现输电线路的自动修复,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输电线路的修复时间,提高修复的工作效率。
47.更优地,所述缠绕线盘203的出线口端面设有若干个隔板部2032,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部2032之间设有导向槽2033;所述导向槽2033的一端与所述缠绕通孔2031连通,所述导向槽2033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缠绕线盘203的中心倾斜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所述导向槽2033沿所述缠绕线盘203的中心倾斜设置,目的在于让多条所述护线条向所述输电线路靠拢,使得所述护线条能够稳固地缠绕于所述输电线路上,避免护线条缠绕不稳固而脱落,从而确保护线条的缠绕质量。
48.进一步地,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2还包括调节驱动组件21所述调节驱动组件21包括调节驱动件211和第二传动丝杆212;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纵向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驱动件211的驱动端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可进行正反转动;缠绕组件还包括滑动安装板204和导轨底板205;所述导轨底板205纵向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所述导轨底板205的顶部设有导轨部2051;所述滑动安装板204的底部卡装于所述导轨部2051;所述滑动安装板204的底部设有移动螺母部2041;所述缠绕底座201和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均安装于所述滑动安装板204的顶部;所述移动螺母部2041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的正反转动,可带动所述滑动安装板204在纵向上往复移动。
49.如图5所示,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上安装两个左右对称的导轨底板205,两个所述导轨底板205前后设置,且两个所述导轨底板205的顶部上设有导轨部2051。所述滑动安装板204左右设置,且所述滑动安装板204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卡装于所述导轨部2051上。所述缠绕底座201和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都安装于所述滑动安装板204。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安装板204通过其底部的所述移动螺母部2041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上。当所述调节驱动件211驱动所述第二丝杆正反转时,会带动所述滑道安装板在所述第二丝杆上沿着前后方向往复移动。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当缠绕长度较为短的护线条时,只需要所述调节驱动
件211带动所述缠绕底座201向前移动,且同时让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驱动所述缠绕线盘203转动,即可以使得护线条缠绕于所述输电线路上,实现修复,从而并不需要整个所述修补装至往前移动,减少所述行走机构3的消耗。更优地,所述输电线路上设有防震锤等障碍物,当障碍物处于所述固定盘12和所述缠绕线盘203之间,障碍物与所述缠绕线盘203太近时会阻碍护线条缠绕于所述输电线路上,因此设置所述调节驱动组件21,调节所述缠绕线盘203与所述固定盘12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护线条能够缠绕于输电线路。
50.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11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分座111,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横向对称地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所述固定盘12包括两个夹紧盘121,两个所述夹紧盘12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的顶部;所述护线条固定机构1还包括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传动连接,且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可在所述装载平台4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靠近拼接时,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可拼接组成所述固定底座11,且带动两个所述夹紧盘121拼接组成所述固定盘12;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远离分开时,所述固定底座11可分离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且使得所述固定盘12分离为两个所述夹紧盘121。
51.如图6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固定底座11采用分体式,所述固定底座11主要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拼接组成。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分别与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合拼组成所述固定底座11或让所述固定底座11分离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12也采用分体式结构,所述固定盘12可分为两个所述夹紧盘121,且两个所述夹紧盘12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的顶部。当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时,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可以围成所述固定盘12或所述固定盘12可分离为两个所述夹紧盘121。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左右移动两个所述夹紧盘121,可以调节两个所述夹紧盘121围成的所述固定盘12的直径,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固定盘12能在不同直径的输电线路上进行固定安装护线条,从而增大所述修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优地,因为所述输电线路上存在防震锤等障碍物,所述固定盘12若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固定盘12则无法跨越障碍物,则所述装载平台4无法前进,从而无法进行修补工作。因此,本技术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带动所述固定盘12闭合,使得所述固定盘12可顺利跨越障碍物,保证修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2.具体地,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组件13包括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主动轮132、从动轮133、传动带134和第一传动丝杆135;所述主动轮132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的驱动端;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横向设置,且所述从动轮133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的一端;所述传动带13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主动轮132和所述从动轮133,使得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可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进行正反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的外部设有两个第一外螺纹部,且两个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的旋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部;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
53.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左右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通过两个旋
向不同的第一外螺纹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的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的一端设有从动轮133,所述从动轮133通过所述传动带134与套设于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驱动端的主动轮132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可驱动第一传动丝杆135正反转,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的正反转会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增大所述修补装置的使用范围。
54.具体地,所述缠绕底座201包括两个缠绕分座2011;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横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底部设有第三内螺纹部;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顶部分别设有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所述转动驱动组件202包括转动驱动件2021、第二齿轮2022、第一半圆齿轮2023和第一半圆导轨2024;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和所述第一半圆导轨2024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2022套设于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的驱动端;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设有若干个滑块部2025;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通过若干个所述滑块部2025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导轨2024;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与所述第二齿轮2022啮合;所述缠绕线盘203包括两个半圆线盘2034,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分别卡装于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2还包括缠绕闭合驱动组件206;所述缠绕闭合驱动组件206包括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和第三传动丝杆2062;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的横向设置,且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的一端与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的驱动端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可进行正反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的外部设有两个第三外螺纹部,两个所述第三外螺纹部的旋向相反;通过所述第三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部配合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安装于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且两个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的正反转动,可带动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在横向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靠近拼接时,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拼接组成所述缠绕底座201,且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和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分别拼接组成第一齿轮2027和所述缠绕线盘203;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远离分离时,所述缠绕底座201分离为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且所述第一齿轮2027和所述缠绕线盘203分别分离为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和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
55.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中,所述缠绕底座201采用分体式,所述缠绕底座201主要由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拼接组成。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内螺纹部,通过第三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部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安装于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上。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与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以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可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正反转。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的两个所述外螺纹部的旋向相反,因此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正反转,会带动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拼接组成所述缠绕底座201或所述缠绕底座201分离为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顶部分别设有转动驱动件2021和第一半圆导轨2024,且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位于所述第一半圆导轨2024的外侧。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的驱动端套设有第二齿轮2022,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可驱动所述第二齿轮2022转动。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通过所若干个所述滑块部2025卡装于所述第一半圆导轨2024,且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均与相应的缠绕分座2011上的第二齿轮2022啮合。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拼接成所述缠绕底座201时,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也拼接组成第一齿轮2027,并且在所述第二
齿轮2022的带动下,所述第一齿轮2027可通过若干个所述滑块部2025在所述第一半圆导轨2024上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转动。更进一步地,在本实例中,所述缠绕线盘203也采用分体式结构,所述缠绕线盘203可分为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两个所述缠绕线盘203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上。当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时,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可拼接组成所述缠绕线盘203或所述缠绕线盘203分离为两个所述半圆线盘2034,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当所述缠绕底座201在遇上防震锤等妨碍物时,可通过闭合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使得整体所述护线条缠绕机构2顺利通过所述妨碍物。更优地,所述半圆线盘203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可以通过安装通过大小的所述半圆线盘2034,使得所述缠绕线盘203可以对不同直径的输电线路进行修补工作,从而增大本修补装置的适用范围。
56.更优地,所述缠绕分座2011的顶部还设有齿轮保护壳207,所述齿轮保护壳207在靠近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拼接的一侧设有开口部2071。在所述第缠绕分座2011的顶部还设有所述保护外壳,通过所述保护外壳保护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和所述第二齿轮2022,这样的设置在于修补所述输电线路时,可以避免鸟类、昆虫等物体碰撞所述第一半圆齿轮2023和所述第二齿轮2022,保证输电线修复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所述开口部2071的开设,确保输电线能够穿设于所述缠绕底座201。
57.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固定板31、安装支撑柱32、行走滑轮33、行走驱动件和行走保护壳34;所述固定板31固定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所述安装支撑柱3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3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安装支撑柱32设有滑槽321;所述行走驱动件和所述行走保护壳34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撑柱32的顶部;所述行走滑轮33套设于所述行走驱动件的驱动端,且所述行走滑轮33的顶部被所述行走保护壳34的内腔所包裹;所述行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在所述行走保护壳34的内腔内正反转动。在本实例中,所述行走机构3通过所述固定板31固定安装于所述装载平台4的顶面。所述行走机构3将所述行走滑轮33的顶部卡装于输电线路的顶,使得整个所述修补装置悬挂于输电线路上,再通过所述行走驱动件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转动,使得所述行走滑轮33可以在所述输电线路上行走,从而使得整个修补回装置可以在所述输电线路上移动。而所述行走保护壳34用于保护所述行走滑轮33,避免所述行走滑轮33在输电线路上行走时被鸟类、飞虫等飞行物卡于所述行走滑轮33内,从而确保所述行走滑轮33能够顺利地在输电线路上行走。
58.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3还包括压紧轮机构35;所述压紧轮机构35位于所述行走滑轮33和所述固定板31之间;所述压紧轮机构35包括压紧轮351和滑动座352;所述压紧滑轮安装于所述滑动座352内,且所述压紧轮351可在所述滑动座352内转动;所述滑动座352的侧面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卡装于所述滑槽321,使得所述滑动座352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撑,且所述滑动座352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所述行走滑轮33在输电线上移动时,所述压紧轮351的顶部抵于所述行走滑轮33的底部,且所述行走滑轮33的转动可带动所述压紧轮351的转动。为了能确保所述行走滑轮33能够稳固地卡装于所述输电线路上,从而在所述行走机构3上还安装了压紧轮机构35。所述压紧轮机构35通过所述滑动座352可在所述安装支撑柱32上下移动,所以在所述行走滑轮33卡装于所述输电线路时,可以通过往上移动所述滑动座352,带动所述压紧轮351向上移动,且让所述压紧轮351的顶部抵于所述行走滑轮33的底部,使得所述行走滑轮33与所述压紧轮351对输电线路进行夹持,确保所述行走
滑轮33不会脱离输电线,稳固行走滑轮33在输电线路上的卡装,从而确保所述行走机构3能够稳固地在输电线路上行走。当所述压紧轮351抵于所述行走滑轮33的底部后,所述行走驱动件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转动时,所述行走滑轮33也会带动所述压紧轮351移动,从而避免所述压紧轮351阻碍所述行走滑轮33转动,确保所述行走滑轮33顺利转动。
59.一种如上所述的输电线路断股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步骤a: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正转,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远离;
61.与此同时启动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正转,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远离;
62.步骤b:将护线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0上,所述护线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缠绕通孔2031向前延伸;
63.步骤c:将所述行走滑轮33卡装于输电线路上,往上滑动所述滑动座352,使得所述压紧轮抵于所述行走滑轮33的底部;
64.步骤d: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反转,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靠近拼接成所述固定底座11;
65.与此同时,启动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反转,使得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靠近合拼成所述缠绕底座201;
66.步骤e: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在输电线路上行走,同时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驱动所述缠绕线盘203转动,使得护线条被扭动缠绕于输电线路上;
67.步骤f:若输电线路存在妨碍物时,且妨碍物存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1和所述缠绕底座201时,暂停所述行走滑轮33的移动,并通过所述调节驱动件211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正转,使得所述缠绕底座201向前移动;
68.当所述缠绕底座201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停止所述调节驱动件211和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远离,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向前移动,使得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位于妨碍物的前方,再次启动所述固定盘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靠近合拼成所述固定底座11;
69.若输电线路不存在妨碍物时,则不进行此步骤;
70.步骤g:护线条全部缠绕于输电线路上,停止所述行走滑轮33的移动和所述缠绕线盘203的转动,同时通过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和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分别让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相互远离和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相互远离;
71.步骤h:往下滑动所述滑动座352,将修补装置从输电线路上取下。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修补装置的修补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同时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和所述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使得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和所述第三传动丝杆2062正转,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相互远离和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远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分座111分离后,将所述护线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0内,且所述护线条的另一端穿设过所述缠绕通孔2031,向前延伸。将所有护线条安装后,将所述行走滑轮33卡装于所述输电线路上,从而使得整个所述修补装置悬挂于输电线路上,然后滑动所述滑动座352,使得所述压紧轮抵于所述行走滑轮33的底部,从而稳固所述修补装置的悬挂。进一步地,同时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和缠绕闭合驱动件2061,使得两个所述
固定分座111合拼成所述固定底座11,以及两个所述缠绕分座2011合拼成所述缠绕底座201,从而使得输电线路套设于所述固定盘12和缠绕线盘203的中心。待上述操作完成后,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在所述输电线路上行走,且同时启动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驱动所述缠绕线盘203转动,使得护线条缠绕在输电线路上。值得说明的是,若所述输电线路上存在妨碍物,当所述妨碍物存在所述固定分座111和缠绕分座2011时,则所述行走滑轮33停止在所述输电线路上行走,而是通过所述调节驱动件211驱动所述第二丝杆正转,带动所述固定分座111向前移动,从而对输电线路进行持续修补。当所述固定分座111在所述第二传动丝杆212移动至最大行程后,若修补完成,则可以停止修补工作,将修补装置取下即可;若未完成,则停止所述调节驱动件211和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然后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丝杆135正转,使得所述固定底座11分离为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再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向前移动。待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移动至妨碍物的前方后,再次启动所述固定盘闭合驱动件131驱动所述第一丝杆反转,使得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合拼为所述固定底座11,使得两个所述夹紧盘121重新夹持输电线路后,继续启动所述行走滑轮33和所述转动驱动件2021运行,将剩下的护线条缠绕至输电线路上。同理的,若后面的输电线路还存在妨碍物,则继续使得固定底座11分离为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后,然后越过妨碍物,再合拼成所述固定底座11,最后继续进行缠绕,直至缠绕结束。若输电线路不存在妨碍物时,在所述缠绕线盘203和所述固定盘12将输电线路夹持后,则可以直接通过驱动所述行走滑轮33行走,直至缠绕结束后才停止所述行走滑轮33。在缠绕结束后,驱动所述缠绕底座201和固定底座11分别分离为两个所述缠绕底座201和两个所述固定分座111,往下滑动所述滑动座352,最后将所述行走滑轮33从所述输电线路上拆卸下来,即可完成整个修补装置的修补工作。
7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