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09409发布日期:2023-12-29 05:4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功能的不断强化,用户对智能终端的充电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适配器的输出功率从之前的5瓦(w)至20w,提升到了65w以上,相应的,智能终端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会随着外部供电端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电压和电流增大会对智能终端内部的器件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在提升充电功率的同时保证器件的可靠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2、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3、谐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

4、变压电路,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耦合,所述变压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将所述交流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进行变压得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5、可选地,所述谐振电路工作在固定的谐振频率上。

6、可选地,所述初级线圈的匝数是所述次级线圈匝数的n倍,n为大于1的数。

7、可选地,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谐振电容cr,谐振电感lr,和励磁电感lm;

8、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电感lr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励磁电感lm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输与所述励磁电感lm的第二端连接。

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

10、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开关单元;

11、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按照开关频率交替打开所述至少两个开关单元中的第一组开关单元和第二组开关单元,以供所述谐振电路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所述开关频率基于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确定。

12、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组开关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组开关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13、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串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充电接口的正向电压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向电压输入端口连接;

14、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至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组开关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组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单元;

16、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串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串联,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并联;

17、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充电接口的正向电压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向电压输入端口连接;

18、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19、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开关单元中的每个开关单元均包括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

20、所述开关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21、所述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同构成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同构成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

2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

23、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得到供电电压以对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24、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用于通过充电线与外部供电端连接。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充电电路和用电装置,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谐振电路和变压电路;

26、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

27、所述变压电路,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耦合,所述次级线圈与所述用电装置连接;

28、所述变压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将所述交流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进行变压得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2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直充电路、buck电路,以及检测电路;

30、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适配器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选择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直充电路、和所述buck电路中的任意一种对所述用电装置进行充电。

3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

32、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装置的充电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充电状态信息发送给外部供电端,以供所述外部供电端对其提供的所述直流电信号的电压进行调整,或者,

33、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装置的充电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充电状态信息确定需要的电压,以及向所述外部供电端请求所需要的电压。

34、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用电装置的数量包括多个;

35、多个充电电路之间并联,以接收外部供电端提供的直流电信号;

36、所述多个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多个用电装置连接,其中,不同的充电电路为不同的用电装置供电。

3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供电端和电子设备;

38、所述供电端用于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输出给所述电子设备;

39、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充电电路和用电装置,其中,充电电路包括谐振电路和变压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所述变压电路,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耦合,所述变压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将所述交流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进行变压得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向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40、可选地,所述供电端包括控制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41、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装置的充电状态信息,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充电状态信息;

42、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充电状态信息,调整输出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直流电信号的电压,或者,

43、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装置的充电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充电状态信息确定需要的电压,以及向所述外部供电端请求所需要的电压。

4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充电电路或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45、通过谐振电路,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

46、通过变压电路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将所述交流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进行变压得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具体包括谐振电路和变压电路,其中,谐振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变压电路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与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耦合,该变压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将所述交流电信号的第一电压进行变压得到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用于向用电装置提供电能。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可以通过线圈的耦合关系,将用电装置与外部供电端进行隔离,这样,当外部供电点输出高的功率和电压,经过变压电路中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隔离和降压处理,用电装置的电压可以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提高充电电路的可靠性。如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可以在提升充电功率的同时保证器件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