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07551发布日期:2024-01-16 11:4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动车辆中,通常设置有电力转换系统,其对供给至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的马达的电力进行转换,且设有逆变器以及对从电池供给至逆变器的电压进行平滑的电容器。

2、此外,在混合动力车辆用的电力转换系统中,除了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之外,还设置有发电用的马达,且设置有对发电用的马达产生的电力进行转换的逆变器。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两个逆变器彼此之间的中心部的下侧配置电容器的结构。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751810号公报

6、不过,在两个逆变器彼此之间的中心部的下侧配置电容器时,若将逆变器和电容器连接的连接端子集中配置于中心位置,则用连接端子的穿绕容易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有助于简化将逆变器与电容器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穿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逆变器、对逆变器的电压进行平滑的电容器以及收纳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容器的外壳,所述逆变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相对于所述第二逆变器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或所述第二逆变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重叠配置,其中,在所述电容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逆变器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变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二逆变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外壳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容器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与所述逆变器及所述电容器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电容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逆变器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逆变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与第二逆变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因此,与将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电容器连接的连接端子集中配置于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彼此之间的中心位置下方的情况相比,有助于简化连接端子的穿绕;并且,外壳具有: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逆变器及电容器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与逆变器及电容器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与电容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电容器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第一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形成较大的空间,容易在该空间内收纳其它部件。

4、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第一逆变器及所述第二逆变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逆变器与所述电容器的重叠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逆变器与所述电容器的重叠面积。

5、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电容器与第一逆变器及第二逆变器在第二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沿第二方向观察时,第一逆变器与电容器的重叠面积小于第二逆变器与电容器的重叠面积,因此,容易在第一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形成更大的空间,更容易在该空间内收纳其它部件。

6、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逆变器与所述电容器的重叠面积为所述电容器自身的面积的一半以上。

7、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在沿第二方向观察时,第二逆变器与电容器的重叠面积为电容器自身的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在第一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形成的空间更大,更容易在该空间内收纳其它部件。

8、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电容器之间收纳有线束。

9、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第一侧壁与电容器之间收纳有线束,因此,与另外设置收纳线束的空间的情况相比,有助于实现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适线束远离作为噪音源的逆变器。

10、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逆变器端子位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

11、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第一逆变器的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端子位于第一逆变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第二逆变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逆变器端子位于第二逆变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逆变器的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端子和第二逆变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逆变器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相同侧,因此,相比于第一逆变器的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端子和第二逆变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逆变器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不同侧的情况,能抑制第一逆变器的逆变器端子和第二逆变器的逆变器端子的穿绕困难,或者避免第一逆变器的逆变器端子和第二逆变器的逆变器端子变得过长。

12、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分别包括:具有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部;以及驱动所述功率模块的驱动基板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所述功率模块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逆变器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所述功率模块部。

13、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逆变器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逆变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电容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逆变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电容器的一侧连接。

14、根据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第一逆变器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在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连接,第二逆变器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在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连接,因此,与逆变器端子与连接端子在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电容器的一侧连接的情况不同,有助于缩短将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与电容器电连接的母线。

15、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电容器之间配置有将所述第一逆变器与第一马达连接的第一马达用母线。

16、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一逆变器与所述第二逆变器之间配置有将所述第二逆变器与第二马达连接的第二马达用母线。

17、(发明效果)

18、根据本发明,在电容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逆变器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逆变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与第二逆变器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因此,与将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和电容器连接的连接端子集中配置于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彼此之间的中心位置下方的情况相比,有助于简化连接端子的穿绕;并且,外壳具有: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与逆变器及电容器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与逆变器及电容器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与电容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与电容器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第一逆变器的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电容器的一侧形成较大的空间,容易在该空间内收纳其它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