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4359发布日期:2022-11-16 07: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箱式变电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


背景技术:

2.箱式变电器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箱式变电器是将配电室集中组合到一个箱体内部,以代替传统的配电室,箱式变电器需要放在一个箱式变电器基础的内部,电缆自箱式变电器基础内部传入箱式变电器;传统的箱式变电站基础采用“湿法”施工,即现场浇筑、砌筑。
3.现有技术中,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一般是将变电器放在箱式变电器中的基础主体之中。上述装置在使用时,箱式变电器基础其内部是具有一定的高度的,需要通过攀爬楼梯才能下到箱式变电器基础的内部,但是由于箱式变电器是放在室外的,楼梯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时间久后,楼梯会出现生锈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就不利于使用者攀爬楼梯了,一是当爬梯生锈后,使用者攀爬爬梯时,容易因为生锈的绣片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二是当爬梯长时间被风吹雨淋后,爬梯上横杆的结构容易出现摆动歪斜的情况,从而使得横杆支撑力不够,进而导致无法使用;且现有的爬梯一般都是固定结构的,无法移动,这就导致了箱式变电器基础内部的活动空间减少了,进而不利于使用者在箱式变电器基础内部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其能够提高了爬梯上横杆的支撑力,同时通过收起爬梯,能够提高使用者在箱变舱体内部的行动空间。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包括箱变舱体,所述箱变舱体外壁设置有集油池,所述箱变舱体外壁设置有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钢梁,所述支撑钢梁共设有多个,所述支撑钢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箱变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变舱体外壁设置有人行踏步,所述检修平台上设置有渗油孔,所述渗油孔共设有两个,所述箱变舱体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箱变舱体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为四分之一圆,所述箱变舱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贯穿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底部固定有爬梯,所述爬梯外壁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壁贯穿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箱变舱体固定连接,所述爬梯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共设有多个,所述横杆外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横杆上贯穿连接有支撑机构。通过第一防护罩、滑槽以及第一滑杆的配合,使爬梯只能进行弧形移动,通过爬梯的弧形移动,需要使用爬梯时,移动爬梯,使爬梯呈竖直状,从而使用者即可使用爬梯上下移动,当需要使用爬梯或需要提高箱变舱体内部的行动空间时,将爬梯从竖直状移动为平行状,当爬梯移动至平行状时,爬梯则会
平行的靠近箱变舱体内壁,从而提高了使用者在箱变舱体内部的行动空间,同时,通过支撑机构的作用,对爬梯上的横杆进行支撑,避免因为爬梯和横杆使用时间过长,横杆会发生摆动歪斜的情况,提高了爬梯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爬梯时的安全性。
7.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弧形杆以及第一滑板,所述弧形杆共设有多个,所述弧形杆与所述横杆贯穿连接,所述弧形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滑板贯穿连接,所述弧形杆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共设有多个,所述卡槽与所述滑块相适配。通过人力握住第一滑杆,使第一滑杆在滑槽之中移动,第一滑杆移动时带动爬梯移动,使爬梯移动,在爬梯移动前,爬梯是呈平行状靠近箱变舱体内壁,爬梯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爬梯则从平行状翻转至竖直状,同时,爬梯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弧形杆移动,通过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板的配合,对弧形杆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弧形杆只能沿着第一滑板内壁的轨迹进行移动,确保弧形杆和爬梯只会进行弧形移动,当爬梯移动到适当位置的同时,通过弹簧的弹力,推动滑块向下移动,使滑块贯穿第二滑板上的卡槽,通过滑块和卡槽的配合,对弧形杆进行限制,使弧形杆只能保持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弧形杆的前端能靠近横杆,避免横杆发生形变,导致支撑力不够,从而横杆无法踩踏,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当使用者站在箱变舱体内部后,可以将爬梯收起,使爬梯从竖直状改为平行状,进而使爬梯不会影响使用者在箱变舱体内部的行动。
8.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杆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通过限位块的设置,当弧形杆被滑块和卡槽限制移动的同时,限位块则也会与限位槽接触,通过两者的接触,使横杆的表面没有凸起的地方,防止使用者在踩踏横杆时,因为横杆有凸起的地方,而导致使用者踩踏时出现脚滑的情况。
9.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爬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通过第三滑杆的设置,当爬梯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同时,爬梯整体会向下掉落,爬梯向下掉落时,第三滑杆则会与定位孔接触,通过两者接触,对爬梯整体进行限制,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爬梯时,爬梯会出现摆动的情况,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
10.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杆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通过横杆上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使用者踩踏时与横杆的摩擦力,防止出现脚滑的情况。
11.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罩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尺寸较大。通过第一防护罩的作用,对第一防护罩底部的爬梯整体进行遮挡,减少爬梯与雨水的接触,进而提高了爬梯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二防护罩的作用,对第一滑杆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行走在箱变舱体边缘时,使用者不小心踢到第一滑杆,导致第一滑杆发生形变,进而影响第一滑杆的使用。
12.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防护罩高度比所述第一滑杆高。通过第二防护罩较高的设置,方便第一滑杆向上的移动,从而第三滑杆与定位孔能够分离,同时,通过第一滑杆的向上移动,使卡槽和滑块的分离,两者分离后,使用者移动爬梯复位时,滑块不会对爬梯的移动造成影响。
13.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变舱体顶部设置有基础顶面埋件,所述基础顶面埋件共设有多个。通过基础顶面埋件的设置,方便箱变舱体后期与箱式变压器预制舱、逆变器预制舱底座焊接。
14.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变舱体上设置有第一电缆孔,所述第一电缆孔共设有多个,所述箱变舱体上设置有第二电缆孔,所述第二电缆孔共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电缆孔与所述第二电缆孔的直径不同。通过第一电缆孔和第二电缆孔的设置,方便安装电缆线。
15.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油池上设置有排油孔。通过排油孔的设置,方便对集油池进行排油。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发明提供的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1、通过人力握住第一滑杆,使第一滑杆在滑槽之中移动,第一滑杆移动时带动爬梯移动,使爬梯移动,在爬梯移动前,爬梯是呈平行状靠近箱变舱体内壁,爬梯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爬梯则从平行状翻转至竖直状,同时,爬梯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弧形杆移动,通过第二滑杆和第一滑板的配合,对弧形杆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弧形杆只能沿着第一滑板内壁的轨迹进行移动,确保弧形杆和爬梯只会进行弧形移动,当爬梯移动到适当位置的同时,通过弹簧的弹力,推动滑块向下移动,使滑块贯穿第二滑板上的卡槽,通过滑块和卡槽的配合,对弧形杆进行限制,使弧形杆只能保持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弧形杆的前端能靠近横杆,避免横杆发生形变,导致支撑力不够,从而横杆无法踩踏,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当使用者站在箱变舱体内部后,可以将爬梯收起,使爬梯从竖直状改为平行状,进而使爬梯不会影响使用者在箱变舱体内部的行动。
18.通过第三滑杆的设置,当爬梯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同时,爬梯整体会向下掉落,爬梯向下掉落时,第三滑杆则会与定位孔接触,通过两者接触,对爬梯整体进行限制,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爬梯时,爬梯会出现摆动的情况,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
19.通过第一防护罩的作用,对第一防护罩底部的爬梯整体进行遮挡,减少爬梯与雨水的接触,进而提高了爬梯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二防护罩的作用,对第一滑杆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行走在箱变舱体边缘时,使用者不小心踢到第一滑杆,导致第一滑杆发生形变,进而影响第一滑杆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三视角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整体的立体结构第四视角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爬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图3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箱变舱体;101-集油池;102-检修平台;103-支撑钢梁;104-人行踏步;105-渗油孔;106-定位孔;107-第一防护罩;108-滑槽;109-第一滑杆;110-爬梯;111-转杆;112-套筒;113-横杆;114-限位槽;115-第三滑杆;116-第二防护罩;117-基础顶面埋件;118-第一电缆孔;119-第二电缆孔;120-排油孔;2-支撑机构;201-弧形杆;202-第一滑板;203-第二滑杆;204-弹簧;205-滑块;206-第二滑板;207-卡槽;20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2.如图1-9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光伏电力箱式变电器基础,包括箱变舱体1,箱变舱体1外壁设置有集油池101,箱变舱体1外壁设置有检修平台102,检修平台10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钢梁103,支撑钢梁103共设有多个,支撑钢梁103的另一端与箱变舱体1固定连接,箱变舱体1外壁设置有人行踏步104,检修平台102上设置有渗油孔105,渗油孔105共设有两个,箱变舱体1上设置有定位孔106,箱变舱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罩107,第一防护罩107为四分之一圆,箱变舱体1上设置有滑槽108,滑槽108内壁贯穿连接有第一滑杆109,第一滑杆109底部固定有爬梯110,爬梯110外壁固定连接有转杆111,转杆111外壁贯穿连接有套筒112,套筒112与箱变舱体1固定连接,爬梯110上设置有横杆113,横杆113共设有多个,横杆113外壁设置有限位槽114,横杆113上贯穿连接有支撑机构2。
33.参照图6和图7,支撑机构2包括有弧形杆201以及第一滑板202,弧形杆201共设有多个,弧形杆201与横杆113贯穿连接,弧形杆20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203,第二滑杆203与第一滑板202贯穿连接,弧形杆201底部设置有弹簧204,弹簧204底部设置有滑块205,滑块205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06,第二滑板206上设置有卡槽207,卡槽207共设有多个,卡槽207与滑块205相适配,利用人力握住第一滑杆109,使第一滑杆109在滑槽108之中移动,第一滑杆109移动时带动爬梯110移动,使爬梯110移动,在爬梯110移动前,爬梯110是呈平行状靠近箱变舱体1内壁,爬梯110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爬梯110则从平行状翻转至竖直状,同时,爬梯110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弧形杆201移动,通过第二滑杆203和第一滑板202的配合,对弧形杆20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弧形杆201只能沿着第一滑板202内壁的轨迹进行移动,确保弧形杆201和爬梯110只会进行弧形移动,当爬梯110移动到适当位置的同时,通过弹簧204的弹力,推动滑块205向下移动,使滑块205贯穿第二滑板206上的卡槽207,通过滑块205和卡槽207的配合,对弧形杆201进行限制,使弧形杆201只能保持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弧形杆201的前端能靠近横杆113,避免横杆113发生形变,导致支撑力不够,从而横杆113无法踩踏,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110,当使用者站在箱变舱体1内部后,可以将爬梯110收起,使爬梯110从竖直状改为平行状,进而使爬梯110不会影响使用者在箱变舱体1内部的行动;弧形杆201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8,限位块208与限位槽114相适配,利用限位块208的设置,当弧形杆201被滑块205和卡槽207限制移动的同时,限位块208则也会与限位槽114接触,通过两者的接触,使横杆113的表面没有凸起的地方,防止使用者在踩踏横杆113时,因为横杆113有凸起的地方,而导致使用者踩踏时出现脚滑的情况。
34.参照图3、图4、图5和图8,爬梯110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115,第三滑杆115与定
位孔106相适配,利用第三滑杆115的设置,当爬梯110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同时,爬梯110整体会向下掉落,爬梯110向下掉落时,第三滑杆115则会与定位孔106接触,通过两者接触,对爬梯110整体进行限制,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爬梯110时,爬梯110会出现摆动的情况,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110;横杆113外壁设置有防滑纹,利用横杆113上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使用者踩踏时与横杆113的摩擦力,防止出现脚滑的情况;第一防护罩10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罩116,第一防护罩107尺寸较大,利用第一防护罩107的作用,对第一防护罩107底部的爬梯110整体进行遮挡,减少爬梯110与雨水的接触,进而提高了爬梯110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第二防护罩116的作用,对第一滑杆109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行走在箱变舱体1边缘时,使用者不小心踢到第一滑杆109,导致第一滑杆109发生形变,进而影响第一滑杆109的使用;第二防护罩116高度比第一滑杆109高,利用第二防护罩116较高的设置,方便第一滑杆109向上的移动,从而第三滑杆115与定位孔106能够分离,同时,通过第一滑杆109的向上移动,使卡槽207和滑块205的分离,两者分离后,使用者移动爬梯110复位时,滑块205不会对爬梯110的移动造成影响;箱变舱体1顶部设置有基础顶面埋件117,基础顶面埋件117共设有多个,利用基础顶面埋件117的设置,方便箱变舱体1后期与箱式变压器预制舱、逆变器预制舱底座焊接;箱变舱体1上设置有第一电缆孔118,第一电缆孔118共设有多个,箱变舱体1上设置有第二电缆孔119,第二电缆孔119共设有多个,第一电缆孔118与第二电缆孔119的直径不同,利用第一电缆孔118和第二电缆孔119的设置,方便安装电缆线;集油池101上设置有排油孔120,利用排油孔120的设置,方便对集油池101进行排油。
35.利用人力握住第一滑杆109,使第一滑杆109在滑槽108之中移动,第一滑杆109移动时带动爬梯110移动,使爬梯110移动,在爬梯110移动前,爬梯110是呈平行状靠近箱变舱体1内壁,爬梯110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爬梯110则从平行状翻转至竖直状,同时,爬梯110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弧形杆201移动,通过第二滑杆203和第一滑板202的配合,对弧形杆20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弧形杆201只能沿着第一滑板202内壁的轨迹进行移动,确保弧形杆201和爬梯110只会进行弧形移动,当爬梯110移动到适当位置的同时,通过弹簧204的弹力,推动滑块205向下移动,使滑块205贯穿第二滑板206上的卡槽207,通过滑块205和卡槽207的配合,对弧形杆201进行限制,使弧形杆201只能保持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弧形杆201的前端能靠近横杆113,避免横杆113发生形变,导致支撑力不够,从而横杆113无法踩踏,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爬梯110,当使用者站在箱变舱体1内部后,可以将爬梯110收起,使爬梯110从竖直状改为平行状,进而使爬梯110不会影响使用者在箱变舱体1内部的行动。
36.本实施例的其它技术采用现有技术。
37.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