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3066发布日期:2022-12-24 00:1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引流线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能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用户对用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带电作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3.带电搭接引流线为很重要也是很平常的一项带电作业项目,但目前看来为了保证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每拆下一相引流线都需要对其进行遮蔽,然后进行折叠如果是240mm的导线,折叠就非常困难,导致带电体与接地体安全距离不足。增加了作业时长与作业难度,再者当天气寒冷时,引流线将会更加难以缠绕,从而遮蔽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杆和横担固定件,横担固定件与第一绝缘杆活动连接;牵引组件,包括第二绝缘杆和引流线卡扣,第二绝缘杆转动安装于第一绝缘杆顶部,引流线卡扣设置于第二绝缘杆远离第一绝缘杆的端部。
6.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杆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横担固定件设置于安装腔内部,第一绝缘杆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安装腔内部的横担固定件相抵接。
7.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横担固定件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绝缘杆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块,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用于固定横担。
8.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杆顶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第二绝缘杆通过转轴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9.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杆顶端设置有弧形固定座,第二绝缘杆内部设置有连接腔,所述引流线卡扣活动设置于连接腔内。
10.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杆底端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第二绝缘杆的滑移槽开设段外侧设置有螺纹,螺纹段转动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引流线卡扣包括升降固定座、连接杆和升降固定杆,连接杆活动设置于连接腔内,升降固定座设置于连接杆顶端,升降固定杆设置于连接杆底端并穿过滑移槽延伸至第二绝缘杆外部,固定螺母位于升降固定杆下方。
11.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杆外侧还设置有弹性卡扣和绝缘盒,绝缘盒位于弹性卡扣下方。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轴端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外缘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限位卡齿,限位卡齿和活动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限位卡齿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斜面。
13.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座外侧设置有转动限位盘,转动限位盘通过固定柱和转动座固定连接,转动限位盘上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半卡齿,半卡齿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平面,限位卡齿斜面与半卡齿斜面相对,限位卡齿平面与半卡齿平面相对,半卡齿间设置有长齿,长齿高度大于半卡齿的高度。
14.作为本发明所述引流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槽端部设置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相垂直,第二滑动槽沿转动盘中心向外缘延伸,所述限位卡齿底部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和限位卡齿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转动限位盘外缘设置有复位杆。
15.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安装组件实现对装置的整体固定,快速将整个装置固定在电线横担上,并通过牵引组件实现对引流线的牵引和固定,有效降低带电搭接引流线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牵引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转动座-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转轴-转动限位盘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其包括
安装组件100和牵引组件200,安装组件100用于将引流线固定装置固定于电线横担上,牵引组件200用于牵引固定引流线,安装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杆101和横担固定件102,横担固定件102与第一绝缘杆101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横担固定件102和第一绝缘杆101的间距以适配电线横担的宽度,从而将安装组件100固定于电线横担上;牵引组件200包括第二绝缘杆201和引流线卡扣202,第二绝缘杆201转动安装于第一绝缘杆101顶部,通过转动第二绝缘杆201改变牵引组件200的牵引角度,引流线卡扣202设置于第二绝缘杆201远离第一绝缘杆101的端部,引流线卡扣202用于固定引流线。
29.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通过横担固定件102固定在电线横担上,通过调节横担固定件102和第一绝缘杆101的间距确保固定的稳定性,而后转动第一绝缘杆101顶部的第二绝缘杆201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组件200的牵引角度,最后通过第二绝缘杆201端部的引流线卡扣202实现对引流线的牵引和固定。
30.本实施例通过安装组件100实现对装置的整体固定,快速将整个装置固定在电线横担上,并通过牵引组件200实现对引流线的牵引和固定,有效降低带电搭接引流线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防止引流线的摆动,造成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31.实施例2
32.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绝缘杆10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101a,横担固定件102设置于安装腔101a内部,第一绝缘杆10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01b,固定螺栓101b与安装腔101a内部的横担固定件102相抵接。横担固定件102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接块102a,第一绝缘杆101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块101c,第一卡接块102a和第二卡接块101c用于固定横担。
33.横担固定件102活动安装于安装腔101a内部,从而可以调节横担固定件102端部的第一卡接块102a和第一绝缘杆101端部的第二卡接块101c的间距以适配横档宽度,当调节好第一卡接块102a和第二卡接块101c的间距后,转动旋紧第一绝缘杆101上的固定螺栓101b,使得其与安装腔101a内部的横担固定件102压紧固定,从而实现横担固定件102在横担固定件102内的固定和安装组件100在电线横担上固定。
34.进一步的,第一绝缘杆101顶部设置有转动座101d,第二绝缘杆201通过转轴201a与转动座101d转动连接。第二绝缘杆201通过转轴201a和转动座101d转动安装于第一绝缘杆101顶部,从而便于根据需要调节第二绝缘杆201的角度,从而调节引流线的牵引固定角度。
35.进一步的,第二绝缘杆201顶端设置有弧形固定座201b,第二绝缘杆201内部设置有连接腔201c,引流线卡扣202活动设置于连接腔201c内。引流线卡扣202可沿着连接腔201c上升,从而与第二绝缘杆201顶端的弧形固定座201b搭配夹紧固定引流线。
36.第二绝缘杆201底端开设有滑移槽201d,滑移槽201d与连接腔201c连通,第二绝缘杆201的滑移槽201d开设段外侧设置有螺纹,螺纹段转动设置有固定螺母201e;引流线卡扣202包括升降固定座202a、连接杆202b和升降固定杆202c,连接杆202b活动设置于连接腔201b内,升降固定座202a设置于连接杆202b顶端,升降固定杆202c设置于连接杆202b底端并穿过滑移槽201c延伸至第二绝缘杆201外部,固定螺母201e位于升降固定杆202c下方。
37.固定引流线时,首先将引流线置于第二绝缘杆201顶端的弧形固定座201b内实现初固定,而后沿着滑移槽201c向上移动升降固定杆202c,升降固定杆202c上升带动连接杆
202b和其顶端的升降固定座202a同时上升,升降固定座202a上升与弧形固定座201b搭配共同夹紧固定引流线,而后转动第二绝缘杆201螺纹段外侧的固定螺母201e上升,使其与升降固定杆202c底部相抵接,从而实现引流线卡扣202的上升固定,进而实现引流线的完全固定。
38.进一步的,第二绝缘杆201外侧还设置有弹性卡扣201f和绝缘盒201g,绝缘盒201g位于弹性卡扣201f下方。将固定后的引流线通过弹性卡扣201f固定至绝缘盒201g内进行绝缘隔离,保障人员安全。
39.在进行带电搭接引流线时,首先固定好安装组件100,用弧形固定座201b牵引较远的引流线至工作位置,随后通过引流线卡扣202固定住引流线,这样可以减少人员位置的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提升工作效率;之后将引流线通过弹性卡扣201f至绝缘盒201g中进行绝缘隔离,保障人员安全。
40.实施例3
41.参照图1至图5,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其在前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转轴201a端部设置有转动盘201a-1,转动盘201a-1外缘开设有活动槽201a-2,活动槽201a-2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01a-3,第一滑动槽201a-3内滑动设置有限位卡齿201a-4,限位卡齿201a-4和活动槽201a-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1a-5,限位卡齿201a-4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斜面。
42.转动座101d外侧设置有转动限位盘101e,转动限位盘101e用以限制转轴201a一个方向的转动,限制转轴201a在重力作用下的还原转动,从而固定第二绝缘杆201的牵引固定角度,转动限位盘101e通过固定柱101e-1和转动座101d固定连接,转动限位盘101e上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半卡齿101e-2,半卡齿101e-2一侧为斜面,另一侧为平面,限位卡齿201a-4斜面与半卡齿101e-2斜面相对,限位卡齿201a-4平面与半卡齿101e-2平面相对,半卡齿101e-2间设置有长齿101e-3,长齿101e-3高度大于半卡齿101e-2的高度。
43.第一滑动槽201a-3端部设置有第二滑动槽201a-6,第二滑动槽201a-6与第一滑动槽201a-3相垂直,第二滑动槽201a-6沿转动盘201a-1中心向外缘延伸,限位卡齿201a-4底部设置有连接柱201a-7,连接柱201a-7和限位卡齿201a-4设置有压缩弹簧201a-8,转动限位盘101e外缘设置有复位杆101e-4。
44.初始状态下,第二绝缘杆201保持水平状态,限位卡齿201a-4位于第一滑动槽201a-3内并在复位弹簧201a-5的作用下伸出活动槽201a-2并处于位于两组半卡齿101e-2之间,由于限位卡齿201a-4和半卡齿101e-2均设置有平面和斜面,且二者平面正对,斜面相互平行正对,此时转轴201a只能向斜面所在侧转动;
45.若需要改变第二绝缘杆201角度,通过朝限位卡齿201a-4和半卡齿101e-2斜面正对方向转动第二绝缘杆201,限位卡齿201a-4的斜面和半卡齿101e-2的斜面的相接触,在二者斜面的相互作用下,限位卡齿201a-4沿着第一滑动槽201a-3向活动槽201a-2内部移动,限位卡齿201a-4底部的压缩弹簧201a-8在连接柱201a-7的作用下同时移动,复位弹簧201a-5受力压缩,当限位卡齿201a-4脱离与其抵接的半卡齿101e-2进入下一组半卡齿101e-2之间,在复位弹簧201a-5的作用下,限位卡齿201a-4重新还原进入相邻半卡齿101e-2间,此时连接块104和转轴103b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转动的还原趋势,但在限位卡齿201a-4平面和半卡齿101e-2平面的作用下,第二绝缘杆201无法发生还原转动,即可实现对第二绝缘杆201仰角调节的固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半卡齿101e-2的高度不足以将限位卡齿
201a-4推动到第一滑动槽201a-3和第二滑动槽201a-6的连接处,压缩弹簧201a-8无法发挥作用推动限位卡齿201a-4与半卡齿101e-2相错位。
46.重复上述步骤,可实现对第二绝缘杆201仰角的逐步调节固定,当第二绝缘杆201转动至接近与第一绝缘杆101相垂直的状态时,限位卡齿201a-4继续转动会接触到长齿101e-3,由于长齿101e-3的高度大于半卡齿101e-2的高度,在限位卡齿201a-4斜面和长齿101e-3斜面接触推动限位卡齿201a-4移动会使其进入第一滑动槽201a-3和第二滑动槽201a-6连接处,此时在压缩弹簧201a-8的作用下,限位卡齿201a-4进入第二滑动槽201a-6内,限位卡齿201a-4与转动限位盘101e的半卡齿101e-2和长齿101e-3相错位,此时便可反方向转动第二绝缘杆201使之复原至水平状态,当限位卡齿201a-4逐步还原到初始状态时,限位卡齿201a-4与转动限位盘101e外缘设置有复位杆101e-4相接触,复位杆101e-4端部为半圆状,在复位杆101e-4的作用下,推动限位卡齿201a-4重新到达第一滑动槽201a-3和第二滑动槽201a-6连接处,再在复位弹簧201a-5的作用下还原,重新进入两组半卡齿101e-2之间,第二绝缘杆201和限位卡齿201a-4还原至初始状态。
4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