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03419发布日期:2022-12-02 19:4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直流-直流(dc-dc)切换开关电源芯片为了实现高集成化以缩小印刷电路板体积,通常会选择将补偿电路设置在芯片内部,现有常用的补偿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误差放大器(error amplifier,ea)、等效电阻rx和等效电容cx等。
3.但是,因为在实际切换开关电源芯片的使用中,闭回路系统的频宽不得超过其切换频率的五分之一,因此不同切换频率的切换开关电源芯片应搭配不同频率范围的极点和零点,反映到补偿电路中,也即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需要变化。所以,目前的补偿电路架构可应用的切换频率范围较为受限,不够灵活。
4.并且,越低的切换频率也就必须位于更低频的频率范围,其所对应的补偿电路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也就越高,反映于实际中,也即其占地面积越大,且以电容值增大导致占地面积增大的问题尤为突出,不利于缩小切换开关电源芯片的电路面积。
5.所以,现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要一种补偿电路,解决目前的补偿电路应用切换频率范围窄,且在应用于低频的切换频率时电路体积不能满足小型化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以解决目前的补偿电路应用切换频率范围窄,且在应用于低频的切换频率时电路体积不能满足小型化需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偿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控制器、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三可调电阻,运算放大器和第一电容;误差放大器的comp端与第三可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可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可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控制器与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连接,用于调节阻值。
8.优选的,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op/ota、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第一pmos管的源极接电源vdd端,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vref端,第二pmos管的漏极与op/ot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第四可调电阻接地;第三pmos管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fb端,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op/ota的反向输
入端连接,并通过第五可调电阻接地;op/ota的输出端作为误差放大器的comp端;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与控制器连接,阻值受控制器控制。
9.优选的,可调电阻由若干电阻单元串联组成,电阻单元由并联的电阻和开关组成;相应的,控制器与可调电阻连接包括:控制器与可调电阻中的各开关连接。
10.优选的,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包括相同数量的电阻单元。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补偿电路,包括:获取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12.优选的,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包括: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由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其中,第一公式为:其中,第一公式为:表示等效电阻值,表示第一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二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第二公式为:第二公式为:表示等效电容值,表示第一电容的电容值。
13.优选的,应用于上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op/ota、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结构的补偿电路,本方法还包括:根据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根据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确定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14.优选的,根据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包括:根据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由第三公式确定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其中,第三公式为:
表示转移函数,表示comp端电压值,表示fb端电压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等效输出电阻的电阻值,s为转移函数中的复变量。
15.优选的,根据目标跨导值确定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包括:根据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由第四公式确定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其中,第四公式为:其中,第四公式为:表示第二pmos管的跨导值,表示第三pmos管的跨导值,表示op/ota中与第三pmos管连接的pmos管的跨导值,表示第四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补偿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阻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阻值控制模块,用于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补偿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补偿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通过由运算放大器搭配电容和三个阻值可调电阻构成的负反馈回路,代替传统补偿电路中接在误差放大器comp端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且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实现模拟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补偿电路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切换频率切换开关电源芯片的要求。并且,等效电容值通过调节第一,第二、第三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实现,所以即使在较低切换频率这一应用场景下,也无需选用大电容值的电容来满足等效电容值的要求,可调电阻、运放等器件组成的电路结构也远远小于大电容的面积,从而有利于补偿电路的小型化,可以更好地缩减切换开关电源芯片的印刷电路板面积。
20.本技术提供的补偿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补偿电路对应,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现有的一种补偿电路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的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电阻的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误差放大器的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op/ota的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等效电容、电阻值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误差放大器跨导值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24.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于目前的电子电路领域中,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追求各式电气元件的小型化是一种主流发展趋势,对于直流-直流切换开关电源芯片同样如此。
27.目前的电源芯片内部存在补偿电路,补偿电路转移函数a(s)的极点和零点由电路结构以及所使用电气元件的参数决定,为一固定值且不可更改。但由于补偿电路的极点和零点需要配合电源芯片的切换频率,所以固定不变的极点和零点不能很好地适应大范围的切换频率,灵活性与泛用性存在不足。
28.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当电源芯片的切换频率越低时,其搭配的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rx以及等效电容值cx也就越大,电容值越大的电容一般占地面积越大,不利于电源芯片的小型化,不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要。
2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偿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误差放大器、控制器、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第三可调电阻r3,运算放大器op和第一电容c1;误差放大器的comp端与第三可调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可调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可调电阻r1和第二可调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可调电阻r1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op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可调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运算放大器op的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控制器与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连接,用于调节阻值。
30.其中,控制器可优选为一次性可编程(one time programmable,otp)或可多次编程(multi time programming,mtp)的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预先烧录进otp/mtp中的程序,实现对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的阻值控制,模拟不同的等效
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进而调节补偿电路转移函数a(s)的极点和零点,适应不同的电源芯片切换频率。
31.对于上述的各个可调电阻,现有存在多种成熟的可调电阻产品,可与相应的阻值控制方式配合使用在上述实施例的补偿电路中。但考虑到上述提供一种控制器的优选实施方案,为通过otp/mtp实现对可调电阻的阻值控制,otp/mtp作为可编程逻辑器件,多通过电信号控制其它器件,故针对上述这种控制方式,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适应的可调电阻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可调电阻由若干电阻单元串联组成,电阻单元由并联的电阻和开关组成;相应的,控制器与可调电阻连接包括:控制器与可调电阻中的各开关连接。
32.otp/mtp可以通过特定位数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电阻单元开关的闭合或通断。一般情况下,用于控制可调电阻的控制信号的位数应与电阻单元的数量一致,每一位通过“1”和“0”表示高低电平,进而控制电阻单元开关的通断。当某一电阻单元的开关被闭合时,其电阻相当于被短路,未被连入电路中,当电阻单元的开关断开时,则其电阻连入电路,与其他电阻单元中连入电路的电路串联形成可调电阻的电阻值。
33.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调电阻的电阻值调整原理以第一可调电阻r1为例,如下式所示:其中,n表示第一可调电阻r1的电阻单元个数,也代表相应控制信号的位数;表示控制信号第i位的值,从0或1中取值;表示第一可调电阻r1第i个电阻单元的电阻阻值。
34.另外,又出于降低对控制器控制信号要求的角度,也可优选同一可调电阻内所有电阻单元的电阻值相同,如此,控制器仅需控制连入电路的电阻数量即可实现对于可调电阻阻值的控制,无需精确到打开、关闭具体某一个电阻单元。
35.于实际应用中,各电阻单元采用相同与否的电阻值这两种实施方案拥有各自的优势,电阻单元的电阻值相同可以降低对控制器控制信号的要求,电阻值不同则可以在电阻单元一定的情况下组合出更多的电阻值,提高可调电阻值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通常采用不同位数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用于组合的电阻单元也不相同,其目的是为实现更大范围的阻值调整,也即提高等效电阻值与等效电容值的模拟范围,适配更广泛的电源开关切换频率。
37.进一步的,上述通过调节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的阻值模拟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的原理如下式所示:阻值模拟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的原理如下式所示:
表示等效电阻值,表示第一可调电阻r1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二可调电阻r2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三可调电阻r3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等效电容值,表示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
38.当通过调整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的阻值模拟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之后,补偿电路所构成的转移函数a(s)如下所示:值之后,补偿电路所构成的转移函数a(s)如下所示:表示转移函数,表示comp端电压值,表示fb端电压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等效输出电阻的电阻值,s为转移函数中的复变量。
39.通过上述可根据实际需要的零点和极点,推导得到相应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进而得到上述三个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40.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原理可知,等效电容值可通过调节第一可调电阻r1和第二可调电阻r2的电阻值实现,所以对于第一电容c1的选取,可以在允许范围内选用面积尽可能小的电容,当电源芯片的切换频率较低从而需要较高的等效电容值时,第一电容c1可通过上述补偿电路的模拟效果,以调节第一可调电阻r1和第二可调电阻r2的阻值的方式实现等同于大电容提供的等效电容值的效果。并且本技术领域人员所清楚的是,大电容所占面积远大于三个电阻所占面积,故通过上述补偿电路在可以扩大电源芯片切换频率范围之外,还可以控制电源芯片不至于因为较低的切换频率导致占地面积过大,有利于实现电源芯片的小型化。
4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通过由三个可调电阻、运算放大器和电容实现代替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的效果,并且上述的可调电阻可通过控制器实现阻值的调整,以模拟出不同值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进而令补偿电路转移函数a(s)的零点、极点可调,适应电源芯片更大范围的切换频率,提高了灵活性和适用性。另外,由于不同的等效电容值可通过调节电阻阻值实现,所以在选用电容时可选用电容值更小的电容,减小占地面积,更有利于电源芯片的小型化,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42.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可通过控制器调节三个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实现模拟误差放大器输出端所需的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但是,改变了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也即改变了误差放大器的反馈比(feedback ratio,反馈比=vout/fb),所以为了保证回路的稳定性,应调整误差放大器的跨导来得到适应的回路增益。
43.因此,为使用上述的补偿电路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保证回路的稳定性,还需要一个跨导可调的误差放大器配合使用。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误差放大器的优选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pmos管mbp0、第二pmos管mpip、第三pmos管mpin、op/ota、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第一pmos管mbp0的源极接电源vdd端(也即电源正极),第一pmos管mbp0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mpip和第三pmos管mpin的源极连接;
第二pmos管mpip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vref端(也即参考电压输入端),第二pmos管mpip的漏极与op/ot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第四可调电阻ra接地;第三pmos管mpin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fb端(也即反馈电压输入端),第三pmos管mpin的漏极与op/ot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第五可调电阻rb接地;op/ota的输出端作为误差放大器的comp端(也即误差电压输出端);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与控制器连接,阻值受控制器控制。
44.需要说明的是,op也即operational amplifier,为运算放大器,ota即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为跨导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差分电压转换为输出电流的放大器。上述的op/ota也即可以使用运算放大器或者跨导放大器任意一个实现功能。还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运算放大器实现上述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中使用的运算放大器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运算放大器op不为同一个运算放大器。
45.此外,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同样可由若干电阻单元组成,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但需要知道的是,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的作用是调节误差放大器的跨导,与第一可调电阻r1、第二可调电阻r2和第三可调电阻r3不同,为作区分,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用ra和rb表示,以区别于r1、r2和r3。
46.进一步的,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op/ota,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可能的电路结构的实施方案,如图5所示,op/ota包括:mbp1、mp1、mp2、mp3、mp4五个pmos管,mn1、mn2、mn3、mn4四个nmos管组成。
47.基于上述的电路结构,通过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调节误差放大器跨导的原理如下式所示:导的原理如下式所示:表示第二pmos管mpip的跨导值,表示第三pmos管mpin的跨导值,表示op/ota中与第三pmos管mpin连接的pmos管的跨导值(也即图5中pmos管mp1的跨导值),表示第四可调电阻ra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五可调电阻rb的目标电阻值。
48.根据上述原理式,可根据补偿电路不同的极点和零点,调节得到合适的误差放大器跨导配合使用,保证补偿电路的稳定性。
49.还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原理式,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的电阻值应保持一致,以避免在误差放大器输入端产生电压偏移,故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优选为二者结构一致,且由同一控制信号进行阻值调节。二者结构一致具体表现为所组成的电阻单元数量一致、阻值一致。
5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误差放大器结构的优选实施方案,通过第四可调电阻ra和第五可调电阻rb,实现误差放大器跨导的调节,配合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补偿电路,针对电源芯片更大范围的切换频率,可以通过调节各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实现所需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的模拟,并调整、配合以适当的误差放大器跨导值,保证补偿电路的稳定性,提高电源芯片性能。
51.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相适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补偿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补偿电路,实现对各个可调电阻电阻值的调节控制,如图6所示,具体方法包括:
s11:获取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
52.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容值和等效电阻值是根据电源芯片的切换频率决定,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电源芯片的切换频率确定补偿电路所需转移函数a(s)的零点与极点,进而得到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是已知的,故本实施例在此对具体的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53.s12: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54.与上述装置部分实施例同理,步骤s12具体可为: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由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其中,第一公式为:其中,第一公式为:表示等效电阻值,表示第一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二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55.第二公式为:第二公式为:表示等效电容值,表示第一电容的电容值。
56.s13: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57.同样的,本实施例也不限制于控制信号的具体形式,当控制器选用otp或是mtp实现,且可调电阻由若干电阻单元组成、每一电阻单元由一组并联的电阻和开关组成时,控制信号可为由若干个“0”或“1”组成的电信号,“0”表示低电平,“1”表示高电平,用于控制电阻单元开关相反的开闭状态,且控制信号的位数与相应电阻单元的数量应保持一致。
5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补偿电路,根据不同的电源芯片切换频率有不同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的需要,进而确定三个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并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调节可调电阻的电阻值,使其满足切换频率的需要。因此,可以实现另同一补偿电路可应用在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内,提高了补偿电路的泛用性。另外,通过可调电阻调整等效电容值的效果也使得在选取电容值时无需选用电容值过大的电容,从而减小电源芯片的电路面积,有利于电源芯片的小型化。
59.在上述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误差放大器的优选实施方案,通过调节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实现调整误差放大器跨导的作用,从而适应于补偿电路不同的零点、极点,保障回路的稳定性。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对应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s21:根据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
60.与上述实施例同理,在所需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等参数确定的前提下,计算其他所需参数并进行电路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61.s22:根据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确定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62.如上述装置部分所公开的,步骤s22可具体为:根据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由第三公式确定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其中,第三公式为:其中,第三公式为:表示转移函数,表示comp端电压值,表示fb端电压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表示误差放大器等效输出电阻的电阻值,s为转移函数中的复变量。
63.s23: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64.同样的,步骤s23具体包括:根据目标等效输入跨导值,由第四公式确定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其中,第四公式为:其中,第四公式为:表示第二pmos管的跨导值,表示第三pmos管的跨导值,表示op/ota中与第三pmos管连接的pmos管的跨导值(也即图5中pmos管mp1的跨导值),表示第四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表示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
6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通过根据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误差放大器跨导的目标值,并根据跨导的目标值确定相应的第四可调电阻和第五可调电阻的目标值,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进行调整,使得误差放大器能够满足当前需要,保障补偿电路的稳定性。
6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补偿电路控制装置对应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从两个角度对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另一种是基于硬件的角度。
67.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偿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阻值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补偿电路所需的等效电阻值和等效电容值确定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的目标电阻值;阻值控制模块33,用于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达到对应的目标电阻值。
68.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69.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一种电子设
备包括:存储器4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4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的步骤。
7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
71.其中,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可以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72.存储器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401,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1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4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402和数据40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402可以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4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等。
73.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有显示屏42、输入输出接口43、通信接口44、电源45以及通信总线46。
7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一种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如下方法:一种补偿电路控制方法。
76.最后,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77.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78.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进行了
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7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