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7406发布日期:2023-03-08 08: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buck电路、发射端和接收端,buck电路连接于发射端,发射端和接收端感应靠近布置;发射端主要由发射器芯片m1、电容c3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组成,电容c3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并联后,再连接到发射器芯片m1的两端;buck电路并联在发射端的发射器芯片m1的两端;接收端主要由接收器芯片m2、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电容c4和储能电容器c5组成,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和电容c4并联后,再连接到接收器芯片m2的两端,储能电容器c5也连接在接收器芯片m2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植入人体内,所述的发射端佩戴在人体上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和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靠近布置形成电磁感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uck电路包括了整流桥d1、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l1和晶闸管q1;整流桥d1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串联有电容c1,整流桥d1的输出正极和晶闸管q1的阳极连接,同时整流桥d1的输出正极也经二极管d2和晶闸管q1的门极连接,晶闸管q1的阴极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容c2和二极管d3并联后串联在整流桥d1的输出负极和电感l1的另一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桥的输入正极通过ag电极连接到佩戴者的手腕上,输入负极经过电线或人体连接到鞋的底部而接地。6.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植入式供电系统的植入式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时,整流桥将从皮肤表面接收到的人体和地之间的电势差的正弦波信号转变正向交流电,再通过buck电路变为直流电储存到buck电路内部的电容里;然后当buck电路内部的电容的电压积累到预设电压阈值时,启动发射器芯片m1,并由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产生谐振信号,将能量传输至接收端,通过接收器芯片m2和储能电容器c5给植入式电子器件充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BUCK电路连接于发射端,发射端和接收端感应靠近布置,发射端包括发射器芯片、电容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接收端包括接收器芯片、接收耦合电感线圈、电容和储能电容器,BUCK电路包括整流桥、电容、电容、二极管、二极管、电感和晶闸管;整流桥将从皮肤表面接收交流电,经BUCK电路变为直流电储存到内部电容里,当积累到预设阈值将能量传输至接收端,给植入式电子器件充电。本发明基于电容耦合,将用电设备充电中产生的工频能量耦合到人体皮肤表面,再通过人体信道进行能量传输,来给储能器件充电,可为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供电系统供能,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凯 夏廉斌 刘富海 常世元 周浩 吴云 董康 江靖扬 骆季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3/3/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