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连接装置和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6198发布日期:2022-06-29 00:4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承插式连接装置和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桥架安装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插式连接装置和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进步,电力供应对人类生活意义重大,要保障电力稳定的传输成了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除了电力稳定传输时电缆材质的严格要求外,电缆桥架为电缆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无论是在机房、机房、地下室、或者工业行业和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所,都能看到电缆的应用,能够起到支持,保护和管理电缆。但是,现如今的电缆桥架在大面积的铺设和拆除的过程异常的繁琐,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成本变高,同时还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插式连接装置和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旨在解决电缆桥架在大面积的铺设和拆除的过程异常的繁琐,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成本变高,同时还浪费时间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承插式连接装置,包括:底座;隔板,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承插式连接部,所述承插式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若干所述承插式连接部通过可拆卸紧固件首尾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远离第一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远离第二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隔板厚度,所述第二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隔板厚度。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沿远离所述第一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形成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沿远离第二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三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隔板厚度,所述第四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隔板厚度。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底座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五弯折部,所述第五弯折部沿远离所述底座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五弯折部,所述第五弯折部厚度大
于等于所述底座厚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装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对底座的两侧设置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同侧均延伸有承插式连接部,并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对承插式连接装置首尾对准通孔,承插连接,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安装和拆卸承插式连接装置时候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承插式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底座100,隔板200,第一隔板210,第二隔板220,承插式连接部300,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第一通孔410,第二通孔420,第三连接部500
1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插式连接装置,包括:底座100,隔板200,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所述第一隔板210和所述第二隔板220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410,所述第一隔板210和所述第二隔板220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00的两侧;承插式连接部300,所述承插式连接部300包括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所述第一连接部310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210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320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220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2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0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10相匹配的第二通孔420,若干所述承插式连接部300通过可拆卸紧固件首尾连接。具体的,底座为矩形形状,在另一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装置,不仅仅局限于矩形,也可以为正方形形状;而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设置于底座的左右两端,并且与底座100均竖直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与底座可成一定倾斜的角度固定。同时,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的左端均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个隔板210前端延伸有第一连接部310,第二隔板220前端延伸有第二连接部320,并且,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同时,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当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进行首尾连接时,对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对位,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紧固连接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装配后,第一通孔410、第二通孔420和螺栓之间有间隙,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多次拆装。在本实用性的另一实施例中,与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隔板210前端延伸有第一连接部310,第二隔板220后端延伸有第二连接部320。传统的电缆桥架,电缆桥架在连接时通过在首尾连接的两个电缆桥架之间添加一个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对两个电缆桥架分别与连接件的连接达到两个电缆桥架的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电缆桥架,承插式连接装置直接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将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连接,达到两个首尾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固定,降低了装配时候的操作,同时,承插式连接装置在安装或者替换新的承插式连接装置时候,减少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降低了安装和拆卸的难度,节省安装的时间,也减少安装的成本。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远离第一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沿远离第二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隔板厚度,所述第二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隔板厚度。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0在与第一隔板210连接处些微向靠近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平行于第二隔板220向远离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0在与第二隔板220连接处些微向靠近第一隔板210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平行于第二隔板220向远离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延伸,同时,弯曲形成第一弯折部的厚度等于或者略大于隔板200的厚度。通过使得第一弯折部厚度等于或者略微大于第一隔板210的厚度,第二弯折部厚度等于或者略微大于第二隔板220的厚度,在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进行首尾连接时,可以使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一隔板210的内侧相匹配,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二隔板220内侧相匹配,并且方便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进行对位,方便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连接固定。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420与隔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了承插式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让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在进行连接时,使得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连
接部与另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隔板200能够快速匹配对位,提高了安装的速率,减少了安装时的工时,明显地提高了效率。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沿远离所述第一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形成第四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沿远离第二隔板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四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上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三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隔板厚度,所述第四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隔板厚度。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0在与第一隔板210连接处些微向远离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四弯折部平行于第二隔板220向远离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0在与第二隔板20连接处些微向远离第一隔板210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第四弯折部平行于第二隔板220向远离第二隔板220的方向延伸,同时,弯曲形成第三弯折部的厚度等于或者略大于隔板200的厚度。通过使得第三弯折部厚度等于或者略微大于第一隔板210的厚度,第四弯折部厚度等于或者略微大于第二隔板220的厚度,在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进行首尾连接时,可以使第一连接部310与第一隔板210的外侧相匹配,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二隔板220外侧相匹配,并且方便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进行对位,方便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连接固定。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420与隔板200之间的磨损,提高了承插式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让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在进行连接时,使得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连接部与另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隔板200能够快速匹配对位,提高了安装的速率,减少了安装时的工时,明显地提高了效率。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底座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五弯折部,所述第五弯折部沿远离所述底座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五弯折部,所述第五弯折部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底座厚度。具体的,底座100的前端向下些微地弯折形成第五弯折部,弯折部平行于底座100,向远离底座100的方向延伸;同时,弯曲形成第五弯折部的厚度等于或者略大于底座100的厚度。通过使得第五弯折部厚度等于或者略微大于底座100的厚度,在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进行首尾连接时,可以使第三连接部500上表面轻松的置于另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底盘100的下端,方便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连接固定。传统的电缆桥架没有第三连接部,在两个电缆桥架相连接时,通过连接件将首尾两个电缆桥架连接,但是两个电缆桥架底座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底座在长时间承载电缆时,底座之间的间隙会影响电缆桥架的整体受力,甚至带来损坏;相对于传统的电缆桥架连接,本技术的承插式连接装置的第三连接部500连接于前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底座100的下端面,使得首尾两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底座之间没有间隙,让底座的受力能力变强,提高底座的稳定性,即时底座在长时间放置电缆的时候,也能使底座更牢固而不发生坍塌,保障了承插式连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相邻承插式连接电缆桥架在首尾连接安装时,通过在隔板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能够使得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与相邻电缆桥架的隔板相配合,并且快速地使得相邻电缆桥架的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进行对位,通过使用可拆卸紧固件,
能够使得两个电缆桥架的连接固定,承插式连接部的弯折和通过利用第一连接部410、第二连接部420以及第一通孔310和第二通孔320的相配合与可拆卸紧固件的相配合,能更简单更有效率地连接和拆卸,减少了电缆桥架连接时的磨损,让工作人员在进行安装或者对损坏的电缆桥架进行拆卸替换时候,节省更多地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安装的成本;而且一个承插式连接装置的底座向下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500并且远离底座方向延伸,同时,第三弯折部的厚度是等于或者略大于底座100的厚度,第三连接部500和相邻电缆桥架在底座100连接,使相邻两个电缆桥架底座之间没有间隙,让底座100的受力能力变强,在电缆桥架的底座上放置电缆时候,提高电缆桥架的稳定性,使电缆桥架更牢固而不发生坍塌,是电缆桥架更安全。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