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9760发布日期:2022-08-17 07:4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弱电箱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对日常电力设备的安全保障要求也随之增加,在电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目前对弱电主要是生活中常用的弱电箱进行保护;
3.现有在对弱电箱进行安装时仅仅是将弱电箱直接通过固定螺栓与墙面进行固定,安装操作难度大,且固定牢固性不佳,防护措施不佳,由于弱电箱直接暴露在外部,易发生碰撞,从而造成弱电箱的损坏;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2120837422.x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安装装置,此申请采用了隔离箱隔离的方式实现强电箱与弱电箱分离,通过缓冲弹簧来实现对隔离箱的缓冲保护,避免隔离箱受到撞击损毁;还采用了电动推杆滑动推抵的方式对弱电箱进行了安装;虽然可以实现对弱电箱的有效保护和隔离,但是制作成本较高,大大降低了弱电箱的实用性;并且对隔离框的安装方式依然采用螺栓锁紧的方式进行连接,仍需校正调节,虽然解决了弱电箱直接上墙安装的不便,但是设计中所采用的缓冲设计以及加入的电动推杆自动推抵结构的安装结构,使得整体的安装支架更为笨重,可能直接超过了弱电箱的本身重量,增加了安装负担;安装板的结构更是延伸过长,反而加大了容易碰撞的风险;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装轻便、隔离效果好、制作成本底且拆装便捷便于后期维护的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包括隔离箱、连接组件、弱电箱和防护装置;隔离箱为一个侧壁和顶部开口的矩形箱体;连接组件固定安装于隔离箱的背部;隔离箱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弱电箱嵌入至安装于隔离箱内;防护装置围设于隔离箱的边角处。
8.优选的,隔离箱包括插槽、插板、第一绝缘层、倒角、第二绝缘层和换气孔;插槽沿着隔离箱顶部的短边方向水平开设于隔离箱顶部开口处的两侧;插板可滑动拔插的设置于插槽之间;插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一端开设有倒角;第二绝缘层贴设于隔离箱的内壁;换气孔贯穿开设于隔离箱的背部。
9.优选的,连接组件包括挂设组件和承载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有挂设组件和承载组件组成;挂设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挂设组件呈矩形阵列状态固定安装于隔离箱的背部;承载组件可拆卸的设置于固定物上,挂设组件和承载组件之间配合插接。
10.优选的,挂设组件包括连接板、锁紧螺栓和钩部;连接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安装于
隔离箱的背部;钩部固定安装于连接板上,所述钩部呈l形设置,钩部的端部设置朝向地面设置。
11.优选的,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通孔和挂盒;通孔贯穿开设于承载板上,所述通孔设置有多组,通孔用以通过锁紧螺栓将承载板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挂盒设置有四个,四个挂盒呈矩形阵列状态设置于承载板表面,四个挂盒和四个钩部一一对应设置。
12.优选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棉,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棉,防护棉设置有多个,多个防护棉分别包括设置于隔离箱的边角处。
13.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通过插板和第一绝缘层的配合,实现了如何对放置入隔离箱内的弱电箱进行下压限位固定的工作。
15.2.本技术通过隔离箱和第二绝缘层的配合,实现了如何实现强电隔离的同时实现绝缘隔离的工作。
16.3.本技术通过挂设组件和承载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如何对隔离箱进行快速安装的工作,工作劳动强度小、连接快速稳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的a-a处截面剖视图;
20.图4是本技术的去除弱电箱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21.图5是本技术的去除插板的隔离箱和挂设组件立体图;
22.图6是本技术的承载组件立体图。
23.图中标号为:
24.1-隔离箱;1a-插槽;1b-插板;1c-第一绝缘层;1d-倒角;1e-第二绝缘层;1f-换气孔;
25.2-连接组件;2a-挂设组件;2a1-连接板;2a2-锁紧螺栓;2a3-钩部;2b-承载组件;2b1-承载板;2b2-通孔;2b3-挂盒;
26.3-弱电箱;
27.4-防护装置;4a-防护棉。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
30.一种具有强电隔离结构的弱电箱,包括隔离箱1、连接组件2、弱电箱3和防护装置4;隔离箱1为一个侧壁和顶部开口的矩形箱体;连接组件2固定安装于隔离箱1的背部;隔离箱1通过连接组件2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弱电箱3嵌入至安装于隔离箱1内;防护装置4围设于隔离箱1的边角处。
31.基于上述实施例,工作状态下当需要对3进行固定安装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弱电箱
3嵌入式放置于隔离箱1内部,通过隔离箱1对其进行固定安装;然后在通过连接组件2将隔离箱1固定安装固定物上,从而完成对固定弱电箱3的固定安装工作,通过所述隔离箱1可以实现将弱电箱3与强电区之间的有效隔离;所述防护装置4用以为隔离箱1的边角进行防护,因为隔离箱1的边角较为坚硬,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或实用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
32.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
33.隔离箱1包括插槽1a、插板1b、第一绝缘层1c、倒角1d、第二绝缘层1e和换气孔1f;插槽1a沿着隔离箱1顶部的短边方向水平开设于隔离箱1顶部开口处的两侧;插板1b可滑动拔插的设置于插槽1a之间;插板1b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c,第一绝缘层1c的一端开设有倒角1d;第二绝缘层1e贴设于隔离箱1的内壁;换气孔1f贯穿开设于隔离箱1的背部。
34.基于上述实施例,工作状态下当弱电箱3放置于隔离箱1内部后,工作人员拿取插板1b,并将插板1b底部设置的第一绝缘层1c开设有倒角1d的一端朝向插槽1a方向设置,并水平插入至插槽1a内部;由于第一绝缘层1c的端部开设有倒角1d,在插板1b插入的过程中会更加顺畅,并且在插入的过程第一绝缘层1c会摩擦弱电箱3的顶部,并压紧至弱电箱3的顶部,使其弱电箱3更加稳固。
3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
36.连接组件2包括挂设组件2a和承载组件2b,所述连接组件2有挂设组件2a和承载组件2b组成;挂设组件2a设置有四组,四组挂设组件2a呈矩形阵列状态固定安装于隔离箱1的背部;承载组件2b可拆卸的设置于固定物上,挂设组件2a和承载组件2b之间配合插接。
37.基于上述实施例,工作状态下实现将四组挂设组件2a固定安装于隔离箱1的背部,在通过螺栓将承载组件2b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在地面首先完成对弱电箱3装配以及防护,当装配完毕后,只需抬起弱电箱3,通过隔离箱1背部固定安装的挂设组件2a与承载组件2b配合卡接即可完成对弱电箱3的固定工作,无需像传统操作一样,需要对弱电箱3进行支撑在一一对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不仅工作量大、操作繁琐,而且安装质量不高还存在安装全隐患。
38.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
39.挂设组件2a包括连接板2a1、锁紧螺栓2a2和钩部2a3;连接板2a1通过锁紧螺栓2a2固定安装于隔离箱1的背部;钩部2a3固定安装于连接板2a1上,所述钩部2a3呈l形设置,钩部2a3的端部设置朝向地面设置。
40.基于上述实施例,当需要对隔离箱1进行固定时,只需抬起隔离箱1并将钩部2a3的端部与承载组件2b相对应设置并插入至承载组件2b上即可。
41.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
42.承载组件2b包括承载板2b1、通孔2b2和挂盒2b3;通孔2b2贯穿开设于承载板2b1上,所述通孔2b2设置有多组,通孔2b2用以通过锁紧螺栓将承载板2b1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挂盒2b3设置有四个,四个挂盒2b3呈矩形阵列状态设置于承载板2b1表面,四个挂盒2b3和四个钩部2a3一一对应设置。
43.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对隔离箱1和弱电箱3进行固定安装前,首先通过固定螺栓将承载板2b1固定安装于固定物上,然后在抬起隔离箱1,将隔离箱1背面设置的钩部2a3依次插入至挂盒2b3内部,从而完成挂设组件2a和承载组件2b之间的配合插接工作。
44.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
45.防护装置4包括防护棉4a,所述防护装置4为防护棉4a,防护棉4a设置有多个,多个防护棉4a分别包括设置于隔离箱1的边角处。
46.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防护棉4a可以有效的减缓隔离箱1的边角在收到撞击时,对撞击物和隔离箱1之间的缓冲工作,保护隔离箱1的同时,使得相撞物也不会收到较大损伤。
47.本技术小巧轻便、安装便捷牢固、拆装简单;不仅可以有效的隔离强电而且可以对弱电箱进行很好的保护工作,大幅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安装劳动强度。
4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