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逆变器以及车载逆变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7099发布日期:2022-06-25 00: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逆变器以及车载逆变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以及车载逆变器组件。


背景技术:

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的正弦波)的转换器。车载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dc12v直流电转换为和市电相同的ac220v交流电,进而方便车用的电源转换器。其中,车载逆变器可以应用于仓库、工具间或者放在汽车后备箱内。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车辆的普及,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开车去露营,通常人们会在汽车的后备箱安装一个车载逆变器以作为露营时生活用电的保障。具体的,车载逆变器通过逆变模块将汽车发电机电压转换为符合日常生活用电的电压,并用过车载逆变器稳定输出,用来对电器或者电子产品供电。
4.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用于露营使用的车载逆变器都会额外在内部安装锂电池组,进而将锂电池组作为一个储备电源,且当锂电池组电量耗尽时,通常都是直接与汽车发电机的电瓶或者与外接电源连接,用来对锂电池组充电。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露营的地方一般都会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且基本没有电源以供对锂电池组充电,同时,对汽车发电机供电的电瓶电量有限,若使车辆一直启动对电瓶充电,然后再通过电瓶对锂电池组充电的话,一方面较为不便,另一方面较为消耗汽车的燃料。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使得对车载逆变器充电较为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逆变器以及车载逆变器组件。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逆变器以及车载逆变器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车载逆变器,包括外壳、电池模块、将太阳能板或其他电源电压进行转换进而对所述电池模块充电的dc/dc转换模块以及将所述电池模块释放出的电压进行逆变并输出的逆变器模块;
9.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
10.所述电池模块、所述dc/dc转换模块以及所述逆变器模块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模块、dc/dc转换模块以及逆变器模块放置于安装槽内,且通过盖板限位于安装槽内,进而使得多个小模块形成一个大模块,便于整体的安装固定;同时dc/dc转换模块可以将太阳能板的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对电池模块进行充电,相比较将汽车启动对发动机电瓶充电,然后在通过发电机电瓶对电池模块充电,只需要有一块太阳能板与车载逆变器连接即可,进而使得车载逆变器充电更加的方便。
12.可选的,车载逆变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壳上的库仑计、控制所述逆变器模块的
逆变器开关以及供电器连接的ac插座,所述ac插座与所述逆变器模块电性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库仑计的设置,使用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到车载逆变器中的电量,进而及时的对车载逆变器充电;ac插座的设置,使得经过逆变器升高的电压可以传输给ac插座,然后通过相适配的电器与ac插座连接进而实现运转;逆变器开关的设置,可以控制ac插座是否有电,进而降低因孩子误碰ac插座发生危险的风险。
14.可选的,所述外壳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壳外壁上的支耳,所述底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同心的第一固定孔以及所述支耳转动方向后与所述安装孔同心的第二固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支耳的方向,进而改变车载逆变器的固定方向,即车载逆变器相对的两侧均可通过调整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同心的情况将其固定起来,使得车载逆变器的安装更加多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16.可选的,所述安装槽长度方向的槽壁中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盖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载逆变器尺寸较大时,支撑件抵接于盖板,进而可以对盖板进行一个支撑,降低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盖板中部因晃动而发生变形的风险。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9.一种车载逆变器组件,包括安装架以及上述的一种车载逆变器,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转动安装于其他部件上,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铰接,所述支耳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打开后可以于汽车后备箱内作为一个放置架,将汽车后备箱的空间隔开成为上下两个空间,便于对物品的整理与分类;同时安装架不使用时,转动折叠起来即可,进入提高汽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
21.车载逆变器通过支耳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一方面,使得车载逆变器固定后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车载逆变器可以随着第二安装板的转动而转动,然后再随着第一安装板的转动而转动,进而转动后呈竖直状态,不占用汽车后备箱太大的空间。
22.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打开后所述第一抵接板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板,且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一侧平齐。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铰接,因此第一抵接板抵接于第二抵接板,使得第二安装板转动后不易相对于第一安装板倾斜,一方面,使得车载逆变器固定后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使得放置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物品更加稳定,不易因倾斜而滑落。
24.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互配合,对放置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物品进行一个初步的限位,进而降低了物品滑落的风险。
26.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后所述第二限位板插入的插装孔。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因此插装孔的设置,使得第二安装板转动后,第二限位板可以插入插装孔内,进而降低了安装架于汽车后备箱内的空间占有率。
28.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可以将手拧螺栓的螺纹部穿过第一连接孔,进而将第一安装板安装于汽车后备箱的其他部件上,同理,也可以通过手拧螺栓将第二安装板安装于汽车后备箱的其他部件上,进而提高了安装架安装后的稳定性。
30.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同心的通孔。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与通孔同心设置起到一个预定位的作用,螺栓的螺纹部穿过定位孔与通孔然后与螺母连接,进而将车载逆变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进而使得车载逆变器安装时较为方便。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dc/dc转换模块可以将太阳能板的太阳能转换为适当电压的电能,然后对电池模块进行充电,相比较将汽车启动对发动机电瓶充电,然后在通过发电机电瓶对电池模块充电,使得对车载逆变器充电更加的方便;
34.支耳上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的设置,使得车载逆变器的固定方式有两种,即,通过改变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的同心关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得车载逆变器相对两侧中的任意一侧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
35.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铰接,且第一安装板背离与第二安装板铰接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汽车的后备箱内,进而使得安装架可两次折叠,降低了安装架于汽车后备箱内的空间占有率。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载逆变器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3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载逆变器的爆炸图。
3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模块的整体结构图。
3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载逆变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底壳;111、安装槽;112、支撑件;113、安装孔;114、散热孔;115、散热风扇;12、盖板;13、支耳;131、第一固定孔;132、第二固定孔;133、通孔;2、电池模块;21、锂电池组;22、电池保护板;23、电池底板;24、电池固定板;25、弹性棉;26、电池限位板;3、dc/dc转换模块;4、逆变器模块;5、库仑计;6、逆变器开关;7、ac插座;8、安装架;81、第一安装板;811、第一抵接板;812、第一限位板;813、插装孔;814、第一连接孔;82、第二安装板;821、第二抵接板;822、第二限位板;823、把手;824、定位孔;825、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载逆变器。参照图1与图2,车载逆变器包括外壳1、电池模块2、dc/dc转换模块3、逆变器模块4、库仑计5、逆变器开关6以及ac插座7。其中,电池模块2、dc/dc转换模块3、逆变器模块4、库仑计5、逆变器开关6以及ac插座7均安装于外壳1上。dc/dc转换模块3可以将太阳能板或其他电源电压进行转换进而对电池模块2充电;库仑计5的设置,可以使得用户随时了解到电池模块2的电量并可以及时充电;逆变器模块4将电池模块2释放出的电压进行逆变为高压并输出至ac插座7,然后电器或者其他电子产品通过电源线与ac插座7连接,进而实现通电;而逆变器开关6可以控制ac插座7通电或断电,进而降低因孩子误碰ac插座7而发生危险的风险。
43.参照图1与图2,进一步的,外壳1包括底壳11、盖板12以及支耳13,底壳1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电池模块2、dc/dc转换模块3以及逆变器模块4的安装槽111,盖板12盖设于安装槽111的槽口进而对安装槽111内的模块进行限位,且盖板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底壳11上。安装槽111长度方向的槽壁中部设置有支撑件112,支撑件112背离安装槽111槽底的一侧抵接于盖板12,进而降低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盖板12中部因晃动而发生变形的风险。库仑计5、逆变器开关6以及ac插座7安装于底壳11的侧壁上,且库仑计5、逆变器开关6以及ac插座7的接口处均凸出于底壳11,进而便于在底壳11外部与对应的电源线对接。本实施例中优选支耳13为l状的板体,且支耳13的一个板体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31以及第二固定孔132,底壳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3。其中,第一固定孔131与安装孔113同心设置,螺栓的螺纹部穿过第一固定孔131与安装孔113,进而将支耳13安装于底壳11上,当将支耳13调转方向以后,可以使第二固定孔132与安装孔113同心,螺栓的螺纹部穿过第一固定孔131与安装孔113,将支耳13安装于底壳11上,进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安装方式。
44.参照图3与图4,电池模块2包括锂电池组21、电池保护板22、电池底板23、电池固定板24以及弹性棉25,其中,电池底板23安装于安装槽111的槽底,电池底板23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电池限位板26,弹性棉25位于锂电池组21背离电池限位板26的一侧,且弹性棉25一侧抵接于锂电池组21,另一侧抵接于安装槽111的槽壁,进而使得锂电池组21前后方向限位。电池固定板24通过螺栓安装于电池底板23上,同时,电池固定板24与电池底板23相互配合对锂电池组21上下以及左右方向进行限位,进而使得锂电池组21安装后不易大幅度的晃动,电池保护板22通过螺栓安装于电池固定板24上对锂电池组21进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电池模块2安装于底壳11中部的位置,进而使得车载逆变器的整体重量较为均衡。
45.参照图2与图4,逆变器模块4设置于靠近安装槽111任意一侧壁处,且由于逆变器模块4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高,因此在靠近逆变器模块4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14,热量通过散热孔114释放到安装槽111的外侧,同时安装槽111外部的冷风可以通过散热孔114与安装槽111内部的热量进行循环交换,进而降低了逆变器模块4因热量过高而损坏的风险。安装槽111开设散热孔114的槽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风扇115,散热风扇115的设置,提高了热量从散热孔114释放到安装槽111外的速率。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电池模块2充电时,可以通过太阳能板与车载逆变器连接,然后太阳板的电压经过dc/dc转换模块3的转换,进而对电池模块2充电;同时dc/dc转换模块3也可以将汽车发电机电瓶的电压进行转换,然后对电池模块
2进行充电。电池模块2放电并通过逆变器模块4的逆变使电压升高,进而升高的电压通过ac插座7到达用户端。
47.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载逆变器组件,车载逆变器组件包括安装架8和安装于安装架8上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载逆变器。安装架8包括第一安装板81和第二安装板82,第一安装板81一侧转动安装于汽车后备箱其他部件上,第一安装板81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板82铰接,进而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可以折叠起来,降低了汽车后备箱内空间的占有率,支耳13安装于第二安装板82上,进而使得车载逆变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82上。
48.第一安装板81背离与第二安装板82铰接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转动板,转动板上开设有与其他部件配合转动的转动孔,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转动成为水平状态,成为一个放置架,将汽车后备箱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转动为竖直状态,进而降低对汽车后备箱空间的占有率。同时,车载逆变器也可以随着第二安装版的转动而转动。
49.参照图1,进一步的,汽车后备箱垂直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转动方向的两侧会安装有对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以下内容以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打开后的状态为例进行阐述,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铰接的一侧弯折有第一抵接板811,第一抵接板811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82与第一安装板81铰接的一侧弯折有第二抵接板821,第二抵接板821同样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抵接板811抵接于第二抵接板821,进而降低了第二安装板82相对于第一安装板81一直转动的风险。当第一抵接板811与第二抵接板821抵接时,第一安装板81背离地面的一侧与第二安装板82背离地面的一侧平齐,进而可以于第一安装板81或第二安装板82上放置物品。
50.其中,第一安装板81背离第一抵接板81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第一限位板812,第一限位板812向背离地面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二安装板82背离第二抵接板82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22,第二限位板822向背离地面的一侧延伸设置,进而通过第一限位板812与第二限位板822的配合,降低了放置于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上的物品滑落的风险。
51.继续参照图1,第一安装板81开设有插装孔813,第二安装板82转动后,第二限位板822可以插装于插装孔813内,同时,插装孔813的长度以及宽度均比第一限位板812的长度以及宽度大,进而便于第二限位板822插入插装孔813内。
52.第二安装板82背离第二限位板822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把手823,进而转动第二安装板82时,可以手握把手823转动第二安装板82,使得转动第二安装板82时更加的方便。
53.第二安装板82上开设有定位孔824,支耳13上开设有与定位孔824同心的通孔133,螺栓的螺纹部穿过定位孔824与通孔133然后与螺母连接,进而将车载逆变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82上。由于支耳13可调,且由于ac插座7不可移动,为了便于电源线与ac插座7连接,可以调节支耳13安装于壳体上的位置,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将车载逆变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82的上方或下方。
54.继续参照图1,第一安装板8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814,第二安装板8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825,进而可以手拧螺栓通过第一连接孔814将第一安装板81固定安装于汽车后备箱内,同时,手拧螺栓通过第二连接孔825将第二安装板82固定安装于汽车后备箱内,进而使得安装架8安装后更加稳定。此处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安装板82转动与第一安装板81折叠
在一起后,第二连接孔825与第一连接孔814同心,进而可以通过手拧螺栓直接将第一安装板81与第二安装板82固定于汽车后备箱内。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