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1650发布日期:2022-11-02 18:2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电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控箱包括柜体和柜门,检修时,当柜门打开,检修人员便能够查看到柜体内元器件的整体情况。通常柜门和柜体铰接,柜门可以是单开门或双开门,随着柜门转动,柜门的一端远离柜体,使得电控箱的内部结构充分暴露。
3.上述柜门的打开和关闭要求电控箱所处的环境水平空间较为开阔,当电控箱所处环境的空间较狭窄时,例如电控箱的柜门与墙体的距离过近,不利于柜门的充分旋转,柜门不能完全打开,使得电控箱内元器件不能完全暴露,不利于电控箱的检修。
4.因此,亟需一种电控箱能够通过柜门在狭窄空间的充分开启使得电控箱内元器件充分暴露,以利于电控箱的操作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狭窄空间柜门开启不充分,电控箱内元器件暴露不充分,不利于电控箱的操作和维护。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控箱,包括柜体、柜门和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
7.所述柜体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柜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将所述柜门与所述柜体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件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柜门可拆卸于所述柜体。
8.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容置腔,在至少一个开口设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将所述柜门覆盖在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9.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底板和从所述底板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前侧板,所述柜门包括第二前侧板和顶板;
10.由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前侧板形成前侧开口和顶面开口的所述容置腔;
11.所述第二前侧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相互配合与所述第一前侧板连接后,所述第二前侧板覆盖在所述容置腔的前侧开口,所述顶板覆盖在所述容置腔的顶面开口。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前侧板外侧的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前侧板底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可卡设在所述固定部上,使得所述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朝所述第一前侧板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前侧板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l型结构;
14.所述第二前侧板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与l型结构的所述固定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凹槽卡设在所述固定部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拉手结构为嵌入式拉手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拉手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弧形部,所述安装部装设在所述柜门的通孔处,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拉手槽,所述拉手槽的开口处设置向所述拉手槽内部凹陷的所述弧形部。
17.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门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结构。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是有磁吸作用的磁性件组合。
1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柜门和柜体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在狭窄空间可以将柜门取下,柜体内元器件暴露充分,同时,电控箱设置多个开口使得可以从多角度对电控箱进行操作和维护。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是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所示的柜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所示的柜体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电控箱,1-柜门,11-第二前侧挡板,12-顶板,2-柜体,21-左侧板,22-右侧板,23-后侧板,24-底板,25-第一前侧挡板,3-连接部,31-固定部,32-凹槽,4-容置腔,41-前侧开口,42-底面开口,5-拉手结构,51-安装部,52-弧形部,6-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控箱在狭窄的空间柜门无法充分开启,使得柜体内元器件无法充分暴露,不利于电控箱的操作和维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箱,该电控箱的柜门和柜体通过连接部可拆卸的连接,以解决上述问题。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100。参见图1,该电控箱100包括柜门1、柜体2和至少一个连接部3。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柜体2设有第一连接件,柜门1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将柜门1与柜体2连接。当第二连接件朝远离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时,柜门1可拆卸于柜体2。
30.现有技术中,柜门和柜体枢接,转动柜门使柜门开启。因此,为了保证柜门充分开启需要较大的空间。本技术改变了柜门和柜体的连接方式,柜门和柜体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脱离时,移动柜门,可使柜门相对柜体独立,为了获得充分地操作和维护空间可将柜门转移到其他位置。
31.为了方便从多个角度进行操作和维护,比如从前方和上方对电控箱进行操作,柜体2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容置腔4。对应地,至少一个开口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将柜门覆盖在容置腔的开口。
32.参见图1至图3,柜体2包括左侧板21、右侧板22、后侧板23、底板24和第一前侧板25,其中第一前侧板25由底板24前端向上延伸形成,柜门1包括第二前侧板11和顶板12。由左侧板21、右侧板22、后侧板23和底板24形成具有前侧开口41和顶面开口42的容置腔4。柜体上设置前侧开口和顶面开口符合工人操作和维护电控箱的习惯,方便工人从多角度对电控箱的维护和操作。
33.第一前侧板25和第二前侧板11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连接后,第二前侧板25覆盖在容置腔4的前侧开口41,顶板12覆盖在容置腔4的顶面开口42。第二前侧板11和顶板12连接,当顶板12覆盖在顶面开口42时,第二前侧板11覆盖在前侧开口41。第一前侧板25上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前侧板11设有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配合使柜门1固定在柜体2上。通过此种设置,顶板和第二前侧板可同时实现对顶面开口和侧面开口的覆盖,完成柜门的闭合。
34.可选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第一前侧板25外侧面的固定部31,所述的外侧面位于容置腔4的外面。第二连接件为设置于第二前侧板11底面的凹槽32,凹槽32可卡设在固定部31上,使得第一前侧板25和第二前侧板11连接。
35.顶板12覆盖在顶面开口,架设在左侧板21、右侧板22和后侧板23之上,第二前侧板11卡设在固定部31可实现柜门1的闭合。开启柜门1时,抬起柜门1使凹槽从固定部31中脱离,继续向上或向前挪动柜门1,使柜门1和柜体2脱离。
36.参见图1和图2,固定部31为l型结构,其一端与第一前侧板25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第二前侧板11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凹槽32,凹槽32与l型结构的固定部31相互配合,使得凹槽31卡设在固定部31上。
37.为了使柜门和柜体连接地更加稳固,可选地,连接部3的数量为三个,间隔设置在电控箱底部。
38.可选地,在柜体和柜门上可设置螺孔,通过螺母进行进一步地固定。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是有磁吸作用的磁性件组合。其中,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是磁体,另一个是与磁体配套的磁性金属或磁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磁吸配合,将柜门1可拆卸地连接到柜体2。
40.可选地,在柜体和柜门上设置磁吸结构,通过磁吸作用将柜门贴合在柜体上。
41.可选地,柜门上设有静音棉,在柜门闭合时,避免产生较大噪音。
42.参见图1,电控箱100还包括设置在柜门上的至少一个拉手结构5。
43.其中,嵌入式拉手机构5包括安装部51和与安装部51连接的弧形部52,安装部51固定在柜门1上。进一步地,柜门1包括通孔,安装部51设置在通孔处,与柜门1连接。安装部51上开设有拉手槽,拉手槽的开口处设置向拉手槽内部凹陷的弧形部52。
44.开启或闭合柜门时,工人的手放置在凹陷处,用于控制柜门的上下、前后运动,使柜门闭合或开启。
45.参见图1,电控箱100还包括设置在柜门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结构6。散热结构包括若干直径4~5毫米的圆形散热孔。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箱,一方面,柜门和柜体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即使在狭窄空间也可以将柜门取下,使得柜体内元器件暴露充分,另一方面,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操作和维护,例如,从前侧和上方进行操作。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