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充电座和工作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1939发布日期:2022-09-14 09:0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充电座和工作灯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式充电座和工作灯组件。


背景技术:

2.市面上存在各种样式的工作灯,用在汽车维修、办公场所、路面照明等多个领域。随着灯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升,对灯具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提高工作灯的使用便捷性和用户体验,部分工作灯通过在充电座上设置充电接触面,在工作灯上设置与充电接触面匹配的充电接收面,实现充电座和工作灯的接触式充电。
3.但是,工作灯应用在汽车维修或者户外照明等场合时,充电座的充电接触面上容易沾染油污或灰尘等不良附着物,在进行接触式充电时,容易由于接触不良,导致无法正常充电等产品不良现象。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技术后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接触式充电座和工作灯组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触式充电座,包括:
7.座体;
8.接电部,配置于所述座体的一侧,用以取得供电;
9.第一导电件,配置于所述座体,电性连接至所述接电部,并具有暴露在所述座体外侧的第一充电接触面;以及
10.第二导电件,配置于所述座体,电性连接至所述接电部,并具有暴露在所述座体外侧的第二充电接触面;
11.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面和/或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面具有突起。
12.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突起构造为点状、条纹状或块状突起。
13.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充电接触面构造为环状面,所述环状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环形突起。
14.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件构造为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面。
15.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电件构造为弹性导电柱,所述弹性导电柱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面。
16.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
齿部,所述齿部的齿顶构成所述突起。
17.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齿部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齿部呈环形设置。
18.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齿部呈锥形,环形设置的多个所述齿部在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面的中部构造出凹陷区。
19.较佳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座体内构造有磁性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灯组件,包括工作灯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式充电座,所述工作灯包括灯体和配置在所述灯体上的第一充电接收部和第二充电接收部,所述第一充电接收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充电接收部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导电。
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充电座和工作灯组件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2.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充电座以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作为充电座的正极和负极,通过第一充电接触面和第二充电接触面与工作灯对应的充电接收部接触,实现接触式充电。在第一充电接触面、第二充电接触面上形成突起,改变现有的充电接触面为光滑面的设置,通过突起实现接触式充电过程的多点接触,增大充电接触面积。且当充电接触面上附着油污等不良附着物时,通过突起结构能够使得油污向低处排出,最大限度避免油污等不良附着物造成接触不良所导致的不通电或通电不稳定等问题。
附图说明
23.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24.图1是实施例1示出的一种迷你型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的迷你型充电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其他实施例中突起结构的示意图。
27.图4是图1中的迷你型充电座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1中的迷你型充电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图1中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0-接触式充电座;101-容置腔;102-开孔;11-座体;111-上壳体;112-下壳体;113-卡钩;114-卡槽;115-定位柱;116-紧固件;117-安装腔;12-接电部;13-第一导电件;131-第一充电接触面;132-环形突起;133-凸脚;14-第二导电件;141-第二充电接触面;142-齿部;143-凹陷区;15-导热板;16-充电板;161-发光件;17-塑料件;171-透明区;172-灯珠;18-磁性件;19-外接部;191-外接孔;a1-第一避让孔;a2-第二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
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32.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33.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4.实施例1
35.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式充电座10,适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接触式充电座10包括座体11、配置在座体11上的接电部12、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分别与接电部12电性连接,以取得供电。
36.具体地,座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装配形成容置腔101。较佳地,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卡接固定。具体地,上壳体111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的卡钩113,下壳体112的内侧壁设有与卡钩113配合的卡槽114,通过卡槽114和卡钩113的配合,实现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的固定。卡钩113数量例如可以是2个、4个、5个、6个等,在上壳体111的相对两侧均配置有卡钩113。通过上述的卡接固定方式,装配简便。
37.进一步地,座体11呈条状布置,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体的长度为10~30cm,宽度为2~10cm,高度为2~8cm。该座体11呈长条状,结构小巧,空间利用率高。
38.接电部12配置于座体11的一侧,用以取得供电。接电部12用于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接电部12构造为接口结构,接口例如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或者其他可取得供电的端口等。
39.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电部12也可以构造为插头结构,通过充电插头直接连接电源插座口进行取电。
40.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3具有暴露在座体11外侧的第一充电接触面131,第二导电件14具有暴露在座体11外侧的第二充电接触面141。第一充电接触面131和第二充电接触面141均具有突起。通过设置突起结构,增大了充电接触面积,且当充电接触面上附着油污等不良附着物时,通过突起结构能够使得油污向低处排出,使得突起位置仍然保持接触良好。
4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充电接触面131或者第二接触面141具有突起。
42.进一步地,第一充电接触面131和第二充电接触面141上的突起构造为点状、条纹状或块状突起。如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接触面141上的突起构造为点状突起,第一充电接触面131上的突起构造为块状突起。块状突起可以是各种形状的,例如半球状、方块状等。进一步地,突起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多个突起均匀分布。
43.请参阅图3~图6,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3构造导电环,第一充
电接触面131构造为环状面,由导电环的顶面形成。环状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环形突起13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多个环形突起132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环形突起132,增大了接触面积,实现了多点接触的充电效果,极大规避接触不到导致产品不良问题。且相邻2个环形突起132之间形成凹陷位置,便于附着在环形突起132上的油污等附着物排出。
44.第二导电件14构造弹性导电柱,第二充电接触面141由弹性导电柱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齿部142,齿部142的齿顶构成所述突起。且多个齿部142呈环形设置。优选地,齿部142配置在第二充电接触面141的边缘处。进一步地,齿部142呈锥形,环形设置的多个齿部142在第二充电接触面141的中部构造出凹陷区143。
45.通过设置多个环形突起132和锥形齿部142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在狭小的充电接触表面上形成多个接触点,实现了多点接触充电。此外,能够形成充电座的齿与电子设备的充电面的接触结构,确保在充电接触表面存在灰尘油污等不良附着物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充电效果。
46.极大规避接触不到导致产品不良问题。且相邻2个环形突起132之间形成凹陷位置,便于附着在环形突起132上的油污等附着物排出。
47.通过形成多个锥形齿部142结构,在狭小的第二充电接触面141上形成多个接触点,形成充电座的齿与电子设备的充电面的接触,确保在充电接触表面存在灰尘油污等不良附着物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充电效果。
48.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均配置于容置腔101,且二者固定并电信连接至充电板16,充电板16与接电部12电性连接,以实现供电。导电环为具有内空腔的环形柱状体,弹性导电柱配置于导电环的内空腔位置。上壳体111开设有与导电环外周轮廓适配的开孔102,该开孔102使得导电环和弹性导电柱的顶面暴露出来,形成第一充电接触面131和第二充电接触面141。导电环和弹性导电柱的底部焊接于充电板16,以实现与充电板16的电性连接。
49.导电环和弹性导电柱分别作为接触式充电座10的正极和负极,用于与工作灯电子设备适配以实现接触式充电。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环作为接触式充电座10的负极,弹性导电柱作为接触式充电座10的正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环作为接触式充电座10的正极,弹性导电柱作为接触式充电座10的负极。
50.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之间配置有塑料件17,以实现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的相互电性隔绝。塑料件17构造为底部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塑料件17套接在第一导电件13的内壁,且塑料件17的顶部开设供第二导电件14穿出的穿出孔。通过塑料件的顶部封闭第一充电接触面131和第二充电接触面141之间的空隙。
51.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板16上设有发光件161,在第一充电接触面131和第二充电接触面141之间形成透明区171,发光件161经由透明区171出光。发光件161例如可以是与充电板16电性连接的led灯珠。具体地,塑料件17透明设置,以使得塑料件17的顶部形成透明区171。通过发光件和透明区171的设置,能够在充电座10上形成发光点。由于在第一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件14之间形成发光区域,能够在昏暗环境下清楚显示充电接触位置,便于使用者对准。
5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充电座的散热效果,在座体11内配置有导热板15。导热板15配置于座体11的容置腔101内,并与导电环接触,以传导该导电环的热量。具体地,导热板15沿
导电环的周侧向外延伸。优选地,导热板15配置在到导电环的底部,大致与充电板16的位置齐平,且水平向外延伸,导热板15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充电板15的第二避让孔a2。通过在座体11内设置导热板15,利用导热板15进行热传导,导热板15水平延伸,以增大散热面积,保证在狭小的空间下得到良好的散热性能。
53.较佳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环向下延伸至靠近下壳体112,导电环的底部插设于导热板15。具体地,导电环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脚133,导热板15开设有供凸脚133穿出的开孔。通过该设置,提供导电环的导热效果。
54.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板15为铝制板、铜制板或钢制板。优选地,导热板15为铝制板,结构轻便,散热效果好。
55.进一步地,上壳体11内设有向容置腔方向延伸的定位柱115,导热板15通过紧固件116锁定至定位柱115。紧固件116例如螺丝。
56.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置腔101内安装有磁性件18,导热板15具有用于避让磁性件18的第一避让孔a1。磁性件18例如可以为磁铁。优选地,在第一导电件13的两侧均设有磁性件18,通过磁性件18实现与电子设备的磁性吸附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设有用于定位磁性件18的安装腔117,磁性件18被定位在安装腔117中。
57.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0上配置有外接部19,以将座体10固定至外界物体。例如固定在墙体、桌面、地面等。本实施例中,外接部19为贯穿座体11的外接孔191,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外接孔191以将座体10笃定在墙面等位置。
58.可以理解的是,外接部19可以是设置在座体11上的挂钩、粘接片等。
59.实施例2
6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灯组件,包括工作灯和如上任意一项的接触式充电座11,工作灯包括灯体和配置在灯体上的第一充电接收部和第二充电接收部,第一充电接收部与第一导电件接触导电,第二充电接收部与第二导电件接触导电。接触式充电座10的构造如实施例1所述。工作灯的具体结构参见现有技术的工作灯结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61.当然,一旦仔细考虑代表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将容易理解,可对这些具体的实施例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以及其他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范围内。因此,前面的详细描述应被清楚地理解为是仅以说明和示例的方式来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