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7473发布日期:2022-08-24 09:4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属于供电运行、工程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用电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我国经济命脉的电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负荷密集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地段,城市电网中电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供电公司每年对10千伏三芯电缆线路改造频繁,制作电缆中间接头至少上千个。每个电缆中间接头费用大概在2000元左右,有时在工程改造阶段只是短时间使用电缆中间接头,后期还需要进行更换。每年因短期使用导致电缆中间接头费用增加,造成较大资金浪费。
3.为降低电缆工程因中间接头改造而造成的资金浪费,有必要研制一种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连接电缆、稳定运行、循环利用的固定装置,保障新投电缆线路短期内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实现新投电缆线路短期内的有效连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壳体一、主壳体、抱箍一、绝缘子、固定螺栓、铜排、固定壳体二和抱箍二,所述固定壳体一和固定壳体二分别对称设置在主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壳体一由顶板一、侧板一和底板一组成,顶板一的右端固定在主壳体的左侧外壳壁上,侧板一的上端固定在顶板一的左端,底板一的左端固定在侧板一的下端,底板一的底面上设有抱箍一;固定壳体二由顶板二、侧板二和底板二组成,顶板二的左端固定在主壳体的右侧外壳壁上,侧板二的上端固定在顶板二的右端,底板二的右端固定在侧板二的下端,底板二的底面上设有抱箍二;主壳体的左侧壳壁和右侧壳壁上分别设有线缆进入口一和线缆进入口二;所述绝缘子为六个,均设置在主壳体内,六个绝缘子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壳体上端内壳壁上,其中左右设置的两个绝缘子为一组,分为三组,三组绝缘子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绝缘子的顶部固定一个铜排,铜排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三组绝缘子分别固定三个铜排,三个铜排分别为铜排a、铜排b和铜排c。
7.所述固定壳体一上的抱箍一夹设有电缆本体一,电缆本体一端部裸露出的a、b、c相线芯,均用铜端子压接后,穿过线缆进入口一分别与铜排a、铜排b和铜排c左端的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壳体二上的抱箍二夹设有电缆本体二,电缆本体二端部裸露出的a、b、c相线芯,均用铜端子压接后,穿过线缆进入口二分别与铜排a、铜排b和铜排c右端的固定螺栓连接。
8.所述顶板一的长度大于底板一的长度,底板一右端与主壳体的左侧外壳壁之间留有空间;顶板二的长度大于底板二的长度,底板二左端与主壳体的右侧外壳壁之间留有空间。
9.所述顶板一的右端焊接在主壳体左端外壳壁的上部,顶板二的左端焊接在主壳体右端外壳壁的上部,顶板一的上端面、顶板二的上端面和主壳体上端外壳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0.所述固定壳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壳体。
11.所述抱箍一为多个,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底板一的底面上,抱箍二为多个,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底板二的底面上。
12.所述顶板一和底板一上下平行设置,侧板一垂直设置在顶板一和底板一之间;顶板二和底板二上下平行设置,侧板二垂直设置在顶板二和底板二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能够起到短期替代电缆中间接头的作用,能够可靠的固定连接,使新投电缆线路稳定运行,并且能够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固定壳体一1、顶板一11、侧板一12、底板一13、主壳体2、抱箍一3、绝缘子4、固定螺栓5、铜排6、铜排a61、铜排b62、铜排c63、固定壳体二7、顶板二71、侧板二72、底板二73、抱箍二8、线缆进入口一9、线缆进入口二10。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壳体一1、主壳体2、抱箍一3、绝缘子4、固定螺栓5、铜排6、固定壳体二7和抱箍二8,所述固定壳体一1和固定壳体二7分别对称设置在主壳体2的左右两侧,固定壳体一1由顶板一11、侧板一12和底板一13组成,顶板一11的右端固定在主壳体2的左侧外壳壁上,侧板一12的上端固定在顶板一11的左端,底板一13的左端固定在侧板一12的下端,底板一13的底面上设有抱箍一3;固定壳体二7由顶板二71、侧板二72和底板二73组成,顶板二71的左端固定在主壳体2的右侧外壳壁上,侧板二72的上端固定在顶板二71的右端,底板二73的右端固定在侧板二72的下端,底板二73的底面上设有抱箍二8;主壳体2的左侧壳壁和右侧壳壁上分别设有线缆进入口一9和线缆进入口二10;所述绝缘子4为六个,均设置在主壳体2内,六个绝缘子4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在主壳体2上端内壳壁上,其中左右设置的两个绝缘子为一组,分为三组,三组绝缘子从前至后依次排列;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绝缘子的顶部固定一个铜排,铜排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5,三组绝缘子分别固定三个铜排,三个铜排分别为铜排a61、铜排b62和铜排c63。
20.所述固定壳体一1上的抱箍一3夹设有电缆本体一,电缆本体一端部裸露出的a、b、c相线芯,均用铜端子压接后,穿过线缆进入口一9分别与铜排a、铜排b和铜排c左端的固定螺栓5连接;固定壳体二7上的抱箍二8夹设有电缆本体二,电缆本体二端部裸露出的a、b、c
相线芯,均用铜端子压接后,穿过线缆进入口二10分别与铜排a61、铜排b62和铜排c63右端的固定螺栓5连接。
21.所述顶板一11的长度大于底板一13的长度,底板一13右端与主壳体2的左侧外壳壁之间留有空间;顶板二71的长度大于底板二73的长度,底板二73左端与主壳体2的右侧外壳壁之间留有空间。
22.所述顶板一11的右端焊接在主壳体2左端外壳壁的上部,顶板二71的左端焊接在主壳体2右端外壳壁的上部,顶板一11的上端面、顶板二71的上端面和主壳体2上端外壳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3.所述固定壳体1为底部开口的矩形壳体。
24.所述抱箍一3为多个,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底板一13的底面上,抱箍二8为多个,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底板二73的底面上。
25.所述顶板一11和底板一13上下平行设置,侧板一12垂直设置在顶板一11和底板一13之间,顶板一11、侧板一12和底板一13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固定;顶板二71和底板二73上下平行设置,侧板二72垂直设置在顶板二71和底板二73之间,顶板二71、侧板二72和底板二73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固定。
26.结合附图1和2,所述固定壳体一和固定壳体二结构相同,固定壳体一和固定壳体二分别对称焊接在主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壳体外形如j状,壳体壁厚为15厘米,内部中空,能够起到平衡作用。在底板一的底面用螺栓固定两个前后设置的抱箍一,底板二的底面也用螺栓固定两个前后设置的抱箍二,分别用来固定电缆本体一和电缆本体二,电缆本体一和电缆本体二朝向线缆进入口一9和线缆进入口二10设置,电缆本体一和电缆本体二分别从线缆进入口一9和线缆进入口二10中部位置穿过,所述线缆进入口一9和线缆进入口二10为长圆形开口,分别设置在主壳体的左右壳壁上。
27.所述主壳体内分别装有六个绝缘子,绝缘子伞裙数量满足绝缘要求。每两个绝缘子左右排列成一组,从前至后共排成三组。绝缘子底部通过螺栓与主壳体上端内壳壁连接,起到固定作用。同一组的两个绝缘子顶部通过螺栓与同一个铜排连接,三组绝缘子固定三个铜排,分别为铜排a、铜排b和铜排c。
28.所述铜排左右两端分别预留固定螺栓5,当电缆本体一在抱箍一内固定完之后,将电缆本体一端部按相应尺寸剥削好,裸露出的三个线芯a、b、c三相分别用铜端子压接后,与铜排a、铜排b、铜排c左端上的固定螺栓5连接。另一侧,同理将电缆本体二端部按相应尺寸剥削好、铜端子压接后,与铜排a、铜排b、铜排c右端的固定螺栓连接。
29.在主壳体内铜排与上端内壳壁通过绝缘子连接,保证绝缘裕度。铜排与左右两侧壳壁之间相距至少40厘米,通过空气保证两者之间绝缘裕度。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缆三相线芯连接的铜排尺寸满足载流量、导体电阻等要求。所述固定螺栓用于铜端子和铜排的连接,并添加垫片,减少连接时产生的接触电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