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

文档序号:30942747发布日期:2022-07-30 02: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脑电神经刺激仪是一种基于脑机接口闭环理念的医疗器械,可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诊断与神经电刺激治疗,主要用于癫痫等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具体包括植入到人脑颅骨内的脉冲发生器和触点电极、以及电池,由于脑电神经刺激仪在植入人脑后就无法拆装以更换电池,因此,当电池的电量耗尽后,只能通过手术方式取出脑电神经刺激仪,以更换电池。为此,有人发明了可无线充电的脑电刺激仪,其技术原理和手机的无线充电相类似,也就是说,脑电刺激仪改用充电电池供电,此外,还包括一个无线充电器。当脑电神经刺激仪植入人脑后,可用无线充电器为人脑内的充电电池“隔空充电”。
3.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植入人脑的脑电神经刺激仪而言,其无线充电的功率越小越好,以避免无线充电时的电磁场等对人脑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无线充电器应尽量靠近植入人脑内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头戴式无线充电设备和脑深部电剌激系统”,其公布号为cn113941087a,具体包括主体部、两个支腿以及无线充电器。其中,两个支腿分别设置在主体部的两端,并被配置为相对于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可调节。无线充电器设置在支腿上,并被配置为相对于支腿在第二方向的位置可调节。由此,可以方便地将无线充电器固定于患者头部,以对患者头部的植入式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该方案通过无线充电器的位置调节,可以实现与植入式设备的精准对位,从而可以保证无线充电效率。
4.然而,现有的此类无线充电装置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首先,由于不同的病人具有不同的症状,相应地,脑电神经刺激仪植入人脑的具体位置也各不相同,而上述头戴式无线充电设备虽然可实现无线充电器的位置调节,但是其调节范围有限,不能在人脑的左侧、前侧、右侧之间任意移动调节。其次,当无线充电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需要可靠定位,以避免躺卧在病床上病人在转动头部时出现无线充电器的自行移位,而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难以在移动方便和定位可靠之间实现“双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既可方便地根据脑电神经刺激仪植入人脑的位置移动无线充电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又可确保无线充电器的快捷可靠定位。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可对脑电神经刺激仪的无线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器、用于放置无线充电器的安装头箍,所述安装头箍包括可套设在病人大脑上的环形主绑带,在主绑带外侧设有定位片条,所述定位片条由主绑带
左侧绕过主绑带前侧、延伸至主绑带右侧,定位片条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为与主绑带固结的连接部,定位片条在宽度方向的上下两侧为与主绑带分开的滑移部,所述主绑带外侧还设有覆盖定位片条的移动片条,所述移动片条一端固结在主绑带左侧,移动片条另一端绕过主绑带前侧并固结在主绑带的右侧,所述无线充电器设置在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之间,无线充电器的上侧设有钩挂在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的上挂钩,无线充电器的下侧设有钩挂在定位片条下侧滑移部的下挂钩,在主绑带外面设有2条竖直的滑动条,2条滑动条位于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滑动条的上端设有开口朝下、并与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紧配合的上滑槽,滑动条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上、并与定位片条下侧滑移部紧配合的下滑槽。
8.本实用新型在主绑带外面设有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并且主绑带和定位片条固结,也就是说,主绑带、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形成三层的绑带式头箍,方便其定位在病人的头部。需要说明的是,主绑带可采用松紧带,以便可套紧在不同体型的病人头部。
9.需要为无线充电电池充电时,先将主绑带绑定在病人大脑的额部,然后将无线充电器放入主绑带外面的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之间,此时无线充电器的上挂钩钩挂在定位片条上侧的滑移部上,无线充电器的下挂钩钩挂在定位片条下侧的滑移部上,而2条竖直的滑动条则分别位于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接着我们可移动位于无线充电器移动方向前侧的滑动条,然后使无线充电器沿着定位片条移动至合适位置,再移动位于无线充电器移动方向后侧的滑动条,确保2条滑动条靠近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由于滑动条的上滑槽、下滑槽分别与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下侧滑移部紧配合,因此,位于无线充电器左右两侧的滑动条可相对定位片条定位,继而使无线充电器在定位片条上相对定位。也就是说,本方案中的滑动条和无线充电器非“刚性定位”,而是“可移动式定位”,因此,无线充电器可在病人头部的左侧、前侧、右侧之间方便地来回移动并定位,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10.作为优选,所述主绑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结在一起,以方便地调节主绑带的周长,适应不同病人的需要,同时避免主绑带在连接处出现“发硬”现象,提升病人使用时的舒适度。
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片条采用塑料制成,定位片条的连接部与主绑带为超声波焊接。
12.由塑料制成的定位片条在具有较好柔软性、以便于连同主绑带一起弧形弯折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刚性,以便于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滑动。此外,超声波焊接既可确保定位片条的连接部与主绑带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定位片条从主绑带上脱落,又可避免连接部与主绑带之间出现“发硬”现象,提升病人使用时的舒适度。
13.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片条的滑移部包括上滑移部和下滑移部,所述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上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上滑移部,所述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下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滑移部。
14.由于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上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上滑移部,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下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下弯折形成下滑移部,也就是说,在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上下两侧与上滑移部、下滑移部之间形成之字形弯折,继而形成一个台阶,确保上滑移部、下滑移部与主绑带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滑动,避免因滑动时与主绑带产生干涉而出现“迟滞”现象。
15.作为优选,上滑移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以及下滑移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a,并且2mm≤a≤5mm。
16.由前述可知,上滑移部与连接部之间、以及下滑移部与连接部时相互平行的,当我们将其距离a控制在2mm≤a≤5mm的范围时,既可确保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的顺畅滑动,又可避免因距离过远增加厚度尺寸,降低上滑移部、下滑移部的刚性。
17.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既可方便地根据脑电神经刺激仪植入人脑的位置移动无线充电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又可确保无线充电器的快捷可靠定位。
附图说明
18.图1是无线充电器位于侧向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无线充电器位于前侧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滑动条和定位片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无线充电器11、上挂钩12、下挂钩2、安装头箍21、主绑带22、定位片条221、连接部222、滑移部23、移动片条3、滑动条31、滑槽4、人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3.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方便使用的脑电神经刺激仪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可对植入人脑4的脑电神经刺激仪(图中未示出)的无线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器1、用于放置无线充电器的安装头箍2,所述安装头箍包括可套设在人脑上的环形主绑带21,在主绑带外侧设有定位片条22,所述定位片条由主绑带左侧绕过主绑带前侧、延伸至主绑带右侧,定位片条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为与主绑带固结的连接部221,定位片条在宽度方向的上下两侧为与主绑带分开的滑移部222,所述主绑带外侧还设有覆盖定位片条的移动片条23,所述移动片条一端固结在主绑带左侧,移动片条另一端绕过主绑带前侧并固结在主绑带的右侧。也就是说,所述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大致呈c形。所述无线充电器设置在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之间,以避免无线充电器的外露。无线充电器的上侧设有钩挂在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的上挂钩11,无线充电器的下侧设有钩挂在定位片条下侧滑移部的下挂钩12,从而使无线充电器可沿着定位片条左右移动。此外,在主绑带外面还设有2条不锈钢制成的竖直的滑动条3,2条滑动条位于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滑动条的上端设有开口朝下、并与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紧配合的上滑槽,滑动条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上、并与定位片条下侧滑移部紧配合的下滑槽。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上滑槽和下滑槽统称为滑槽31
24.本实用新型在主绑带外面设有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并且主绑带和定位片条固结,也就是说,主绑带、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连接形成三层的绑带式头箍,方便其定位在病人的人脑上。
25.需要说明的是,主绑带可为采用松紧带制成的圆环形,以便可套紧在不同体型的病患人脑上。或者,所述主绑带可为采用松紧带制成的长片条形,并且主绑带的两端通过魔
术贴粘结在一起,以便在保证基本一致的松紧程度的基础上,方便地调节主绑带的周长,适应不同病人的需要,同时可避免主绑带在连接处出现“发硬”现象,提升病人使用时的舒适度。当然,当主绑带套设在病患人脑上时,主绑带的连接处应位于病人的后脑勺处。
26.需要为无线充电电池充电时,先将主绑带绑定在病患人脑的额部,然后将无线充电器放入主绑带外面的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之间,此时无线充电器的上挂钩钩挂在定位片条上侧的滑移部上,无线充电器的下挂钩钩挂在定位片条下侧的滑移部上,而2条竖直的滑动条则分别位于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接着我们可移动位于无线充电器移动方向前侧的滑动条,然后使无线充电器沿着定位片条移动至合适位置,再移动位于无线充电器移动方向后侧的滑动条,确保2条滑动条尽量靠近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由于滑动条的上滑槽、下滑槽分别与定位片条上侧滑移部、下侧滑移部紧配合,因此,位于无线充电器左右两侧的滑动条可相对定位片条定位,继而使无线充电器在定位片条上相对定位。也就是说,本方案中的滑动条和无线充电器非“刚性定位”,而是“可移动式定位”,因此,无线充电器可在病人头部的左侧、前侧、右侧之间方便地来回移动并定位,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27.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片条是贴靠定位片条的,因此,当无线充电器放入定位片条和移动片条之间时,外面的移动片条会呈现“鼓鼓囊囊”的效果,此时,由不锈钢制成、具有一定刚性的滑动条“卡位”在无线充电器的左右两侧,因而可有效的避免无线充电器的字形走位。当然,移动片条优选地可采用具有良好弹性的针织面料制成。
2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片条采用塑料制成,以使定位片条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可连同主绑带一起弧形弯折,而其中的滑移部还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刚性,以便于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滑动。此外,定位片条的连接部与主绑带为超声波焊接,以确保定位片条的连接部与主绑带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定位片条从主绑带上脱落,又可避免连接部与主绑带之间出现“发硬”现象,提升病人使用时的舒适度。
29.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片条的滑移部包括上滑移部和下滑移部,所述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上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上滑移部,所述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下侧边向外一体弯折后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滑移部,继而在定位片条连接部的上下两侧与上滑移部、下滑移部之间形成之字形弯折,并形成一个台阶,确保上滑移部、下滑移部与主绑带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确保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滑动时可避免与主绑带产生干涉而出现“迟滞”现象。
30.优选地,我们可将上滑移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以及下滑移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距a控制在如下范围内:2mm≤a≤5mm,既可确保无线充电器的上挂沟和下挂钩、以及滑动条的上滑槽和下滑槽在定位片条的滑移部上的顺畅滑动,又可避免因距离过远增加厚度尺寸,降低上滑移部、下滑移部的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