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及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7261发布日期:2022-10-05 00:5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及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及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蓬勃发展,引起广泛关注。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设备是一种将光伏板敷设在水面上,并以此来收集太阳光能的资源设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利用广阔的水面资源,能大大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水面光伏在进行光伏板的铺设时,需要先在水面上设置漂浮台,并在漂浮台上设置支架,再将光伏板固定在支架上。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支架为组合式支架和铝合金支架,组合式支架是由多个非标件组装而成,结构复杂,连接点多,材料使用量大,支架本身组装成本较高。而现有技术的铝合金支架为了方便与光伏板装配,支架上通常设置腔体以避让螺钉的安装位置,但存在以下问题:加工难度较大,加工费用上升;在近海环境下使用时,采用传统大型设备进行防腐,如氧化、电泳或喷涂等防腐措施,容易受到电场屏蔽效应而无法处理支架腔体内部,导致支架腔体内部存在防腐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小件工艺进行防腐处理虽能解决防腐问题,但生产效率较低,导致产品价格过高;由于支架腔体存在,其承载力明显不足,在风压、雪载等作用下易变形而失效。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及水面光伏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支架,其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和加工成本,提高支撑强度,且降低了防腐难度。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用于支撑水上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发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面形成与所述支架本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的坡面,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坡面上。
8.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光伏发电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坡面上,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9.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光伏发电支架还包括连接件和压块,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坡面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压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上。
10.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光伏发电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坡面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11.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
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侧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
12.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光伏发电支架还包括压块,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压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坡面上,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上。
13.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连接于所述坡面上。
14.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5.作为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组件的稳定支撑,且节省成本。
1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8.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漂浮台和光伏发电组件,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支架,所述光伏发电支架立设于所述漂浮台上,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发电支架上。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用于稳定支撑水上光伏发电组件,其中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件,这种设置能够提高支架本体整体的支撑强度,至少两个支撑件的上端面形成与支架本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的坡面,光伏发电组件设置于坡面上,支架本体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和加工成本,且支架本体不存在腔体,因此降低了防腐难度。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应用上述光伏发电支架,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组件的稳定支撑,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的正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本体的连接关系图一;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本体的连接关系图二;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框架的连接关系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框架的连接关系图;
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框架的连接关系图;
36.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与光伏板框架的连接关系图。
37.图中:
38.100、光伏发电支架;200、光伏发电组件;210、光伏板本体;220、光伏板框架;300、漂浮台;
39.1、支架本体;11、支撑件;111、第二限位槽;112、安装孔;12、坡面;
40.2、连接件;21、第一限位槽;22、限位部;
41.3、压块;
42.4、紧固件;
43.5、连接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8.实施例一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该水面光伏发电系统是设置在水面上以收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以供人们使用的资源设施。如图1-图8所示,该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漂浮台300、光伏发电组件200和光伏发电支架100,光伏发电支架100立设于漂浮台300上,光伏发电组件200设置于光伏发电支架100上。光伏发电组件200和光伏发电支架1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单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光伏发电组件200设置为单个时,可以设置单个或多个光伏发电支架100,以支撑该光伏发电组件200;当光伏发电组件200设置为多个时,多个光伏发电组件200阵列排布,每个光伏发电组件200的下方也可以对应设置单个或者多
个光伏发电支架100。
50.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支撑水上光伏发电组件200,光伏发电组件200包括光伏板本体210,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光伏板本体210连接。光伏发电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件11,至少两个支撑件11的上端面形成与支架本体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的坡面12,光伏板本体210设置于坡面12上。
51.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稳定支撑水上光伏发电组件20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式支架,该光伏发电支架100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和加工成本,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和综合降本的需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支架,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不存在腔体,降低了防腐难度,且能够提高支架本体1整体的支撑强度。
52.可以理解的是,若支撑件11的厚度比较薄,其所形成的坡面12的面积比较小,那么光伏板本体210与坡面12的接触面积较小,光伏板本体210与坡面12直接粘接可能出现不牢固的情况,而光伏板本体210又无法与坡面12直接螺接。
53.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还包括连接件2,连接件2设置于坡面12上,光伏板本体210连接于连接件2上。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光伏板本体210的安装。优选地,连接件2为板状结构,这样能够增大连接件2与光伏板本体210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稳固。
54.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架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112,紧固件4穿设连接件2后连接于安装孔112内。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可以为螺钉或铆钉,当采用螺钉时,安装孔112为螺纹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2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坡面12上。安装孔112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光伏板本体210的规格进行适应性选择,安装孔112可以设置于多个支撑件11的交叉连接处,也可以设置于支撑件11的上端面。
5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件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件11交叉设置。采用这种设置,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生产难度和加工成本,整体质量更加轻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只要能够对光伏发电组件200进行支撑均可以。
56.可选地,支架本体1的高度和坡面12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加工时通过切割的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通过简单的切割实现支架本体1的高度和坡面1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光伏发电组件200和不同的倾角要求,实现产品结构标准化、单一化,减少开模数量、生产成本和工作量。
5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伏板本体210粘接于连接件2上。可以理解的是,光伏板本体210的上下表面均为钢化玻璃,位于下表面的钢化玻璃粘接于坡面12上,不会对该钢护玻璃层造成损坏,且这种连接方式稳定牢固,不易脱落,方便其拆卸和更换,且节省维修成本。当然,如图4和图5所示,在支撑件11的壁厚足够厚的情况下,光伏板本体210可以直接粘接于坡面12上。
58.优选地,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这种设置,在加工时可以节省多个支撑件11之间组装的环节,结构上更加牢固耐用,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且减少了螺栓等连接构件的使用,从而减轻了该支架本体1的整体重量,满足轻量化,减少了生产成本和工作量。
59.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支架,在水面等室外环境下使用时,其强度、蠕变、高温软化、低温脆化等问题是难以解决的痛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支架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使得支架本体1质量轻便且强度高,提升了支架本体1的支撑强度,且耐腐蚀性好,易于保养。
60.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支架本体1与漂浮台300呈夹角设置,倾斜角度可以是60度、90度或者其他角度,能够根据光伏板本体210的倾角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可以在加工时通过切割支架本体1的底面实现,通过改变其底面的倾斜角度,也能够调整光伏板本体210的倾斜角度。
61.进一步地,支架本体1与漂浮台300连接时,可通过螺接、粘接或者其他可以实现连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漂浮台300的安装面上。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连接底座5,即支架本体1的侧壁与连接底座5的侧壁连接,连接底座5的底面再连接于漂浮台300的安装面上,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支架本体1与连接底座5、连接底座5与漂浮台300之间连接的方式均可以。
62.实施例二
6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基本相同,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200包括光伏板本体210和光伏板框架220,光伏板本体210嵌设于光伏板框架220内,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支撑光伏板框架220。光伏发电支架100还包括连接件2,连接件2设置于坡面12上,连接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光伏板框架220卡接于第一限位槽21内。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小对光伏板本体210的损伤,本实施例中的光伏发电支架100通过支撑光伏板框架220,从而对光伏板本体210进行支撑。
64.具体而言,参考图9和图10,连接件2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限位槽21,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限位部22。限位部22的内侧与支撑件11的侧壁抵接形成限位,以限制连接件2的位置。光伏板框架220的底面的一端卡接于第一限位槽21内,用于限制光伏板框架220的位置。
65.如图10所示,当光伏板框架220的底面的一端卡接于第一限位槽21内时,由于光伏发电组件200整体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另一端不稳定容易翘起,而导致光伏板框架220从第一限位槽21内脱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还设置压块3,压块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2上,另一端抵压于光伏板框架220上。压块3为z字型结构,具体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臂和连接于两条第一臂之间的第二臂,位于下侧的第一臂连接于连接件2上,位于上侧的第一臂抵压于光伏板框架220上,第二臂与光伏板框架220的外侧抵接,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将光伏板框架220的位置锁定,防止光伏板框架220从第一限位槽21内脱落。
66.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112,采用同一个紧固件4依次穿设压块3和连接件2后螺接或铆接于安装孔112内,连接稳固且拆装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2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坡面12上,压块3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连接件2上,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达到压块3和连接件2与支架本体1的连接即可。
67.实施例三
68.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基本相同,
如图11所示,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200包括光伏板本体210和光伏板框架220,光伏板本体210嵌设于光伏板框架220内,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支撑光伏板框架220。光伏发电支架100还包括连接件2,连接件2设置于坡面12上,连接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光伏板框架220卡接于第一限位槽21内且连接于连接件2上。其中,连接件2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三中连接件2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69.参考图11,通过将光伏板框架220粘接于连接件2上,同样能够将光伏板框架220的位置锁定,防止光伏板框架220从第一限位槽21内脱落,且相较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取消了压块3的设置,有效降低组装难度,节约成本,减轻了光伏发电支架100的整体重量,实现了轻量化。
70.可选地,连接件2可以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坡面12上,光伏板框架220也可以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连接件2上,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光伏板框架220与连接件2的连接以及连接件2与坡面12的连接即可。
71.实施例四
7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基本相同,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200包括光伏板本体210和光伏板框架220,光伏板本体210嵌设于光伏板框架220内,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支撑光伏板框架220。光伏发电支架100还包括压块3,至少两个支撑件1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光伏板框架220卡接于第二限位槽111内,压块3的一端连接于坡面12上,另一端抵压于光伏板框架220上。其中,压块3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三中压块3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3.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2和图13,支架本体1在加工时,在支撑件11上直接裁切出第二限位槽111,光伏板框架220的底面的一端卡接于第二限位槽111内,压块3的一端抵压于光伏板框架220上,以将光伏板框架220的位置锁定,防止光伏板框架220从第二限位槽111内脱落。相较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取消了连接件2的设置,有效降低组装难度,节约成本,减轻了光伏发电支架100的整体重量,实现了轻量化。
7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孔112,紧固件4穿设压块3后螺接或铆接于安装孔112内,连接稳固且拆装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块3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坡面12上,只要能够实现压块3与坡面12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75.实施例五
76.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基本相同,如图14所示,该光伏发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支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200包括光伏板本体210和光伏板框架220,光伏板本体210嵌设于光伏板框架220内,光伏发电支架100用于支撑光伏板框架220。至少两个支撑件1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光伏板框架220卡接于第二限位槽111内且连接于坡面12上。
77.通过将光伏板框架220连接于坡面12上,同样能够将光伏板框架220的位置锁定,防止光伏板框架220从第二限位槽111内脱落,且相较于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取消了连接件2
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组装难度,节约成本,减轻了光伏发电支架100的整体重量,实现了轻量化。可选地,光伏板框架220可以通过螺接、铆接、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坡面12上,只要能够实现光伏板框架220与坡面12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7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