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7568发布日期:2022-12-13 23:3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软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启动器。


背景技术:

2.现有软启动器存在以下缺陷:
3.1、防雷板占用空间大且接线路径长;
4.2、软启动器的壳体结构可靠性差;
5.3、软启动器的壳体的组成部件多,制造过程复杂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启动器,其内部结构简单。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软启动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晶闸管模块、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排,输入导电排和输出导电排一端分别与晶闸管模块固定相连,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防雷板,防雷板安装在输入导电排和输出导电排上且分别与输入导电排和输出导电排相连,防雷板反面安装,防雷板正面与晶闸管模块相对设置。
9.优选的,所述输入导电排包括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和输入导电排安装板,输出导电排包括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所述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和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分别与晶闸管模块固定相连,防雷板分别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固定相连。
10.优选的,所述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和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共平面,该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输入导电排安装板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共平面,该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包括进线侧板、底壳和出线侧板,底壳的横截面为凵字形结构,其两端分别与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相连。
12.优选的,所述底壳包括底壳侧板和底壳底板,两组底壳侧板相对且分别与底壳底板两端折弯相连;所述底壳包括分别与出线侧板和进线侧板相连的出线侧连接翼和进线侧连接翼,每个底壳侧板两端各设置一组出线侧连接翼和一组进线侧连接翼。
13.优选的,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电源板,电源板分别与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电源板、防雷板和晶闸管模块依次并排间隔设置。
14.优选的,所述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均设有至少一组侧板连接结构,侧板连接结构与电源板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绝缘隔板,绝缘隔板设置在电源板和防雷板之间且分别与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固定相连。
16.优选的,所述防雷板设有电子元器件的一面为防雷板的正面,另一面为防雷板的反面,所述输入导电排安装板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之间形成用于避让防雷板的电子元器件的避让空间。
17.优选的,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置在底壳底板上且位于晶闸管模块和底壳底板之间,散热器两端分别与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固定相连。
18.优选的,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输入导电排包括与进线端子配合的输入导电排外连接板,输出导电排包括与出线端子配合的输出导电排外连接板;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均包括接线框和螺栓,螺栓包括配合使用的螺钉和螺母,螺钉为内六角螺钉,螺母为外六角螺母。
19.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其防雷板反面安装在输入导电排和输出导电排上,防雷板与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排直接相连,节省了壳体内的安装空间的同时,减少了内部走线,简化了软启动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其内部绝缘性能。
20.此外,所述电源板分别与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固定相连,一则简化了电源板的安装操作,二来有利于提高软启动器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其出线侧的结构;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其进线侧的结构;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壳与散热器在一个视角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壳与散热器在另一视角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线侧板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线侧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出线侧板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出线侧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视角下,示出了电源板与进线侧板、出线侧板的安装关系,以及防雷板与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排的安装关系;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视角下,示出了电源板与进线侧板、出线侧板的安装关系,以及防雷板与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排的安装关系;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防雷板与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板的安装关系;
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输入导电排、输出导电排与晶闸管的安装关系,以及进线侧板、出线侧板与散热器的安装关系;
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3相比,去除了进线侧板和出线侧板,并示出了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启动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软启动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36.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晶闸管模块7、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一端分别与晶闸管模块7固定相连,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所述软启动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防雷板6,防雷板6安装在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上且分别与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相连,防雷板6反面安装,防雷板6正面与晶闸管模块7相对设置。
37.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其防雷板6反面安装在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 10上,防雷板6与输入导电排9、输出导电排10直接相连,节省了壳体内的安装空间的同时,减少了内部走线,简化了软启动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其内部绝缘性能。
38.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优选应用于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电动机可以是起重机、皮带输送机、金属材料压延机、车床、冲床、刨床、剪床、离心机、球磨机、风机、提升机、搅拌机、破碎机、压缩机、传动机、热泵或水泵中的电动机。
39.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的一个实施例。
40.如图1-2、10-14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防雷板6、晶闸管模块7、输入导电排9、输出导电排10,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一端分别与晶闸管模块7固定相连且电连,另一端分别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且电连(例如,所述输入导电排9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相连,输出导电排10则与受控电动机相连),防雷板6反面安装在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上且分别与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相连,防雷板6正面与晶闸管模块7相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防雷板6所在平面与晶闸管模块7所在平面平行间隔设置。
41.所述防雷板6设有电子元器件的一面为防雷板6的正面,另一面为防雷板6 的反面。具体的,所述防雷板6包括pcb板和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设置在 pcb板的一侧面上。
42.如图10-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均优选为铜排。
43.如图12-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的一端分别与晶闸管模块7相连,另一端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 10之间设有避让空间,防雷板6正面与晶闸管模块7相对,使防雷板6的电子元器件位于避让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防雷板6和避让空间位于晶闸管模块7 的同一侧。
44.如图12-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9包括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和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输出导电排10包括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10-0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所述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和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10-0分别与晶闸管模块7固定相连且电连,防雷板6分别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固定相连且电连。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之间形成用于避让防雷板6的电子元器件的避让空间。
45.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入导电排9和输出导电排10中,其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和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10-0共平面,该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共平面,该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间隔设置。
46.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和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10-0 不共平面,和/或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和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不同平面。
47.如图13-14所示,为所述输入导电排9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入导电排9 包括依次
相连的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输入导电排过渡板9-1、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和输入导电排外连接板,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和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分别向输入导电排过渡板9-1两侧折弯且二者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导电排外连接板包括输入导电排第一外连接板9-3和输入导电排第二外连接板,二者均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相连且二者的自由端分别与两个进线端子11配合,也即是二者的自由端分别插置在两个进线端子11的接线框内。
48.优选的,如图13-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第一外连接板9-3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共平面。
49.优选的,如图13-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第二外连接板包括依次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相连的第二外连接板过渡部9-4和第二外连接板连接部9-5,第二外连接板过渡部9-4相对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向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 9-0折弯,第二外连接板连接部9-5和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分别向第二外连接板过渡部9-2两侧折弯,第二外连接板连接部9-5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外连接板连接部9-5相对于输入导电排安装板9-2向输入导电排内连接板9-0所在侧偏移。
50.如图13-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9优选为一体式结构,由铜板材裁剪折弯而成。
51.如图10-14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电流互感器13,电流互感器13 套设在第二外连接板连接部9-5上。
52.如图13-14所示,为所述输出导电排1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出导电排10 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出导电排内连接板10-0、输出导电排第一过渡板10-1、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输出导电排第二过渡板10-3和输出导电排外连接板10-4,输出导电排第一过渡板10-1、输出导电排安装板10-2和输出导电排第二过渡板 10-3整体呈凵字形结构,凵字形结构的开口面向晶闸管模块7,输出导电板内连接板10-0和输出导电排外连接板10-4分别与凵字形结构的两端折弯相连且分别向凵字形结构的两侧折弯,输出导电排外连接板10-4的自由端与出线端子 12配合,也即是输出的导电排外连接板10-4的自由端插置在出线端子12的接线框内。
53.如图13-14所示,所述输出导电排10优选为一体式结构,由铜板材裁剪折弯而成。
54.如图13-14所示,所述输入导电排过渡板9-1与输出导电排第一过渡板10-1 相对间隔设置,防雷板6的电子元器件位于二者之间。
55.如图13-14所示,所述进线端子11和出线端子12均包括接线框和螺栓,螺栓包括配合使用的螺钉和螺母,螺钉为内六角螺钉,也即是螺钉一端设置内六角凹槽以旋拧螺钉,螺母为外六角螺母,也即是螺母为六棱柱形结构;所述进线端子11和出线端子12可同时兼容国内和北美接线方式。
56.如图1-2、10-14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优选为三相软启动器,其包括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输入导电排9和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输出导电排10;所述晶闸管模块7包括三组晶闸管。
57.如图1-2、4-5、10-14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散热器3、电源板4,电源板4、防雷板6、晶闸管模块7、散热器3依次设置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 之间。进一步的,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绝缘隔板5,绝缘隔板5设置在电源板4和防雷板6之间。
58.如图11所示,所述电源板4包括电源驱动板4-1和电源转换板4-2,电源转换板4-2
设置在电源驱动板4-1一侧与其固定相连,电源驱动板4-1与防雷板6相对。
59.所述绝缘隔板5优选为环氧树脂隔板。
60.如图1-2、4-5、10-14所示,所述散热器3优选为铝制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器底板以及设置在散热器底板一侧的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散热翅。
61.如图12-14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控制电源倍压板8,控制电源倍压板8设置在散热器3上且位于出线侧板2-3和晶闸管模块7之间。
6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可拆卸式嵌置在壳体的上壳体1 内控制显示盒1a。
6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上壳体1上的标签件14。
6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软启动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上壳体1上的信号控制端子15。
65.如图1-9所示,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扣合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包括进线侧板2-1、底壳2-2和出线侧板2-3,底壳2-2的横截面为凵字形结构,其两端分别与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相连,也即是底壳2-2的纵向两端分别与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相连。所述下壳体2由进线侧板2-1、出线侧板2-3和底壳2-2组装而成,一则降低了下壳体2的制造难度和成本,二来下壳体2可拆解后收存和运输,节约空间。
66.如图3-5所示,所述底壳2-2包括底壳侧板2-2-0和底壳底板2-2-1,两组底壳侧板2-2-0相对且分别与底壳底板2-2-1两端折弯相连;所述底壳2-2包括分别与出线侧板2-3和进线侧板2-1相连的出线侧连接翼2-2-2和进线侧连接翼2-2-3,每个底壳侧板2-2-0两端各设置一组出线侧连接翼2-2-2和一组进线侧连接翼2-2-3。进一步的,所述出线侧连接翼2-2-2和进线侧连接翼2-2-3 均向两个底壳侧板2-2-0之间折弯。
67.如图4-5所示,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底壳底板2-2-1上。
68.如图4所示,所述出线侧连接翼2-2-2与散热器3固定相连。
69.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出线侧连接翼2-2-2不与散热器3固定相连,而是进线侧连接翼2-2-3与散热器3固定相连;或者,所述出线侧连接翼2-2-2和进线侧连接翼2-2-3分别与散热器3两端固定相连。
70.如图3-5所示,所述底壳2-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是由金属板剪裁折弯而成的钣金件。所述底壳2-2为一体式结构的钣金件,结构简单,制造简便,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71.如图10-11所示,所述电源板4分别与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固定相连,一则简化了电源板4的安装操作,二来有利于提高软启动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尤其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可靠性和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板4的电源驱动板4-1分别与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固定相连。
72.如图7、9、10-13所示,所述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均设有至少一组侧板连接结构2-4,侧板连接结构2-4与电源板4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连接结构2-4与电源驱动板4-1固定连接。
73.如图7、9所示,为所述侧板连接结构2-4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板连接结构2-4包括侧板连接臂和侧板连接柱,侧板连接臂一端与进线侧板2-1或出线侧板2-3相连,另一端设有侧板连接柱,侧板连接柱与电源板4固定连接。
74.如图7、9、10-13所示,所述进线侧板2-1和出线侧板2-3各设有两个侧板连接结构
2-4,四个侧板连接结构2-4的侧板连接柱的自由端分别与电源驱动板4-1的四个内角处相抵且固定连接。
75.如图10-11所示,所述绝缘隔板5也通过侧板连接结构2-4分别与进线侧板2-1、出线侧板2-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隔板5的四个内角处分别套设在四个侧板连接结构2-4的侧板连接柱上。
76.如图6所示,所述进线侧板2-1设有用于容纳进线端子11的进线端子腔 2-1-0,进线端子腔2-1-0一端设置与进线端子11的螺钉相对配合的进线端子操作口2-1-1;如图7所示,所述进线端子腔2-1-0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供外部导体插入的进线端子腔导体入口和供输入导电排9插入的进线端子腔导电排插孔2-1-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进线侧板2-1设有六个进线端子腔 2-1-0,六个进线端子腔2-1-0从一端向另一端高低交替设置。
77.如图8所示,所述出线侧板2-3设有用于容纳出线端子12的出线端子腔 2-3-0,出线端子腔2-3-0一端设置与出线端子12的螺钉相对配合的出线端子操作口2-3-1;如图8所示,所述出线端子腔2-3-0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供外部导线插入的出线端子腔导体入口和供输出导电排10插入的出线端子腔导电排插孔2-3-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出线侧板2-3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出线端子腔2-3-0。
78.如图1-2、10-14所示,所述壳体还包括端子挡板2-5,端子挡板2-5设有供外部导体插入的挡板开孔,进线端子腔导体入口和出现端子腔导体入口内均设有端子挡板2-5。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挡板2-5通过螺钉与进线侧板2-1或出线侧板2-3固定相连。
7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8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