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386发布日期:2022-09-28 00: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3.现有的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突发危险事故时,难以高效的进行线路的断开与线路的换向,造成损失加大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该机械电气配电箱主要是利用在换向机构中,利用传感导杆能够实时的对设备线路进行精准及时的探测,使得设备能够在线路故障或者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自主的判断,使得在控制机箱上的旋转杆进行转动,并同时的利用气动插条进行伸缩运行,让伸缩的气动插条在旋转后,插接到另一侧的控制电闸上,以达到及时换向与断开线路的效果,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包括基座组件和换向机构,所述基座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且所述壳体构件的内边侧设置有线路部件,所述线路部件上电性连接有插接的换向机构;
6.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传感导杆、控制机箱、控制面板、天线、电动旋转杆和气动插条,所述传感导杆电性连接在所述线路部件上,所述传感导杆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箱,且所述控制机箱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机箱的下方设置有插接的天线,所述控制机箱的顶侧设置有电动旋转杆,且所述电动旋转杆的外侧设置有气动插条。
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电动旋转杆与气动插条相互垂直,且所述气动插条呈伸缩状结构。
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基座组件包括螺钉底片、稳定块和底板,所述螺钉底片的顶侧设置有稳定块,且所述稳定块的顶侧焊接有底板。
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壳体构件包括螺栓长条、侧板、贴合条、顶板、后板、线路入口、前门和显示屏,所述侧板通过螺栓长条螺栓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贴合条,所述侧板的顶侧设置有顶板,所述侧板的后侧通过后板安装有线路入口,所述侧板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前门,且所述前门上设置有显示屏。
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线路部件包括绝缘夹板、分线夹座、分线路闸、散热块、变压器、控制电闸和绝缘背板,所述绝缘夹板设置在所述后板的前内侧,所述绝缘夹板的底边侧设置有分线夹座,所述分线夹座的前侧设置有分线路闸。
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分线路闸的上方电性连接有散热块,且所述散热块的顶侧设
置有电性连接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顶侧设置有电性连接的控制电闸,所述控制电闸的后侧设置有绝缘背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在换向机构中,利用传感导杆能够实时的对设备线路进行精准及时的探测,使得设备能够在线路故障或者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自主的判断,使得在控制机箱上的旋转杆进行转动,并同时的利用气动插条进行伸缩运行,让伸缩的气动插条在旋转后,插接到另一侧的控制电闸上,以达到及时换向与断开线路的效果,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基座组件;101、螺钉底片;102、稳定块;103、底板;2、壳体构件;201、螺栓长条;202、侧板;203、贴合条;204、顶板;205、后板;206、线路入口;207、前门;208、显示屏;3、线路部件;301、绝缘夹板;302、分线夹座;303、分线路闸;304、散热块;305、变压器;306、控制电闸;307、绝缘背板;4、换向机构;401、传感导杆;402、控制机箱;403、控制面板;404、天线;405、电动旋转杆;406、气动插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0.根据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包括基座组件1和换向机构4,基座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壳体构件2,且壳体构件2的内边侧设置有线路部件3,线路部件3上电性连接有插接的换向机构4;
21.换向机构4包括传感导杆401、控制机箱402、控制面板403、天线404、电动旋转杆405和气动插条406,传感导杆401电性连接在线路部件3上,传感导杆40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箱402,且控制机箱402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03,控制机箱402的下方设置有插接的天线404,控制机箱402的顶侧设置有电动旋转杆405,且电动旋转杆405的外侧设置有气动插条406。
22.电动旋转杆405与气动插条406相互垂直,且气动插条406呈伸缩状结构。
23.本实施例中,当设备电路运行时,通过控制机箱402两侧的传感导杆401电性连接上变压器305对设备线路进行控制检测,用户根据线路调试的需要通过控制机箱402前侧的控制面板403对设备进行操作与调节,由于控制机箱402的下方安装天线404能够远程的对设备进行控制调节,起到提升便利程度的效果,当设备线路故障需要断开与更换线路时,启动气动插条406收缩,接着运行电动旋转杆405输出动力,使得气动插条406对准另一侧的控制电闸306,再次启动气动插条406伸长使得气动插条406插接于另一侧的控制电闸306,以达到线路换向的操作。
24.基座组件1包括螺钉底片101、稳定块102和底板103,螺钉底片101的顶侧设置有稳定块102,且稳定块102的顶侧焊接有底板103。
25.本实施例中,在工作地点上,利用螺钉底片101将稳定块102进行连接起来,由于稳定块102的尺寸较为大,而且较厚,可起到提升稳定性与绝缘的效果,并在稳定块102的顶侧利用底板103将螺栓长条201进行螺栓连接。
26.壳体构件2包括螺栓长条201、侧板202、贴合条203、顶板204、后板205、线路入口206、前门207和显示屏208,侧板202通过螺栓长条201螺栓连接在底板103的上方,侧板202的外侧设置有贴合条203,侧板202的顶侧设置有顶板204,侧板202的后侧通过后板205安装有线路入口206,侧板202的前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前门207,且前门207上设置有显示屏208。
27.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103的顶侧利用螺栓长条201将侧板202进行螺栓连接起来,利用在侧板202的外侧贴合上贴合条203以加强设备的强度,通过在侧板202的顶侧利用顶板204将设备安装起来,在侧板202的后侧利用后板205后的线路入口206连接上外接的线路,通过在侧板202的前侧利用前门207安装显示屏208以便于用户进行观察。
28.线路部件3包括绝缘夹板301、分线夹座302、分线路闸303、散热块304、变压器305、控制电闸306和绝缘背板307,绝缘夹板301设置在后板205的前内侧,绝缘夹板301的底边侧设置有分线夹座302,分线夹座302的前侧设置有分线路闸303。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后板205后的线路入口206连接上的线路,贯穿壳体构件2后连接在绝缘夹板301前侧的分线夹座302上,利用分线夹座302电性连接分线路闸303,使得线路通过分线路闸303连接到散热块304以起到及时散热的效果,避免设备线路被烧坏。
30.分线路闸303的上方电性连接有散热块304,且散热块304的顶侧设置有电性连接的变压器305,变压器305的顶侧设置有电性连接的控制电闸306,控制电闸306的后侧设置有绝缘背板307。
31.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块304的定量连接上变压器305能够为电气设备进行电力的匹配,并在变压器305的顶侧利用控制电闸306以起到保护线路的效果,由于变压器305与控制电闸306的后侧设置有绝缘背板307,使得设备能够起到绝缘的功能,提升了安全性。
32.该机械电气配电箱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工作地点上,利用螺钉底片101将稳定块102进行连接起来,由于稳定块102的尺寸较为大,而且较厚,可起到提升稳定性与绝缘的效果,并在稳定块102的顶侧利用底板103将螺栓长条201进行螺栓连接,通过底板103的顶侧利用螺栓长条201将侧板202进行螺栓连接起来,利用在侧板202的外侧贴合上贴合条203以加强设备的强度,通过在侧板202的顶侧利用顶板204将设备安装起来,在侧板202的后侧利用后板205后的线路入口206连接上外接的线路,通过在侧板202的前侧利用前门207安装显示屏208以便于用户进行观察,通过后板205后的线路入口206连接上的线路,贯穿壳体构件2后连接在绝缘夹板301前侧的分线夹座302上,利用分线夹座302电性连接分线路闸303,使得线路通过分线路闸303连接到散热块304以起到及时散热的效果,避免设备线路被烧坏,通过散热块304的定量连接上变压器305能够为电气设备进行电力的匹配,并在变压器305的顶侧利用控制电闸306以起到保护线路的效果,由于变压器305与控制电闸306的后侧设置有绝缘背板307,使得设备能够起到绝缘的功能,提升了安全性,当设备电路运行时,通过控制机箱402两侧的传感导杆401电性连接上变压器305对设备线路进行控制检测,用户
根据线路调试的需要通过控制机箱402前侧的控制面板403对设备进行操作与调节,由于控制机箱402的下方安装天线404能够远程的对设备进行控制调节,起到提升便利程度的效果,当设备线路故障需要断开与更换线路时,启动气动插条406收缩,接着运行电动旋转杆405输出动力,使得气动插条406对准另一侧的控制电闸306,再次启动气动插条406伸长使得气动插条406插接于另一侧的控制电闸306,以达到线路换向的操作。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