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5984发布日期:2022-11-09 06:0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马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流马达。


背景技术:

2.直流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化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直流马达在接通直流电源后通过与换向器的接触使马达的转子与磁场开始旋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以及其他家居儿童玩具行业等方面;
3.市场上常见的直流马达,在需要马达达到极限使用性能时,马达的想能想要提升就必须增加马达的外径,从而使马达的用途很局限,因此存在有一定的缺陷。
4.另一方面,现有的直流马达,在生产的过程中,马达的线圈绕组往往需要人工来进行线架装配,造成装配操作困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因此存在有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马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在原理上简化了马达的加工精度,使马达再装配是性能更强,稳定性更高,拓展了此款马达的实用型,进而使马达可以发挥他的最大性能以及马达用途。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流马达,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壁对称嵌套安装有两个磁瓦,且机壳底部密封安装有后盖,所述机壳内部设有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轴枝,所述机壳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前轴承,且后盖对应前轴承的位置设有后轴承,所述轴枝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前轴承和后轴承上,且轴枝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与机壳和后盖转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轴枝后端安装有换向器,且轴枝前端固定安装有套管。
8.进一步的,所述轴枝与前轴承连接处安装有调整垫圈,所述轴枝与后轴承连接处安装有挡油板。
9.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内侧表面对应后轴承的位置固定有止挡片,且后轴承固定安装在止挡片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后轴承外圈设有两组电刷,且电刷卡接在安装在后盖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轴枝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铁芯,且铁芯设置在机壳内部对应两个磁瓦的位置紧密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铁芯外部有真空环氧镀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马达,包括机壳;磁瓦;前轴承;套管;铁芯;调整垫圈;换向器;后轴承;后盖;止挡片;挡油板;轴枝;电刷;转子组件;真空环氧镀膜。
14.1.该一种直流马达在原理上简化了马达的加工精度,使马达再装配是性能更强,稳定性更高,拓展了此款马达的实用型,进而使马达可以发挥他的最大性能以及马达用途。
15.2.该一种直流马达转子组件部分采用优化,由原来的人工加装线架后再进行绕线,改变成现在在铁芯上进行真空环氧镀膜后可直接绕线,大大提高的马达的效率,以及增加马达的稳定性,在传统马达性能达到极限时,使用此款马达可再增加20%的马达性能。
16.3.该一种直流马达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该装置进行通电时,通过对转子绕线的改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马达性能,减少了马达的工序和制造成本,再对马达转子进行真空环氧镀膜后,马达漏电保护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马达的性能与稳定性拓展了此款马达的实用性,进而使马达可以发挥他的最大性能以及马达的其他用途,同时通过后盖卡位与机壳位置设置使该马达在进行装配时可明确分辨马达的正负极,防止马达测试时接线错误导致马达转向错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结构爆炸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定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转子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转子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马达的后盖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机壳;2、磁瓦;3、前轴承;4、套管;5、铁芯;6、调整垫圈;7、换向器;8、后轴承;9、后盖;10、止挡片;11、挡油板;12、轴枝;13、电刷;14、转子组件;15、真空环氧镀膜。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流马达,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壁对称嵌套安装有两个磁瓦2,且机壳1底部密封安装有后盖9,所述机壳1内部设有转子组件14,所述转子组件14包括轴枝12,所述机壳1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前轴承3,且后盖9对应前轴承3的位置设有后轴承8,所述轴枝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前轴承3和后轴承8上,且轴枝12通过前轴承3和后轴承8与机壳1和后盖9转动连接,机壳1、磁瓦2和前轴承3共同组成了转子组件14,在对定子组件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前轴承3平稳的压入到机壳1内部的轴承室当中,同时将磁瓦2固定在工装上进行组装,然后再对定子组件进行充磁,将转子组件14与定子组件配合安装,随后通过后盖9对机壳1底部密封,定子组件、转子组件14、与后盖9完成后进行马达总装,再组装时后盖9组件与定子组件有卡位设置(通过卡位实现机壳1与后盖9的锁定安装),可以正确辨认马达正负极接线测试。
26.本实施例,所述轴枝12后端安装有换向器7,且轴枝12前端固定安装有套管4,所述轴枝12与前轴承3连接处安装有调整垫圈6,所述轴枝12与后轴承8连接处安装有挡油板11,所述轴枝12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铁芯5,且铁芯5设置在机壳1内部对应两个磁瓦2的位置紧密配合(不需要其他零部件对磁瓦2进行加固),转子组件14为轴枝12、铁芯5、换向器7、挡油板11、套管4、压敏、调整垫圈6七部分组成,首先将轴枝12铆压入铁芯5内部,同时将套管4装入转子前端,将换向器7装入后端,然后将转子放置在绕线机上进行绕线,再绕线结束后再对
先包进行焊接线头,再焊接线头完毕后再进行焊接压敏,再将焊接产品进行超声波清洗,然后烘干清洗剂,再进行换向器7抛光研磨,在转子后端装入挡油板11,前段装入调整垫圈6。
27.本实施例,所述铁芯5外部有真空环氧镀膜15;转子在绕线时因为线架的问题,绕线的圈数少导致马达的性能不能发挥至最高性能,再将转子经过真空环氧镀膜15后绕线的圈数比传统线架绕线增加20%圈数,使马达的性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的性能,使用真空环氧镀膜15的转子同时也增加了马达的稳定性。
28.本实施例,所述后盖9内侧表面对应后轴承8的位置固定有止挡片10,且后轴承8固定安装在止挡片10上,所述后轴承8外圈设有两组电刷13,且电刷13卡接在安装在后盖9内部,后盖9组件由后盖9、电刷13、后轴承8和止挡片10四部分组成,将止挡片10装入后盖9底部后再将后轴承8压入后盖9轴承室内,再将点刷插入后盖9的两边槽口后进行铆压。
29.本实施例,转子的线圈绕组设置为0.08/3uew/180圈;直流马达主体长度小于等于35mm,直径小于等于15mm;转子铁芯5尺寸设置为22.5mm;线圈绕组再不经过线架的情况下进行绕线
30.工作原理:该直流马达由定子组件、转子组件14和后盖9三部分和前后两个含油轴承组成,定子组件为机壳1、前轴承3、磁瓦2,在对定子组件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前轴承3平稳的压入到机壳1内部的轴承室当中,同时将磁瓦2固定在工装上进行组装,然后再对定子组件进行充磁,转子组件14为轴枝12、铁芯5、换向器7、挡油板11、套管4、压敏、调整垫圈6七部分组成,在对转子组件14进行组装时,首先将轴枝12铆压入铁芯5内部,同时将套管4装入转子前端,将换向器7装入后端,然后将转子放置在绕线机上进行绕线,再绕线结束后再对先包进行焊接线头,再焊接线头完毕后再进行焊接压敏,再将焊接产品进行超声波清洗,然后烘干清洗剂,再进行换向器7抛光研磨,在转子后端装入挡油板11,前段装入调整垫圈6,后盖9组件由后盖9、电刷13、后轴承8、止挡片10四部分组成,将止挡片10装入后盖9底部后再将后轴承8压入后盖9轴承室内,再将点刷插入后盖9的两边槽口后进行铆压,定子组件、转子组件14、与后盖9组件完成后进行马达总装,可以正确辨认马达正负极接线测试。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