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4399发布日期:2022-12-21 01: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


背景技术:

2.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
3.bipv光伏屋顶由多个光伏电池板安装一定形式拼靠而成,形成矩形正列布置。现有的bipv光伏屋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光伏发电屋顶中的光伏电池板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间隔,这部分就不能产生电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2、现有光伏屋顶时间久了产生一些灰尘影响光伏发电效率,而光伏组件之间有一定间隔不利于机器人清理;3、现有光伏发电屋顶采用的光伏组件没有考虑承载问题,即不能上人检修。
4.光伏电池板中一般具有外边框,作为发电主体的电池板组件的支撑和保护结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外边框设计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光伏电池板的安装和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能够作为电池板组件和其他附件的支撑基础,组装方便,所得到光伏电池板方便搭建成bipv光伏屋顶时,能保证光伏电池板之间能够紧密靠近,且方便将所有光伏电池板上表面连成一个正平面,且光伏电池板的固定安装方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所述光伏外边框呈方形且包括四个边梁,所述边梁两端都设有连接槽腔,相邻边梁之间通过角码连接,所述角码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边梁的连接槽腔中;所述边梁内侧面在底部处开设第一卡接槽,且第一卡接槽的槽口窄槽内宽,所述边梁上端开设有上侧和内侧都为敞口的支撑槽口,且边梁位于支撑槽口外侧的部分形成挡壁部,所述边梁的外侧面开设有位于支撑槽口下方的走线槽,所述边梁的底部开设有沿边梁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槽,且固定槽的槽口窄槽内宽。
7.进一步地,所述边梁中的走线槽沿着边梁长度方向贯穿,并且相邻边梁的走线槽接通。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口底面的内侧处设有第二卡接槽。
9.进一步地,所述挡壁部顶端设有朝向内侧的凸钩部。
10.进一步地,所述挡壁部的外侧面设有齿状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边梁外侧面上开设有沿边梁长度方向延伸的压接槽。
12.进一步地,所述边梁两端的连接槽腔都为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在不同高度处。
13.进一步地,所述边梁中都还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前后两端的减重空腔。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外边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在光伏外边框的四个边梁上设置连接槽腔、第一卡接槽、支撑槽口、走线槽和固定槽,连接槽方便边梁的装配,第一卡接槽和支撑槽口方便电池板组件和蜂窝铝板附件的安装,同时方便所构成的光伏电池板在拼靠装配时可以靠的很近,减小间隔距离,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够方便使得所有的光伏电池板单元的上表面都能够连成一个平面,有利于机器人清扫屋顶,同时也更美观。本实用新型要的光伏外边框,能够作为电池板组件和其他附件的支撑基础,同时兼具布线功能,方便光伏电池板组装,能保证光伏电池板之间能够紧密靠近,且方便将所有光伏电池板上表面连成一个正平面,并且能够方便光伏电池板的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外边框中安装电池板组件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梁的横截面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外边框中相邻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外边框与光伏电池板其他零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外边框的装配示意图。
21.元件标号说明
[0022]1ꢀꢀꢀꢀꢀꢀꢀꢀꢀꢀꢀꢀꢀꢀꢀꢀꢀꢀ
光伏外边框
[0023]
100
ꢀꢀꢀꢀꢀꢀꢀꢀꢀꢀꢀꢀꢀꢀꢀꢀ
边梁
[0024]
101
ꢀꢀꢀꢀꢀꢀꢀꢀꢀꢀꢀꢀꢀꢀꢀꢀ
走线槽
[0025]
102
ꢀꢀꢀꢀꢀꢀꢀꢀꢀꢀꢀꢀꢀꢀꢀꢀ
第一卡接槽
[0026]
103
ꢀꢀꢀꢀꢀꢀꢀꢀꢀꢀꢀꢀꢀꢀꢀꢀ
支撑槽口
[0027]
104
ꢀꢀꢀꢀꢀꢀꢀꢀꢀꢀꢀꢀꢀꢀꢀꢀ
挡壁部
[0028]
105
ꢀꢀꢀꢀꢀꢀꢀꢀꢀꢀꢀꢀꢀꢀꢀꢀ
凸钩部
[0029]
106
ꢀꢀꢀꢀꢀꢀꢀꢀꢀꢀꢀꢀꢀꢀꢀꢀ
齿状结构
[0030]
107
ꢀꢀꢀꢀꢀꢀꢀꢀꢀꢀꢀꢀꢀꢀꢀꢀ
第二卡接槽
[0031]
108
ꢀꢀꢀꢀꢀꢀꢀꢀꢀꢀꢀꢀꢀꢀꢀꢀ
连接槽腔
[0032]
109
ꢀꢀꢀꢀꢀꢀꢀꢀꢀꢀꢀꢀꢀꢀꢀꢀ
中间空腔
[0033]
110
ꢀꢀꢀꢀꢀꢀꢀꢀꢀꢀꢀꢀꢀꢀꢀꢀ
固定槽
[0034]
111
ꢀꢀꢀꢀꢀꢀꢀꢀꢀꢀꢀꢀꢀꢀꢀꢀ
压接槽
[0035]2ꢀꢀꢀꢀꢀꢀꢀꢀꢀꢀꢀꢀꢀꢀꢀꢀꢀꢀ
电池板组件
[0036]3ꢀꢀꢀꢀꢀꢀꢀꢀꢀꢀꢀꢀꢀꢀꢀꢀꢀꢀ
蜂窝铝板
[0037]4ꢀꢀꢀꢀꢀꢀꢀꢀꢀꢀꢀꢀꢀꢀꢀꢀꢀꢀ
结构胶
[0038]5ꢀꢀꢀꢀꢀꢀꢀꢀꢀꢀꢀꢀꢀꢀꢀꢀꢀꢀ
支撑托块
[0039]6ꢀꢀꢀꢀꢀꢀꢀꢀꢀꢀꢀꢀꢀꢀꢀꢀꢀꢀ
方形螺母
[0040]7ꢀꢀꢀꢀꢀꢀꢀꢀꢀꢀꢀꢀꢀꢀꢀꢀꢀꢀ
连接螺栓
[0041]8ꢀꢀꢀꢀꢀꢀꢀꢀꢀꢀꢀꢀꢀꢀꢀꢀꢀꢀ
微型逆变器
[0042]9ꢀꢀꢀꢀꢀꢀꢀꢀꢀꢀꢀꢀꢀꢀꢀꢀꢀꢀ
接线插头
[0043]
10
ꢀꢀꢀꢀꢀꢀꢀꢀꢀꢀꢀꢀꢀꢀꢀꢀꢀ
胶条
[0044]
11
ꢀꢀꢀꢀꢀꢀꢀꢀꢀꢀꢀꢀꢀꢀꢀꢀꢀ
装饰盖板
[0045]
12
ꢀꢀꢀꢀꢀꢀꢀꢀꢀꢀꢀꢀꢀꢀꢀꢀꢀ
角码
[0046]
13
ꢀꢀꢀꢀꢀꢀꢀꢀꢀꢀꢀꢀꢀꢀꢀꢀꢀ
连接条
[0047]
131
ꢀꢀꢀꢀꢀꢀꢀꢀꢀꢀꢀꢀꢀꢀꢀꢀ
固定卡条
[0048]
132
ꢀꢀꢀꢀꢀꢀꢀꢀꢀꢀꢀꢀꢀꢀꢀꢀ
压紧块
[0049]
14
ꢀꢀꢀꢀꢀꢀꢀꢀꢀꢀꢀꢀꢀꢀꢀꢀꢀ
t形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1]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52]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光伏电池板密拼安装的光伏外边框1,光伏外边框1呈方形且包括四个边梁100,四个边梁100依次首尾相固接,边梁100两端都设有连接槽腔108,相邻边梁100之间通过角码12连接,角码1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边梁100的连接槽腔108中;边梁100内侧面在底部处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02,且第一卡接槽102的槽口窄槽内宽,边梁100上端开设有上侧和内侧都为敞口的支撑槽口103,也即支撑槽口103呈l型,且边梁100位于支撑槽口103外侧的部分形成挡壁部104,边梁100的外侧面开设有位于支撑槽口103下方的走线槽101,边梁100的底部开设有沿边梁100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槽110,且固定槽110的槽口窄槽内宽。支撑槽口103、走线槽101都沿着边梁100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槽腔108可以是贯穿边梁100前后两端,也可以是间断设置的。
[0053]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外边框1,作为电池板组件2、以及蜂窝铝板3等附件的支撑基础,一起构成光伏电池板,参见图4,安装时,第一卡接槽102用于连接一个支撑托块5,具体地,在第一卡接槽102中卡入一个方形螺母6,利用连接螺栓7穿过支撑托块5并螺接在方形螺母6中拧紧,使得方形螺母6压紧在槽口周边上即可。蜂窝铝板3安装在支撑托块5上,电池板组件2安装在蜂窝铝板3上,并且电池板组件2侧边位于支撑槽口103中,四个边梁100的支撑槽口103对电池板组件2起到支撑作用,并限制电池板组件2前后左右位置,支撑槽口103方便与电池板组件2之间采用结构胶4进行粘黏固结。并且根据电池板组件2厚度尺寸确定挡壁部104高度,使得电池板组件2上表面高于光伏外边框1中的挡壁部104上端,电池板组件2上表面可不再有其他结构,采用这样的设计,当多个光伏电池板单元阵列布置成片形成光伏发电站时,特别是组装成bipv光伏屋顶时,参见图5,相邻光伏电池板之间可以靠的很近,减小间隔距离,充分利用空间,然后只需在相邻光伏电池板之间设置t形胶条14,t形胶
条14插入到两个光伏外边框1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两侧搭在两个光伏外边框1的挡壁部104上端,再在t形胶条14与电池板组件2之间设置结构胶4填平,这样所有的光伏电池板单元的上表面都能够连成一个平面,有利于使用机器人进行清理。总结而言,通过设置支撑槽口103方便时,方便电池板组件212的安装固定,以及方便使得所有的光伏电池板单元的上表面都能够连成一个平面,有利于机器人清扫屋顶,同时也更美观。
[0054]
电池板组件2伸出的导线进入到走线槽101中,沿走线槽101铺设,方便走线,光伏外边框1中相邻边梁100的走线槽101相连通,搭建bipv光伏屋顶时,微型逆变器8和接线盒可安装在光伏外边框1上,微型逆变器8可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第一卡接槽102中,方式同支撑托块5。在边梁1001的走线槽101中可设置接线插头9,电池板组件2伸出的导线通过接线插头9与微型逆变器8进行导线连接。优选地,走线槽101槽口窄槽内宽,大致呈c型,这样方便卡接一个装饰盖板11,装饰盖板11盖住走线槽101口,能够保护电线,同时起到美观作用。
[0055]
边梁100底部的固定槽110能够方便光伏外边框1的固定安装,固定槽110横截面呈t形,槽口朝下。光伏外边框1可通过连接条13进行安装,参见图5,连接条13上端设有两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卡条131,且固定卡条131形状与固定槽110形状相适配,也呈t形,光伏外边框1通过固定槽110套接在固定卡条131来固定在连接条13上,在安装时,只需要将边梁100置于连接条13端部处,使固定槽110对准固定卡条131端部,然后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光伏外边框1到位,使得固定槽110套接在固定卡条131上即可完成光伏外边框1在两个连接条13上的安装,极大地方便了光伏外边框1的固定安装。
[0056]
本实用新型要的光伏外边框1,能够作为电池板组件2和其他附件的支撑基础,同时兼具布线功能,方便光伏电池板组装,所得到光伏电池板方便搭建成bipv光伏屋顶时,能保证光伏电池板之间能够紧密靠近,且方便将所有光伏电池板上表面连成一个正平面,并且能够方便光伏电池板的固定安装。
[0057]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作为优选设计,第一卡接槽102的槽底面上开设一个向外凹陷的容纳槽,连接螺栓7穿过方形螺母6的部分进入容纳槽,这样第一卡接槽102的尺寸可以做小点,方便限制方形螺母6位置,从而方便固定安装。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作为优选设计,支撑槽口103底面的内侧处设有第二卡接槽107,第二卡接槽107大致呈c型,其槽口窄槽内宽,第二卡接槽107用于卡接一个胶条10,该胶条10支撑在电池板组件2底部,胶条10起到缓冲防震和密封作用,避免结构胶4从内侧溢出支撑槽口103。进一步地,挡壁部104顶端设有朝向内侧的凸钩部105,凸钩部105会卡入到凝固后的结构胶4中,结构更稳定。进一步地,挡壁部104的外侧面设有齿状结构106,以增加与t形胶条14之间的摩擦力,使t形胶条14的安装更稳定,对应地,t形胶条14插入到两个光伏外边框1之间的部分的两侧也可以有齿状结构进行配合。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作为优选设计,边梁100外侧面上开设有沿边梁100长度方向延伸的压接槽111,以方便更好地固定连接条13,具体地,在连接条13上端还设有压紧块132,压紧块132也沿着连接条13长度方向延伸呈条形块,压紧块132伸入到压接槽111中并压靠在压接槽111下侧壁上。优选地,压接槽111大致呈c型,其槽口窄槽内宽,能够方便卡接装饰盖板11,压接槽111在未使用处可卡接有装饰盖板11,起到美观作用。
[0060]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作为优选设计,边梁100两端的连接槽腔108优选相连通,构成一个贯穿边梁100两端的整体槽腔。当然,两端的连接槽腔108也可以是分开的。
在边梁100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连接槽腔108,其中都插装有角码12,也即相邻两个边梁100通过两个角码12连接,结构更稳定。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作为优选设计,边梁100为铝型材结构,根据边梁10011的结构和尺寸情况,在其中适当位置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前后两端的减重空腔,在本实施例中,减重空腔主要包括中间空腔109,中间空腔109大概位于边梁100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位于走线槽101下方,且位于第一卡接槽102和压接槽111上方,中间空腔109能够在减少边梁100重量的同时,保证整体结构强度,同时这些减重空腔内部可以供气体流通,起到通风散热作用。
[006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63]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