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7884发布日期:2022-11-05 09:5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一种设备,也叫电流逆变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3.目前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进行安装时往往不便,使用者需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方式存在不够便捷灵活,而且在拆卸时也需要拆解大量螺栓,费时费力,而且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在连接时,连接线容易发生混合,影响使用效果,鉴于此,提出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通过设置安装组件,弹簧片复位后,促使活动板带动限位杆一端延伸至矩形块所开设的限位孔内部,从而实现对矩形块的限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设置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线,所述装置本体与安装座连接处设置有安装组件;
6.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个矩形块,且两个所述矩形块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座表面设置有两个矩形槽,所述安装座表面位于两个矩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活动板另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设置有拉环,所述拉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片,所述矩形槽两个内壁均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块。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顶部位于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形框,所述第一凹形框一端设置有第二凹形框,且所述第一凹形框和第二凹形框之间铰接,所述第一凹形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凹形框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结构相同。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形框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凹形框的表面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结构相匹配。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块与矩形槽结构相匹配,且矩形块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杆结构相匹配。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设置在导向槽的内部,且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设置安装组件,拉动拉环使拉环带动拉杆往一侧延伸,拉杆促使活动板在安装槽内部滑动,并且带动限位杆进行移动,而且活动板的移动促使弹簧片受到挤压,将装置本体底部的矩形块插进安装座所开设的矩形槽内部,并释放拉环,弹簧片复位后,促使活动板带动限位杆一端延伸至矩形块所开设的限位孔内部,从而实现对矩形块的限位,进而对装置本体进行安装,安装方式灵活便捷,不需要通过大量安装和拆卸工具,省时省力;
14.2、通过将装置本体一端连接线嵌入在第一凹形框所设置的第一弧形板内部,并通过翻转第二凹形框,使第二凹形框表面的卡块卡进第一凹形框所开设的卡槽内部,进而使第一凹形框和第二凹形框之间相互贴合,此时连接线受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限位挤压,从而能够对连接线进行限位并编排,避免连接线发生混乱,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安装装置本体时结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与矩形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安装座;2、装置本体;3、连接线;4、矩形块;5、矩形槽;6、安装槽;7、活动板;8、限位杆;9、拉杆;10、拉环;11、弹簧片;12、导向槽;13、导向块;14、第一凹形框;15、第二凹形框;16、第一弧形板;17、第二弧形板;18、卡槽;19、卡块;20、限位孔;21、安装板;2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便携式直流输入输出转换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安装座1顶部设置有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线3,装置本体2与安装座1连接处设置有安装组件;
22.安装组件包括两个矩形块4,且两个矩形块4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2的底部,安装座1表面设置有两个矩形槽5,安装座1表面位于两个矩形槽5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槽6,安装槽6内部设置有活动板7,活动板7一端设置有限位杆8,活动板7另一端设置有拉杆9,拉杆9一端设置有拉环10,拉杆9的外部设置有弹簧片11,矩形槽5两个内壁均设置有导向槽12,活动板7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块13。
23.如附图1、2所示,安装座1顶部位于装置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形框14,第一凹形框14一端设置有第二凹形框15,且第一凹形框14和第二凹形框15之间铰接,第一凹形框1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板16,第二凹形框15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板17,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结构相同,以便于将装置本体2一端的连接线3嵌入在第一凹形框14所设置的第一弧形板16的内部,通过翻转第二凹形框15,使第二凹形框15与第一凹形框14
之间铰接转动,能够使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之间相互贴合,进而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并编排,避免连接线3在连接时发生混乱,影响使用效果。
24.如附图1、2所示,第一凹形框14的表面设置有卡槽18,第二凹形框15的表面设置有卡块19,且卡块19与卡槽18结构相匹配,以便于将第一凹形框14和第二凹形框15之间铰接偏转后,使第一凹形框14和第二凹形框15之间相互贴合,能够使卡块19卡进卡槽18的内部,从而对第一凹形框14和第二凹形框15连接后进行限位。
25.如附图2、4所示,矩形块4与矩形槽5结构相匹配,且矩形块4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孔20,限位孔20与限位杆8结构相匹配,以便于将矩形块4安装到矩形槽5的内部,同时将连接杆一端延伸至矩形块4所开设的限位孔20内部,从而方便对矩形块4进行限位。
26.如附图2、3所示,活动板7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导向块13固定连接,导向块13设置在导向槽12的内部,且与导向槽12滑动连接,以便于通过导向块13在导向槽12内部滑动,能够对活动板7的移动进行导向,使活动板7移动时更加稳定。
27.如附图1、2、3所示,安装座1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板21,且安装板2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2,以便于将螺栓插入到安装板21所开设的安装孔22内部,实现安装板21的安装,进而能够对安装座1进行安装。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参照说明书附图1-4所示,首先使用者将安装座1安装在使用地区,将螺栓插进安装板21所开设的安装孔22内部,进而对安装板21以及安装座1进行安装;
29.需要对装置本体2进行安装时,使用者通过拉动拉环10,使拉环10带动拉杆9往一侧延伸,拉杆9促使活动板7在安装槽6内部滑动,并且带动限位杆8进行移动,而且活动板7的移动促使弹簧片11受到挤压,将装置本体2底部的矩形块4插进安装座1所开设的矩形槽5内部,并释放拉环10,弹簧片11复位后,促使活动板7带动限位杆8一端延伸至矩形块4所开设的限位孔20内部,从而实现对矩形块4的限位,进而对装置本体2进行安装;
30.而将装置本体2一端连接线3能够嵌入在第一凹形框14所设置的第一弧形板16内部,并通过翻转第二凹形框15,使第二凹形框15表面的卡块19卡进第一凹形框14所开设的卡槽18内部,进而使第一凹形框14和第二凹形框15之间相互贴合,此时连接线3受到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的限位,从而能够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并编排,避免连接线3发生混乱;
31.对装置本体2进行拆卸时,通过拉动拉环10,使活动板7带动限位杆8脱离矩形块4所设置的限位孔20内部,并将矩形块4抽离矩形槽5内部,能够使安装座1与装置本体2进行分离,实现装置本体2的拆卸。
3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