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5531发布日期:2022-11-02 23:4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机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电机生产组装绝大多数主要依靠人工,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生产线,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机生产线,包括:
6.工作台;
7.闭环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载具上的工件;
8.机壳组装装置,用于将机壳安装于载具;
9.三角弹片组装装置,用于将三角弹片安装于机壳内;
10.线圈架组装装置,用于将线圈架安装于机壳内;
11.上磁板组装装置,用于将上磁板安装于机壳内;
12.转子组装装置,用于将转子安装于机壳内;
13.齿轮板组装装置,用于将齿轮板安装于机壳内;
14.齿轮组装装置,用于将若干个齿轮安装于机壳内;
15.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用于将齿轮输出轴安装于机壳内;
16.面盖组装装置,用于将面盖安装于机壳;
17.封口组装装置,用于将面盖固定安装于机壳上;
18.转移装置,用于将组装好的成品从面盖组装装置转移至封口组装装置。
19.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包括基台、滑动连接于基台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用于促使两个夹持臂相互靠近以夹持机壳的弹簧以及用于容纳机壳的容置槽。
20.进一步地,所述闭环输送装置为呈环形跑道状的输送带。
21.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组装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连接第一振动盘的第一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一料道末端的机壳于载具上的第一机械手。
22.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弹片组装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连接第二振动盘的第二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二料道末端的三角弹片于机壳内的第二机械手。
23.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架组装装置包括以输送带方式输送线圈架的第三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三料道末端的线圈架于机壳内的第三机械手。
24.进一步地,所述上磁板组装装置包括第四振动盘、连接第四振动盘的第四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四料道末端的上磁板于机壳内的第四机械手。
25.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组装装置包括承料台、设于承料台长度方向一侧的摆料台、沿
摆料台长度方向设置的料槽、沿摆料台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承料台的料盘、驱动料盘滑动的第五驱动部、用于转移料盘上转子于料槽内的两轴机械手以及用于转移料槽内转子于机壳内的第五机械手。
26.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板组装装置包括第六振动盘、连接第六振动盘的第六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六料道末端的齿轮板于机壳内的第六机械手。
27.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装装置包括第七振动盘、连接第七振动盘的第七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七料道末端的齿轮于机壳内的第七机械手。
28.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包括第八振动盘、连接第八振动盘的第八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八料道末端的齿轮轴于机壳内的第八机械手。
29.进一步地,所述面盖组装装置包括第九振动盘、连接第九振动盘的第九料道以及用于转移第九料道末端的面盖于机壳内的第九机械手。
30.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套安装装置,所述轴套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台、设于安装台并与第九料道连通的安装槽、设于安装槽一侧用于夹持固定面盖的夹料机械手、设于安装槽另一侧用于安装轴套的安装气缸、设于安装槽起始端的挡料气缸以及设于安装槽终端用于翻转竖直状态的面盖至水平状态的翻转机构;所述第九机械手用于将水平状态的面盖转移至机壳内。
31.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组装装置包括封口台、滑动连接于封口台的封口座、设于封口台用于驱动封口座滑动的第十驱动部、设于封口座上的封口盘、设于封口盘上用于容纳机壳的封口槽、滑动连接于封口盘内部并环绕封口槽分布用于抵接机壳外壁的抵接块、活动连接于封口盘并凸出封口盘上表面的活动块、设于封口台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用于抵压封口盘上表面的抵压部;当抵压部抵压封口盘上表面时,活动块受到挤压从而带动抵接块抵压机壳外壁使机壳变形。
32.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周向边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壁,所述面盖安装于固定臂内侧,且面盖设有供固定臂内凹以固定面盖于机壳上的凹槽。
33.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为第十机械手,所述第十机械手设置有等距的多个机械手。
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生产线工作时,闭环输送装置将一个个载具上的工件间歇输送至各个工位,第一步,通过机壳组装装置将机壳固定在载具上;第二步,通过三角弹片组装装置将三角弹片安装于机壳内;第三步,通过线圈架组装装置将线圈架安装于机壳内;第四步,通过上磁板组装装置将上磁板安装于机壳内;第五步,通过转子组装装置将转子安装于机壳内;第六步,通过齿轮板组装装置将齿轮板安装于机壳内;第七步,通过齿轮组装装置将若干个齿轮安装于机壳内;第八步,通过面盖组装装置将面盖安装于机壳;第九步,通过封口组装装置对机壳上的面盖进行固定组装;转移装置用于将固定组装面盖前的半成品和成品间歇式送出产线,从而实现整个过程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了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壳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三角弹片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线圈架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磁板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子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齿轮板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齿轮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面盖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封口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封口组装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49.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1、机壳组装装置;11、第一料道;12、第一机械手;2、三角弹片组装装置;21、第二机械手;3、线圈架组装装置;31、第三料道;32、第三机械手;4、上磁板组装装置;41、第四料道;42、第四机械手;5、转子组装装置;51、承料台;52、摆料台;53、料槽;54、料盘;55、第五驱动部;56、两轴机械手;57、第五机械手;6、齿轮板组装装置;61、第六机械手;7、齿轮组装装置;71、第七机械手;8、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81、第八机械手;9、面盖组装装置;91、第九料道;92、第九机械手;93、安装台;94、安装槽;95、夹料机械手;96、安装气缸;97、挡料气缸;98、翻转机构;10、封口组装装置;101、封口台;102、封口座;103、第十驱动部;104、封口盘;105、封口槽;106、抵接块;107、活动块;108、支架;109、抵压部;100、转移装置;1001、工作台;1002、闭环输送装置;1003、载具;10031、基台;10032、夹持臂;10033、容置槽;1004、固定壁;100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3.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5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一种电机生产线,参见图1至图16,包括:
57.工作台1001;
58.闭环输送装置1002,用于输送载具1003上的工件;
59.机壳组装装置1,用于将机壳安装于载具1003;
60.三角弹片组装装置2,用于将三角弹片安装于机壳内;
61.线圈架组装装置3,用于将线圈架安装于机壳内;
62.上磁板组装装置4,用于将上磁板安装于机壳内;
63.转子组装装置5,用于将转子安装于机壳内;
64.齿轮板组装装置6,用于将齿轮板安装于机壳内;
65.齿轮组装装置7,用于将若干个齿轮安装于机壳内;
66.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8,用于将齿轮输出轴安装于机壳内;
67.面盖组装装置9,用于将面盖安装于机壳;
68.封口组装装置10,用于将面盖固定安装于机壳上;
69.转移装置100,用于将组装好的成品从面盖组装装置9转移至封口组装装置10。
70.该生产线工作时,闭环输送装置1002将一个个载具1003上的工件间歇输送至各个工位,第一步,通过机壳组装装置1将机壳固定在载具1003上;第二步,通过三角弹片组装装置2将三角弹片安装于机壳内;第三步,通过线圈架组装装置3将线圈架安装于机壳内;第四步,通过上磁板组装装置4将上磁板安装于机壳内;第五步,通过转子组装装置5将转子安装于机壳内;第六步,通过齿轮板组装装置6将齿轮板安装于机壳内;第七步,通过齿轮组装装置7将若干个齿轮安装于机壳内;第八步,通过面盖组装装置9将面盖安装于机壳;第九步,通过封口组装装置10对机壳上的面盖进行固定组装;转移装置100用于将固定组装面盖前的半成品和成品间歇式送出产线,从而实现整个过程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7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分别在上磁板组装装置4和转子组装装置5之间安装有视觉检测装置,在齿轮轴组装装置和面盖组装装置9之间安装有视觉检测装置。
72.进一步地,所述载具1003包括基台10031、滑动连接于基台10031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10032、用于促使两个夹持臂10032相互靠近以夹持机壳的弹簧(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容纳机壳的容置槽10033。
73.进一步地,所述闭环输送装置1002为呈环形跑道状的输送带。
74.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组装装置1包括第一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振动盘的第一料道11以及用于转移第一料道11末端的机壳于载具1003上的第一机械手12。
75.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弹片组装装置2包括第二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振动盘的第二料道(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转移第二料道末端的三角弹片于机壳内的第二机械手21。
76.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架组装装置3包括以输送带方式输送线圈架的第三料道31以及用于转移第三料道31末端的线圈架于机壳内的第三机械手32。
77.进一步地,所述上磁板组装装置4包括第四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四振动盘的第四料道41以及用于转移第四料道41末端的上磁板于机壳内的第四机械手42。
78.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组装装置5包括承料台51、设于承料台51长度方向一侧的摆料台52、沿摆料台52长度方向设置的料槽53、沿摆料台52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承料台51的料
盘54、驱动料盘54滑动的第五驱动部55、用于转移料盘54上转子于料槽53内的两轴机械手56以及用于转移料槽53内转子于机壳内的第五机械手57。
79.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板组装装置6包括第六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六振动盘的第六料道(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转移第六料道末端的齿轮板于机壳内的第六机械手61。
80.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装装置7包括第七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七振动盘的第七料道(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转移第七料道末端的齿轮于机壳内的第七机械手71。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装装置7设计有3组,分别用于安装3颗小齿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更多组或更少组。
81.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输出轴组装装置8包括第八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八振动盘的第八料道(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转移第八料道末端的齿轮轴于机壳内的第八机械手81。
82.进一步地,所述面盖组装装置9包括第九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九振动盘的第九料道91以及用于转移第九料道91末端的面盖于机壳内的第九机械手92。
83.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套安装装置,所述轴套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台93、设于安装台93并与第九料道91连通的安装槽94、设于安装槽94一侧用于夹持固定面盖的夹料机械手95、设于安装槽94另一侧用于安装轴套的安装气缸96、设于安装槽94起始端的挡料气缸97以及设于安装槽94终端用于翻转竖直状态的面盖至水平状态的翻转机构98;所述第九机械手92用于将水平状态的面盖转移至机壳内。
84.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组装装置10包括封口台101、滑动连接于封口台101的封口座102、设于封口台101用于驱动封口座102滑动的第十驱动部103、设于封口座102上的封口盘104、设于封口盘104上用于容纳机壳的封口槽105、滑动连接于封口盘104内部并环绕封口槽105分布用于抵接机壳外壁的抵接块106、活动连接于封口盘104并凸出封口盘104上表面的活动块107、设于封口台101上的支架108以及设于支架108上用于抵压封口盘104上表面的抵压部109;当抵压部109抵压封口盘104上表面时,活动块107受到挤压从而带动抵接块106抵压机壳外壁使机壳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抵压部109为抵压气缸和安装于抵压气缸输出轴端部的抵压块。
85.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周向边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壁1004,所述面盖安装于固定臂内侧,且面盖设有供固定臂内凹以固定面盖于机壳上的凹槽1005。
86.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100为第十机械手,所述第十机械手设置有等距的多个机械手。
87.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