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2884发布日期:2022-10-22 06:5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


背景技术:

2.电机外壳,是一种位于电机表面,给电机提供保护,并给电机的实地装配工作提供便捷的必要工具,在电机外壳的实际使用中,在传统电机外壳与电机的实际装配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电机的型号对于电机外壳的规格和款式进行制定,较为繁琐,对于电机外壳的通用性也造成了影响,需要进行改进。
3.中国专利号cn101073190b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优选地设计为铝挤压型材的外壳的冷却通道可对内敞开,由置入的定子叠片构成冷却通道的内壁,由此外壳的角区可留空出来用于装配,并可节省制造外壳所需的材料,此外,由于所述敞开式冷却空气通道,可以实现型材中薄的壁厚,并因而在冷却通道具有大横截面的同时达到小的电机尺寸,该种设计的结构紧凑性较好,但对于不同型号电机进行装配时,需要搭配不同型号型材进行装配,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进行改进。
4.中国专利号cn106849456b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机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用于容纳电机的容纳腔,在壳体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使壳体中部与周缘分别形成有凸起部与第一弧形挡板且弧形槽位于凸起部与第一弧形挡板之间,容纳腔位于凸起部上并使凸起部周缘形成有第二弧形挡板,弧形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弧形挡板内侧壁相连的定位柱与连接柱,连接柱上开设有安装孔;其中,壳体由泡沫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泡沫铝合金材料的孔径为300-500μm,孔隙率为40-80%,该电机外壳不仅解决了现有电机外壳防污性能较差且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还能使电机更加轻量化,该种电机外壳的结构较为固化,难以对不同型号的电机进行包裹保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插设有套壳,所述壳体的内侧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套壳的下表面装有滑块,所述壳体与套壳之间装有拉簧,所述套壳的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后端装有一号磁条,所述套壳的前端装有二号磁条,所述端盖的前端贯穿开设有输出孔,所述套壳的前端贯穿开设有输出口,所述套壳的前端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边缘位置开设有圆角。
7.为了对套壳的滑动轨迹进行限定并确保其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所述套壳与壳体的内侧相贴合。
8.为了对拉簧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拉簧插设在壳体的内侧,所述拉簧固定连接在套壳的内壁两侧位置。
9.为了实现端盖与套壳的连接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套壳与端盖相贴合,所述一号磁条与二号磁条的形状均为环形,所述一号磁条与二号磁条相贴合,所述输出口与输出孔位于同一水平线。
10.为了实现固定板的位置固定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四角位置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开设有螺纹。
11.为了实现固定板与放置板之间的位置校准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装有放置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四角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插孔,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四角位置均装有插杆,所述放置槽套设在放置板的外表面,所述插杆插设在插孔的内侧。
12.为了实现对于放置板的位置固定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插设有限位杆,所述侧板的侧表面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装有把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套设在放置板的外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壳体、套壳、滑槽、滑块、拉簧、端盖、一号磁条和二号磁条,能够通过壳体和套壳的结构组合,实现对于电机的包裹保护功能,并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对于套壳的滑动轨迹进行进一步限定,通过拉簧的弹力,确保该外壳能够与不同型号的外壳紧密装配,通过端盖、一号磁条和二号磁条的配合,实现端盖与套壳的连接与位置调节功能,配合端盖和套壳所开设的输出口与输出孔,实现对于电机输出端的强化保护功能,避免灰尘的进入,进一步提升该外壳与电机装配的紧密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固定板、固定孔、放置槽、放置板、插杆、插孔、侧板、限位杆、螺杆和压板,能够通过固定板和固定孔的结构组合,实现固定板的位置固定功能,通过放置槽、放置板、插杆和插孔的配合,实现放置板与固定板之间的位置校准功能,通过侧板、限位杆、螺杆和压板的配合,实现对于放置板的位置固定功能,以此给壳体的拆卸与复位安装工作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的整体部件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的俯视角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的侧视角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壳体;2、套壳;3、滑槽;4、滑块;5、拉簧;6、端盖;7、一号磁条;8、二号磁条;9、把手;10、固定板;11、固定孔;12、放置槽;13、放置板;14、插杆;15、插孔;16、侧板;17、限位杆;18、螺杆;19、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外壳,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插设有套壳2,壳体1的内侧下表面开设有滑槽3,套壳2的下表面装有滑块4,滑块4滑动连接在滑槽3的内侧,通过壳体1和套壳2的结构组合,能够实现对于电机的包裹保护功能,通过滑块4在滑槽3内侧的滑动,能够对滑块4的滑动轨迹进行限定,进而对套壳2的滑动轨迹进行进一步限定,套壳2与壳体1的内侧相贴合,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套壳2与壳体1之间结构的紧密性,壳体1与套壳2之间装有拉簧5,拉簧5插设在壳体1的内侧,拉簧5固定连接在套壳2的内壁两侧位置,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对拉簧5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以此确保弹力分布的均匀性,通过拉簧5的弹力能够带动套壳2向壳体1内侧方向滑动,并以此确保该外壳能够与不同型号的外壳紧密装配,套壳2的前端设置有端盖6,端盖6的后端装有一号磁条7,套壳2的前端装有二号磁条8,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端盖6与套壳2的连接提供前置条件,套壳2与端盖6相贴合,一号磁条7与二号磁条8的形状均为环形,一号磁条7与二号磁条8相贴合,通过一号磁条7与二号磁条8的磁力,能够实现端盖6与套壳2的连接功能,并给端盖6的位置调节提供前置条件,端盖6的前端贯穿开设有输出孔,套壳2的前端贯穿开设有输出口,电机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输出口和输出孔伸至该外壳的外表面,输出口与输出孔位于同一水平线,端盖6在进行位置调节的过程中,输出孔的位置也随之调节,进而实现对于电机输出端位置的保护功能,套壳2的前端装有把手9,把手9的内侧边缘位置开设有圆角,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使用者对于把手9抓握时的手感,通过抓握并拉动把手9,能够带动套壳2进行位置调节。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3-4,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上表面四角位置贯穿开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的内侧开设有螺纹,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螺丝的打入提供前置条件,通过将螺丝打入固定孔11的内侧,并与安装面相连接,即可实现固定板10的位置固定功能,壳体1的下表面装有放置板13,固定板10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板13的上表面四角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插孔15,放置槽12的内侧四角位置均装有插杆14,放置槽12套设在放置板13的外表面,插杆14插设在插孔15的内侧,通过将插杆14插入插孔15的内侧,并将放置板13插入放置槽12的内侧,即可实现放置板13与固定板10之间的位置校准功能,给后续的位置固定工作提供便捷,固定板10的两侧均装有侧板16,侧板16的内侧插设有限位杆17,侧板16的侧表面贯穿开设有螺孔,螺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18,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螺杆18在旋转过程中的位置调节功能,螺杆18的一端装有把柄,通过把柄能够给螺杆18的转动提供便捷,螺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压板19,螺杆18在进行位置调节的过程中,压板19的位置也随之调节,压板19与限位杆17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杆17在侧板16的内侧的滑动,能够对压板19的滑动轨迹进行限定,进而避免压板19角度偏移的情况发生,压板19套设在放置板13的外表面,当压板19滑动至放置板13上方时,即可通过自身结构,将放
置板13的位置固定。
28.工作原理:在进行该外壳的装配过程中,首先通过拉动把手9的方式,带动套壳2进行位置调节,拉簧5受力拉伸,而后将电机放置在壳体1和套壳2的内侧,并对端盖6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输出口和输出孔至该外壳的外表面,将滑块4和滑槽3的位置对准后,松开把手9,此时拉簧5通过自身弹力收缩,带动套壳2向壳体1内侧方向滑动,将电机夹持固定,确保电机运作的稳定性,而后通过将插杆14插入插孔15的内侧,并将放置板13插入放置槽12的内侧,实现放置板13与固定板10之间的位置校准功能,给后续的位置固定工作提供便捷,再通过转动把柄的方式,带动螺杆18旋转,对压板19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压板19滑动至放置板13上方时,即可通过自身结构,将放置板13的位置固定,通过该种固定方式,给壳体1的拆卸与复位安装工作提供了方便。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