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6029发布日期:2022-11-30 00:2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布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电气预埋布线装置是一种在还未进行浇筑混凝土之间,通过提前将预先设置好的构件进行安装在固定位置,从而达到浇筑的同时可以让后续的线路管道安装更加的便利的装置,通常建筑施工中对于水电气管道预埋装置都是通过铁盒或者pvc材质盒子进行预埋,由于这本预埋装置内部一片空空,毫无支撑力,经常出现被混凝土挤压造成预埋口的堵塞或者直接被挤压没有,对于后续的布线还需要进行凿墙安装,浪费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过铁盒或者pvc材质盒子进行预埋,由于这本预埋装置内部一片空空,毫无支撑力,经常出现被混凝土挤压造成预埋口的堵塞或者直接被挤压没有,对于后续的布线还需要进行凿墙安装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包括主体机构、缓冲机构、支撑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位于缓冲机构的内侧,所述安装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前端;
7.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竖板、横板、连接块、缓冲底座、缓冲柱和缓冲弹簧,所述横板固定安装在竖板的下端,所述连接块螺纹安装在横板的下方,所述缓冲底座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上端,所述缓冲柱固定安装在缓冲底座的上端,所述缓冲弹簧固定安装在缓冲柱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外盒、横向穿线口、主线口、上穿线口和上端连接口,所述横向穿线口固定连通在外盒的右端,所述主线口固定连通在外盒的后端,所述上穿线口固定连通在外盒的上端,所述上端连接口固定安装在上穿线口的上端,通过设置的上穿线口可以将电路在上方进行布线,方便一些离地较高位置的用电。
9.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调节杆、左支杆、环套和右支杆,所述左支杆螺纹安装在调节杆的左端,所述环套螺纹安装在左支杆右端的外侧,所述右支杆螺纹安装在调节杆的右端,通过设置的环套可以将左支杆和右支杆进行加固。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面板、三孔插口、二孔插口、接电块一、接电块二、固定块、螺丝槽和固定螺丝,所述三孔插口固定设置在面板前端的内侧,所述二孔插口固定设置在三孔插口的上方,所述接电块一固定安装在三孔插口的后端,所述接电块二固定安装在二孔插口的后端,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二孔插口的上方,所述螺丝槽固定设置在固定块
前端的内侧,所述固定螺丝螺纹安装在螺丝槽的内部,通过设置的螺丝槽和固定螺丝可以对面板进行加固不易脱落。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呈对称分布,所述左支杆呈对称分布,所述右支杆呈对称分布,所述左支杆的右端延伸至调节杆的内部,所述左支杆与调节杆之间相适配,通过设置的左支杆和右支杆可以对装置内部的左右两侧提供一个支撑力防止在浇筑时让装置本体被压坏。
12.优选的,所述竖板呈对称分布,所述横板呈对称分布,所述连接块呈对称分布,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延伸至缓冲底座的内部,所述连接块与缓冲底座之间相适配,通过设置的竖板和横板可以对内部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让设备在浇筑时不易变形,方便后期布线的快捷。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通过设置的竖板和横板可以对内部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对内部的缓冲柱进行安装加固的作用,让其上下方向进行支撑,让设备在浇筑时不易变形,方便后期布线的快捷;
15.2、该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通过设置的左支杆和右支杆可以对装置内部的左右两侧提供一个支撑力,不用在内部填塞杂物进行填充保护,防止在浇筑时让装置本体被压坏,保证装置内部的整洁;
16.3、该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通过设置的横向穿线口、主线口和上端连接口可以让装置与墙体内部的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后期墙体的走线,可以对后续的穿线通过起到便捷的作用,减少需要凿墙进行安装的情况,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主体机构;2、缓冲机构;3、支撑机构;4、安装机构;101、外盒;102、横向穿线口;103、主线口;104、上穿线口;105、上端连接口;201、竖板;202、横板;203、连接块;204、缓冲底座;205、缓冲柱;206、缓冲弹簧;301、调节杆;302、左支杆;303、环套;304、右支杆;401、面板;402、三孔插口;403、二孔插口;404、接电块一;405、接电块二;406、固定块;407、螺丝槽;408、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
包括主体机构1、缓冲机构2、支撑机构3和安装机构4,缓冲机构2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支撑机构3位于缓冲机构2的内侧,安装机构4位于主体机构1的前端;
25.缓冲机构2包括竖板201、横板202、连接块203、缓冲底座204、缓冲柱205和缓冲弹簧206,横板202固定安装在竖板201的下端,连接块203螺纹安装在横板202的下方,缓冲底座204固定安装在连接块203的上端,缓冲柱205固定安装在缓冲底座204的上端,缓冲弹簧206固定安装在缓冲柱205的内部;主体机构1包括外盒101、横向穿线口102、主线口103、上穿线口104和上端连接口105,横向穿线口102固定连通在外盒101的右端,主线口103固定连通在外盒101的后端,上穿线口104固定连通在外盒101的上端,上端连接口105固定安装在上穿线口104的上端,通过设置的外盒101可以对内部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横向穿线口102可以让装置与墙体内部的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后期墙体的走线,通过设置的主线口103可以与主线路进行电连接,通过设置的上穿线口104可以将电路在上方进行布线,方便一些离地较高位置的用电,通过设置的上端连接口105可以对后续的穿线通过起到便捷的作用;
26.支撑机构3包括调节杆301、左支杆302、环套303和右支杆304,左支杆302螺纹安装在调节杆301的左端,环套303螺纹安装在左支杆302右端的外侧,右支杆304螺纹安装在调节杆301的右端,通过设置的调节杆301可以调节左右两侧支撑力,通过设置的环套303可以将左支杆302和右支杆304进行加固;安装机构4包括面板401、三孔插口402、二孔插口403、接电块一404、接电块二405、固定块406、螺丝槽407和固定螺丝408,三孔插口402固定设置在面板401前端的内侧,二孔插口403固定设置在三孔插口402的上方,接电块一404固定安装在三孔插口402的后端,接电块二405固定安装在二孔插口403的后端,固定块406固定安装在二孔插口403的上方,螺丝槽407固定设置在固定块406前端的内侧,固定螺丝408螺纹安装在螺丝槽407的内部,通过设置的面板401可以对装置的前端进行防护,通过设置的三孔插口402和二孔插口403可以对装置内部连接的电路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的接电块一404和接电块二405可以让电路安装时更加的便捷,通过设置的固定块406可以让面板401的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的螺丝槽407和固定螺丝408可以对面板401进行加固不易脱落;
27.调节杆301呈对称分布,左支杆302呈对称分布,右支杆304呈对称分布,左支杆302的右端延伸至调节杆301的内部,左支杆302与调节杆301之间相适配,通过设置的左支杆302和右支杆304可以对装置内部的左右两侧提供一个支撑力防止在浇筑时让装置本体被压坏;竖板201呈对称分布,横板202呈对称分布,连接块203呈对称分布,连接块203的上端延伸至缓冲底座204的内部,连接块203与缓冲底座204之间相适配,通过设置的竖板201和横板202可以对内部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让设备在浇筑时不易变形,方便后期布线的快捷。
28.工作原理:该建筑电气用预埋布线装置,在进行预埋前,通过设置的竖板201与横板202进行连接组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的连接块203将缓冲柱205连接在横板202的下方起到对横杆起到支撑作用,组合连接好之后将至放入外盒101内部,通过设置的调节杆301将左支杆302和右支杆304螺纹安装在内部,通过设置的环套303将左支杆302和右支杆304进行加固,转动调节杆301让左支杆302和右支杆304在其内部螺纹调节,对外盒101的左右侧提供一个向外侧的支撑力,让外盒101在建筑混凝土时不会变形,通过设置的横向穿线口102与横向管道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的上穿线口104和上端连接口105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的上端连接口105与上方的管道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的主线口103与主线管道进行连接,对外漏
的缺口进行封口,在浇筑完成后就将封口处的遮盖物进行去除,进行内部线路的穿线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螺丝408将面板401与固定块406进行连接加固。
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