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5338发布日期:2023-01-06 22: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


背景技术:

2.在输变电工程及配网工程中,需要通过电缆隧道对电缆在地下进行布设。在以往布设电缆过程中,一般通过现场对电缆隧道进行浇筑,但现场浇筑电缆隧道需要支模、绑扎钢筋等操作,导致电缆的装配的工期较长,装配难度大,且难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为方便电缆隧道的施工,减小电缆隧道施工过程的消耗的工时,现主要通过对多节的隧道单体进行预制,以取代电缆隧道的现场浇注,在现场施工电缆隧道时,仅需将各提前预制的隧道单体的端部进行组装对接即可。
4.为保证各节隧道单体对接后的稳定,在隧道单体完成对接后,现一般通过胶水在隧道单体的对接处进行粘接,但采用胶水粘接的强度较低,难以保证各隧道单体之间的紧密结合,以致电缆隧道长期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在粘接处发生断节或开裂,最终导致外部污水或泥土进入电缆隧道内部,对电缆的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隧道各隧道单体之间的强度较低,容易导致电缆隧道在连接处发生开裂,导致外部污水进入隧道内部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隧道单体,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和第一灌浆槽,所述电缆穿口与所述电缆布设腔连通,所述第一灌浆槽位于所述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所述隧道本体通过所述电缆穿口形成对接时,两个所述隧道本体的所述第一灌浆槽的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
7.可选地,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还设置有对接法兰,所述对接法兰的位于所述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所述隧道本体可通过所述对接法兰的对接而形成所述电缆穿口的对接,所述第一灌浆槽设置于所述对接法兰的表面。
8.可选地,所述法兰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边,所述隧道本体靠近所述支撑边的一面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边伸出所述支撑面,并与所述支撑面之间形成灌浆空间。
9.可选地,所述支撑面的中间部位向下凸起,以于所述支撑面的两侧形成导流面。
10.可选地,所述支撑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
11.可选地,所述对接法兰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供螺纹连接件连接的对接沉孔。
12.可选地,所述电缆布设腔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积水面。
13.可选地,所述隧道本体包括下支撑体和上对接体,所述上对接体的端部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端部对接,所述下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围合形成所述电缆布设腔。
14.可选地,所述下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灌浆槽,所述下
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的所述第二灌浆槽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二灌浆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单体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在进行电缆隧道的组装时,仅需将隧道本体两端的电缆穿口形成对接,即可实现各电缆布设腔的连通,由于隧道本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灌浆槽,且第一灌浆槽位于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的电缆穿口形成对接时,两个隧道本体的第一灌浆槽的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在完成各隧道本体的对接后,仅需将向第一灌浆腔内灌入浆液即可实现各隧道本体的稳固,通过第一灌浆槽的设置,可有效提升各隧道本体连接时的强度,进而有效防止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的连接处发生开裂,同时有效防止外部污水进入电缆隧道的内部。
1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缆隧道,包括若干所述的隧道本体,各所述隧道本体的电缆布设腔通过所述电缆穿口的对接形成电缆通道,相邻所述隧道本体第一灌浆槽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隧道的有益效果包括:电缆隧道通过设置若干该隧道本体,可有效提升电缆隧道的强度,进而避免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开裂,同时有效防止外部污水进入电缆隧道的内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隧道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隧道单体的下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隧道单体的下支撑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缆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预制隧道侧视图。
23.图6为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5.10—隧道本体
ꢀꢀꢀꢀꢀꢀꢀꢀꢀꢀ
11—电缆布设腔
ꢀꢀꢀꢀꢀꢀꢀ
12—电缆穿口
26.13—第一灌浆槽
ꢀꢀꢀꢀꢀꢀꢀꢀ
14—对接法兰
ꢀꢀꢀꢀꢀꢀꢀꢀꢀ
15—支撑面
27.16—弧形积水面
ꢀꢀꢀꢀꢀꢀꢀꢀ
17—下支撑体
ꢀꢀꢀꢀꢀꢀꢀꢀꢀ
18—上对接体
28.19—第二灌浆槽
ꢀꢀꢀꢀꢀꢀꢀꢀ
111—电缆通道
ꢀꢀꢀꢀꢀꢀꢀꢀ
131—第一灌浆腔
29.141—支撑边
ꢀꢀꢀꢀꢀꢀꢀꢀꢀꢀꢀ
142—灌浆空间
ꢀꢀꢀꢀꢀꢀꢀꢀ
143—对接沉孔
30.151—导流面
31.191—第二灌浆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
34.实施例1: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隧道单体,如图1和4~6所示,包括隧道本体10,
所述隧道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11,隧道本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12和第一灌浆槽13,电缆穿口12与电缆布设腔11连通,第一灌浆槽13位于电缆穿口12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10通过电缆穿口12形成对接时,两个隧道本体10的第一灌浆槽13的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131。
36.具体地,通过设置隧道本体10,隧道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11,隧道本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12,在现场施工电缆隧道时,先于地面挖设沟槽,再将各隧道本体10装设与沟槽内,并使各电缆隧道端部的电缆穿口12形成对接,以实现各电缆布设腔11的连通,由于隧道本体10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灌浆槽13,且第一灌浆槽13位于电缆穿口12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10的电缆穿口12形成对接时,两个隧道本体10的第一灌浆槽13的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131,在完成各隧道本体10的对接后,仅需将向第一灌浆腔131内灌入浆液,使得相邻的两个隧道本体10可通过所灌浆液形成密封和连接,进而实现各隧道本体10的稳固,通过第一灌浆槽13的设置,可有效提升各隧道本体10连接时的强度,进而有效防止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10的连接处发生开裂,同时有效防止外部污水、污泥进入电缆隧道的内部。
37.本实施例中,隧道本体10上开设有第一浆液入口和第一浆液出口(图中未标识),第一浆液入口用于供灌浆设备连接,以对第一灌浆腔131进行灌浆,第一灌浆腔131填充满后,浆液从第一浆液出口溢出。
38.可选地,如图1~6所示,隧道本体10的两端还设置有对接法兰14,对接法兰14的位于电缆穿口12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10可通过对接法兰14的对接而形成电缆穿口12的对接,第一灌浆槽13设置于对接法兰14的表面。具体地,在组装个隧道本体10时,各隧道本体10通过对接法兰14形成对接,对接法兰14可便于灌浆槽的开设,可避免因灌浆槽的设置而导致隧道本体10的厚度增加。
39.可选地,如图1~4所示,法兰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边141,隧道本体10靠近支撑边141的一面设置有支撑面15,支撑边141伸出支撑面15,并与支撑面15之间形成灌浆空间142。具体地,在完成对隧道本体10的安装和对接后,可对灌浆空间142进行灌浆,以实现电缆隧道与地面沟槽的稳固,防止电缆隧道发生沉降。
40.可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面15的中间部位向下凸起,以于支撑面15的两侧形成导流面151。具体地,通过该设置,在通过灌浆空间142的边缘对灌浆空间142进行灌浆时,浆液将沿着导流面151导流至灌浆空间142的中间处,最终实现灌浆空间142的填满,为灌浆空间142的灌浆工作提供方便。
41.可以理解的,导流面151可以为从支撑面15的中间部位朝电缆隧道的侧面延伸的任意曲面或斜面。
42.可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面15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具体地,弧形面可为浆液提供良好的导流效果,方便灌浆空间142的填充。
43.可选地,如图1~6所示,对接法兰1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供螺纹连接件连接的对接沉孔143。具体地,在完成各隧道本体10的对接法兰14的对接后,可通过螺栓、螺杆等螺纹连接件从对接沉孔143处将相邻两个隧道本体10的对接法兰14进行预固定,再对第一灌浆腔131进行灌浆,以防止相邻两个隧道本体10在灌浆过程中发生错位。
44.可选地,如图1~6所示,电缆布设腔11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积水面16。具体
地,当污水进入电缆布设腔11后,污水将沿着弧形积水面16流至弧形积水面16的凹陷处,为后续污水的排出工作提供方便。
45.可选地,如图1~6所示,隧道本体10包括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上对接体18的端部与下支撑体17的端部对接,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围合形成电缆布设腔11。具体地,通过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的设置,可使隧道本体10形成上下对接的两部分结构,方便隧道本体10的运输和预制,以及减轻隧道本体10装设时的吊装质量,减轻隧道本体10的吊装难度,同时带装设的隧道本体10可将通过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分别与以完成装设的隧道本体10的端部进行对接,可方便观察带装设的隧道本体10与完成装设的隧道本体10的对接情况,实现各隧道本体10的稳定对接。
46.可选地,如图1~6所示,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灌浆槽19,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的第二灌浆槽19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二灌浆腔191。具体地,在布设隧道本体10时,先将下支撑体17安装于地面的沟槽内,与已安装好的隧道本体10的下支撑体17形成对接,再将上对接体18对接于下支撑体17的形成对接,并使第二灌浆槽19对接形成第二灌浆腔191,再对第二灌浆腔191进行灌浆,使下支撑体17和上对接体18稳固。
47.本实施例中,上下支撑体17或上对接体18上设置有第二浆液入口和第二浆液出口(图中未标识),灌浆时,灌浆设备与第二浆液入口连接,以对第二灌浆腔191进行灌浆,第二灌浆腔191灌浆满后,浆液将从第二浆液出口溢出。
48.实施例2:
4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如图4~6所示,包括若干的隧道本体10,各隧道本体10的电缆布设腔11通过电缆穿口12的对接形成电缆通道111,相邻隧道本体10第一灌浆槽13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131。
50.具体地,电缆隧道通过设置若干该隧道本体10,可有效提升电缆隧道的强度,进而避免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10的连接处形成开裂。
51.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