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2733发布日期:2022-11-23 02:0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充电桩。


背景技术:

2.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潜移默化地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在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中,各种自动生产设备、智能物流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导购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屡见不鲜。设备的自动化、机器人的智能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解放了劳动力,更大大方便了人类日常的生活行为,与机器人相呼应的高性能充电桩也随之而来。
3.虽然机器人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但是电池技术并未获得突破。这就使得机器人所携带的电池的电量有限,当机器人需要大额输出功率时,容易产生电池亏电等情况,这无疑影响了机器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充电桩。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充电桩,其包括:
6.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前表面设置有至少三个开口;
7.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
8.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第二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
9.至少一个负极充电端子,所述负极充电端子的至少部分从所述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伸出;以及
10.至少两个正极充电端子,所述正极充电端子的至少部分分别从所述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伸出;
11.其中,所述正极充电端子中的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端子中的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的负极和第二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后,连接于所述负极充电端子。
1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为充电机,和/或,所述第二供电电源为开关电源。
1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
14.支架部,所述支架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并且所述负极充电端子和正极充电端子均设置于所述支架部,并使得所述负极充电端子和正极充电端子能够接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架部。
1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
16.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架部,并向外发射红外线。
1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的
数量为多个,多个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沿所述负极充电端子和/或正极充电端子的长度方向排布。
1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
1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壳体组件还设置有指示灯。
2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负极充电端子的数量为一个。
2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正极充电端子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的一个正极充电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正极充电端子的另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电源。
2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用于手持的提手部。
附图说明
23.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2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和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29.100机器人用充电桩
30.110壳体组件
31.111前壳
32.112下壳
33.113后盖
34.114提手部
35.120第一供电电源
36.130第二供电电源
37.140负极充电端子
38.150正极充电端子
39.160支架部
40.170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
41.180滤光片
42.190指示灯
43.210电极导向模块
44.220电极安装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47.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48.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49.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50.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在
……
下”、“下”、“在
……
上方”、“上”、“在
……
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51.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52.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用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53.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机器人用充电桩100,其可以包括壳体组件110、第一供电电源120、第二供电电源130、至少一个负极充电端子140以及至少两个正极充电端子150等部件。
54.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前表面设置有至少三个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10可以包括前壳111、下壳112和后盖113,所述三个开口可以均形成在前壳111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三个开口也可以形成于下壳112或者后盖113等。
55.所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用于手持的提手部114,此时,所述前壳111的后部形成为通孔,所述提手部114设置于所述前壳111、下壳112和后盖113所围合的区域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由此使用者能够将手穿过所述通孔,并操作所述提手部114,以此实现机器人用充电桩的搬运。
56.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为充电机,所述充电机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充电功能。本公开中,所述充电机连接于220v的市电,并向外提供预设电压的直流电源。
57.所述第二供电电源13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电源130为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大功率负载的供电。本公开中,所述第二供电电源130也连接于220v的市电,并向外提供预设电压的直流电源。
58.也就是说,本公开中,通过第一供电电源120和第二供电电源130的设置,能够极大地提高机器人向外输出的电能功率,而且,当机器人需要大功率用电时,机器人用充电桩不仅能够提供机器人所需要的大功率电能,还可以同时向机器人充电。
59.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的至少部分从所述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伸出;本公开中,当所述开口为三个时,仅设置一个负极充电端子140,该负极充电端子140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和第二供电电源13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可以设置为不止一个,例如设置为两个,此时一个负极充电端子140连接于第一供电电源120,另一个负极充电端子140连接于第二供电电源130。
60.所述正极充电端子150的至少部分分别从所述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伸出;本公开中,所述正极充电端子150中的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的正极,所述正极充电端子150中的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电源130的正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的负极和第二供电电源130的负极连接后,连接于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
6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充电端子15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的一个正极充电端子150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所述正极充电端子150的另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电源130;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的数量为一个,并形成为公共接地端子。
62.本公开中,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电路连接于正极充电端子150和负极充电端子140;相应地,第二供电电源130也可以通过第二开关电路连接于正极充电端子150和负极充电端子140;并且所述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本公开中,所述控制器、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可以形成在同一个pcb板上。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单片机或者dsp等实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可以采用场效应管或者继电器等实现,这些内容为本领域较为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支架部160,所述支架部160设置
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内部,并且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和正极充电端子150均设置于所述支架部160,并使得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和正极充电端子150能够接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架部160。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电源120和第二供电电源130等也可以固定于所述支架部160,并使得所述支架部160形成为机器人用充电桩100的主结构。
65.本公开中,所述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设置于所述支架部160,并向外发射红外线,由此机器人能够通过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所发射的红外线,找到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准确位置,然后机器人运动至机器人用充电桩附近,实现充电端子的对接。
6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沿所述负极充电端子140和/或正极充电端子150的长度方向排布,由此能够方便对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进行准确定位。
67.所述的机器人用充电桩还包括滤光片180,所述滤光片18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
68.所述壳体组件110还设置有指示灯190,所述指示灯19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例如,所述指示灯190可以设置于所述前壳111,以通过所述指示灯190指示机器人用充电桩100的工作状态。
69.本公开中,所述前壳111安装有电极导向模块210,负极充电端子140以及正极充电端子150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极导向模块210运动,并且电极安装钣金220固定于支架,并且所述电极安装钣金220能够限制正极充电端子150和负极充电端子140的位置,并且电极安装钣金220为导电材料制备。
70.本公开的机器人用充电桩在使用时,机器人感应到红外对接发射传感器170发出的光信号时,能够确保机器人与机器人用充电桩正确对接,成功完成自主充电的动作。此时,第一供电电源对机器人的电池充电,第二供电电源进行大额输出功率运作,由此,当机器人无法携带足够大储电量电池的情况下,将大额输出功率的部分工作放到充电时进行,使得机器人工作时间更长。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